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神奇的动物
2208700000030

第30章 1300多年尼斯湖怪悬谜破解

在苏格兰北部有一个闻名遐迩(闻名遐迩:比喻远近名声大。)的尼斯湖,总面积30平方公里,湖长40公里,最深处达230米。最早自公元6世纪,有人就发现湖中有一只巨大的类似恐龙的湖怪出没,人们都称它“尼悉”。多年来,世界多国科学家云集尼斯湖,夜以继日地考察和潜心研究,企图破解尼斯湖怪之谜。

1995年12月22日,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考察队以1500公斤金枪鱼作诱饵,终将尼斯湖怪——尼悉生擒于一巨大钢网之中,从此结束了长达1300年的尼斯湖怪悬谜史。

科学家们已经从这一20米长、20吨重的尼悉身上取完血样和组织试样进行研究后,于1996年1月底将其放回大自然。

看!这是迄今为止拍摄到的最清晰真实的尼斯湖怪照片。这就是我们盼望已久的证据。多国联合考察队领队、法国著名动物学家马·珍尼特博士说:“1300多年前自尼斯湖怪第一次露面时起,我们就深信这一湖怪的真实存在。眼下,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确认尼悉究竟是什么?不过,马上就给尼斯湖怪定名或划定其动物归属还为时尚早。然而,我既幸运又痛惜(痛惜:沉痛地惋惜。)地感到,已擒获的尼斯湖怪很可能是地球上最后一只幸存的恐龙。”

猎取世人皆知的尼斯湖怪——尼悉,是一项历时3年、涉及900万个考察研究项目的庞大计划、该计划由法国著名动物学家马·珍尼特博士主持并由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德国、瑞典、挪威、美国和乌克兰等国科学家支助。

尽管实施该计划有雄厚的资助作后盾,但探索尼斯湖怪的计划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欧洲和美国的绝大多数科学家一直把尼斯湖怪视为神话。

马·珍尼特博士说:“我们一开始就知道,这是在拿我们的职业信誉押赌。我们的许多同行在一旁嘲笑我们,还有一家学术杂志社劝我们放弃这一尼斯湖怪探索计划。

然而,这家杂志社无法阻挠科学家们坚韧不拔的探索,1989年1月,科学家们在尼斯湖畔建起一个科研基地,在这里连续奋战了32个月,借助摄像机和声纳仪绘制了湖底的形图。

由于科学家们熟悉了尼悉的水下栖息地的情况,于是有的放矢(有的放矢:有目的地放射箭靶。)地把一张52米大的钢网布设在湖底。这张大钢网随意上下升降。几星期过去了,科学家们布下的大钢网毫无动静。可是,1995年11月24日,原来,钢网被撞坏了一大块。于是,科学家们用了几周时间才把大钢网修复好拖回原处,然后又用了3天时间把总量1500公斤的金枪鱼诱饵再布放到钢网各处。其后,不到一昼夜时间,1995年12月22日,尼悉再次游入网中,这次终于被生擒活拿。

最初,尼悉在大钢网中拼命地反抗,力图挣脱这一束缚(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可现在,它却被彻底降伏,老老实实地呆在湖底的大钢网中。尼悉是两栖动物,所以科学家们把捕捉尼悉的大钢网上浮设上两个大气垫,每天使大钢网吸上升水面3次,尼悉得到充分呼吸。

科学家们每天还要给尼悉喂食约1吨新鲜的金枪鱼,这约是它平时独立自由猎食量的一半。科学家们从尼悉身上发现一个绝妙的行为方式——平易近人,这一点已不必怀疑,要知道,我们的潜水员跟尼悉成了好朋友——潜水员可以毫无顾忌地抚摸尼悉的头部,并亲热地用手中的金枪鱼“宴请”它,还同它亲吻,它对这一切都温情地接受了。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考虑能否将这个20吨重的庞然大物从尼斯湖“乔迁”到实验室里。不过,倘若真的作出这样的决定那简直冒险了。此外,科学家们还想为尼悉建造一座水“宫殿”将其圈养起来,但由于此项计划耗资巨大而被迫放弃。

尼斯湖怪的发现和捕获将更新我们对科学和演化的旧观念,尼悉很可能是地球上最后一只幸存的恐龙,倘若果真如此,生擒尼悉之举当对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的研究具有举足轻重(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非常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