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酸枣树
2204400000003

第3章

编苇席的睡土炕,抬棺材的死路旁。周山旺父子好在家里负担不大,平时储存一些榆树皮和野菜,才勉强保住了性命。隆冬季节,他们没有一件棉衣,只好穿着几层破单衣度日。一天早上,父子俩尚未起床,有人来敲他们的家门。怀古的父亲下床开门一看,见一个身着灰色军装的中年男子站在他们面前。俩人先是一愣,开始还以为又是伪保长来抓壮丁。可仔细一看,原来是上西山参加八路军的李大柱回来了。现在他已是八路军的连长。这次,他奉命回到家乡来动员人民开辟抗日根据地。一到村里,第一个便来找他童年时期的好伙伴周怀古。父子俩热情地把李大柱让到床边坐下,大柱向他们叙述了自己离开家乡这几年的见识和经历。他满怀激情地说:“我在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里,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平等自由和谐的关系,看到了八路军对穷苦农民的关怀与帮助,明白了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找到了如何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和未来。那就是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最后他说:“这次我回来准备在家乡建立自己的政权,抗日打游击,开辟红色根据地。希望你们父子多支持八路军的工作,八路军也会帮助乡亲们渡过难关,直至将日本鬼子打回老家去。”山旺父子俩越听越高兴,越听越来劲头,表示要坚决跟着他干革命。不久,八路军的大部队来了,并在这一带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为了团结一切力量抗日,决定减轻农民负担,废除旧政权的一切苛捐杂税。凡与抗战无关的、对人民有妨害的差役也一律废止。同时采取紧急救灾措施,调剂、发放救济粮,结合除奸反霸,组织群众向地主借粮。并宣布抗日民主政府的党政机关和部队也要节约粮食,救济灾民。八路军的所作所为得到了百姓热烈的拥护和支持。八路军战士在凤凰寺门口支起了大锅,把战士们节约下来的粮食熬成稀粥、做成馒头,向灾民无偿供应。对于一些老、弱、病、残者,八路军战士饭送到家中,并一勺勺地喂进嘴里。在抗日民主政府的号召下,乡亲们的抗日斗志和生产自救的积极性异常高涨,他们自发地编了这样的山歌高唱:

