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史镜: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1919—1991)
21373700000002

第2章 序

吴健

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是一个极其特殊而复杂的问题。它曾经影响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和我国全球战略最重要的国际关系、外交外事决策,而中苏两国共产党的关系和相互对策又是其中的核心。双方相互关系的好坏及其转化过程,这无论对中苏两党两国自身以及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都产生过巨大、直接和深刻的影响。

然而,这一重大研究课题在中共党史领域却长期被“禁锢”。直到1981年党的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扼要指明了这一问题后,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终于有所突破。

周文琪同志长期在中央党校搞党史研究工作。早在1981年他在安徽省委党校和湖北省委党校,初步作过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关系的报告,并先后被印发。1981年6月党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以后,原党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即在《理论资料》专刊(1982年1月)全文发表了上述报告。

之后,从1982年至今20余年间,周文琪在中央档案馆、南京第二档案馆(国民党档案)、苏联解体后解密档案以及有关报刊等方面广泛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他陆续出版过多部专著,其中有影响的是50余万字的《特殊而复杂的课题——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关系编年史(1919—1991)》(以下简称《特殊而复杂的课题》)一书;另一部是《李德与中国革命》。后者出版后,英国利兹大学中国问题研究所专家格里戈尔·本顿著文说,《李德与中国革命》一书是对李德有“新的了解”的一本“重要的书”,它为“确切地研究布劳恩(李德)在中国的岁月打下了基础”(1989年6月英文版《中国季刊》第118期)。1993年,德国“苏联、东欧和国际问题研究所”主任亨兹来中央党校,就《特殊而复杂的课题》一书对作者周文琪进行了专访。

除上述专著外,20多年来,周文琪还在有关刊物上发表过数十篇专著性文章,其中较有影响的为《周恩来与共产国际》、《析苏联对盛世才的政策》等。后文发表于1989年《中共党史研究》第6期,这是个很少研究的冷门课题——共产国际、苏联与新疆的关系问题。文章发表后,原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曾彦修致函中央党史研究室原领导廖盖隆同志,说“该文(对此问题)提供了很多重要资料,盛世才在新疆的十年统治,其间有很多经验教训可探索,值得写出全面专著,本文作者具备这个条件,特此建议”。

1995年6月16日上海市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党史信息报》在其“史林学者录”栏目里评论周文琪的学术生涯时,说他“是目前国内专门研究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与苏联关系有成就的学者之一”。

1991年苏联丧失政权的严酷现实,对这位长期研究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关系的人来说,震撼极大。因而他继续收集、阅读研究了大量苏共“二十大”以后的有关资料。经过研究,周文琪认为苏联的解体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引发的一个复杂的重大政治事件。它包括国内因素和国外因素、党内因素和党外因素、现实因素和历史因素等等。但是,作为苏联国家和人民脊梁的苏联共产党,作为曾经支撑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钢筋铁骨”,其内部的蜕变,无疑是导致这座大厦最终迅速倒塌的最主要因素。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表明,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我们党应从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关系的曲折复杂的史实中,深刻汲取教训。因此,周文琪把此次完成的这部著作定名为《史镜》。

周文琪今年已逾八旬,他真是离而不休,在精心照顾有病老伴之际,仍耕耘不已。我坚信:今出版的《史镜》一书,不会是他的封笔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