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实用演讲技法大全
2170300000060

第60章 口头表达的技巧(1)

演讲者的声音和说话风格不应该对思想的表达构成障碍。如果演讲者的口语表达技巧中有许多缺点,就会影响听众听讲的效果,甚至会成为整个演讲失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演讲时要审视一下自己的口语表达,看看演讲的音质有没有问题,发音科学不科学,有没有不恰当的停顿,有没有重复的语调等。

找出发音的问题

许多人说话的问题不太严重,不至于归入语言障碍一类,但还是会对有效的沟通产生影响。口吃者毫无疑问会注意到自己的问题,而问题不太严重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说话时发音不准。

认真倾听自己的讲话,寻找任何不规范的发音现象。许多发音问题都是咬字不清,如把卷舌音发成不卷舌的音。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音调不准,如嘶嘶的齿音或舌音。另外还常出现的发音问题是多音和少音。如果你注意到存在着上述任何问题,看看自己是否每次发这样的音都有问题,或者只是在一个词的开头、中间或末尾有这样的问题。比如,有的词在开头会出现省音现象,但是结尾时不会有这个问题。此外,有些词单独发音时很清楚,但是和其他词连在一起就会出现多音或少音现象。

这些发音问题所造成的真正障碍并不是使听众感到不耐烦而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而是可能会制造一种跟演讲初衷完全相反的效果,结果讲话的可信度大受影响。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开始会用一些简单的音节代替复杂的音节,但是随着他能够越来越精确地区别音节的差别,这些问题就会消失。听到发言人发音不准会使听众体验到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是语言产生的胜任和智慧的形象,另一方面是发音给人造成的稚嫩感。想一想会计师做报告时,他提出了精确的数字,但是把所有的不卷舌音都发成了卷舌音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把某些发音问题跟咿呀学语或酒后狂言联系起来不公平,也没有道理,但是你最好还是意识到,听众可能会在无意中留下这样的印象。

察觉重复的语调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无数人讲话,抑扬顿挫的语调才生动自然。通常在问句的结尾用升调,而在强调句中用降调。在正常的谈话过程中,我们采用着各种各样的声调却根本没有意识到。但是,在公开演讲时,容易出现一种倾向,即不管句子的意思或语法结构如何,从始至终只采用一种声调模式。如果演讲者心情非常紧张,心中老在挂念演讲内容之外的东西,就时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或者他一字不落地宣读演讲稿,或者把自己事先背下来的演讲内容没有表情地重复一遍。单调的、催眠一样的声调模式很容易让听众打瞌睡。

找出音质的问题

浑厚、悦耳的声音可能是自己无法达到的,但是有效的演讲并不是只能用这一种声音。优美的音色有很多种,虽然你的音质和音域在很大程度上由自己的声带、鼻腔的大小和形状决定,但是你可以在自己的音质和音域范围内实现最优美的效果,除非你受到下面几个问题的困扰。

1.上气不接下气、尖细或无力

上气不接下气、尖细或无力是由气流不畅、呼气太多或高声用假声说话造成的。柔和、听起来孩子气的声音往往给人造成缺乏威信和力量的印象。

2.沙哑、尖利或刺耳

沙哑、尖利或刺耳是由于喉咙的收缩或紧张,或者声带的破坏造成的。声音听起来尖利、低沉或粗哑,往往会给人留下生气或暴躁的印象。

3.鼻音或齿音很重

气流以不正确的方式通过鼻腔造成这些问题。前者是鼻子呼气太多,后者是鼻子呼气太少。这些问题主要影响到m、n和ng这些音,听起来或瓮声瓮气,或者嘶嘶声不断。

找出不适当的停顿

讲话时在两个句子或要点之间要稍作停顿。但是避免在停顿时发出各种分散注意力的声音;或者用没有意义的话语填补空白。如果演讲者感到紧张,一秒钟的停顿也像十秒钟的冷场一样,因而可能会尽量把中间的空堵上。

