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本是一位谦虚、慎行之人,但是关羽和张飞的死让他失去了理智。为报此仇,他兴两川之兵,倾其所有,不顾一切地攻打东吴。一见这阵势,把投降东吴的糜芳、傅士仁吓坏了,他们遂将刘备所恨之人马忠杀了,献上首级。没想到刘备并没有放过他们,反而把他两人一起杀了祭奠关羽。东吴诸将也慌了神,纷纷出谋献计,随后将杀死张飞投降东吴的范疆、张达送还刘备,以图平息这场战争,谁料刘备杀了范、张仍是怒气难消,定要灭吴。
孙权在这种情况下,起用陆逊为主将,统率三军与刘备对抗。刘备问马良,陆逊是一个什么人物。马良说是东吴一书生,年幼多才,谋略过人,袭荆州用的便是他的计。刘备一听大怒,非要擒杀陆逊为关羽和张飞报仇。马良说:“陆逊有周瑜之才,万不可轻敌。”刘备却一笑说:“朕用兵老矣,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
“朕用兵老矣”,战争是残酷的客观现象,不以老嫩定优劣。用兵之道,看谁能把握战机,深谙谋略,不是谁的年龄大就算谁的计谋多。这一失误就注定了刘备在此次战争中必败。刘备一时被杀兄之仇冲晕了头脑,他没有冷静下来,去理智地处理这一问题。这样的贸然行事,其结果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搞得越来越不可收拾。所以,还是放下为好,事以成实我们就要从长计议,不能把它总放在心上,耿耿于怀,而不切实际地去做无谓的牺牲。
这教训告诉我们,在考虑关键问题时,切忌感情用事,时时要想到事情的多个方面,看问题要多一些客观性,少一些盲目性,这样考虑问题就会周全,处理问题也就会少产生误差。避免脱离了实际以至造成抱恨终生的损失。
还有一个禅宗故事风趣地说明了不能“放下”,总让旧事影响自己的道理。说是有两个和尚一起赶路,他们来到一条河边,正巧遇上了一个女子也要过河,但却很长时间也没有过去,于是就求助于两个和尚,其中一个和尚就把这个女子背过了河。
接着两个和尚又继续赶路,一路上,另一个和尚一再指责他的同伴说:“出家人不近女色,你怎么能背她过河呢?”另一个和尚叹息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可你却一直都没放下啊!”
“放下”是一种觉悟,是一种自由,更是一种理智。如果不懂得“放下”,我们就难免变得心胸狭隘而又怨气冲天,让一种不良的心态控制着自己,以至酿成我们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