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艺术的故事
21655600000007

第7章 希腊人的艺术

希腊是西方绝大部分知识的来源,而我们的希腊却缺乏老师。

想将所有的希腊艺术在短短一章里讲完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想对希腊在几个世纪里的艺术家和艺术品进行详细的介绍就更加困难,尽管希腊处于历史舞台中心的时间很短。

我们知道,公元前4000年,埃及人的艺术开始。直到公元5世纪初,基督徒将最后一所象形文字学校关闭,这种悠久的文明戛然而止。

公元前4世纪中叶,斯巴达人破坏了公元前7世纪中叶修建的希腊神庙。此后,这一短暂的光辉灿烂时期就终止了。所以,希腊人的全部成就是在三百年的时间里完成的。当你想到希腊人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奠定现代整个西方文化的根基,你一定会说,这些人一定具有非凡的能力。

希腊人身上具有一种最伟大而可爱的品质——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万物之主。

另一方面,他们多才多艺,又才思敏捷,无拘无束,不在意道德上的谴责。在希腊人出现之前的人类历史舞台上,各地的人都在其神明面前展示出卑躬屈膝、诚惶诚恐的情绪。可是,希腊人将一种崭新的东西奉献给了世界——那就是肯定了人的尊严。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希腊自由人的经济上的独立。他们无须自己劳动,拥有可供驱使的奴隶,因此,他们有大把的时间用于艺术创作。

伟大的艺术是无法在动乱时期产生的。不管是挖战壕的手、伐树的手、狙击印第安人的手,还是在街垒前挥舞旗帜的手都不可以。因为他们的手指过于僵硬,无法弹奏贝多芬的奏鸣曲。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希腊艺术即雕像。希腊神庙中的陶器含蓄隽永,让人回味无穷,却略嫌单调,因为始终是红黑二色;然而,希腊的雕刻技巧却深深地植入了西方文明的灵魂之中。

木雕是希腊雕像开始的样式,它的技法就是木柱图腾的技法。后来,石雕取代了木刻,但木雕形象的拘谨还在,面部始终是千篇一律的笑容。

我们在世界各地所见到的古代雕像的笑容,并不一定是真的在笑,有时,甚至是为了展现深沉的悲痛。由于雕刻家很难将嘴表现出来,假如你动手去画人像时,你就会对这一点更加理解。对雕刻而言,鼻子好描,眼睛难画,而嘴最难完成。只有第一流的艺术家才能把一张好看的嘴画出来。

可是,在凿了数个世纪的大理石之后,希腊艺术家最终把握了雕刻技术的要领,其腕力已经达到了运用自如的地步。

在过去的四个世纪里,我们收集了数千尊希腊雕像。这当然不能和当年希腊人在一两个世纪中制作的雕像数量相比。更加令人遗憾的是,在博物馆收藏的作品中,大部分雕像已经遭到损坏。其中,相比于天灾,人祸更为严重,不过,仅就所收藏的雕像残部而言,还可以看出希腊艺术家当年创作时的技法。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发现,古希腊雕像的表情变得生动起来,而不再是死板、僵硬的。艺术家在处理眼睛、鼻子、嘴、四肢肌肉时,不再满足于传统,而是在极力将自己所看到的每一个男人,每一个女人,每一匹马、每一头牛独特的特点表现出来。这种变化不但在希腊雕刻中体现出来,也在当时的希腊绘画和陶器中有所体现。

这一切都和一个名叫伯里克利的人相关。伯里克利统治雅典的时间长达36年。他一无官衔,二无住所,但因为他的开明和眼光,雅典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灿烂辉煌的艺术成就。

据说,伯里克利擅长演说,能利用言辞鼓动起艺术家们的创造热情,例如菲迪亚斯。关于这位名垂青史的建筑师和雕刻家的生平事迹,现存资料很少,我们只知道,正是他监督完成了雅典卫城帕台农神庙的雕刻。

雅典城得名于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名字。于是,雅典人为她修了一座极为壮观的神庙——帕台农神庙。帕台农神庙位于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山上,这是一个很矮的山丘,山顶的神庙是雅典市民天然的市政中心。战时,那里是一座堡垒,和平时期,那里是人民朝拜的圣地。对外部而言,它象征着这个强大城邦的荣耀、实力与文明。

在雅典处于鼎盛时期时,帕台农神庙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落成了。与它同时间修建的还有奈基神庙和厄瑞克忒翁神庙,而帕台农神庙是各个神庙中最为壮观的。

公元前438年,泛雅典节的最后一天,是帕台农神庙正式落成的时间。直到公元3世纪,希腊人还保留着过泛雅典节的习俗。

据说,神庙里的雅典娜女神雕像是菲迪亚斯用青铜、黄金和象牙制成的。因为战争的原因,这座神庙如今只剩下石柱、四壁、屋顶、三角形山墙上的和真人一样大小的石雕像,以及一条刻着传奇人物的石檐壁。

