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实用辩论技法大全
2153800000067

第67章 辩论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17)

完了之后,尼克松诚恳地层示了自己的施政纲领、为政原则。

当他讲完走出广播间时,到处都响彻欢呼声。有许多人打电话、电报或寄信件给他,全国听、看这次演讲的达六千万人。演讲使事实得以澄清。

尼克松之所以能赢得千百万同情者,使自己从窘迫中解脱出来,首先得归功于他演讲中表现出的真诚,其次在真诚的背后展示了尼克松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决心,从而达到了与听众心心相撞,情情交融,在感情上发生了共振效应。

论辩中,还可以通过满足对方的某种“需要”而达到心理相通,这就要求论辩者善于体察人心,了解对方最迫切的需求,有的放矢,并采用适当的方式予以激发和满足,使之产生所要求的行为。这是通常所说的“虚心恭维话”。

窃国大盗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后,每天做着当皇帝的美梦。

一天,一位侍婢给午休的袁世凯送来参汤,不小心摔坏了袁世凯最喜爱的羊脂玉碗,袁世凯气得脸色发紫。

婢女非常紧张,急中生智,连忙跪着哭诉:“这不是小人之过,婢女刚才端汤进来,看见床上躺的不是大总统。”

“混账东西,”袁世凯更加怒不可遏,“床上不是俺,能是啥?”

“小人不敢说,怕人哪!”侍婢急哭了。

袁世凯气得陡然立起,咬牙切齿地说:“你再不说,瞧俺不杀了你!”

“我说,我说。床上、床上……床上躺着一条五爪大金龙!把婢女吓倒了。”

袁世凯一听,心中不由一阵狂喜,以为自己是真龙转世,真的要当皇帝了,高兴之余还奖赏了婢女。

婢女一时失手,酿成祸害,非常紧张,但她终日侍奉袁世凯,知道其心理,生死攸关之际,情急智生,编出“五爪金龙惊落玉碗”的故事。这故事正好“印证”了袁的美梦——真龙转世,满足了他的心理要求,使袁世凯化盛怒为狂喜,使自己转危为安。

使用虚心恭维法要注意:其一,要符合道理,不可太夸张;其二,要直接恭维对方,不要用贬低别人来代替这种恭维,以免引起误解;其三,恭维要得体、深入、细致,并选择好表达角度。

与人沟通的方法要符合对方的性格

说话因人而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中华思想文化传统中最经典、最精粹的财富之一,这就是“实事求是”。

旧时官场上的人物,尤其善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当然,这种方法在他们手里只能叫做见风使舵拍马屁。

清朝就流传下来这么一则笑话。它说的是有个布政使请巡按喝酒,巡按只有一个儿子,正为此忧伤,却听布政使衙门内的一个陪酒的小官说道:“子好不在多呀!”巡按得到了安慰,而布政使却愁了:“唉,我的儿子太多了。”那个小官这时又说:“子好不愁多呀!”反正这个小官说得都有理。

其实说起来,社会中见风使舵的马屁精也是有其苦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背景、遭遇、思想感情各不相同,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如果不去了解这些差别,就一定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常常被抱着老观念不放的人看成油嘴滑舌的典型。其实,因人而异在日常交谈和论辩中都大有必要,否则就会犯下对牛弹琴的错误,毫无沟通力和说服力可言。

怎样才能避免对牛弹琴呢?其实只要话题是大家都关心的,又是对方的工作问题,经你一问,对方就容易开口了。

说话时要考虑到时间、场合和对象,因人因事,说出足以打动对方的语言,并使其无法抗辩或反对,以达到使别人来替自己办事的目的。没有说服力的人,不懂或没有掌握语言的艺术,说话乏味而没吸引力,就算他所表达、传播的是真理,也不会有人听信。

一个人有很多的观点和意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说服的方式自然不一样,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说服方法,如果不能随机应变,仍旧无法发挥说服的艺术。简单地说,就是因人而选择适宜的说辞。如果不管对方是谁,都用同一种方法去说服,就很难顺利达到目标。因为对某些人只要解说大意即可,而对某些人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想说服人就必须巧妙灵活地运用各种言说方法才行。

在一般情况下,运用“因人而异”的方法,要考虑几个方面:性格的差异、性别的差异、职业的差异、年龄的差异、文化程度的差异、地域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等。

§§§第3节辩论中幽默表达技巧

很多情况下,言辞激烈的辩驳倒不如一句幽默诙谐的语言更使对手无话可说。所以,在辩论中充分使用幽默问答的方法,既能够说服对方,还能够感染听众,让你占有辩论赛场上的“人和”之利。

幽默的作用

幽默的语言,可以引发笑声,在笑声中作出对是非、善恶、真假的评判,会显得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可以增强其雄辩的力量。幽默在辩护和辩驳中,都可以使用,它既可以表现肯定的道理,也可以表现否定的道理。

幽默能愉悦听众。在辩论中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能激起听众的愉悦感,创造一种对己方有利的辩论氛围。

