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与修身知识(全集)
2198700000051

第51章 珍爱自我:健康是你的生命根本(2)

医生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胜利者的伤口,总是要比失败者的伤口好得快;没有精神负担的病人,要比有精神负担的痊愈得快。一个人患病之后,如果充满信心,具有毫不惧怕、敢于同疾病作斗争的精神,则能加速康复,在治疗过程中,用药量小即可,或不药而愈。反之,若意志消沉,情绪沮丧,则无力驱邪,病后缠绵不愈,或致恶化,且多产生并发症。

常言说得好,心病还得心药治。快乐是通往心灵安详的要道。乐观精神是自疗心病的无形妙药。医学家们认为,乐观、开朗、愉快、喜悦的情绪,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功能和整个神经系统的张力,促使皮质激素与脑啡肽类物质的分泌,使肌体抗病能力大大增强,并能极大地活跃体内的免疫系统,从而有利于防病治病。这就是说,用乐观的精神取代不良情绪,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同时也说明,除了快乐的情绪可以悦心而外,没有一种药剂是可以通心的。

一个人活不到应有的寿命,多是自己的过错。如果你是一个乐观者,你一生中最后的几年将成为你最快乐的岁月。一个精神充实、生活充满快乐的人必然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心理健康即是生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人类健康的重要标准。

培养好的睡眠习惯

要想改善自己的睡眠,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注意生活有规律。

晚饭不宜过饱,临睡前不要进食,不饮用具有兴奋作用的饮料,不要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不听节奏感太强的音乐等,不睡觉时尽量不进入卧室,没有睡意时不上床。有些人害怕失眠而提早就寝或由于失眠而导致晚起均是不可取的。

要认识到睡眠是一个自然过程,是生理现象,是由生物钟决定的本能现象,人为的努力不但无法奏效,而且越是为入睡焦虑,大脑皮层越兴奋,越难以入睡。要知道为入睡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往往会收到完全相反的效果。每当你下决心不睡,希望能熬个通宵时,却偏又睡意绵绵。

所以,人应该顺从自然,不要强迫自己赶快入睡。应采取能睡多久便睡多久,躺着就是休息的态度。人体会自动调整所需的睡眠时间,假如不去考虑睡着睡不着的问题,自然就会较快地入睡。

1.增强晚上想睡就睡的意念

(1)避免午睡或白天小睡。

(2)减少卧床的时间。当睡眠效率降低至80%以下时,应考虑减少卧床时间,以提高睡眠效率;而随着睡眠效率的提升,再逐步延长卧床时间。

(3)白天运动、夜晚按摩。白天运动除了可强健身体、促进心情的调适外,运动时体温的上升可促进夜晚睡眠,特别是慢波睡眠。然而傍晚过后尤其临近入睡时,应避免做剧烈运动,否则临睡前仍处于兴奋状态的肢体及高体温将有碍入睡。一般而言,睡前6小时内应停止剧烈运动。晚上则应用按摩或柔软体操来帮助肌肉放松。

(4)睡前冲温水澡。睡前冲温水澡有助于入睡,但应避免水温过热或过冷。由于入睡时身体偏好降低体温,洗热水澡会使人体温太高而不易入睡,而过冷的水温则有促醒作用。若想浸泡热水,则应提前至睡前2~3小时。

2.避免睡眠前使用兴奋性药物或酒精

(1)摄取食物需注意营养的充足与均衡。

白天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及深海鱼油有助于体力及清醒度的维持,而晚上则以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为主,避免晚餐过度丰盛。

(2)睡前不抽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虽同时具有提神及镇静作用,但临睡前抽烟仍有碍入睡。

(3)睡前不饮酒。

酒精开始虽有促睡功用,但是到后半夜反而抑制睡眠。

(4)午后不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培养好的运动习惯

体育运动是人类自然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只要我们承认自己有自然性,就必须锻炼身体。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必须让身体进行锻炼,如同让饥饿的身体补充养料。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而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体质也越来越下降,尽管我们的身体看起来还是很健康,但其实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因为我们的心脏越来越脆弱,血液浓度越来越高,血脂越来越高,胆固醇越来越高,疾病随时就会侵袭我们的身躯。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科学的锻炼,使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

运动能使人健康,研究发现,长期体育锻炼的人能减少电荷,使人消除疲劳,缓解精神紧张,而精力充沛。体育锻炼还能刺激脑下垂体,使之释放5-羟色胺物质,有助人们酣睡。

人体带有一定量的电荷,电荷量的多少与运动有关,运动少的人电荷特别强。带有强电荷的人常常感到神经紧张,有的出现类似神经质的症状。

1.每天坚持步行一会儿

步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散步,但又与散步有一点区别。这种步行有一定的步幅、速度和距离要求,既不同于散步,又不同于慢跑,简便易行,效果显著,被认为是中老年人和体弱者的一种最适宜的健身养生方法。在国外,它已成为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和心肌梗塞症康复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心脏病患者就是从"走"开始通向健康道路的。

