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要悟玄机
2146500000009

第9章 玄机三 职场处世要点“厚黑”——放下面子讲究忍(3)

到大自然中去,到海边去,到丛林中去,让环境的变迁改变自己过分内向的性格。改变过于敏感不难。生活是一个湖泊,你可以尽量想像出它的浪花和你在上面泛舟的欢乐,而在那一刻,过于敏感便会远离你而去。

面子其实是一种虚荣,它和道德相比,只不过是一抹浮云和一阵轻烟罢了。

面子只是一种表面的尊严,过分维护这种尊严,往往是内心脆弱的表现,会丧失了自己。真正自信的人,是不会去负担虚荣的十字架的。他们正是在坚韧地、踏实地相信着自己,承认着自身的价值。

人生成功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要做一个真正的成功者,首先就必须摧毁面子观念。先做龟孙子,不耻于求人、迎合人,不耻于做“高尚人”不屑一顾的事,然后在逐渐的成功中再逐步建立自己的自尊,最后成为人上人。

6.勇于承认错误,不为面子所累

一个人要想有面子,就要不怕丢面子。孔子说:过而不改,斯谓过矣。意思是说:犯了一回错不算什么,错了不知悔改,才是真的错了。

人无完人,没有人不会没有错误,有时甚至还一错再错,既然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可怕的并不是错误本身,而是怕知错而不肯改,错了也不悔过。

其实,如果能坦诚面对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再拿出足够的勇气去承认它、面对它,不仅能弥补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谨慎端正,而且能加深领导和同事对你的良好印象,从而很痛快地原谅你的错误。这不但不是“失”,反是最大的“得”。

事实上,一个有勇气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他也可以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感,这不仅可以消除罪恶感和自我保护的气氛,而且有助于解决这项错误所制造的问题。卡耐基告诉我们,即使傻瓜也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但能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就会获得他人的尊重,而且令人有一种高贵诚信的感觉。

喜欢听赞美是每个人的天性。忠言逆耳,当有人、尤其是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同事对着自己狠狠数落一番时,不管那些批评如何正确,大多数人都会感到不舒服,有些人更会拂袖而去,连表面的礼貌也不会做,常常令提意见的人尴尬万分。下一次就算你犯更大的错误,相信也没有人敢劝告你了,其实这是你做人的一大损失。

当我们错了——若是我们对自己诚实,这种情形十分普遍——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种技巧不但能产生惊人的效果,而且比为自己争辩还有趣得多。

如果你总是害怕别人承认自己曾经犯错,那么,请接受以下这些建议:

假若你必须向别人交代,与其替自己找借口逃避责难,不如勇于认错,在别人没有机会把你的错到处宣场之前,对自己的行为负起一切的责任。

如果你在工作上出错,要立即向领导汇报自己的失误,这样当然有可能会被大骂一顿。可是上司的心中却会认为你是一个诚实的人,将来也许对你更加器重,你所得到的可能比你失去的还多。

如果你所犯的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同事的工作成绩或进度时,无论同事是否已发现这些不利影响,都要赶在同事找你“兴师问罪”之前主动向他道歉、解释。千万不要企图自我辩护,推卸责任,否则只会火上浇油,令对方更感愤怒。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尤其是当你精神不佳、工作过重、承受太沉重的生活压力时。偶尔不小心犯错是很普通的事情,关键是犯错误后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它。犯错误不算什么罪大难饶的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放下了面子,不再固守所谓的自尊,人才能坦诚地面对自己、面对别人。

坐在办公室里的人听着:有错就要改,不要为面子所累。

7.以热对冷,用真诚感化人

职场人际关系的好坏,取决于双方共同的态度,这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相互性原则”。也就是说,人际吸引是相互的,排斥也往往是相互的。“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但是,现实职场中,谁也不敢肯定在人际交往中别人对自己都会表现得很好、很热情。

一位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女学生,碰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她充满对新生活的憧憬,从都市来到偏僻的乡村学校,在办公室里她却发现校长和同事们对自己并无多大的好感,显得比较淡漠。她急于想与几位年龄相仿的女教师打成一片,她们却似乎总是回避她,使她产生了“格格不入”的孤独感。