有一次,唐明皇和诸王在一起宴饮。宁王吃饭时,不小心险些把饭咽到气管里,食物喷出来,喷到皇帝的胡须上。宁王又害怕又惭愧,可以说不胜惶恐,吓得直打哆嗦。黄幡绰见状,说:

“这不是咽错了。”

“是什么呢?”皇帝问。

“是喷帝。”

黄幡绰巧妙地利用“喷嚏”与“喷帝”同音,说了一句幽默风趣的话,把皇帝逗得哈哈大笑起来,紧张的气氛一下子便缓和下来。

幽默还具有柔化功能。有时候,在辩论中适当地运用幽默答辩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能够让对方在忍俊不禁之中消除对抗情绪,有利于己方取得辩论的胜利。

古时候,有一位姓邢的进士,身材异常矮小,有一次遇到强盗。强盗抢了他的钱财,还打算杀掉他。正要举起刀时,邢进士以风趣的口吻对强盗说:

“人们已经把我叫我邢矮子了,要是再砍掉我的头,那岂不是要更矮了吗?”

强盗听了,不觉失笑,于是放下了屠刀。

邢进士面对凶恶的强盗,如果在势单力薄的情形下与其针锋相对地进行争辩,只会加速自己的灭亡;而一句幽默的话,却使强盗哑然失笑,放下了屠刀。

在辩论赛中,幽默的答辩可以改变赛场的气氛,使听众和评委认同自己的观点,倾向于己方;而当场内气氛转到有利于己方时,又可以让对方心理上产生紧张的情绪;同时,它还可以给己方鼓劲加油,如果己方的幽默产生了效果,辩手的情绪自然就会高涨,越战越勇。因而,幽默这一武器被辩论家们称为“幽默炸弹”,一个辩论者、一个辩论队,要想在辩论赛场上战胜自己的对手,幽默答辩是制胜的锐利武器。

第二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关于“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的辩论中,反方复旦队代表有这么一段辩词:

在孔子时代也有歪风,正所谓歪风代代都有,只是变化不同。孔子做鲁国司寇的时候,齐国送来了一队舞女,鲁国的季桓子马上“三日不朝”。而对这股纵欲主义的歪风,孔子抵御了没有呢?没有,他带着他的学生“人才外流”去了。这能叫抵御“西方”歪风吗?

这一段辩词巧妙地古今连用,以当代的“抵制纵欲主义歪风”之语,统领孔子离开鲁国这个本来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的故事,切题而有新意。而其中“人才外流”一语更是神来之笔,勾画了儒家面对“西方歪风”手足无措的窘态,且由于正方台大队在前一场比赛中辩论的主题是关于第三世界国家人才外流能否抑制的话题,因而,反方复旦大学队此句一出,收到了很好的辩论效果。

幽默帮你摆脱窘境

幽默可以让人急中生智,化解困境,或者从危险的境地中脱身,创造性地、完善地解决问题。

一位顾客走进一家有名的饭店,点了一只油氽龙虾。他发现菜盘中的龙虾少了一只虾螯。他询问侍者,侍者把老板找来。

老板抱歉地说:“对不起,龙虾是一种残忍的动物。您的龙虾可能是在和它的同类打架时被咬掉了一只螯。”

顾客巧妙地回答:“那么请调换一下,把那只打胜的给我。”

老板和顾客双方都用幽默的表达方式,委婉地指出双方存在的分歧。这种方式不批评他人,没有伤及他人的自尊,既保护了餐馆的声誉,也维护了顾客的利益。

有一条狗疯狂地扑向农夫,农夫忍无可忍,用粪叉打死了那条狗。狗的主人告到法院,要求农夫赔偿损失。

法官说:“你要是把叉子倒过来,用没有尖刺的那一头,不就没这事儿了吗?”农夫回答道:“您说得很对,法官先生,要是那条狗也倒着向我扑过来,我当然会这样做的!”农夫被宣判无罪。

当你遇到急迫而又棘手的问题时,懂得随机应变,使用恰到好处的一句幽默的话,能令你立于不败之地。

当一个人要表达内心的不满时,若能使用幽默的语言,别人听起来会顺耳一些。当一个人需要把别人的态度从否定变为肯定时,幽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当一个人和他人关系紧张时,幽默也可以使双方从容地摆脱窘境或消除矛盾。

又有一次,萧伯纳的脊椎骨有病,去医院检查。医生对萧伯纳说:“有一个办法,从你身上其他部位取下一块骨头来代替那块坏了的脊椎骨,”并说,“这手术很困难,我们从来没有做过。”医生的本质意思是,这次手术所要收取的费用非同一般。

萧伯纳并没有与医生争论,也没有表示不满、失望,而是淡淡一笑地说:“好呀!不过请告诉我,你们打算付给我多少手术试验费?”

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被萧伯纳处理得极其巧妙,从而避免了不愉快的争执。

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南方时,曾虔诚地接受过基督教的洗礼。由于这段经历,记者们常常喜欢让他就道德问题发表看法,其中不乏一些不太礼貌的难题。

有一次,有一位记者问卡特:“如果有人告诉你:你的女儿与别人有不正当的恋爱关系,你将作何感想?”

