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开在窗玻璃上的花
21154200000005

第5章 天使

在天使没来之前,石城人生活得很不好,应该说是非常糟糕。

在石城,每个人都有一套独立的语言系统,大家只会讲自己的话,却听不懂别人的话。就连一些简单的交往,也无法正常进行。更糟糕的是,每一个词语在大家的语系里都存在,但表达的意思却截然不同。比如说,某一个词在这个人的语言里,代表的是赞美和欣赏,但在另一个人的语言里,代表的就是讽刺和挖苦,甚至还会是谩骂和污辱。这样一来,石城人就经常因为语言的歧义,吵得面红耳赤,打得头破血流。

曾经有一位语言学家来到石城,看到这种状况,就研究出一种新语言。他想,只要人们都学会了这种话,交流起来就轻松自如了。这想法有些天真。石城人对他的新语言无动于衷,不屑一顾。大家都认为,只有自己的语言才是最好的语言,没人愿意学什么新语言。语言学家做了很长时间努力后,和他的新语言一起,垂头丧气地离开了。

天使就是在这时候来到石城的。它在旷野上流浪了几天几夜,穿过大片大片的玉米地后,小心翼翼地跑进了城市里。一进城,就跟在一个卖柴人的身后,试探性地跑。偶尔,还会大胆地用鼻子嗅嗅卖柴人的鞋子。

卖柴人的日子过得很沮丧,虽然他力大无比,砍柴的手艺高超,却无法成功把柴卖出去。只要他一开口说话,就会和买柴的人们发生摩擦。经常是,柴没卖成,却吵得不可开交。卖柴人已经对自己的生意和生活都不抱什么希望了,把柴扔在集市上,就转身去了别处。他对自己说,他娘的,世界上还能找到像我这样徒有虚名的卖柴人吗?

不久,来了一个买柴人,围着那捆柴转了几圈后,想问问价钱。他没找到卖柴人,却看到了蹲在旁边的一条狗。于是就试探地问,这柴卖吗?天使不说话,因为它根本就不会说话,它看着那人摇了摇尾巴。买柴人又问,这柴卖多少钱?天使继续摇尾巴。买柴人认为狗的意思是同意出卖,就接着问,十块钱卖吗?天使仍然摇尾巴。买柴人把十块钱放在天使身边,担起柴离开了。

卖柴人回来时,看见柴不见了,放柴的地方有一条狗和十块钱。他很快搞清楚了,是这条狗帮助他做成了有史以来第一笔生意,就捡起钱,在狗的脑袋上友好地拍了拍。从此,卖柴人每天都会带着这条狗,并且感激涕零地叫它天使。

慢慢地,天使就成了城市里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能卖柴,还能帮助很多人买卖东西。过去,因为语言不通,石城的商人们,很少能成功卖出货物,当然也就很少有人能成功地买到货物。有了天使,一切就变得简单多了。如果有人要买肉,只要带着天使来到肉铺,把钱装在袋子里,系在天使的脖子上,天使就会冲着肉铺的老板摇尾巴。卖肉的老板知道天使要买肉,就取下钱,按钱数称好肉,把肉装在另一只袋子里,系在天使的脖子上,交易就轻松地完成了。

因为有了天使,原来纷纷关门倒闭的店铺又重新开业了,人们的脸上也有了难得一见的笑容。天使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能传递信息、和恋爱的人们一起去赴约会、帮人们调解矛盾,甚至还会参与一些大型的谈判……石城的经济、文化等,都不同程度地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这座城市里,不管是谁,只要看到它友好地摇着的尾巴,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有史以来,石城出现了第一个统一的词语,不管使用什么语言的人,都把这条狗叫作天使。

为了表达对天使的感激和尊重,大家共同出资,在石城最大的广场上,立起了一尊天使塑像。塑像旁,用最好的材料,给天使搭建了宫殿似的住宅。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塑像前顶礼膜拜,献上一只烧鸡腿,或者是一块肉骨头。

与此同时,天使的任务更加繁重了,城市里到处能听到呼唤它的声音,每一条街道上都能看见天使匆匆忙忙奔跑的身影。天使,无处不在。

……

就在一个深夜,每天疲于奔命,早已积劳成疾的天使,完成了一项任务后,疲惫不堪地倒在了路边,就再也没能爬起来。

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