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2157000000063

第63章 老子作品欣赏(1)

上篇《道经》

(第一章)道学导论

【原文】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③,非常名。

无,名④天地之始;有,名⑤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⑥以观其妙;常有,欲⑦以观其徼⑧。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⑨。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①道可道:“道”学(哲学)可以弄懂、弄通。前一个“道”字为专有名词,是老子关于世界观的道家学说(哲学)的总称,有时也表示哲学所研究的对象,特指如下几个概念:地球——研究对象的本体,世界——研究对象的总和,自然界——研究对象的性态。后一个“道”字为动词,表示通往、通达之意。

②非常道:不是一个固定的程式。常,同“恒”,表示事物具有一定性,其意义与数学上的“常数”、“常量”中的“常”是相同的。道,在这里指某种程式。

③名可名:(哲学的)观念形态可以建立、形成。前一个“名”为名词,指事物的形态。后一个“名”为动词,表示建立、形成之意。

④无名:无形的世界,即无定形不具象的事物总和。无,为专有名词,除指世界上无形的事物总和之外,有时也特指如下一些概念:时间、空间、环境、内在的规律、外界的影响,以及灵魂、心怀、思想等属于人类精神的东西,其意义相当于数学上的变量X、Y等;若要给它们定形或定量则需要设定一定的条件。

⑤有名:有形的世界,既有定形又具象的事物总和。有,为专有名词,除指世界上有形的事物总和之外,有时也特指如下一些概念:人、物、事情,以及人的言行、功名、利益等一切形式化、物化,或具体化了的东西,其意义相当于数学上的常数、常量、方程式及其解等,指一般情况下可以确定或已确定的东西。

⑥常无:一定的外界因素影响和作用。

⑦常有:事物有着自身的个性要求和成长特点。

⑧徼(jio):事物的边或其程度。当其程度为连续性时便叫做过程。

⑨玄:隐性。在哲学上表示事物内在的、联系性的东西。

【译文】

我们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道”,它就不是哲学意义上永恒的“道”;同理,可以用言词说出来的“名”,它就不是哲学意义上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的始基,“有”是万物的根源。

所以,经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经常从“有”中去认识“道”的端倪。

“无”和“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具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可以说是极其幽深的;极远极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第二章)以“无为”处事,以“不言”行教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①,行不言之教②,万物作而弗始③,为而弗恃(shì)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注释】

①居无为之事:持“无为”的立场对待一切。居,站……立场。无为,即从无而为,“为”指作为,实践;“无为”的意思是人在行为做事时要从“无”出发,也就是说站到时空和环境的客观立场上思考问题。事,从事。

②行不言之教:不以谁的言论作为教条。行,执行……方针。言,言论,语录。教,教导。

③弗始:(人类)不是创造者或改造者。始,创始,更始。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预示丑的观念同时存在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同时产生了。有和无相互对立而产生,难和易相互对立而完成,长和短相互对立而形成,高和低相互对立而包含,音和声相互对立而合谐,前和后相互对立而随顺,这是永远不变的(对立统一体)。因此,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世事,实行“不言”的教导,(任凭)万物自然地生长变化而不去强为主宰,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自己的能力,功成业就而不自我夸耀。正是由于不自我夸耀,所以他的功绩不会泯灭。

(第三章)对物欲文明的批评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①,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②无欲③也,使夫智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注释】

①不见可欲:不盛行贪欲之风,见,同现,表现。可,偏好。

②无知:从无而知,即在意识上具有遵从客观的科学态度。而“有知”与之相反,表现为主观、片面、静止和孤立的思想观点。

③无欲:从无而欲,即在欲求上具有遵循天道公理的坚定信念。而“有欲”与之相反,表现为追名逐利,甚至穷奢极欲,以至物欲横流。

【译文】

不推崇有才干的人,使人民不争功名利禄;不看重稀有商品,使人民不去偷盗;不显耀那些能诱发人贪欲的东西,使人民的心性不被搅乱。所以,圣人治理天下,就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意志,增强人民的体魄。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样,)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间之事,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

(第四章)空间的世界

【原文】

道盅①,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②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③。

【注释】

①道盅:地球有一个偌大的空间。道,地球。盅,空间。

②勘校本的“似万物之宗”句之后,有“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句。以为此句于本章)不通顺,而于第五十六章)通顺,疑帛书甲本之误,故删去。

③象帝之先:想象应在人类之前。象,想象。帝,人类祖先。

【译文】

“道”是虚而不见的,然而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它是那样渊深呵,好像是万物的宗主。它是那样幽隐呵,似无而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似乎在有天帝之前它就存在了。