叮叮当,叮叮当,打把大刀是纯钢。

纯钢刀,明晃晃,送给亲人共产党。

不怕虎,不怕狼,砍得鬼子叫爹娘。

针尖上,打能能,刀子刃上度光景。

铺蒺藜,盖圪针,鬼子欺压到如今。

今天盼,明天盼,盼来救星八路军。周山旺父子俩按照政府布告上的内容,找到地主冯占山借粮食,冯占山在政府的压力下,很不情愿地借给他们两斗高粱,这才勉强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寒冬。过了几天,八路军战士又发动群众抢种麦子,因当时已过霜降节气,若不抓紧把麦子种上,明年就要荒废一季,下年的日子更为难过。可百姓们连口粮都没有,哪里有什么麦种?最后还是八路军从山西运来了一些麦种,分发给每家每户,军民一起忙活了半个多月,总算把麦子给种上了。有一天,大柱来到怀古家说:“抗日民主政府准备在望阳村组织农救会,主要是配合八路军组织全村群众搞好治安保卫和生产自救等工作,为老百姓办好事,请你们参加。”怀古听后非常高兴,他对几年前未能跟李大柱一块去西山参加八路军一直后悔不已。现在有这样的好机会,他怎能再错过呢?李大柱让他联系村里十几个年龄与他相仿的年轻人组织起一个民兵队,并让他当民兵队长。怀古做梦也没想到,他这么个穷得叮当响的佃户儿子,也有了在村里出头露面的机会。自从农救会和民兵队组织起来后,周怀古当选了农救会委员和民兵队长,他每天除在农田里干好农活外,就跟李大柱做军事操练,晚上还带领着巡逻队围绕村子巡逻,成了全村百姓的保护神。怀古二十五岁那年,周山旺看着那些殷实人家的儿子早已结婚生子,也想着给儿子寻个媳妇。为此,他狠狠心花钱买了半斤肉,请村里算命先生王阴阳和媒婆到家里吃了顿好饭,请他们给儿子合婚说媒。王阴阳和媒婆不久就把邻村一个叫方修荣的姑娘说合给了怀古。方修荣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听说周怀古年轻力壮,心眼儿好,又担任村里的民兵队长,俩人第一次见面,她就从裤兜里掏出一块儿自己织的小手绢给了周怀古,表示自己同意这门亲事。不久,周山旺和亲家方山林择定了吉日,由周家雇了一顶轿子把方修荣从几里外的下坡村抬到了望阳村。中午头,还放了一挂鞭炮,摆了几桌再简单不过的酒席,使这个小山村出现了几年来少有的喜庆场面……1945年夏,周怀古的女儿菊花出生了,他按山里的规矩给亲戚邻居送去了涂着红颜色的鸡蛋,并请他们到家里来吃喜面。不久,从县城又传来了日本鬼子投降的消息。这个喜讯使整个山村都沸腾起来。日本鬼子投降后,几百名日本鬼子乖乖地撤出了县城,去接受人民对他们应有的清算。本来为抗日浴血奋战的八路军应接管县城和农村政权,可谁知国民党调集第一〇八军和一个暂编第六纵队及地方武装两万余人,兵分三路从平汉铁路两侧前来接收贾阳县城,并向县西原八路军开辟的根据地进犯。贾阳县保安团和地主组成的还乡团也乘机向八路军开辟的根据地进攻。不久望阳村便被还乡团占领。李大柱带领的十几名八路军战士不得不重新撤回深山区的根据地,配合大部队打游击。望阳村农救会及民兵队成员也纷纷转入地下工作。周怀古带着家眷也到山区一个远房表姑家躲避了一阵子。1946年8月,由八路军改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太行军区部队发动了贾阳战役,向国民党驻贾阳县的守军发起反击。在这场战役中,太行军区部队组织了贾阳、辉北、淇水、汲滨四县的民兵四千多人和群众组成担架队、运输队,向驻守贾阳县的国民党守军发起全面进攻。躲在几十里外的周怀古闻讯赶回了家乡,参加了这场战役,和本村民兵一道冒着枪林弹雨运送粮食和抢救、护送伤员。战役结束后,虽然贾阳县城暂时还未攻下,但县城以外的乡村重新回到农会和民兵手中。周怀古重新在望阳村担任了民兵队长。当时这里处处传诵着这样的民歌:

刘邓大军进中原,千里挺进大别山。

前头走了千千万,后头还有万万千。

红旗映红半边天,何等威武又壮观。

胜利捷报天下传,大军进攻豫鄂皖。

刘邓大军兵马壮,奋勇杀敌齐向前。

为了人民把身翻,一直打到黄河南。

消灭敌人九旅半,全国人民笑开颜。群众支前的热情非常高涨,他们编了这样的民歌来形容:

小黑驴,真有趣,白尾巴梢,白银蹄。

爷爷套车送军粮,它噘着小嘴也要去。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共产党开始领导贫苦农民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宣布“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等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并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这下,望阳村贫苦农民都高兴得跳了起来。因为他们自出生以来就一直靠租种地主富农的土地,或靠给他们当长工,或靠打短工过活,这样一来有了自己的土地,怎能不兴高采烈地振臂欢呼呢?他们又自编了这样的山区民歌:

大拇指,二贤弟;中指三,无名义。

小拇指头最小哩,大小五个亲兄弟。

砸碎锁链闹翻身,劳动创造新天地。经过土地改革,怀古一家四口共分了六亩山地,还分到了冯占山家的一头瘦驴,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国兴家才旺,国富民才强。贾阳县解放后,成立了中共贾阳县委和县人民政府。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贾阳县委、县政府召开了隆重的庆祝表彰大会,解放贾阳县的战斗英雄和支前模范都受到了表彰。作为望阳村民兵队长的周怀古也胸佩红花站到了领奖台上,也算是在全县人面前露了脸。他后来多次在众人面前骄傲地说:“俺还登过县礼堂的主席台哩!”人逢喜事精神爽。由于近几年他遇到的都是顺心事,所以干起活来一点也不觉着累。他今天是给自家的那头驴割青草来的。当他干得正有劲头,回忆得正甜蜜时,突然远处传来一个少女稚嫩的声音:“爹——”听到喊声,他放下镰刀,不由得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