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实用演讲技法大全
2170300000086

第86章 演讲比赛的技法(1)

事先了解听众的需求,熟悉讲稿的内容,在演讲前多彩排几次,提前进入会场熟悉环境,我们就可以自信地参加演讲比赛了。有了充分的准备和自信,我们对演讲比赛的胜利就有了更大的把握了。

事先了解听众的需求

我们要说服人、征服人,首先就必须了解别人,对症下药。写讲稿时,做准备工作时,别忘了想想你的听众是些什么人,怎样才能最有效地说服他们,感染他们,让他们为你的演讲喝彩。

拿破仑在攻打意大利时,是这样对士兵们说的:“士兵们,你们没有衣服穿,吃得也不好,我想带你们到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去。”这比任何方式都能鼓舞士兵们的斗志,因为他知道士兵们需要什么。而这些话要是讲给其他人,如贵族子弟,如科学家,将毫无作用。所以,要想征服你的听众,你应该先了解听众。

了解听众,首先应了解你的听众大致有些什么人,他们的年龄结构是怎样的,身份是什么,职业是什么。明白了他们是些什么人,演讲者才能有的放矢,揣摩他们的兴趣、爱好与心理。有的听众是慕名而来,有的是娱乐而来,有的是求知而来,有的是捧场而来,有的却是不得不来。总之,目的各不相同,你却必须有个大致的了解。对这些情况,事先应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演讲材料、演讲技巧、演讲风格的准备。

了解听众成分,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听众的喜好,了解听众的心理。听众最关心什么,听众最需要什么,就从什么着手。

事实证明,如果是涉及听众所熟知并与之密切相关的事物,听众便能较快地接受演讲者的观点与思想,演讲当然也就容易获得成功。演讲大师卡耐基在被问到哪种话题能吸引听众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就是与自身息息相关的话题。”正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他建立了他的演讲王国。

与听众休戚相关的事物,必然会赢得听众的认同,进而被听众接受。哪怕你用听众感兴趣的事物做一个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都将引起听众的极大热情。如果心中无听众,以自我为中心,听众听着听着就不会和你产生共鸣,因为演讲者讲的内容离他们太远,实在是可听可不听的。

熟悉讲稿内容

有的演讲者在自己上场之前,总是反复不停地看讲稿。其实,连一个字也背不进去。你如果事先没有记熟,此刻也绝对记不住。反复看讲稿,只是心理紧张不自信的一种表现。往往是越看心越虚,越看越觉得没记熟,这种不好的习惯我们应该改掉。

临场前,我们没有必要这样做,只要在心里温习一遍就可以了。而且也用不着一字一句地按照讲稿背,只要温习一下整个讲稿的大纲即可。先讲什么东西,再讲什么,抓住全文框架结构就可以纲举目张。或者你把平常背稿时容易脱节的地方给温习一遍,力求贯通,不出问题。还要注意已经做了调整的地方,这部分调整内容在全文中位于哪个位置?属于哪个部分?是说明什么问题的?这些要心中有数,演讲的时候才不会忘掉。

多彩排几次,多熟悉环境

要想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最终必须得多经过几次模拟的实践练习才可。演讲者不妨在万事俱备时,再多来几次演习。演讲者可以对着镜子,最好是能看到全身的镜子,如正式上场那样讲一遍,自己便可以边讲边观察自己了。有不妥的地方即刻加以纠正、调整,精益求精。但有一点便是,必须从头到尾,不予停顿,连贯地演讲一遍,要一气呵成,就如上台之后,不可以中断一样。最好你还能够在很多人面前试讲一次,这样效果更好些。试讲可以尽量逼真一些,越是有赛场的气氛,试讲效果便越好。人多一些,正式一些,演讲者真正上场时的紧张情绪也可以缓解一些。尤其是初次登台的演讲者,这项准备工作尤为重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赛前多付出一点,比赛的时候就能多收获一些。做好了充足的赛前准备工作,演讲者就可以信心十足地登上讲台。如果未上赛场,就已经感到胜券在握,就可以轻松自如地面对演讲者的竞争对手了,至少在心理素质上,在临场发挥上,略胜一筹。信心来自实力。

除了要多彩排外,参加比赛的选手最好提前进入演讲会场。提前入场,便可以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来安排、调整演讲。例如观察一下场地大小,这样就可以对自己停顿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看看话筒的摆设,试试音响的好坏,你可以大致明白怎样控制话筒音质效果才最好;看看赛场布置,讲台的方位,你可以决定自己如何上台最大方,还可以想想站在哪个位置最得体。这些细节看起来似乎很琐碎,而真正临场时,你会发现这些确实是有可能出现意外的地方。

