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卖关子幽默术是幽默的一个重要技巧,也是一个比较容易掌握的幽默方法。它是指用夸张性的语言和戏剧性的情节,伴以煽动性的动作,让听众自觉不自觉地随着你的思路走,然后在结尾处一语点睛,抖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从而产生强烈幽默效果。它要求说话者在最后的关键话语说出来之前,一定要不露声色,巧卖“关子”,让听众“着道”,然后再打开“关子”,抖出真相,幽默效果就产生了。也就是说,你的“关子”卖得越巧,埋伏打得越好,听众入“道”越深,最后的幽默效果就越强。请看下面一则幽默是怎样运用故卖关子幽默术的。
一位有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对朋友们说:“我的歌声曾经救过我一命。”
“快把这件事讲给我们听听。”
“我每天早晨在城里练嗓子。有一天,我的邻居对我说:‘如果你再唱下去,我就割断你的喉咙!’”
“后来呢?”朋友问道。
“后来吗?我就不唱了。”
这则例子后来曾被一些聪明人反向利用过,虽然大意一样,但语言不同,幽默效果也不相上下。那位歌唱家对朋友们吹嘘他的歌声曾救过别人一条命,朋友便让他讲讲,他就讲他有一天练嗓子时,邻居对他说:“你要是再唱下去,我就自杀!”后来那歌唱家便不唱了。两者异曲同工,相比之下,前一个故事的“关子”设置得更巧妙一些。刚开始,歌唱家一句话“我的歌声曾经救过我一命”便把听众吸引住了。接着讲到“如果你再唱下去,我就割断你的喉咙!”时,听众已经完全入了道,都是心提到嗓子眼上了,不禁为歌唱家的命运担忧,这时整个故事达到了一个小高潮,悬念却达到了顶高潮,确实悬起来了,也就是说埋伏已经打好,下面就准备“露底”了。按照听众的常规思路,歌唱家一定会和他的邻居发生激烈冲突,甚至想到歌唱家会报警之类的事。但歌唱家紧接着一句“后来吗?我就不唱了。”确实让听众意料不到,同时马上想到前边歌唱家说他的歌声曾救他一命的真实含义,不由捧腹大笑。好像一个气球,前面歌唱家一直吹一直吹,直到把它吹得大大的,忽然,最后一句话却像一枚钢针猛然向气球上扎了一个洞一样,顿时气瘪,幽默效果也随之而起。不论怎样,两者都运用了故卖关子幽默术,并且非常成功,幽默味道焯然而出。
运用这种幽默技巧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故弄玄虚让人不着边际,否则“斧凿”的痕迹太重了,不仅不幽默,反而会使人反感;二是不要急于求成。如果你太早泄露“谜底”,也就泄露了惊奇,就会由于铺垫不够、火候不成熟而失去幽默感。
所以,运用此法时,千万要不急不躁,娓娓而谈,让听众有思考时间,从而产生错误的预期,然后再一语道破,就大功告成了。
旁侧敲击:谜底深藏于谜面
旁敲侧击法就是利用风趣的语言来回击或反驳一些错误的观点,是一种更加含蓄迂回的方法。
旁敲侧击法要取得幽默的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听众的静心默想、反复品味,因为它的特点是:谜底被深深地埋藏在谜面的下面。所以,听众在听完话之后,必须有个回味的时间,才能体会到谜面和谜底之间微妙的联系。因此,一个真正有幽默感的人,不但要自己善于说,而且要善于领悟别人的幽默。
请看这样两个例子:
“哪种笨蛋可以被认为是不可救药的?”有人问一位哲学家。
“在同一地方被绊倒两次的人。”哲学家回答。
哲学家似乎答非所问,他没有具体回答不可救药的人生什么病,却指同一地方绊倒两次的人,提示这些人不会吸取教训,便无可救药。用这种旁敲侧击,含义则丰富得多。
1937年的时候,维也纳的人们谈论的中心是合并的危险性。
地理教师断言:“希特勒永远也不会进攻奥地利,否则就要打大仗了。请你们注意看这个地球仪,德国在这里,那么一点点大,而在它的周围,有英国、法国还有俄国,都比德国大。美国就更不用讲了……”
历史教师摇着头说:“这个我也知道,可是老弟,希特勒也知道这点吗?”
