书城教材教辅幸福的味道
21154100000007

第7章 猴魁

万树桃花笑春风,山径出没碧草中。

乾隆皇帝弘历微服下江南,途经云遮雾障的云雾山,正欣赏春色美景时,突然腹部疼痛难忍,随行御医使尽手段也无效果,众侍者只得将其移驾至附近一孤庙中。

接待这群不速之客的是位年过七十的老僧。御医谎称自己一行是茶叶商人,现东家病情危重,欲借寺庙苟且落脚,以便再做打算。老僧见乾隆疼得呼天喊地,顿生慈悲,称自己略通医道,“望闻问切”后泡茶一碗请乾隆饮用。没想到这碗茶水下肚,乾隆竟然疼痛顿消!

御医惊喜不已,问老僧:“仅仅一碗清茶,为何有如此奇效?”

老僧笑答:“此茶是罕见的珍品,具有舒气通窍之功效。你家主人转危为安算是碰巧了。”

乾隆腹中如沐春风、如浴清泉,口中余香袅袅,“似曾相识”,因此接话道:“你这茶可叫‘猴魁’?”

老僧一愣:“先生如何知道此茶名称?”

乾隆喝下的清茶正是稀有珍品“猴魁”,当地官府历年都进贡朝廷的。

这“猴魁”出自猴子之手。孤庙四周峰峦绵延,野猴时常出入孤庙,年长月久,与老僧混熟了,彼此可用手势进行简单的交流沟通。每年隆冬大雪以后,野猴吃光了储藏的食物,在漫山大雪中找不到可吃的东西,饥肠辘辘时就会到孤庙中寻找吃食。老僧慈悲为怀,每每送吃食给猴子。猴子是知恩图报的,当冰化雪融,“草色遥看近却无”、茶树发芽吐翠时节,只要老僧做出上山崖采集茶叶的手势,众猴便心领神会,攀上险峰绝壁,星星点点地采摘每年最初的野茶嫩芽,送给老僧。

方圆几百里的云雾山深处,多沉浮于云雾中的险峰绝壁,世人难以攀及,是鸟送春来、雁载秋去似人间不似人间的地方,雾漫月沉、云涌日浮非仙境莫非仙境的去处。在这与尘世隔绝的“仙境净土”之上,野生茶树经云浸雾润,所采摘的嫩叶远非人工栽培的茶叶可比,品味极高。这样的人间珍品,起初是老僧自己享用,后来又送给过往商客、敬香施主品尝,如此“猴魁”美名渐渐远播,最终被当地官府衙门收集起来,进贡朝廷……

乾隆恐暴露身份,谎称自己是品茶高手,多次奉诏进皇宫品茶,因此对“猴魁”并不陌生:“不过,我在皇宫中品尝的‘猴魁’,味道远不及刚入口的‘猴魁’滋味儿,这是何故?”

老僧信口答道:“这是我自己留下的少许真品,贡品则是掺了假的,味道当然相去甚远。”

贡品怎么还能掺假?“猴魁”作为贡品,朝廷对当地官府衙门官员赏赐丰厚。但真正的“猴魁”数量极少,往多处说一年也就是一斤上下。官府衙门官员为多得朝廷赏赐,便责令当地山民采摘嫩茶,将两者搅合在一起,冒以“猴魁”之名进贡。山民采摘的茶叶,虽然也都是当年的头茬嫩芽,虽然外观相似,但茶树毕竟多是人工栽培的,不可能得到“仙境净土”野茶树那般的日精月华、云蒸霞蔚、风沐露浴,品质自然逊色许多,正如人工栽培与野生的人参,功效、滋味儿不可同日而语一般。两者搅合在一起,尽管已是茶中珍品,但远远不能与纯粹的“猴魁”相比,品味起来自然有所差异。

老僧对乾隆的身份毫无觉察,信口介绍了上述原委,而后对乾隆的品茶功夫又大加赞赏一番。乾隆施礼谢过老僧,出孤庙上路。

仍然是万树桃花笑春风,山径出没碧草中。但乾隆无意花柳,一脸怒色对御医道:“猴子偶得老僧恩惠,尚知恩图报;而官府衙门官员终身享用朝廷俸禄,却欺君瞒上——这些人连猴子都不如!”

返回京城后,乾隆即令刑部查处云雾山“猴魁”案,诏曰:弄虚作假属欺君犯上,凡涉嫌者,满门抄斩!

有大臣进言,认为量刑偏重。乾隆却说:“那些官府衙门官员,对朝廷都敢糊弄,对老百姓又会怎样?不杀天下必无宁日!”

当老僧知道当地官府衙门官员遭满门抄斩之祸,且灾祸源于自己时,自觉愧对“普度众生”之佛祖宏愿,愧疚难当,投河自尽。

年年岁岁,“桃花依旧笑春风”。但“猴魁”自老僧投河那年起便从人间绝迹了。

尹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