对演讲比赛充满自信

强化你的自信,使自己精神饱满地站在演讲台上,是必须做到的事情。这个时候,紧张是正常的,你可以用你的自我鼓励把这种紧张情绪压下去。你可以告诉自己“我准备得很充足了,一定能成功的”、“一上讲台,什么事都没了”、“别人能那样,我也绝对差不了”等。从而进行自我解除紧张练习。而不应去设想“我要是讲砸了怎么办”、“要是听众不爱听怎么办”、“要是突然忘词了怎么办”之类的问题。这种负面的自我暗示往往会影响演讲效果,加重你的心理负担,越是这么想越容易出问题,应该尽量往好的方面想。这时,演讲者不妨大胆地告诉自己,站在台上就是我说了算,即使说错了话,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没关系,听众的注意力和观察力也不可能那么细致,做到明察秋毫。

一次,一个官僚给手下的文僚训话,把“文墨之士”说成了“文黑之士”,引起台下一片讪笑之声。他身后的秘书小声告诉他“黑字下面还有个土,念墨,是‘文墨之士’”。他支吾了一下,马上接道:“我难道不知道你们是‘文墨之士’吗?我嫌你们太土气了。特意去掉这个土字,你们大家都要当气派的文墨之士,别把我的老脸都给丢了!”真是应对高手,这么大的错误都能给补回来。其实,既然站在演讲台上了,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不妨以一种舍我其谁的气魄大大方方地开讲。

现代心理学实验表明,若有经自我鼓励、自我暗示产生的学习、工作、处事的动机,即使这种动机是强装的,也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在走上讲台的刹那,该做的也已经都做了,想得再多也没有用。这个时候唯有你的自信能给你增加制胜的砝码;唯有自信,你才能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轻松上阵,有利于你场上的发挥;唯有自信,你才能信心十足,精神饱满地登上讲台。

当你迈开走向讲台的第一步时,告诉自己,这就是迈向成功。

演讲比赛中观众对演讲者的评价非常重要。要想取得演讲比赛的胜利,就要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对此演讲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第一印象,恰当地运用礼貌语,在比赛过程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等。

给听众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1960年,肯尼迪与尼克松为竞争总统,在全国电视观众面前举行了他们之间的第一次电视辩论。大多数评论员预料:经验丰富的尼克松能够击败缺乏经验的肯尼迪。但两个人出现在电视屏幕时,整个选举似乎立即转为对肯尼迪有利了。这是因为肯尼迪事先与帮助他竞选的电视导演做了周密的筹划,进行了反复的练习。特别是在辩论前几天,他特地到加利福尼亚州的海滩晒太阳,松弛神经,养精蓄锐,以最佳的状态最好的形象等待大家检验。终于,在电视屏幕上出现时,他精神抖擞,满面春光,轻松自如。而尼克松过分相信自己的才能,不听别人的劝告,加之辩论前连日疲劳,因此在电视屏幕上显得精神疲惫,声嘶力竭,个人形象一塌糊涂。结果如何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给人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对演讲者即兴发挥和在感染听众方面是多么重要。

演讲者的个人形象包括天生的长相,但更多的还是精神面貌和举止。人们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往往有意无意地集中表现出人的整体形象,我们只有意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做得更好。

从迈向讲台的第一步起,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推出自己最好的形象。自信是不可缺少的,有自信的人,显得神采奕奕、容光焕发,让人感觉精神舒畅。这是构成演讲者精神面貌的主要部分。没有人会对一个看起来垂头丧气、消沉颓唐、精神萎靡的人报以好感。作为一个演讲者,他要站在众人面前陈述自己的观点,要把自己展现给观众,让大家接受,首先就应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有体验。一个人给你的第一印象不好,你便不想与这个人接触;即使以后听别人说这个人挺好,你也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去打破原来的第一印象。从听众开始注意你起,你的第一印象就先入为主了。第一印象不好,你在演讲中就得花更多的努力把这个印象给抹去。给人的第一印象好,你的演讲也就容易被人接受了。

使用演讲礼貌语

当主持人介绍你上场时,你可以由衷地说声“谢谢”,演讲开始时,别忘了说句“朋友们,大家好”,“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同志们,久违了”之类的话。看起来这些似乎不太重要,那是因为平时我们听得太多,习惯了。而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更别小看了它,一旦不这么客套一番,听众又会觉得少了一些什么,不太舒服。说了,听众不容易太注意,可若不说,这个问题就显得明显起来了。

如果在中途,你请听众参与你的演讲或提问,或得到工作人员的帮助,说上一句“谢谢”,“非常好,太谢谢您了”,别人会觉得你很有修养。忽视这些小问题,你的演讲形象在别人心目中也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