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实用演讲技法大全
2170300000026

第26章 演讲的语言(2)

朴实,就是自然通俗易懂,也就是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演讲的着力点是说明问题,讲清道理,不需要花架子。如果使用的语言让人听着吃力、难懂,那么,这篇演讲稿就失去了听众,也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和价值。演讲稿的语言要力求做到朴实平易,通俗易懂,而不刻意在形式上追求词藻的华丽。如果过分追求文辞的华美,修辞不当,反而会弄巧成拙,失去朴实美的感染力。

我们并不反对语言的修饰,也不排斥专业术语和新名词的运用,但修饰要适度,专业术语和新名词也要让人听懂,做到华丽得体,通俗明白。倘若把文章写得像“天书”,那么作者的理论水平再高也是毫无意义的。特别是在当前新名词、新术语满天飞的情况下,注意语言的朴实、平易,显得尤为重要。

要想做到语言平实,我们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首先,要明确,语言的朴实并不是尽用大白话,也并非是对平铺直叙的倡导。确切地说,这里提倡的是一种适宜听觉接收并易于理解的自然语言风格。因此,朴实的语言不仅照样需要词汇和句式的丰富多彩、变化多端,而且要能够充分地表达激动人心的思想和细致入微的感情。

其次,要用通行的说法,即大家都能听懂的大众化语言。

再次,要用规范化的语言。具体来说,可采取下列办法。

①把生僻的词换成常用的词;

②不用生编硬造的词语;

③恰当地使用文言和方言词语;

④用明白朴实的语言解释难懂的专业术语。

喜欢文学的人大多会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越是高水平的大作家,越是在语言上朴实无华,越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朴素之美。我们的演讲语言也应该具有这样的美。

使用有视觉效果的语言

具有视觉效果的语句能唤醒人们脑海中的景象,使听众有想象的余地。

获取并把握听众的注意,是讲演者的第一目标。在此过程中,还有一项极为重要的技巧,能帮上大忙,然而它却经常为人们所忽视。一般的讲演者,似乎并未注意到它的存在,也恐怕从未感觉到它,想到过它。我们所指的,就是使用能造成图画般鲜明景象的字眼。听来让人轻松愉快的讲演者,是能塑造景象在听众眼前浮现的人。使用朦胧、烦琐、无颜无色字眼的人,只会让听众大打瞌睡。

你可曾注意到,那些世代相传的谚语,几乎全都是具有视觉效果的字句?“一鸟在手,胜过两鸟在林”。在那些流传好几世纪而且广被使用的比喻里,也不难发现同样的图画效果:“如狐狸那样狡猾”,“僵死得像一枚门钉”,“像薄煎饼那般平板”,“硬得像石头”等。

把眼睛看向明确而特殊的事情上,描绘出心灵的图景,使它独立突出、显著而分明。说“一匹黑色的坛特兰小马”是否比说“一匹马”逼真了许多?“一只白色断了条腿的矮种公鸡”,难道不比只是“鸡”一个字给人更正确而显明的图像吗?

法国哲学家艾兰说:“抽象的风格总是差的,在你的句子里应该充满了石头、金属、椅子、桌子、动物、男人和女人。”

语言是演讲稿的重要要素。语言与思想两者密不可分。思想的清晰决定着语言的明确;思想的深度决定于语言的容量;思想的新颖,决定着语言的新颖。如果没有感人的思想内容,也就没有感人的语言形式。演讲要想吸引人,内容必须有思想,语言必须有魅力。而有魅力的语言一定是适当的语言。

语言的正式程度要与演讲场合一致

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新的词汇和短语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语言中,而另外一些词语则逐渐被淘汰。语意在发生变化,语言使用的场合也在变化着。

演讲的语言要和演讲的场合一致。

就像你在正式或不正式的场合之间更换服饰一样,你应该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措辞用语来适应具体的场合。

如果一位微波炉的促销活动组织者在活动结束时这样宣布,你是否会感到有些奇怪:

“我对你们的请求是:为了我们的孩子们,为了我们的学校,为了我们的优质微波炉,热忱地为加入我们的烹饪努力吧。”

如果一位总裁用下面的开场白开始向股东做年度汇报,同样是不合适的:

“伙计们,情况不太妙,但是不要丧气,我们只要挺住就没事了。”

一般来说,场合越正式,口气越严肃,幽默意味越微妙,句子的安排和组织越细致,句子的修饰限定语越多,措辞造句与日常用语的差别越大。

比较正式的场合包括政策性陈述、辩论、礼仪性讲话。不太正式的场合包括商务会议、茶话会、聚会和餐后讲话。

使用行话、俗语要谨慎

行话和俗语都是为了与特定的听众建立纽带。有时候行话能使你很快说明某个问题。而适当情况下采用俗语可以使你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变化。但是运用行话和俗语的危险很大。你的术语可能使听众迷惑不解,或者你使用的俗语使某些听众感到不快,或者你采用了早已过时的俚语,结果使自己演讲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采用尊重他人的语言

用别人喜欢的方式称呼一群人或某些人是尊重他们的表示。出现变化时,这些变化往往是新的身份或形象的象征。

取悦每个人或赶在所有潮流的最前面是不可能的。你要尽量搞清楚人们偏向哪一种称呼。你可以根据情况适时加以调整。如果一种称呼对某人有着特殊含义,那么忍受不便暂时改变的习惯也是值得的。

生动多变的语言才有生命力,它能更好地调动听众的注意力。生动的语言新鲜别致,活泼动人,能把事物的形神和作者情感很好地表现出来。形式多变的语言能调动听众的情绪,调控现场的气氛,对成功的演讲也是至关重要的。

选择生动的语言

生动的语言,能形象地再现现实,绘声绘色,令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能在反映内容的同时,产生一种美感,能吸引听众去深刻领会演讲内容。话要说得使人乐意听,就必须注意语言的生动性。

一、使用新鲜的语言

使用新鲜的语言就是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善于择取随着时代发展、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崭新词汇,使语言富有时代气息,如“世界真奇妙,不看不知道”。自从电视节目《正大综艺》开播以来,这句话便风靡四方。此外还有一刀切、文山会海、下岗、下海、因特网、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也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用形象化的语言

形象化的语言能把抽象化为具体,深奥变得浅显,枯燥变成有趣。毛泽东同志可谓是最善于生动概括、形象说理的语言大师。他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概括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的必然发展趋势;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深入概括科学与文艺的发展方针;用“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的比喻来形象说明开创新世界的道路艰难漫长。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长期以来焕发着巨大的生命力,早已深入人心。

三、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增强演讲稿的表现力:既能深入主题,又能使演讲的气氛轻松和谐;既可调整演讲的节奏,又可使听众消除疲劳。作家对厨师说:“你没从事过写作,因此你无权对我的作品提出批评。”厨师回答说:“我这辈子没有下过一个蛋,可能尝出炒鸡蛋的味道如何,母鸡能么?”这话令人开怀大笑,又给人以启迪。

四、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在演讲稿中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把那种没有态度,只知背诵马恩列斯著作的人比拟为: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副对联,两个比拟,把教条主义者的丑陋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演讲时使用多变的语言

演讲语气单调、呆板,很难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语言富有变化才能更加多姿多彩。让语言多姿多彩可以从下边几个方面考虑。

一、语气要有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