态度是人的思想、信念、知识、价值观等等的综合,带有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评价,但表现的方式却常常十分简单:围绕感情表达这一圆心,简化为接纳或排斥,以热情、冷淡、讨厌等各级量的情绪反应在人际交往中。对这位女教师,土生土长的校长或许有这样的看法,她能舍弃城市的舒适生活到农村来,是有一定事业心的,但城里姑娘总免不了有点娇气,怕不一定吃得起苦;她受过正规的教育训练,基础知识是可以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不过没正式上过讲台,教学经验少,一下子适应不了;她长得漂亮,就是“洋”了点,派头、手势、习惯都让人看不大惯,女同志就几年可用,今后结婚生孩子了,就派不上用场。他根据自己的种种印象,决定了在初识阶段的态度——一般化,不大喜欢,也不厌恶,平平常常,没有特别的关心和热情。这态度,与女教师心中期望校长对她的态度冷了一截,所以她特别感到对方的冷淡。

至于那几位女同事,虽然年龄相仿,但她们与她,无论生活经历、思想起点、知识教养、爱好情趣、习惯等都有许多明显的差异,何况她们在长期交往中,已形成一个固定的圈子,所以她们不可能一下子接纳她。

在这种情况下,女教师并不灰心。她经过努力,终于获得了校长的好感和同伴的接受。她的做法是:

主动接近别人,寻找相互了解的机会。通过教学实践、集体活动等,她尽量使自己符合“新来的女教师”这一角色规范;在日常交往接触中,她注意真诚、平等地对待他人,热心地帮助有困难的同事,自己有困难时也同样求助于人;在合适的交谈机会中,她又使别人了解自己的抱负、心愿,用实际行动缩短了她与同事们的心理距离,使他们较全面地了解了她,并开始接受她。

通过朋友传达友好的信息。人们说,“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女教师首先在那群年轻女教师中建立了较好的人际关系,进而通过她接近其他几位,很快就进入了这一圈子。这个圈子的同事对她的肯定评价,又影响了其他的同事。

如果说,女教师的方式是属于“以热对冷”,而使对方升温的方式。那么,有时候也可以采取“不冷不热”的态度。如果对方对自己印象不佳或产生误会,一时又不能解释或难以使对方回心转意,也可以暂时保持一种不冷不热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误会总会消除,前嫌也会冰释。要相信别人也十分重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谁都不想把自己赶入孤家寡人的境地。

当别人对你有误解而冷淡你时,大可不必自怨自艾,应该耐心等待机会。而当机会来临时,就要抓住抓紧,用自己的真诚和热心来感化别人,让别人真正觉得,你是一个值得成为朋友的人。

8.贵人要靠自己创造

“贵人”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他来源于日常生活。

大部分的人在人生遇到阻滞或困境无法突破时,总会在心底呐喊:“我的贵人在那里?”

何谓“贵人”?简单地说,就是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人。而大部份人认为“贵人”是能提拔自己的人,能以实际行动帮助自己,解决困境的人。依据一位常在报章杂志写文章的专家的说法,这种贵人是属于“显性的贵人”,他说还有一种“隐性的贵人”,也就是并不能对你有实际的帮助,但却在适当时机点拨你、鼓舞你,让你彻悟而再生勇气的人。他的说法深得我心。

那么“贵人”在那里呢?

专家说的“贵人”都是命中注定,换句话说,有的人一辈子事事顺利,有人扶着上高楼,连摔跤都有人用海棉替你垫着;这种人的确是有,而这也只能用“命”来解释。按专家的说法,这就是“命中带贵人”;此外还有“出外遇贵人”、“逢凶遇贵人”的说法。

若撇开“命”不谈,“贵人”其实并不是无条件存在的。“逢凶遇贵人”确实有一些无法用常理解释的机遇,但平常生活里的“贵人”却是由互动关系所形成的,具体言之则是:

一、你若待人谦恭有礼,别人自然乐意帮助你,这人就是你的贵人。

二、你若努力上进,上司自然乐意栽培你提拔你,这上司就是你的贵人。

三、你若忠诚值得信赖,别人自然敢托以重任,这人就是你的贵人。

四、你若事事为人着想,不伤害他人,别人自然愿意助你一臂之力,这人就是你的贵人。

当然也有因“臭味相投”,不论其他而出现的“贵人”,但基本上,大部分的“贵人”都是因为自己的特质和对人对事的态度而被“吸引”出来的。试想,如果一个人懒惰不上进,为人粗暴傲慢,反复无常,无情无义,他怎么会有“贵人”?因为别人会认为帮助他不值得。

“贵人”不是自己来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因为平时就要努力朝“创造贵人”的方向改变自己。相信当你行经生命的幽谷时,必能“逢凶化吉”,而不致孤立无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