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犹太智慧典藏书系(第二辑 )(套装共5册)
21505400000007

第7章 生命 思想能不能烤出面包(1)

人们赞美一个有钱人,并不是赞美他这个人,而是赞美他的钱。每一个无知的富人的每一次炫耀,就是对俗气的炫耀。有四种人是令人讨厌的:第一种是傲慢的穷人,第二种是谄媚的富人,第三种是好色的老人,第四种就是擅长作威作福的领导。

发了财并没有成功

犹太人有一种传统,拉比在犹太会堂讲课的时候,凡是那些最有思想、最有水平的人必须坐前排,后排都是没思想的,坐在前排的人就很有智慧。坐在后排的人,永远希望能够坐到前排的长凳上。

生命是一种存在状态,包括健康、财富和一个人的自我创造能力。这一部分的核心是犹太文化的软实力。生命的核心是什么?在本我体现的是健康,在自我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能力,在超我的情况下体现的就是创造力。

生命的象征性动物是狐狸。为什么是狐狸呢?《塔木德》中有一个关于葡萄园的故事:说有一只狐狸路过一个葡萄园,狐狸看到葡萄园的葡萄水灵灵的,垂涎欲滴,它就想钻进去吃葡萄。结果葡萄园外面有栅栏,狐狸身体很胖,钻不进去,然后它就饿了三天,饿瘦了,于是就钻进去开始大吃葡萄了,吃完以后想钻出来,结果却又出不来了。因为葡萄吃多了就又胖了,长胖了就钻不出来了,狐狸没办法又饿了三天才钻出来。出来以后,狐狸大声叹气,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呀,这满园葡萄于我有何意义啊。

其实这就是生命的象征性意义。每个人都是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就像吃葡萄一样。人生中所有对物质的欲望,其实就像狐狸吃的那些葡萄一样,当时为吃葡萄艰苦奋斗饿瘦了钻进去吃了,等你真正地吃到葡萄以后就胖得出不来了,还得饿三天,就等于没吃一样。当然这个过程,要赋予意义,如果一个人仅仅停留在本能的阶段,就是食、色、性的阶段,这个过程就毫无意义;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一种精神的追求,就是信仰、求知和大爱,能够给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那么这个过程就还是有意义的。所以西西弗斯讲了,两端全是死亡,过程才是生命。

《塔木德》说,每一个人生下来的时候,两只拳头抱着头意思就是向社会拼命地索取,而临死的时候两只手都僵了,这就叫“撒手人寰”,每个人都是这样。为什么说生命的象征性动物是狐狸,这个寓言有象征意义,并不是说狐狸狡猾,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暗示和表达。

按照中国的养生观点,健康有四大基石:平和的心态、均衡的营养、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我觉得,从本我的健康来讲养生是需要的,现在这个社会看病难,看病贵,所以养生也是非常必要的。

这个时代,很多中国人认为发了财就是成功。其实犹太人不这样认为,犹太人认为,发了财并没有成功,真正的成功是拥有知识和智慧,文化和智力的寿命比金钱更长,这是犹太人的财富观。犹太人有几个关于财富的谚语:人们赞美一个有钱人,并不是赞美他这个人,而是赞美他的钱。每一个无知的富人的每一次炫耀,就是对俗气的炫耀。有四种人是令人讨厌的:第一种是傲慢的穷人,第二种是谄媚的富人,第三种是好色的老人,第四种就是擅长作威作福的领导。

