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列国纷争传
21714200000019

第19章 ----军事学堂

汉民族是个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民族,汉民族优秀将领撰写的兵书更是整个东大陆上的兵学中的瑰宝。在华汉国拥有众多的私塾和比较知名的儒学书院。但是汉民族从古至今就没有一座正经全日制的军事书院。关于军事方面的教育一方面是来自武将世家的传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靠在军队里的后天摸索,这就造成了华汉国基层将领百夫长,千夫长等理论基础薄弱观察战争的全局性差。

刘轩初步打算开设两座军事学院----讲武堂和泉州府海师堂。讲武堂以招收陆军千夫长级别将领并培训他们专业知识另外在全国范围内在招收部分年轻人作为储备将领,讲武堂除教授传统军事知识以外还增设船只,铠甲,兵器,火炮,战马,绘图,兵士心理,侦查与反侦查,部队纪律,粮草收集,爱国教育等课程。泉州府海师堂主要以海军教育为主,包括海上作战,海上船只定位,楼船火炮应用,炮弹防潮处理,船体结构,恶劣气候船只处理,海上绘图,兰船风帆操作(兰国的船只不同于东大陆上的船,因其独特构造可以逆风行驶),港口保卫工作,海上常见疾病。讲武堂和泉州府海师堂在办学出发点上有许多不同之处。讲武堂主要是以培养陆军军事将领的理论基础为主,在实操方面武器使用以及保养等方面因为有着多年的战争经验并没有过多的涉及。而泉州府海师堂除了涉及军事作战方面外还会培养关于船只制造维护等后勤方面的知识目的是增加汉民族在海洋知识上的短板,聘用兰国人为老师学习兰国人先进的海洋知识。

泉州府海师堂的招生工作进行的比较顺利一部分学员是现任华汉国第一海师师团的中层将领,一部分是从基层士兵中筛选的优秀士兵还有一部分是从社会中招收的年轻人作为华汉国第一海军师团的储备将领。反观讲武堂的招生工作进行的则不尽人意,陆军军团的掌权派人物许昌,刘胜等人均以部队工作任务繁重不愿放手让手底下千夫长级别的将领前往宁德府的讲武堂参加学习。军中的将领们认为自己带兵多年,那帮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们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战争。他们没有意识到书本上的知识也许不能够适用于战场但是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在面对陆军军团难以调度的问题刘轩也是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有口难言,虽说目前来说许昌,刘胜等人不会做出反叛华汉国的事情来但是刘轩在陆军军团的根基太浅很多自己的想法无法自由的得到实现。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刘轩必须要忍耐陆军军团的军事将领是华汉国稳定的基础在没有被逼到绝境或者有十分的把握的情况下是不能贸然收权的。陆军军团实权派人物他们内心深处对华汉国有着深深的归属感,他们和刘轩之间的矛盾大多数是出自一些管理方法之间的矛盾,他们的目前的目标是一致的抵御住吴国的进攻,并且伺机消灭吴国。除此之外从刘文景时代开始陆军军团内部就对战吴国策略上也没有达成统一意见,许昌主张依靠大田府的山脉来阻挡吴国的进攻。刘胜则主张主动进攻吴国,而不是被动的被侵略。在这两种观念中刘轩更加的倾向于许宁的主张。

讲武堂的招生工作受阻后刘轩放弃了从军中招收中级将领的想法,转而从军队中的基层开始招收学生以及从社会中吸纳有识爱国人士组建华汉国讲武堂的学员。刘轩还特意从汉嗣天师府以及华汉国第二军团抽调教官来教他们近身格斗术和兵器格斗。

无论是讲武堂还是泉州府海师堂所有的学员都是在编军人,他们可以享受着在编军人的军饷同时他们也要有上阵杀敌的觉悟。

整个学院采取一年制,目地是为了能够快速的提高军队官员的素质。学院制定了宽进严出的政策,每届学员最多可以毕业人数不得超过百分之七十,学员可以留级一届。留级之后再不过者五年之内不得参加培训学习。比试成绩分为理论比试和身体素质比试。理论成绩主要分为兵法和军械知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六十,身体素质比试主要以完成各种指定动作的时间和距离来衡量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四十,毕竟有个好的身体才能够好的为国效力。

刘轩创造这两座学院的初衷是培养部队中基层和中层的领导干部。至于部队的核心军团长和师团长看中的往往是他们身上别人所没有的特殊气质和对国家对皇帝陛下的绝对的忠心。

这座两座军事学院每年为华汉国输送大量的优秀毕业生,许多出身贫苦没有背景的士兵通过在学院的学习既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也给他们创造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也给他们的家庭改变了命运。更是为华汉国的军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增添活力。传统认识中书生都是贪生怕死,弱不禁风的样子可是在日后的实战中证明从军事学堂中走出的学员往往更能够身先士卒,他们更加懂得战争的胜负不是一个人一支部队决定的。是各方部队协调作战共同产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