实际上,直到19世纪末,这些神庙还没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不过,此地却经常发生宗教狂热者引发的暴力事件。公元5世纪,帕台农神庙一度被改成一座基督教教堂,其中还专门修建了女教徒的专用席,在四壁绘着与基督教圣徒相关的彩像。公元1456年,土耳其人又把它改建为清真寺,而且还在庙的一侧修了一座宣礼塔。

1675年,卫城迎来了两个英国人。当他们发现伯里克利时代的大理石雕刻遗迹时,不禁赞叹不已。1687年,威尼斯军队总司令苛里希斯马克伯爵率领威尼斯军队围攻雅典,考虑到帕台农神庙的墙壁坚固厚实,于是,守城的土耳其人将其当作了火药库。这一年的9月26日,在炮火的轰击下,火药库爆炸,三百名土耳其军人当场丧命。三天后,土耳其宣布投降。

苛里希斯马克伯爵下令军队开始掠夺。他让手下人将帕台农神庙西山墙上的波赛冬雕像以及雅典娜女神战车上的奔马拆下运走。但在拆卸过程中,因为工人失手,石雕像跌落摔碎。一年之后,威尼斯军队才从雅典撤离。

后来,到了1801年,驻土耳其的英国勋爵额尔金来到这里,他将剩下的雕刻拆走后带往伦敦。此后,希腊独立战争爆发了。这场战争持续了八年之久,在此期间,雅典卫城多次成为战场——菲迪亚斯和伯里克利苦心经营的伟大建筑最终成了一座废墟。

然而,希腊的伟大并非在于它的神庙,而在于其思想、智慧和知识。就算雕刻不存在了,我们还可以看到希腊的陶器、音乐和戏剧。

希腊人的制陶工艺是从他们的克里特和爱琴海的老师那里学来的。克里特人先学会了用转盘制陶,他们还发明了一种奇妙的釉料,这种液体会让陶器在烧制后表面出现一层美丽的亮光。而这种釉料的配方就像其他很多秘方一样,早已经失传了。早期的艺术家正是借助于这种技巧,获得了我们今天无论如何也无法超越的成果。

起初的时候,迈锡尼是希腊的制陶业中心。陶工们擅长用花草树木或鱼类图案装饰陶器。迈锡尼文明灭亡之后,陶业中心变成了阿提卡。最后,在公元前6世纪,这一艺术传统被雅典所继承,希腊人因此彻底垄断了制陶业。

雅典人早期烧制的陶器无法和克里特的陶器相比——雅典的陶器上没有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雅典人在图形试验上更加大胆,于是,人物形象开始出现了。后来,人物由一两个人变为成帮结伙的人。忽然,这些人物又有了行动,不仅仅是站着,而且是在碗上或罐上奔跑。后来,我们又在上面发现了他们在参加婚礼、葬礼、赛跑甚至打仗等诸多场面。

希腊人唯一显示阔气的机会,就是陈设几件双耳陶罐和大海碗。他们的生活极其简单,从前统治雅典城邦的王室的气派被彻底抛弃。不过,他们醉心于收藏,还是伟大的珠宝收藏家。他们愿意为妻子购买昂贵的镯子、胸针和耳环。

除此以外,希腊人还将文学、音乐以及戏剧当作生活中的大事。他们特别讨厌愚钝和无聊的人。他们去看戏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消遣娱乐,而是有目的的狂欢。

希腊戏剧诞生于何时,已经无法考证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希腊喜剧的源头是在欢度葡萄酒节时,那些满脸抹着酒糟的葡萄种植者坐在大车上互相逗趣的内容。希腊悲剧的源头理应是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时,主祭人扮演酒神受难及复活的情景。

公元前5世纪,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这三位伟大的悲剧诗人出现了。还应说明的是,希腊伟大戏剧的创作者并非仅仅是渊博的剧作家,也包括具有非凡理解力的雅典观众。要知道,每一位雅典人,就算是那些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都精通荷马的史诗。

荷马的作品就是希腊人的《圣经》。不同于《圣经》的是,荷马的诗歌与人的道德无关,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些诗歌才更加扣人心弦。

每次庆祝泛雅典节的时候,有人就会在集会上朗诵荷马的史诗,听众们就如同虔诚的香客一样沉迷其中。在荷马的作品中,希腊人读到了古代英雄的事迹——这些作品塑造了希腊人高尚的品质。

希腊大多数人是文盲,他们的诗歌、历史、哲学的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不过,奇怪的是,与我们这些被浩如烟海的书籍淹没的现代人相比,他们显得更有文学修养。

例如,希腊的音乐教育并不是只要你去弹钢琴、拉提琴或吹萨克斯管,它要让你能够写出高雅的文字,能够阅读简单的拉丁文……例如,与朋友在乡间聚会时,你要会唱歌或弹奏鲁特琴。有时,你还需要作一首讨人喜欢的十四行诗,或是为亲朋好友们高歌一曲。

恐怕在这一点上,希腊人让我们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