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孙子谋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2156700000068

第68章 “孙子兵法”精华解读(21)

孙子在否定了先知取于鬼神、象于事、验于度这三种错误做法后,非常明确地提出先知“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的正确命题。战国时的信陵君就非常懂得这一条,他手下的门客多达3000人,因为有这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门客,信陵君对各诸侯国的动静能了如指掌。有一次,魏安厘王同信陵君正在下棋,北方的边地传来警报,说是“赵国的军队将要侵入魏国的边界”,魏安厘王马上放下棋子,想召集群臣来商量对策。信陵君劝止说:“是赵国国君出来打猎,不是来侵犯我国的。”于是同魏安厘王继续下棋。魏安厘王心中不安,心思不能集中在棋上。过不多久,又从北方的边地传来消息,说是“赵王打猎路过边境,不是来侵犯的。”魏安厘王大惊,问信陵君怎么知道赵国国君的行踪。信陵君回答说:“我的门客中,有能够打听到赵王秘密的人;赵王所要做的事情,他就马上通知我,我由此知道赵王的行踪。”

孙子关于先知敌情、制胜如神的军事原则一样适用于企业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首先必须以情报输入为先导。任何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只有事先掌握了准确而又全面的情报,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而要取得可靠的情报,就不能靠求神拜佛,靠卜问比附,而要靠周密的调查研究,靠利用各种了解市场、了解竞争对手的知情者。哈佛大学教授麦可·波特建议,搜集对手情况时,应着重四个方面:1.目标:对手对你的动作反应如何?是悠游自在、焦虑还是警觉?2.假设:找出竞争者对他们自己、对经济局势、对业界其他公司的看法。这点可以显示出对手做决策时考虑的基准点是什么。3.策略:他们打算维持现有的地位,还是向市场上的竞争者挑战?拟出应对的方法。4.能力:衡量竞争者的优缺点,包括产品、通路、行销、研究、成本、财务、生产设备和管理能力。这类资讯可以帮助你寻找防守和进攻的机会。麦可·波特教授这四条搜集对手情报的法则,可以说是孙子先知者“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的原则的具体化,值得企业领导者重视与借鉴。

五问俱起,莫知其道

故用问有五:有因问,有内问,有反问,有死间,有生问。五问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①,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问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问者,因其敌问而用之。死问者,为诳事于外②,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③也。生问者,反报也。

(《用问篇》)

【注释】

①神纪:高妙如神的方法。纪:同“道”。②为诳事于外:故意向外散布虚假的情况。诳(kuánɡ狂):迷惑、欺骗。③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让我方间谍了解我故意泄露的虚假情报,并传给敌间,使敌人上当。事发之后,我方间谍往往会被处死,故称“死间”。

【译文】

使用间谍有五种形式: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间谍一起使用,就能使敌人摸不到门道而无从应付,这是一种高妙莫测的方法,是国君制胜的法宝。所谓“因间”,是指利用敌方的同乡做间谍。所谓“内间”,是指收买敌国的官吏做间谍。所谓“反问”,是指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所用。所谓“死间”,是指故意散布虚假情报,让我方间谍知道后传给敌方的间谍。所谓“生间”,是指派往敌方侦察后能亲自返回报告敌情的间谍。

【解读】

孙子从残酷的战争实践中,认识到情报间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进行了深入的具体研究。他对间谍的类别、遣间的方法和用间的原则都作了系统的论述;并巧妙设计了“五间俱起,莫知其道”的间谍运作网络。一旦“五间俱起”,在敌人乡土上、官场内、间谍中都安上我方耳目,又制造各种假情报迷惑敌人,就能先知敌情叉误导敌人。这样就可以为我军行动提供灵敏耳目,为夺取胜利提供基本保障。

第一,“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利用敌方的同乡做间谍,既便于建立间谍网,又深入敌方基层,不易引起敌人的注意。例如1358年12月,明太祖朱元璋领兵攻打婺州。为减少攻城损伤,他命王宗显前去侦察敌人虚实。王宗显来到婺州,住在离城五里的老朋友吴世杰家。通过吴世杰等人,侦知城中守将意见不一等情报,对朱元璋制订攻城措施帮助很大。朱元璋攻下婺州后,为表彰王宗显的功绩,任命他做了该地知府。

第二,“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收买敌国的官吏做间谍,可以深入敌人的腹心,侦知更机密的情报,并可利用内间借刀杀人,除去劲敌。战国末年,秦王政派王翦率军进攻赵国,赵王迁用名将李牧和司马尚御敌。为了挑拨赵国君臣的关系,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进谗言说李牧、司马尚图谋反叛。赵王迁信以为真,就派赵葱、颜聚去取代李牧、司马尚。李牧抗旨,被赵王迁用计暗杀,司马尚被废掉官职。三个月以后,王翦乘势急攻赵国,大败赵军,灭亡了赵国。

第三,“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杜佑注曰:“敌使间来视我,我知之,因厚赂重许,反使为我间也。”这是利诱敌间,反过来为我所用。杜佑又引萧世諴曰:“言敌使人来候我,我佯不知,而示以虚事。”这是利用敌间传播虚假情报。在军事上,这两种反间方式都广为人们所用。孙子认为反间之计最为重要,“故反间不可不厚也。”例如公元前204年,楚汉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刘邦因粮饷不给,心存恐惧,想同项羽讲和。项羽想和,但其谋臣范增则坚持要把汉军消灭。刘邦深以为患,因而采用陈平的反间计,离间项羽和范增。项羽派使者来,刘邦指使部下备好盛馔相招待,等见过使者后,假装惊异的样子,说:“我以为是亚父(即范增)派来的使者,想不到却是项王的使者。”遂把准备好的盛馔撤去,换成粗劣的饭食。使者回去报告项羽,项羽便怀疑范增与刘邦之间私下相勾结,因而逐渐疏远了范增,夺去了他的权柄。范增为此十分恼怒,就辞职还乡,还没到彭城,就发病身亡,从而使项羽失去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得力辅弼。

第四,“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死间有两种,一种是有意去欺骗敌人,一种是不自觉地被人当成诳敌的死间。例如刘邦派郦生说齐王,齐王已同意投诚汉王,不再戒备汉军。原来准备统兵伐齐的韩信见郦生不用一兵一卒,凭三寸不烂之舌,轻易说服了齐王,觉得太便宜了他。于是趁齐人无备,暗中发兵一举攻下齐国。齐王认为是郦生欺骗了自己,一怒之下便把他烹了。

第五,“生间者,反报也。”生间由于亲临敌方侦察,返回来报告的情况就比较确定,而且可以充当领兵进攻的向导。例如1861年,谭绍光等率太平军包围吴淞,占领高桥。次年正月,清军洋枪队外籍军官华尔与英军水师提督何伯假扮成商人,混入高桥,侦察了解太平军情况后,由何伯和法军水师提卜罗德率英、法军680人,炮7门,炮船11只,华尔率洋枪队700人,进攻高桥。侵略军凭其对太平军阵地的了解和火器的优势,打败了太平军,迫使太平军退出了高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