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列国纷争传
21714200000026

第26章 ----攻城

经过一夜的休息第二天,天刚刚放亮。吴国的军队就踏着朝阳来到了大田府的北门。

听到传令兵的汇报之后,许昌匆匆的登上大田府北门的城楼,观看敌军的动向。吴军大早上的便兵至城墙,这说明他们做好的今天一整天的攻城打算,甚至可能今天夜里都不会停歇。昨天吴军所做的行动都是为了今天做准备,今天的画面就不会在和昨天那般温馨了。

吴军的阵仗和昨天大有不同,昨天吴军的主要攻城器械是木盾和小车用来填平护城河。今天排在阵列前方的主要是木盾、云梯和塔楼,吴军的目的很明那就是攻城。许昌不由的感叹吴国的实力,制造出如同城楼高的塔楼这得动用了多少的能工巧匠。这些如同房间大小的木头是怎么穿越大夷的呢,吴国能够做到这些确实令人匪夷所思。其实这些塔楼早在一年之前就由吴国的木匠们制造完成,他们把一座塔楼分解成四百多块。在夏季暴雨来临之前就已经由部队士兵运往大夷山,当吴军占领夷山要塞后,便发动吴军的人数的优势将这些零件运到吴军的夷山大营,这几天从吴国翻山越岭跟随吴国军队一起到来的木匠们更是不分昼夜的加工拼装这些塔楼。才有今天呈现在许昌面前的这些塔楼,看到这些鬼斧神工的物件许昌暗自感叹吴国不愧为南方七国之首实力确实强大。这次攻防战虽说华汉国这边占据守城的绝对优势,但是吴国做了这么充分的准备,华汉国也讨不到太大的便宜。

今天陆武亲自坐镇中军,第一天的攻城战陆武要好生的观察观察华汉国第一军团的实力。随着号角的吹响,吴国第一军第一师团的士兵们率先带领着队伍发起了冲锋。塔楼紧贴着部队跟随着部队一起移动。率先迎接吴国军队的是大田府城楼上从兰国进口的火炮----兰国炮,兰国的火炮要比本地的火炮射程更远拆卸起来更加的方便。见识到兰国的火炮后刘轩就开始嫌弃本地的火炮了,华夏大地是火炮的发明地但是华夏民族但是在火炮的改进方面已经落后西方民族好大的一块了。本地生产的火炮威力丝毫不输余兰国生产的火炮,比较大的缺点就是容易炸膛。这点让炮兵们非常的担心,一但炸膛没有死于敌军之手被自己点的炮弹炸死,死的太窝囊。

作为吴国的王牌军这只军队还是表现出了属于他的气节,在面对火炮的时候没有表现的畏畏缩缩。躲过炮弹幸存下来的士兵们,很快就遭到了从大田府城楼上投掷下来的巨石和士兵手中从兰国进口的火铳的攻击。最近几年刘轩虽说在人员配置上没有给陆军太大的支持,但是在装备方面他是尽量的给陆军提供最好的装备。特别是华汉国第一军团的装备近年来采购的二百门兰国火炮,其中有五十门装备到了大田府,两千支火铳也有一千支装备到了大田府。许昌更是火器一股脑的全部用到的大田府的北门,借助这些火器的优势让吴国的军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站在城墙上的许昌嘴角不由的微微上扬。

前有车后有辙,南方各国的士兵们普遍的比较惜命。特别是这种攻城战几乎是自杀式的进攻,往往会让人胆怯不敢拼命的上。不过吴国的第一军团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后,吴国军队的激情也被点燃了,后面紧随其上的是吴国第三军团的整支部队。当敌军靠近城楼时楼上的箭矢如同密集的蝗虫一般从天而降,没有巨型木盾和盾牌保护的士兵瞬间就变成了刺猬。但是吴国士兵们的性命没有白白的牺牲,吴国用这些士兵们的性命换取了贴近大田府同华汉国士兵肉搏的机会。战后统计仅仅在吴军冲锋的过程中就有六千多名吴国士兵丧生在这百米的距离中(有部分当时没有战死,事后未抢救过来)。当大量的云梯,塔楼贴到城楼上后,华汉国的将士们心中都知道接下来肉搏战的时刻到来了。

事先准备好的桐子油包(油是一种非常昂贵的材料不到最后一般不用),在投掷兵的准确投掷下落到塔楼,云梯和人员密集处。紧随在油包后面的就是一排排的火箭和鬼哭狼嚎般的惨叫。这些桐子油引燃了云梯,引燃了木盾也引燃了塔楼。从城楼上滚落下来的巨木首先折断吴军登城的云梯,然后便加入熊熊燃烧的烈火之中。

就算是早已经习惯于战场上的厮杀,看淡了生死的陆武面对这样的场景还是感觉到了深深的肉疼。

虽说这些手段极大的杀伤了吴军的人员,和战斗力。但是还有不少的吴军将士们登上大田府的城门。这座见证了华汉国同吴国三代人的恩怨,数十次战的城墙。今天吴国同华汉国的勇士们再次扣响这这片让人伤心的土地上,展开了生死的角逐。战争是全人类悲惨的回忆无论是胜是负,但是战争又是强者的游戏。是人类存在于世间不可避免的游戏规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给的规则,人力无法对抗。为将者无法不造成人员伤亡,他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的减少士兵的伤亡。古代先哲们说道:“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是故,圣人之饯国攻敌也,务在先服其心。”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了古人对战争理解透彻和觉悟,以及他们人性的光辉和对为将着责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