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开在窗玻璃上的花
21154200000002

第2章 世上最好的饺子

每当我们在一起庆贺节日时,我总是对朋友说,我好想吃饺子!一想到饺子,口水就会流出来。从小以大米为主食的朋友听到我的话后,总会茫然地看我一眼,便什么也不说地走开。他们一定在想:天哪,可不要再吃饺子了!

我对饺子的钟爱始于童年。每年春节来临之前,妈妈都会告诫我和其他六个兄弟姐妹:“你们一定要好好听话,否则过年时不让你们吃饺子。”那时,我们家很穷,能吃上饺子那可是莫大的改善。我们清楚地知道,不让吃饺子那该是多大的惩罚呀!于是,我们都规规矩矩地听话,盼望着春节早日到来。

除夕,妈妈和姐姐就会坐在砖砌的热炕上开始包饺子,她们一边揉面做馅,一边开心地说笑。在我们家的七个孩子中,我是老小。由于我年龄小,她们不让我参与她们包饺子这“高技术”的活儿,但我总是围在她们身边,看着她们包。

她们一包就是几个小时,但却从不感到累,直到一排排的饺子摆满所有能放的地儿。晚饭,妈妈会煮一些饺子全家一起吃,但大部分要留到大年初一。

初一早上,妈妈五点多钟就起来,忙着烧火煮饺子。饺子下锅后,妈妈就把我们叫醒。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都从暖暖的被窝里赶紧起来,穿上头天晚上准备好的过年衣服。看爸爸放完鞭炮,我们全家人便高高兴兴地围坐在桌子旁一起吃饺子。

我始终认为妈妈包的饺子是世界上味道最好的。我长大之后,到过很多地方,不管走到哪里,我都在找寻与妈妈包得味道一样的饺子,但却从未找到。我想,是因为缺少与家人一起包饺子和聚在一起吃饺子的温馨氛围。

吃过饺子,我们就去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家拜年,这是一年中最让人难忘的时刻。接下来的三天里,谁都不能说不好的话,相互都必须说过年的祝福话。

年初二,妈妈会让我们给邻居家送饺子。“还有人吃不上饺子。”她总是告诉我们。

“可你要包多少饺子呀,妈妈?我们还有饺子给人家吗?”我们会问。

“我们包了一千个饺子呢。”她笑着回答我们。

于是,我们便高高兴兴地端着饺子挨家去送。我把这当作神圣的任务,我想尽早让那些比我们穷的人一起分享我们的饺子。尽管当年我们也不富裕,但我们认为我们是很富的,至少妈妈是让我们这样感觉的。

20世纪80年代初,当我七八岁时,肉还是难得的奢侈品。妈妈只在饺子馅里放很少猪肉,但仍要包出一千个饺子。几年之后,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妈妈可以往馅里多放些肉了,而且与邻居分享饺子的传统继续保持着。

从护校毕业以后,我到外地工作,有时就无法回家过年。有一年我打电话问妈妈:“你今年包了多少饺子呀?”

“每年都是一千个,闺女。”妈妈回答道。我可以想象到,妈妈在说这句话时一定是很满足地笑着。

六年前,我来到新加坡工作。这里离家更远了,我更不可能每年春节回家与家人团聚了。于是,我开始学着自己包饺子。但过年那天,我总是要给家里打个电话,“今年又包了一千个饺子吗,妈妈?”

“没那么多了,闺女,我老了,你在新加坡有饺子吃吗?”

“有,妈妈,我自己包的。”

“好,好。”妈妈说。

我可以感到她对我很放心并感到幸福。妈妈是一个不善言谈的女人,在她看来,我只要有饺子吃,我在新加坡的生活就是好的。

最近几年,妈妈的听力开始减退,脑子也不像以前那样好使。两年之前,我打电话告诉她,春节我也要包一千个饺子,“我要叫我所有的朋友来与我一起分享,妈妈。”

她一时没有听清楚我说的什么。“这样好,这样好,闺女。”当她终于明白过来后说,“你长大了。”她说话的声音有点儿颤抖。

那天晚上,二姐打电话告诉我,妈妈放下电话就哭了。妈妈一生都在乐善好施,并一直教育我们兄弟姐妹要乐于助人,要善待他人,尤其是那些生活境况不如自己的人。现在她年老了,她一定对把传统的善行美德传给了下一代感到满意了。她知道,她的孩子也会像她一样,乐于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所有。我想,这就是妈妈对她所有孩子的衷心期望。

郁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