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庭教育必知的47大关键
2204300000024

第24章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

现在的家长,总喜欢替孩子“着想”,把孩子自己该做的事情全部包办。孩子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话,总有一天会因为离开父母的照料而手足无措,丧失立足社会的根基。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有什么作为?即便孩子的功课门门优秀,但由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也将寸步难行。

孩子对家长的依赖程度,是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到了上学阶段还不会自己穿衣服、整理书包,而有的孩子还没上学就开始帮着大人做家务。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关键在于家长是否放手让孩子去干。

某地一位独生子申请去印度学习IT专业,却连遭印度多所高校拒绝。原因何在呢?原来印度的公立大学都不包住宿,这一规定让该独生子的母亲很是忧心:“孩子得自己租房子住、自己洗衣服,又吃不到中国菜,想起来就令人担忧呐!”这位爱子心切的母亲后来灵机一动,向留学中介机构提出给自己的儿子配一个陪读的“留学保姆”,不成后又与印度高校直接联系,希望他们能“特殊照顾”一下自己的孩子。

对此,印度高校的回复是:“我们从来没有给留学生配保姆的先例,也绝不会开这样的先河。”于是,她独生子的留学申请就这样被人“无情”地拒绝了。

由于海外留学的中国独生子女总是动不动就找老师、找学校,鸡毛蒜皮的小事自己也无法解决,不但弄得这些学校很是头疼,中国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差的名声也在海外出了名。很多印度大学的校长和外办主任都一致留下了“中国留学生娇气,自理能力差,独立性差”的不良印象,由于烦不胜烦,也为了不再自找麻烦,印度的一所百年老校甚至明确对“中国独生子女”说起了“不”!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境不太好的孩子自理能力强,主要是因为家庭不具备优厚的条件让孩子享受,家长不具备宽裕的时间为孩子打点一切。只要家境好转,父母有了闲暇,孩子自可把自己的一应事务交给父母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就随之下降。

有个别家长却会对这个观点不屑一顾:“让我的孩子扫地、洗衣服,整理房间?别逗了,那是孩子该干的事吗?我的孩子长大了就是大老板,要处理整个公司的事务,几百万、几千万的大项目要签约,哪用得着干这些杂活?自有保姆、清洁工去干。”财大气粗的暴发户家长,从来不会设想自己的孩子会面对另一种境况,只是幻想孩子生活在天堂里,大小琐事都由属下打理好了。姑且不论这是不是痴人说梦吧,这类家长毕竟还有说这番话的资格,然而那些家境一般、却包办了孩子所有琐事的家长又是做何打算呢?他们也是幻想孩子当大老板吗?这种状况说明,许多家长并没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明确意识,要么完全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这种锻炼机会;要么放任不管,任由孩子自己摸索。

在美国那样发达的西方国家里,家长对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却是异常的重视。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家长就逐步指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能独自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对家长的依赖程度也就越来越低,这就为孩子的自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某市一所小学内,几乎每个楼层的窗户上都可以看到一些头发花白、手脚迟钝的老人在擦窗户,教室内也有许多家长们拿着拖把、水桶,卖力地打扫着。与教室内“热火朝天”的场面相反的是,孩子们却在教室外追逐玩耍。一位劳动的老太太说,小孙女上小学二年级,平时连洗漱穿衣服都由她来做;学校安排的值日劳动对孩子已经是“高要求”了,周末大扫除劳动量更大,孩子们根本完不成。有的家长甚还对学校的规定表示不满。而学校老师介绍,学校要求孩子们自己打扫卫生,但许多家长担心孩子打扫卫生不安全,又怕孩子累坏了,所以一般都是由他们代劳。学校对这种现象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听之任之。

有个孩子在跑步时鞋带开了,险些摔个跟头,急得在一旁哇哇大哭。老师忙问怎么了,孩子说他自己不会系鞋带。老师顿时一脸愕然,只好俯身替他把鞋带系上。

有一个孩子自理能力更差,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后,母亲还不时地从老家赶来帮他洗衣服、洗被子,整理柜子,收拾房间……

家长多半是出于溺爱心理,只想让孩子过得更舒适些,盼望孩子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实现“望子成龙”的梦想。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作为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1.从日常小事做起

穿衣服、洗衣服、扫地、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包书皮,所有这些事情都应逐步交给孩子自己完成。就是上学、放学接送孩子这项事务,家长也该放手了;如果不是路途特别遥远,家长尽可让孩子自行来去。

2.家长需要狠心一点

看来,在当前溺爱成风的大气候下,要想加强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还是需要家长下一番狠心的。当孩子抱怨说:“别人家的爸爸妈妈都对孩子好得不得了,好多活都替孩子干了,怎么你们对我这么不好呢?”试问,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坚持下去吗?

3.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立

让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日常生活的锻炼中逐步走向完善,有条理,会安排,巧打算。那么不仅使孩子从小学会了自立,而且也使孩子摆脱了依赖大人的恶习,心理也健全起来。

4.让孩子多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让孩子多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自己管理自己的日常事务,是孩子能够办到的。虽然有时会引发孩子的不快和怨言,但从长远来看,却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家长只要把道理给孩子讲清楚,孩子还是很乐意去做的。

5.让孩子尝试当家做主

我们总认为孩子年纪太小,许多事情都办不好,因此不愿放手让孩子多干活,唯恐孩子把事情办砸了。其实越是对孩子束手束脚,越会使孩子形成依赖心理。孩子想:“反正做这样的事情轮不到我,我还不如自自在在地玩呢。”

如果孩子时时处处求助于大人,做事毫无主见,孩子的自信心就会丧失殆尽。如果孩子失去了自信,那么孩子遇事就束手无策了。

6.适当夸夸孩子

当孩子学会处理一件日常事务后,家长应记着夸奖他一番:“真不错!真能干,是个大人了!”那么孩子的兴致一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