(第五章)平等的世界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②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③,不若守于中。

【注释】

①刍狗:古代祭祀物,草把扎成的狗,比喻不分高低贵贱一律平等。

②橐龠(tuó yuè):风箱。

③多闻数穷:几多闻听响声,数度来回扯动。穷,穷尽,到头。

【译文】

天地无所私家,任凭万物自然生灭;“圣人”无所偏爱,听任百姓自然生灭。

天地之间,不正像风箱一样吗?虽空虚却不会穷竭,越动,它的风景越大。

议论太多,只会加速失败,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第六章)道的功能

【原文】

谷神①不死,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勤。

【注释】

①谷神:生命,生命之神。

②玄牝(pìn):母性。玄,内在的性质。牝,母体。

【译文】

“道”这个生养天地万物的神奇物,是永恒存在而不会消泯的,这就叫做形而上的微妙的母体。微妙深奥的母体的门户,就叫做天地的根源。它冥冥地存在着,对宇宙万物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第七章)公心与私利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①与?故能成其私。

【注释】

①无私:从无而私,即视好的外界环境为个人权益的保障。无,外界环境。私,自身权益。

【译文】

天地是长久存在的。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存在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能够长久。因此圣人把自己摆在后面,结果自己反而会占先;(面临危险时)先把自身置之度外,结果反而能保全自己。不正因为他不自私吗?所以反倒成就了他自己的目的。

(第八章)善利万物而不争

【原文】

上善①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②。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③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静④,故无尤⑤。

【注释】

①上善:人性有善的一面。上,形而上,指人性。

②有静:一种平衡状态,即风调雨顺。静,平衡。

③正:勘校本作“政”,帛书甲本、乙本均作“正”。以为从古本妥。

④静:勘校本作“争”,帛书甲本作“静”。以为从古本妥。

⑤无尤:从无而尤,即因为生存环境恶化而使人忧怨。尤,人怨。

【译文】

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虽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处于人们所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也就最接近“道”。(最高的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选择(低下的)地方,心胸要保持深沉宁静,交友要真心相爱,说话要诚信可靠,从政要有条有理,干事要利用特长,行动要抓住时机。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世无争,才没有什么过失。

(第九章)人要适可而止

【原文】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①。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②身退,天之道也③。

【注释】

①不若其已:不过满了为止。已,足了,完了。

②功遂:功业成就。

③天之道也:指自然的规律。

【译文】

水碗已盛满,不如停止下来。捶打(金属)使它尖利,难保长久(必遭挫败)。金玉满堂,没有守得住的。富贵而骄傲,自己招灾。功成业就,退位收敛,这是合于自然规律的。

(第十章)修身的工夫

【原文】

载营①魄(pò)抱一,能毋离乎?

抟②气至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鉴③,能毋有疵乎?

爱民活国,能毋以智④乎?

天门启合⑤,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⑥。

【注释】

①营:围绕。

②抟:盘旋。

③玄鉴:心灵上的镜子。玄,心里的。鉴,镜子。

④以智:凭借个人的见识和能力,即唯个人意志。智,智能、见识。

⑤天门启合:鼻子呼吸,比喻一举一动。

⑥玄德:基本的道德素养。玄,本质的、深层的。

【译文】

精神和身体合一,能不分离吗?

结聚精气,致力柔和,能像无欲的婴儿吗?

洗清杂念,深入静观,能没有瑕疵吗?

爱民治国,能自然无为吗?

感观在进行生命运动,能守静吗?

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

道生万物,养万物,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发展而不自恃其功绩,使万物生长了而不去主宰它们,这就叫最深远的“德”。

(第十一章)认识“有”和“无”

【原文】

三十辐同一毂(gǔ)①,当其无②,有车之用也。

埏(shn)埴③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

凿户牖(yǒu),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④。

【注释】

①毂:车轮。

②当其无:车轮当中有空心轴套。无,空心。

③埴:黏土。

④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老子借器物的“有”和“无”来说明其“利”和“用”。有和无相互发生,利和用相互显着。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上,有了毂中间的洞孔,才有了车的作用。

揉捏粘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中间的虚空,才有了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间的空地方,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给人以便利,(即便这样,也全靠)“无”使它发挥作用。

(第十二章)物欲生活的弊害

【原文】

五色①使人目盲②,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③使人之口爽④,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⑤。故去彼取此⑥。

