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梦的解析
21500100000003

第3章 第二版序言

若不出十年,本书(绝对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就要再版,那并非在第一版序言中我谈及的诸位同行的兴致导致的结果。我对梦的新研究方法一开始给我的精神病学同行带来了疑惑,但他们好像轻而易举就解决了。专业哲学家只将梦视为意识状态的从属,习惯用几句话就把梦生活中的问题略过了。很明显,他们并未留意到我们对梦的研究能推导出很多结论,我们的心理学理论必定会因这些结论改变。那些评论家在科学期刊中表明的态度,只会让人相信我这部作品一定不会引发什么反响。少数勇敢的拥趸以我的理论为依据,开展医学上的精神分析,利用我的方法解析梦,根据解析的结果为神经症患者治疗。他们对本书有需求,但只凭他们,不可能买完第一版的所有书。所以我要感谢有文化涵养、有好奇心、范围更广阔的读者群体,九年后,我能再度承担起这项艰巨但在多方面都具备基础意义的工作,要归功于他们的兴趣。

本书基本不用做大的改动,这让我很欣慰。我要做的,只是在少数地方加入新材料,将我最近增加的经验形成的几个细节的主要内容加入其中,另外重新对几处内容展开论述。而我对梦与梦的解析的核心意思,还有据此推导出的心理学原理都保持不变,因此,这部作品在我看来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读过我其余作品(主题是精神神经症的起因和机制)的人都知道,还未定论的观点,我不会提,就算其是既定事实也是一样,并且为了跟我的知识发展步伐一致,我会不断对我的论述做出修正。然而,在梦生活的研究中,我一开始的结论现在依然没有改变。多年来,我在研究神经症问题的过程中,经常感到犹疑,甚至信念动摇,而我每次重新坚定信念,都是《梦的解析》的功劳。而科学界中那些反对我的人,必然也是因为某种坚定的本能,才拒绝接受我的观点,特别是对梦的研究的观点。

修订本书期间,我挑选的材料,也就是我本人的梦,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不必进行大的修改。尽管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让它们失去了时效或意义,但我终归是利用它们阐明了梦的解析原则。对我本人而言,本书还有一重意义,在我完成它时才发现:它是我自我分析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我对父亲离世,对自己人生中最重要、最痛苦经历的反应。尽管有了这样的发现,要抹杀这段经历对我来说依然是不可能的。然而,用何种材料领悟梦的重要性和掌握解析梦的方法,对读者而言并无大的区别。

某些新增的重要材料若无法加入原先的正文,我会将其全部加上方括号,同时标注增加日期。[1]

贝希特斯加登,1908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