他们对财富的态度很客观,一方面人活着就要有钱,因为通过赚钱,体现自己创造财富的能力;另一方面,如果把金钱和财富当成最终的目的,那么生命就没有什么意义。我的家乡是鄂尔多斯,现在号称GDP超过了香港,而且是中国亿万富翁最多的地方。前面我举了很多的例子,核心都是因为鄂尔多斯人没有财富观,没有财富哲学。那么,犹太人为什么有呢?犹太人说:当你们中国人开始卖假货的时候,我们犹太人已经开始印假钞票了。他们干得比说得早。他们还说:学者常到富翁家走动,是因为他知道财富的价值。富翁却不经常到学者家走动,因为他不知道知识的价值。把你所有的,卖给需要它的人,这不叫作生意;把你所没有的,卖给不需要它的人,这才叫作生意。所以他们还是追求智慧,只有智慧是永恒的。很多书中说洛克菲勒是犹太人,其实是错误的,洛克菲勒不是犹太人。索罗斯和格林斯潘这些人是犹太人,洛克菲勒公司曾经有一个总裁是犹太人。洛克菲勒讲过这样一句话:“即使我现在身无分文,被流放到一个沙漠上,但是一旦在我面前走过一列驼队的话,我很快又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他非常自信,他的这个观点就符合犹太人的心态,因为他有智慧和能力。中国的很多富人为什么那么贪婪,为什么那么不满足呢?第一,他没有精神的追求,第二就是因为他们对财富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缺乏一种真正的自信,所以他们就觉得只有挣到最多的钱才能有一种安全感。我认识很多的朋友,其实他们已经赚了很多的钱了,可还是要赚钱。为什么要赚钱呢?就是因为他没有安全感。但是,那些真正有思想、有智慧和有能力的人,即使破产以后,他的无形资产就如品牌也会挣很多的钱。

犹太母亲在教育小孩的时候,经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你来说,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好多孩子说是空气,是水,是阳光,是钻石,是金钱,等等。但是犹太母亲说:“最宝贵的是你的知识。”《塔木德》中讲了:“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还有什么?如果有了知识你还缺什么?”当然这是能力和智慧。如果一个拥有很多知识的人还找不到工作,既发不了财也没有能力,没有智慧,那就是一头驴。犹太人反对这些有死知识的驴,而歌颂有能力和有智慧的人。

所以,犹太人母亲给小孩常讲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犹太拉比去出差,跟一帮富翁同船,他们互相炫耀谁带的货物是最值钱的。这些人中有钻石商人,有黄金商人,还有各种各样的商人,他们互相都在炫耀自己的财富。后来这个拉比出来,他说:“我最富裕,但是我这种财富是什么我不告诉你们。”这帮钻石黄金商人就嘲笑这个拉比,说你有什么呀,空空如也。他们航行到大海中间的时候,海上来了海盗,把船给抢劫了,那些带有黄金钻石的商人都被洗劫一空,顷刻间成为穷光蛋。等船靠了岸,只有这个拉比,很潇洒地到处联系教堂给人们演讲,结果他的钱呀,全部来了。而那些商人,困了几天连吃的都没有,怎么办呢,他们找到拉比说:“你能不能帮助我们呀?还是你说得对,你是最富裕的人。”

可见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知识,只有知识是夺不走的财富。所以我要奉劝中国的年轻人,一定要去努力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信仰,而且把这种知识当成一种智慧,只有这样的话你才能不断地为社会作出具有创造性的贡献。

那么,真正的成功是什么?并不是发了财,发了财并没有成功。我给成功下了六层定义:

第一,所谓的成功,不是你向社会索取了多少,而在于你给社会奉献了多少。

第二,所谓的成功,并不在于你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你在成功的路上流了多少泪水,付出了多少艰难困苦的代价。成功是要流泪的,是要付出代价的。

第三,成功与否,要看你成功以后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多人发财了,但仍然不讲诚信,没有信誉,没有情调,很枯燥,很无聊,没有幸福,没有快乐,那是成功了吗?我有一个朋友曾经给李嘉诚当过一年半的秘书,他告诉我说,他在给李嘉诚当秘书的过程中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发现李嘉诚没有一天是快乐的,因为前半年他是担心他的生意,怕出现决策失误,后半年是担心儿子不争气。没有一天是快乐的,这就是一个心态。究竟成功没成功,就是看你成功以后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四,成功不仅仅是使自己幸福,还应该给别人带来幸福。

第五,所谓的成功,就是你最大限度地挖掘了自己的潜能,同时能够超越自己简单的、物质的、肉体的欲望,并上升到一种永恒的对道德和精神的追求,从而去修复这个残缺而不完美的世界。