目前步行的方式一般分为四大类:竞技步行(体育的竞走)、普通步行、负重步行以及医疗步行。运动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大步疾走,即快走是最好的有氧运动,健身效果最好。它的步行速度一般认为应是每分钟133米(约每小时7公里),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70%。

步行是一种积极性休息的良好方式。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怀特说:"轻快的步行(至有疲劳感),如同其他形式的运动一样,是治疗情绪紧张的一服理想的镇静剂。"每天应至少步行1小时作为保持心脏健康的一种手段。如果以每分钟平均走100步(中速)计算,步行1小时可走6000步。运动医学博士赖维说:"轻快散步20分钟,就可将心率提高70%,其效果正好与慢跑相同。"

2.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一般人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运动方式,结果并不适合自己,而造成更大的伤害。健康专家认为,不同人群应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即所谓的"运动处方"。

量体裁衣制定"运动处方",首先需要到医院体检,确定自己属于哪类人群。第二步是通过蹬车、上阶梯等耐力运动,做一次肌体功能评定。最后请医生按个体差异,为自己设计一个"运动处方",确定合适的强度。

"运动处方"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持续、缓慢、长时间、有耐力性的运动,并将心律、血压、呼吸频率等数据记录在案,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修改"运动处方"使之趋于完善。如果运动后肌肉疼痛感持续两三天仍未恢复正常,说明关节、肌肉承受的力量已经超过负荷,应该减少运动量。通常情况下,每天运动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

对于年过40岁,或有心脏病、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家族病史者,在从事规律且持续的运动计划前,尤其应该先由医生评估其健康情形与体能水准,来选择合适的"运动处方"。若任何部位曾有或现有疼痛、拉伤、扭伤、肌腱炎与肌肉僵硬或发炎等问题,都要经医生检查后建议属于个人的"运动处方",才能避免运动后疼痛加剧,甚至可以通过正确的运动逐渐减缓疼痛,达到复健训练的效果。

3.养成进行有氧运动的习惯

有氧运动并非老年人的专利,中青年人长期进行有氧运动,同样能获得理想的效果。那么,有氧运动具体来说有哪些好处呢?

有氧运动是最好的减肥运动方式。它能直接消耗脂肪,使脂肪转化成能量被机体组织消耗掉。据医生长期观察发现,减肥者如果在合理安排饮食的同时,结合有氧运动,不仅减肥能成功,并且减肥后的体重也会得到巩固。

有氧运动促进人体代谢活动。有氧代谢运动使人体肌肉获得比平常高出8倍的氧气,从而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增多,供应全身营养物质充足,使人体内免疫细胞增多,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人体内的致癌物及其有害物质、毒素等及时排除体外,减少肌体的致癌因子和致病因子,从而保证健康。

有氧运动延缓了人体组织衰老。有氧代谢运动可明显提高大脑皮层和心肺系统的机能,促使周围神经系统保持充沛的活力,并且使体内具有抗衰老的物质数量增加。推迟肌肉、心脏以及其他各器官生理功能的衰老和退化,从而延缓机体组织的衰老进程。

有氧运动提高身体机能素质。它可以提高人体耐力素质,发展练习者的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

有氧运动对于脑力劳动者非常有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健康教育家莱斯通过对800人的长期观察和300多个有关实验发现,当人们感到大脑疲劳时,到室外跑步,可以使大脑的功能恢复到58%,而不做运动改吃药的话,大脑的功能只能恢复到40%~50%。有人便总结出来:慢跑是最佳有氧运动,对醒脑有奇效。

有氧运动具备恢复体能的功效。这是一种积极的恢复方式。如果人们在非常疲劳的时候,加入到一个令人兴奋的健康群体里进行健身运动,对未来的情绪及体力的调整最为明显。如在健身房中伴着优美的音乐做有节奏的健身运动等。

养成积极应对压力的习惯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时时刻刻发生着关系。当环境对我们的刺激超过一般水平时,我们就会出现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一般来讲是肌体能够承受、对健康没有损害的,也是人体必须面对的正常情况。但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应激状态下,或者外来紧张刺激过于突然、强烈,以至超过了个体的适应和应付能力,便会形成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危及个人的身心健康,这已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们健康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人们面对压力,面对紧张刺激,应采取一种旨在消除这种负面影响、维护和增进健康的应付方式--积极应付。

积极应付是一种在主体身上发展起来的、针对紧张刺激可能出现结果的一种积极反应。同时也是在现实生活中培养起来的、针对可能的对生命和健康产生的威胁的一种预见力,即"不打无准备之仗",在这种"准备"之下去应付刺激和压力,并引导自己去努力消除这些刺激和压力的负面影响。