历史教师这句话的言下之意,即为希特勒这个***的头子是战争狂,他决不会量力而行的。
在现代交际中,当需要批评或提醒他人又不便直接向他提出时,便可考虑使用这种幽默风趣的旁敲侧击法。从侧面提出一些看似与主题无关的话题,以此来达到启示、提醒、劝阻、教育他人的目的。
运用旁敲侧击法时,要注意在话说出口之前,不妨先开动脑筋,从正面、反面、侧面多角度地想一想,寻找出可以使人得到启示的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选择其中一种最好的,从而达到预定的交际目的。
以谬就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将谬就谬幽默法是不要立刻纠正对方的荒谬,而是模仿他的推理方法,使戏谑味升级的一种幽默技巧。
人际交往中,互相幽默地攻击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纯粹戏谑的,主要为了显示亲切的情感,引起对方的共鸣,或者为了展示智慧,引导对方欣赏。一种是互相斗智性的,好像进行幽默外的比赛,互相争上风,这时的调笑性攻击性更重要。当然,有时攻击性是很凶猛的,但表现形式是很轻松的。不管有无攻击性,都以戏谑意味升级为主,将谬就谬乃是使戏谑意味升级的常用办法。即明明知道对方错了,不但不予以否定,反而予以肯定。肯定的结果是更彻底地否定。
一位小姐与一位先生在聊天。小姐认为世界上最锋利的是这位先生的胡子。这位先生不解。小姐说:“你脸皮这么厚,但你的胡子居然还能破皮而出。”
这显而易见是戏谑性的,因为其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荒谬的。与其说是显示先生的脸皮之厚,不如说显示了小姐的口齿之伶俐。在戏谑性的相互攻击中,戏谑性要递增,但方向要恰恰相反。正如中国古书上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然而,这位先生却将谬就谬,将这位小姐的荒谬往更荒谬处推演。
他反问:“小姐,你知道吗?你为什么不生胡子?”小姐自然不知道。
“因为你脸皮更厚的缘故,连尖锐、锋利的胡子也无法破皮。”这位先生反攻小姐的根据并不是另行构思的,而是从小姐攻击他的逻辑引申出来的。即我有胡子是因胡子尖利穿透了皮肤,而你没有胡子则是因为你的脸皮更厚,再尖利的胡子也无用。同样的前提得出相反的结论,指向不同的目标。
这种以谬攻谬的幽默的特点是后发制人。关键不在于揭露对方的错误,而是在荒谬升级中共享幽默之趣。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得有模仿对手推理错误的能耐。
当你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时,直接拒绝会导致不必要的紧张。如果用以谬还谬法,让对方去体会自己要求的不妥之处,比正面顶回去要文雅得多。
故作愚蠢:偶尔故意地装装傻
故作愚蠢幽默法是通过故意装傻的方式,以表面的愚蠢来掩饰自己的难堪或寄寓过人的智慧,让人透过表象,曲折地品尝出潜藏的幽默之趣。
通常,人们都十分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力求给人留下聪明绝伦的印象,稍稍做了一点“傻”事,都要想方设法地掩饰过去,很少有人愿意将自己的“愚蠢”暴露给大家看。这几乎成了一个思维定式。正是这个定式给我们提供了施展幽默才华的空间。偶尔故意地装装傻,煞有介事地暴露一下自己的缺陷,人们初看之下会吃上一惊,不免对你产生疑问,继而加以思考,随即完全领悟,发出会心的微笑,进而佩服你的机智和幽默。
有一个流浪汉闯进一个果园,他见到什么摘什么。苹果、梨什么的,摘了好多。一边摘一边塞进自己的怀里和口袋里。
园主突然走过来,一把抓住他的衣襟,问道:“你怎么跑进我的果园里来了?”
流浪汉吃了一惊,只好答道:“对不起,老兄!这几天刮大风,是风把我吹到这里来的。”
园主问:“那你为什么要摘我的苹果和梨?”
流浪汉:“风太大了,把我吹得东倒西歪,所以我碰到什么就抓什么,要不风就把我刮跑啦!”
园主问:“那你为什么把果子装到你的口袋里呢?”
流浪汉:“真对不起,你来的时候,我也正在想这个问题呢!”