有报道说,近期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要来中国召集富人们进行烛光晚宴和慈善晚宴,中国的一些富人就很响应,一些大慈善家,像陈光标,说是准备裸捐了,死活要捐。但是也有些人很讨厌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说:“你们干什么来了,我们中国人缺的不是慈善的传统,迫切需要的是有关慈善的法律和技巧。”因为中国目前还没有关于慈善的明确立法,没有慈善法,这使得很多民间的慈善机构没有办法运行。

爱新觉罗·蔚然写过一本书叫《粮民——中国农村会消失吗?》,他要搞一个基金会,很多人要给他捐钱,但是个人是不允许办基金会的,只能挂在红十字总会或者中国慈善总会,挂在某慈善机构下面作为一个账户存在,但是所有的账都必须过机构的账,操作人并没有独立的自主权,没有独立的财物权。这些钱从他们这里一过,还要被抽取15%的管理费用。就是说有人给你捐进去1000万元,还什么都没有干呢,拿出来就只有850万元了,因为这么一挂靠,这150万元就白白留在了慈善总会作为他们的管理费和办公费了。所以,汶川地震的时候,中国台湾地区的好多商人自己直接去当地做慈善了,但是不捐钱。他们愿意捐物直接送给老百姓,但就是那样捐去的很多帐篷,结果都还被成都人打了麻将了。所以,在中国做慈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花钱比挣钱还要难。同时我认为,我们中国人对慈善的理解也有问题,中国人认为慈善就是富人对穷人的一种怜悯,所以我爱捐不捐。

犹太人与我们不同,他们认为,因为世界是残缺不完美的,所以我们每个人有责任也有义务拿出自己的收入去帮助他人,这是一种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逐渐变得完美,才能体现人的正义、慈爱、道德、精神和怜悯。这些伟大的精神,我觉得中国慈善界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在美国最早发财的是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靠的也是资源和技术。但是后期的新产业中基本都是犹太人,最主要的行业第一是股票金融业,因为股票金融业发财最快;第二就是黄金、钻石和百货商场,这个也赚钱快;等到后来,新兴的行业,凡是靠智慧、能力和头脑赚钱的行业,几乎都被犹太人控制了。世界上的亿万富翁之中有45%是犹太人,这个比例很说明问题。而且世界上的慈善家,很多都是犹太人,比尔·盖茨在美国的慈善家中排名第20位,索罗斯排名第3名,犹太人的慈善传统是很强的。

犹太人擅长的行业,除了金融、黄金、钻石、百货商场以外,还有就是计算机。我前面讲了,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微软现任总裁鲍尔默、戴尔公司的迈克尔·戴尔、谷歌公司创始人谢尔盖·布伦等全是犹太人,计算机业有33%的精英都是犹太人,这是世界第三大行业。第四大行业就是影视和新闻出版,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时报》的老板都是犹太人;新闻界的泰斗普利策和路透、华莱士,这些都是犹太人。

好莱坞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是犹太人开的,如米高梅、派拉蒙,像斯皮尔伯格、卡森伯格,像迪士尼乐园最辉煌时期的总裁迈克尔·艾斯纳,像大导演爱森斯、波兰斯基都是犹太人。新闻出版产业中的蓝登书屋也是犹太人开的。

另外一个就是在美容行业。真正能赚钱的行业就是靠一种观念,美容行业的三大美容帝王有两个就是犹太人,雅诗兰黛和鲁宾斯坦,后者同名品牌被欧莱雅收购了。人们相信的其实是一种观念,一种渴望美丽的观念,告诉你我能带给你美丽,卖的就是一种观念。所以,我最后要重复一句刚才讲的有关犹太人的财富观,就是“一个人发了财并没有成功,真正的成功是拥有知识和智慧”。

另外一点就是,文化和智力的寿命比金钱更长。许多犹太老头都是些有趣、有能力、有智慧的人,无论什么时候,社会都是属于这些精英的。所以,犹太人讲的“二八法则”其实就是说,78%的穷人只拥有22%的财富,22%的富人却控制了78%的财富。他们要赚少数人的钱,而不是赚大多数人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