积极应付可以使人在应付压力成功后表现出较高的满足感、轻松感和达到目的感。当人们再次处于类似的情景下时,在主观上就不会有紧张的表现,客观上也查不出紧张的反应。积极应付主要通过预知、反馈和控制三个环节来实现。

培养积极应付的行为方式有以下几个要点:第一,注意接受多种刺激;第二,接受科学的教育;第三,努力提高个人的基本素质。

积极应对压力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只要你愿意这样做--

1.一次只担心一件事情

女人的焦虑往往超过男人。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66名已婚夫妇进行了6个星期的研究,发现了因为女人们更爱方方面面地考虑问题,所以女人们比男人更经常感到压力。她们会考虑自己的工作、体重,还有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等等。

2.每天集中精力几分钟

比如现在的工作就是把这份报告写好,其他的事情一概抛在脑后,不去想。在工作的间隙,你也可以花上20分钟的时间放松一下,仅仅是散步而不考虑你的工作,仅仅专注于你周围的一切,比如你看见什么,听见什么,感觉到什么,闻到什么气味等等。

3.说出或写出来你的担忧

记日记,或与朋友一起谈一谈,至少你不会感觉孤独而且无助。美国的医学专家曾经对一些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或气喘的人进行分组,一组人用敷衍塞责的方式记录他们每天做了的事情;另外的一组被要求每天认真地写日记,包括他们的恐惧和疼痛。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后一组的人很少因为自己的病而感到担忧和焦虑。

4.不管你有多忙碌,一定要锻炼

研究人员发现在经过30分钟的踏脚踏车的锻炼后,被测试者的压力水平下降了25%。上健身房,快走30分钟,或者在起床时进行一些伸展练习都行。

5.享受按摩的乐趣

不只是传统的全身按摩,还包括足底按摩、修指甲或美容,这些都能让你的精神松弛下来。

6.放慢说话的速度

也许你每天的桌上摆满了要看的文件,你的右手在接听电话,左手还要翻看资料。你要应付形形色色的人,说各种各样的话。那么你一定要记住,尽量保持乐观的态度,放慢你说话的速度。

7.不要太严肃

不妨和朋友一起说个小笑话,大家哈哈一笑,气氛活跃了,自己也放松了。事实上,笑不仅能减轻紧张,还有增进人体免疫力的功能。

8.不要让否定的声音围绕自己而把自己逼疯

老板也许会说你这不行那不行,实际上自己也是有着许多优点的,只是老板没发现而已。

9.让自己彻底放松一天

读一篇小说,唱歌,啜茶,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干,坐在窗前发呆。这时候关键是你内心的体味,一种宁静,一种放松。

10.至少记住今天发生的一件好事情

不管你今天多辛苦,多不高兴,回到家里,都应该把今天的一件好事情同家人分享。

掌控我们的情绪

大多数人都有过受累于情绪的经历,似乎烦恼、压抑、失落,甚至痛苦总是接二连三地袭来,于是频频抱怨生活对自己不公平,企盼某一天欢乐从此降临。其实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想让自己生活中不出现一点烦心之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做生活的主人,做情绪的主人。

许多人都懂得要做情绪的主人这个道理,但遇到具体问题就总是知难而退:"控制情绪实在是太难了",言下之意就是"我是无法控制情绪的"。别小看这些自我否定的话,这是一种严重的不良暗示,它真的可以毁灭你的意志,丧失战胜自我的决心。还有的人习惯于抱怨生活,"没有人比我更倒霉了,生活对我太不公平"。抱怨声中他得到了片刻的安慰和解脱:"这个问题怪生活而不怪我。"结果却因小失大,让自己无形中忽略了主宰生活的职责。所以要改变一下对身处逆境的态度,用开放性的语气对自己坚定地说:"我一定能走出情绪的低谷,现在就让我来试一试!"这样你的自主性就会被启动,沿着它走下去就是一番崭新的天地,你会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输入自我控制的意识是开始驾驭自己的关键一步。曾经有个初中生,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和同学争吵,老师批评他没有涵养,他还不服气,甚至和老师争执,老师没有动怒而是拿出词典逐字逐句解释给他听,并列举了身边大量的例子,他嘴上没说却早已心悦诚服。从此他有了自我控制的意识,经常提醒自己,主动调整情绪,自觉注意自己的言行。就在这种潜移默化中他拥有了一个健康而成熟的情绪。

其实调整控制情绪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掌握一些正确的方法,就可以很好地驾驭自己。在众多调整情绪的方法中,你可以先学一下"情绪转移法",即暂时避开不良刺激,把注意力、精力和兴趣投入到另一项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