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青年中医崛起
21301900000008

第8章 大师李闻锡

李闻锡,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全国《伤寒论》教研组组长,也是《伤寒论讲义》主编,发表国家级论文235篇,SCI论文65篇,年门诊量近万余人次,门下弟子众多,遍布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在中医圈内算一个久负盛名的大师。

我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能拜入李师门下,真是三生有幸。李师身兼多职,政务繁忙,我一入门就跟其他弟子一样,分给早已出师但是还围在李师身边工作的师兄师姐门带,也就是二导。后来才知道这几乎是中医界学院派的行规。只要能学到李师的本领,谁带都一样啊。随我一同入门的还有另外六人,大家都是慕名而来。研究生延续了大学的传统,没有什么是搓一顿不能结交的朋友。我们这七个人凑了一桌,各报家门,信息交流。一顿饭下来,大家也就了解的七七八八了。再后来就是二导分配,我和另外一个稍年长的师兄被分配到了张居正老师门下。张居正算是李闻锡的大弟子,身居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的高官。当年张居正也是一个辅导员,后来奋发图强,得了李闻锡真传和信赖,于是仕途一路高歌。跟我同期进入张居正门下的师兄叫做孙思安,饱读医书,通天晓地,研读易经,学识可比二导张居正老师。对于李闻锡,大家都觉深不可测,做人做事滴水不露。无论对谁,总是慈祥的笑脸相迎,富态体型自有几分贵气。

入门第一天,自然是思想大统一。一个30平米的会议室,中央一张大椭圆形桌子,李闻锡正对大门从容端坐,一脸慈祥略显憨态可掬,宽厚的身体足以把一张凳子填满。挨着他坐的左边第一个即是张居正,其次则按备份官职列位。外一圈是研三的师兄师姐,再外一圈的是研二师兄师姐,我们则站立在最外层。每届学子都有20人左右,就这样把会议室围了个水泄不通。即使是这样,会议室却落针可闻,鸦雀无声,都在安静坐等这位笑呵呵的李大师讲话。

终于,李闻锡大师开讲了,“首先,欢迎各位研一的新生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说完,李大师鼓掌3下,之后各位老师、师兄师姐都猛烈鼓掌。李大师清了清嗓子,大家的掌声瞬间消失,”其次,很感谢大家那么给我李闻锡面子,都冲着我的名字聚在这个小城市。本该我亲自栽培大家,给大家一点真本领。无奈我当了校长后,杂事繁忙,实在分身乏术。自古中医都是以师传弟子,代代相传。然,闻道有先后,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我们这以上届带下界的方式教学。每周2、周五上午,大家都可以来我门诊跟诊学习。“语毕,又是一阵雷鸣掌声,大家都露出了笑脸。”最后,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上,大家有困难、问题都可以跟我商量。赖龙老师主要负责你们的学习和生活。我还有一个会议,下面就让张居正老师和赖龙老师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团队、家庭的主要情况。“被点到名的老师都先后站起、点头微笑示意、坐下。李闻锡大师就在大家的掌声与崇拜的目光中远去。瞬间,整个会议室的氛围活跃了不少,此起彼伏的喘气声声声传来。

会议结束后,我和孙思安师兄结伴而行,游览了一遍校园风光。大家对于学校的药圆都格外喜欢,曲径通幽,药品齐全,鸟语花香,最主要是静。还有那个荷花池中央的草亭,高屋建瓴,视野开阔,微风阵阵,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亭中立有一石碑,刻游记一篇,署名正是李闻锡。碑文《大医亭记》,行文小篆,大意如是:”山美水美人美,然后宣扬了一下学校实力雄厚,最后表示在这样的环境你还不能成为大医,那你就是蠢材。“最后一句我加的,本意是”硬件都给你配置齐全了,怎么能够不成为大医呢?“想不到李大师不但是个胸怀苍生的好大夫,而且是个风流雅士、文人骚客。孙思安师兄看过后笑而不语,只是摇头。我则早已把这个举动放在眼里,”孙师兄,为何摇头不语啊?“孙思安师兄轻轻说道:“李闻锡此人,未必如传言那样优秀啊。”我虽然内敛,实则向来喜欢凑热闹,“为什么这么说,你看出了什么道道?”孙思安师兄说:“你仔细琢磨一下,李闻锡刚才在会议上说的那三句话,再联系这篇碑文就知道什么意思了。”说完,则示意我回寝室去了。我跟在孙思安师兄身后,内心所想的并非李闻锡的话,而是在仔细打晾眼前这个身材短小之人,莫非真有洞察人心之术?

次日,李闻锡大师又给全校的新生上演了异常别开生面的动员大会。所说之事迹,都是他多年中医临床的奇闻异事,引起了现场阵阵雷鸣掌声,同时勾起了大家对于中医的无上信心。我也是,好像当时已经是除了癌症之外无所不能的神医了。孙思安师兄则依旧一脸镇定,波澜不惊,“学医三年,自认为天下无病可医;行医三年,方知天下无药可用。”

总之,一场演讲之后,李闻锡自然成了所有研一新生的偶像。在场的所有人对于未来,都觉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