卡特回答说:“我会大吃一惊,不知所措。”稍作中断后他又加上一句:“不过现在还不用操心,她才刚刚7岁。”

幽默是最好的润滑剂,即使遇到十分棘手的难题,或遇到意外的抢白、嘲讽,甚至不怀好意的侮辱或挑衅,机智的幽默语言也能帮助人摆脱窘境,使尴尬或严峻的局面消失在笑声中。

幽默是快乐生活的重要工具

运用有趣、可笑、寓意深长的语言来进行论辩是许多辩论大师的特点。最幽默的人,一定是最能适应环境的人。

幽默可以给生活带来欢笑。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终身未娶,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两个朋友,一个朋友问他:“你不为你的独身主义后悔吗?”斯宾塞愉快地答道:“人们应该满意自己所做出的决定,我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满意。我常常这样宽慰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有个女人,因为没有做我的妻子而获得了幸福。”

几个属鼠的男同学在期中考试中考了满分,挺得意。班主任于是说:“天下大了,什么老鼠都有。有只小老鼠外出旅游,恰好两个孩子在下兽棋,小老鼠观棋不语,发现老鼠可以战胜大象,于是认定自己才是百兽之王!这么一想,小老鼠从此瞧不起猫,看不起狗,拿狼开心,有一天还爬到老虎背上。老虎正在打瞌睡,懒得动,就抖了抖身子。小老鼠以为老虎被吓得发抖,于是更得意,趁着黑夜钻进了象鼻子,弄得大象打了个喷嚏,小老鼠像出膛炮弹似地飞了出去,就这么飞呀飞呀飞,好半天好半天,却掉在臭水坑里!现在就请大家注意一下,‘臭’字怎么写的?‘自’、‘大’,加一点就是……”话没说完,同学们笑成一团。那几个属鼠的男同学红了脸,却也笑了。

幽默可以作为反击敌对者的武器。

美国政治家霍勒斯·格里利是《纽约论坛报》的创办人。一次乘火车,他看见邻座在读一份《太阳报》,便与他攀谈起来,并建议他买一份《纽约论坛报》。不料那个家伙说:“我也买《纽约论坛报》,不过我买它是用来擦屁股。”格里利于是说:“噢,只要你坚持这样做,那么用不了多久,你的屁股会比脑袋更聪明。”

幽默,是应对尴尬场面的一种方法。

有一次,美国总统里根在白宫钢琴演奏会上发表讲话,他的夫人南希一不小心,连人带椅跌落到台下的地毯上,引起了观众的一片惊叫。看见夫人灵活地爬将起来,丝毫都没有受伤,在两百多人热烈的掌声里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里根幽默又不乏俏皮地说:“亲爱的,我告诉过你,只有在我没有获得掌声的时候,你才应该这样表演。”只是这么一句话,演奏会场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掌声。

幽默风趣冰释僵局

在论辩中,幽默显然不同于证明和反驳,它既无论辩过程,也没有反驳的程序,而是以谐趣的方式,揭开荒唐的外衣,暗示事物的本质,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因而在论辩中常常可以产生证明与反驳所发挥不了的作用。

1946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以东条英机为首的28名日本甲级战犯,曾因排定法庭座次,10个参与国的法官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中国法官理应排在庭长左边的第二把交椅,可是由于当时中国国力不强,而被各强权国所否定。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出庭的中国法官梅汝璈,面对列强展开了一场机智的舌战。他首先从正面阐明,排座次应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这是唯一正确的原则。接着他微微一笑说:“当然,如果各位同仁不赞成这一办法,我们不妨拿个体重测量器来,然后以体重大小排座,体重者居中,体轻者居旁。”各国法官听了忍俊不禁,全笑了。庭长笑着说:“你的建议很好,但它只适用于拳击比赛。”梅法官接着回答:“若不以受降国签字次序排座,那还是按体重排好。这样纵使我被排在末位也心安理得,并且可以以此对我的国家有所交代,一旦他们认为我坐在边上不合适,可以派一名比我胖的人来换我呀!”这回答引得法官们大笑起来。

在举世瞩目的国际法庭上,法官的座次按体重来排定,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但在当时这种险恶形势下,也许幽默往往可以成为矫正谬误的有力武器。

在辩论中反驳对方,有时不采取锋芒毕露、相互抨击的语言,而采用风趣含蓄、诙谐生动的语言,其效果往往更好。

有一次,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学生同泳,闹得满城风雨。对此,鲁迅先生幽默地抨击说:“同学同泳,皮肉偶尔相碰,有疑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同一生活在天下之间,同一呼吸着天地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呼出来,被那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又从那个女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界限,不如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

鲁迅对引出的事实作了详尽的渲染,生动、风趣,不但从事理上进行了反驳,而且很富有嘲讽意味。

当然,幽默不一定都用在敌对的争吵和攻击中,有时也可以在轻微的讽刺、戏谑、谈笑风生中进行。这时巧用幽默,既能达到驳斥对方观点的目的,又能产生和谐、友好、轻松愉快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