【注释】

①五色:指青、赤、黄、白、黑。

②目盲:比喻眼花缭乱。

③五味:指酸、苦、甘、辛、咸。

④口爽:口味伤败。

⑤为腹不为目:要朴实且勿虚华。

⑥去彼取此:摒弃物欲的诱惑,而持守安足的生活。“彼”,指“为目”的生活;“此”,指“为腹”的生活。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撩乱;纷繁的音乐,使人听觉不灵敏;丰美的饮食,使人味觉迟钝;纵情围猎,使人内心疯狂;稀罕的器物,使人操作变坏。

因此,有“道”的人只求安饱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摈弃物欲的诱惑而吸收有利于身心自由的东西。

(第十三章)“有身”与“无身”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①。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②,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③也,及吾无身④,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⑤。

【注释】

①若身:如同于身家性命一般。若,如。

②宠之为下:宠信、宠爱不过是一种人为的东西。下,形而下的东西。

③有身:从有而身,即一种重有形之物的人生态度。

④无身:从无而身,即一种重无形空间的人生态度。

⑤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以贵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寄付给他;以爱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交给他。

【译文】

有的人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重视大祸患就像重视身体一样。什么叫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呢?得宠(本质上)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惊恐不安,失去宠爱也感到惊恐不安,这就叫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重视大祸患就像重视身体一样?我所以有大祸患,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如果没有这个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能够看重自己的身体,并以这种态度去处理事情的人,才可以把天下交付给他;能够爱惜自己的身体,并以这种态度去处理事情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第十四章)与时俱进

【原文】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①;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②;指③之而弗得,名之曰夷④。三者不可至致诘⑤,故混而为一⑥。一者,其上不悠,其下不忽⑦。寻寻呵⑧,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⑨。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⑩。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注释】

①微:微弱、渺小。这里一个“微”字,便涵盖了诸多“弗见”的原因。

②希:同“稀”,依稀、渺茫之意。这其中既有声音传输问题,也有人的听力问题。

③指:抚摸。转意指体验。

④夷:本有展开、扩散之意,这里引申为世界太广阔了。

⑤不可致诘:(力所不及)不可能搞清楚。诘,究竟。

⑥一:一个整体,即整个地球世界。

⑦其上不悠,其下不忽:“上”和“下”是方位词。“悠”和“忽”,勘校本作“嗷”和“味”,帛书甲本作“攸”和“忽”。“攸”当为“悠”之误。以为从古本妥。

⑧寻寻呵:勘校本作“绳绳呵”,帛书甲本作“寻寻呵”。以为从古本妥。

⑨无物:空间景象。无,天空。物,景象。

⑩忽恍:即惚恍。说的是:消逝的景物给我们留下了可供回忆的印象。

以知:已知。以,通已。

道纪:世间的法则。“道”的纲纪,即“道”的规律。

【译文】

看它看不见,叫做“微”;听它听不到,叫做“希”,摸它摸不着,叫做“夷”。这三者的形象无法追究下去,它是浑然一体的。它上面不显得光明,下面也不显得昏暗,渺茫幽远不可名状,(一切的运动都)会回归到无形的状态。这就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叫做“恍惚”。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背后。

根据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就能够认识宇宙的起始,这就叫“道”的规律。

(第十五章)体道之士的风貌和人格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达②,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曰:豫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凌释;敦呵,其若朴,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蔽(bì)而不成③。

【注释】

①道者:道家,即哲人、哲学家。

②微妙玄达:形容一个人深刻的思想和睿智的头脑。

③敝而不成:安于清贫不求新成富足。敝,破旧。成,新成。

【译文】

古时候懂得“道”的人,细致、深邃而通达,深刻到难以被人认识的地步。正因为难以被人认识,所以只好勉强地形容他:小心谨慎呵,像冬天踏冰过河;警惕疑惧呵,像提防着周围的攻击;庄重严肃呵,像在作客;融和疏脱呵,像冰柱消融;敦厚质朴呵,像未经雕凿的素材;浑朴厚道呵,像江河的混浊;空豁旷达呵,像深山幽谷;谁能够在浑浊中安静下来,慢慢地澄清?谁能在长久的安定中变动起来,慢慢地趋进?保持这种“道”的人,他不会要求圆满。正因为他不自求圆满,所以虽然破败,却也不至于穷竭,不必制造新的东西去补充。

(第十六章)生命的权利

【原文】

至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天①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②。知常容③,容乃公,公乃全④,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⑤。

【注释】

①天:勘校本作“夫”,帛书甲本、乙本均作“天。”以为从古本妥。

②妄作凶:恣意妄为必招致凶险灾难。作,自作。

③常容:一定的(生命)现象。容,容颜相貌。

④公乃全:其同的乃是普遍的。公,共同的。全,普遍的。

⑤道乃久,没身不殆:自然界的源远流长,是人类世代平安的根本保障。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