不要使用语气词:噢、啊、唔。

你是不是用其他一些声音来填补空,咂嘴、舔舌头、清嗓子或擤鼻子?有些演讲者会不自觉地在每个句子末尾笑一声。

你是不是不由自主地在一些地方插一句口头禅,而根本没有实际意思?比如,老是征询听众的反映。把一个复杂的观点讲清楚之后,就问“你们明白了吗?”只要演讲者觉得不太肯定,就会加一句“要知道”。这样,听众很容易把它当成另一句口头禅。

另外,一些与内容无关的重复可能是因为发言人下意识地觉得有必要为自己不擅表达致歉。每个句子后面都加上“无论如何”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下面是一些演讲过程中到处滥用,已经失去意义的词或短语:

无论如何

对吗

所以

等等

我的意思是

想一想

换句话说

你可能会说

或者

好吗

要知道

就像

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当你发现了问题,迫切地希望加以改正时,可以制订一个简单的行动计划。许多书籍和录音带里包括吐气和发音练习。这些书里还有其他练习,如绕口令,可以锻炼肌群,正确地发音。

为了养成良好的习惯,你可以制订计划有意识地去改正自己的某些行为。这个办法在帮助人们减肥或戒烟方面非常有效。因为习惯是逐步养成的,所以最好逐步克服。用新的行为代替原来的行为,为坚持新行为而奖励自己。步骤如下。

1.评价自己目前的行为

计算这些坏习惯的频率。

2.确立具体而现实的目标

如果你每个句子后面都加一句“好吗?”10分钟的演讲过程中也许会重复20次,下决心把它减少到10次。

3.监督自己的行为

进步情况不能是估计的,请朋友提醒自己,或者每场演讲时自己留意。把自己的进步情况记录下来。

对大多数进取的成年人而言,知道进步的结果就是最好的回报,只要看到量化的记录表中自己的进步状况,你就会朝着目标不懈努力。当然,你可以用有形的东西奖励自己。如果你认为物质激励有助于帮助你再接再厉,你可以在达到某个目标后好好地款待自己一顿。

对口语表达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听众听得见听得懂。一个听众无法理解的演讲一定不会是一个成功的演讲。要做到让听众听见听懂,要注意声音要洪亮让所有人都能听到,讲话的速度要以听众能够接受为准,还要注意吐字清晰发音自然,如果有太重的口音要注意克服掉。

演讲要让人听懂

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坎坷而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演讲始终是他宣传民主的有力武器。他以演讲阐明观点,宣传真理,激励斗志。

1905年,他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公开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革命号召,建立起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基础。

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一周年后,在《民报》创刊一周年庆祝大会上,孙中山又发表《三民主义》演讲。他在演讲中,满怀爱国主义情感,以富有哲理的论述,质朴通俗的语言,进一步系统阐明了三民主义。

对于民族主义,他以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作比:“譬如一个人,见着父母总是认得,绝不会把他当做路人,也绝不会把路人当做父母;民族主义也是这样,这是从种性发出来,人人都是一样的。满洲人入关到如今已有260多年,我们汉人就是小孩子,见着满人也是认得,总不会把满人当做汉人。这就是民族主义的根本……”伟大的三民主义经他这么一讲,人人都能听得明白。

清晰的语言,是保证信息传输的根本条件,也是演讲语言的首要特征。概念要准确,表意要清晰,才能真实反映出现实面貌和思想实际,才能为听众所接受,达到宣传、教育、规劝、影响听众的目的。

演讲稿的语言要力求做到通俗易懂。首先,要用通俗的说法,尊重多数人的语言习惯;其次,要规范化。

演讲稿中的语言讲出来要让别人听得懂,这是对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否则演讲就失去了听众,失去了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语言不准确,意思表达得不清楚,话说得不明白,往往造成听众理解上的困难。所谓规范化的语言就是统一的、普及的,“无论在它的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上,都具有明确的规范的民族共同语言”,对一些外来词语要少用、慎用。特别是考虑到领导者的特殊身份,在语言上更要严格把关,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