流浪汉偷摘园主的苹果和梨被当场拿获,当然十分难堪,却又不得不找些理由为自己辩护。他厚着脸皮,东拉西扯,却不能自圆其说,被园主抓住要害,逼得无路可走。忽然间,急中生智,来一个故意装傻,把过人的机敏隐藏于痴呆木讷的表象之中。园主听了他最后一句话,会不免一怔,随即自然会哈哈大笑,佩服流浪汉的幽默,当然也会宽恕他。
故作愚蠢幽默法要求你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愚蠢”惟妙惟肖地展露,这样人们才会因为意料不到而惊诧莫名:“这个人怎么啦,他真的这么傻吗?”疑窦顿生,随着疑问的涣然冰释,你的真实意图的暴露,就会给人们带来一种说不出的快意,幽默的春风就会拂过人们心田。
在人际交往中,故作愚蠢有着很强的戏谑性。人们不会为了一个人的聪明而发笑,也不会留意那些刻意耍弄的小聪明。而愚蠢却是人们的聚焦点,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人们都乐于为之开怀。何况故作愚蠢本是高度机智的产物,对方和自己都明白其中的“呆傻”的成分,双方心照不宣,又抵制不住其俏皮味的诱惑,笑得也就更加的快意和自然。
应当注意的是,故作愚蠢背后所隐藏的真实意思,要让对方稍加思考后就能明白。即要让对方很容易明白你的“愚蠢”是假的,是你故意运用它来制造幽默。不然,对方对你的“愚蠢”百思不得其解,不仅领会不到你幽默的本意,反而会真的认为你是一个愚蠢的人,这可就糟了。
返还幽默:软对软,硬对硬
返还幽默法就是按照对方的逻辑去理解或推论,由此及彼,物归原主,使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其果。
返还幽默法,要善于抓住对方的一句话、一个比喻、一个结论,然后把它接过来去针对对方,即把对方给自己的荒谬语言或行为及不愿接受的结论,经逻辑演绎后还给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餐馆里有一位顾客叫住老板:“老板,这盘牛肉简直没法吃!”
老板:“这关我什么事?你应该到公牛那里去抱怨。”
顾客:“是呀,所以我才叫住了你。”
顾客按照老板的荒谬逻辑,推论出老板即是“公牛”,让对方哭笑不得,自食其果。
这里顾客所用的幽默方法就是返还幽默法。
返还幽默法一般是对方攻击有多少分量,就以同等的分量还击。软对软,硬对硬,不随意加码,加码过重会影响幽默情趣。
有个年轻人初入社交场合,生性腼腆,不善言辞,心情特别紧张。有一次,一个新上任的领导约见他,他紧张得直冒冷汗。领导见状说:“看你热得一身汗,我给你开开风扇吧。”
他忽然灵机一动,顺口接过“出汗”这个话题说:“我这个人真没出息,见了生人除了指甲之外,全身都冒汗。”
真怪!说完这句话,他的心情很快就平静下来了,汗也不冒了。以后每逢这种场合,他都要找一两句幽默的话语说一说,现在他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滔滔不绝,高谈阔论,再也脸不改色心不跳了。
寓庄于谐法就是把十分庄重严肃的事情,采用开玩笑的方式把话说出来,以产生幽默效果。
“汉武帝看寿”这则幽默就是这样的例子。
西汉时,东方朔滑稽多智、能言善辩。一天,汉武帝议论寿相时对大臣们说:“依我看,《相书》有一句很有道理:人是否长寿,只要看看鼻子和嘴之间的人中长短。人的人中如果长一寸,就可以活到一百岁。”
众位大臣都应声说:“对!陛下高见。”东方朔却仰天大笑。
有个大臣指责他胆大妄为,竟敢取笑皇上。东方朔辩解说:“我哪里是笑陛下,我是笑彭祖的面长!”
汉武帝便问:“彭祖面长有什么好笑?”
东方朔说:“传说彭祖活到八百岁,如果《相书》真的很准,那么按人中长一寸寿百岁推算,彭祖的人中就应有八寸长,而他的脸岂不是要有一丈多长了。”
汉武帝听罢,想了一会儿,也不禁大笑起来。
东方朔的推算,使发怒的汉武帝由怒而笑,的确达到了幽默效果。以轻松愉快的形式,诙谐风趣的语言,表达庄重严肃的道理,使人在喜悦和谐的氛围中,接受道理,服从对方,从而表现出幽默感。
黑色幽默:用喜剧来表现悲剧
所谓黑色幽默,实际上是一种用喜剧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的幽默。
黑色幽默,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1961年,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出版了一本惊世骇俗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此书一出,即受到美国读者的关注,至20世纪70年代而轰动文坛。随着这本书的流传,黑色幽默一词也家喻户晓。黑色幽默是作为一种文学流派而存在的。在这里,我们把它当做一种幽默的形式,一种幽默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