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给孩子的唐诗课
22192400000005

第5章 “美文”这东西,一千多年前也流行过

知识点:

了解“宫体诗”,学习“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谢朓去世后,当时的诗歌到底出现什么问题了呢?难道当时有一种厉害的传染病,把诗人都给染上了?还是出现了杀手,把诗人们都杀了?还是因为当时写诗的稿费太低,诗人都不赚钱,大家都跑去做手机贴膜之类,不写诗了?

都不是的。

当时中国是南北朝时期,北方一堆“乱哄哄”的统称北朝,南方一堆“乱哄哄”的统称南朝。北朝的诗歌比较落后,没什么可说的,主要的诗人都在南朝。我们之前说的谢朓,大山水诗人,就是南朝人。

南朝的诗歌,写着写着,路子给写“歪”了。尤其是谢朓死了之后,好的山水诗写不出来了,大家专门爱写一些讲宫廷生活的软绵绵的诗,一般叫做“宫体诗”。我们记住这个名字,以后会经常讲到。宫体诗,形式很工巧,词语也很精致,珠光宝气。都是一些什么人在写这类诗呢?比如做皇帝的人,做太子的人,做大官的人。

这样的诗很好吗?一般都认为不好。不是说你是太子、是大官,你写的诗就一定好,没有这回事。那为什么不好呢?有很多原因。我们讲两点主要的:

第一是写的东西太单调。

宫体诗主要都是写宫廷里的生活,吃喝玩乐,花花草草,唱歌跳舞之类,很单调,没有什么意义。我们讲一个题材做例子:女性,大家就知道它有多么单调了。

宫体诗人经常写女性,但写来写去,描写最多的只是一种女性,就是宫里面唱歌跳舞的宫女。当然,有时候他们也写一些别的女性,比如采莲的民间姑娘,或者是一些军人的妻子之类,叫“征人妇”,但是总体上数量很少。写得最多、最主要的只有宫廷里的宫女。

怎么写的呢?例如有一个宫廷派诗人,叫梁元帝萧绎(yì),一听名字我们就知道是一个帝王。他在宫里听歌女唱歌,写下了这么几句诗:

咏歌诗

南朝·萧绎

汗轻红粉湿,

坐久翠眉愁。

传声入钟磬(qìng),

余转杂箜篌(kōng hóu)。

他写这个歌女微微出汗,打湿了脂粉,所以叫“汗轻红粉湿”。她久久地端坐着,双眉含着愁,所以叫“坐久翠眉愁”。诗人还说,歌女们的歌声很婉转,很动听,与那些钟、磬、箜篌等声音融合在一起(箜篌、钟、磬这些都是当时的乐器)。

这就是典型的宫体诗。像“红粉”“翠眉”之类的艳丽词语,在宫体诗里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当时的王公贵族就喜欢写这样的诗,津津乐道于这样的话题。

但是世上的女性只有这一种吗?当然不是!女性的身份、年龄、性格、职业有千千万万种,可我们的诗人一百年里基本只写一种女孩子,这当然不正常。

对比一下后来的唐诗,大家就明白了,唐诗里写了多少种女性?可以说是姿态各异,万紫千红。

比如,“慈母手中线”,这写的是什么女性?是母亲。比如杜甫写的隐居在山里的女性,“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她在山谷里自己生活,自己修补房子,是一个很独立、很坚强的女性。还有穷苦人家的女孩子,每天做手工针线活,“为他人作嫁衣裳”;还有流浪江湖的女性,给人弹琵琶,“犹抱琵琶半遮面”;还有舞剑的女性公孙大娘,有一手精湛的剑术……每一个女性,都有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心事、自己的风采。

所以说对比一下你就懂了:为什么后来的唐诗了不起。

第二点,宫体诗它不但单调,还缺少真情实感。

人都是有情感的,有悲伤,有愤怒,有欢喜,有惆怅。可是宫体诗缺少这种丰富的情感。比如梁元帝萧绎,他说别人“坐久翠眉愁”,他是为了写愁而写愁,他真的关心那一个女孩子在愁什么吗?并不关心。他只是需要一个女孩子坐在那里愁,摆个pose而已。

大家记住,我们写作文也一样,没有真情实感是大忌。举个例子,比如大家写作文一开头是:“今天天气晴朗,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啊,我爱祖国的蓝天。”

好吗?不好。不好是不是因为没有用成语?没有用漂亮的词?不是的,而是没有真情实感,导致这是一句假大空的话,不是你真心的情感,是你为了写作文凑出来的话。

它反而不如:“今天天气真坏,又不能踢球了!”这是你的真情实感,是真心话。这样反而更好,更生动。我们看唐诗里怎么写女性的情感的。有一个诗人叫金昌绪,他有一首诗叫《春怨》: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这个诗里的女主人公要“打起黄莺儿”,要把黄莺赶跑,因为黄莺要叫,吵得她不能做梦,不能在梦里去辽西。她的丈夫在那里打仗,女主人公思念丈夫,做梦都想去辽西和他团聚。

多么质朴,多么简单,但却又多么巧妙,多么深情啊。回头看宫体诗,“坐久翠眉愁”,显得多么空洞啊。

不禁想起我自己以前上中学的时候,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一段时间时兴一种文章,叫“美文”。这种文章用词很华丽,每一句都写得像诗一样,但是没有什么意思。这种美文某些方面就很像宫体诗,用了很多很华丽的词藻,但却不是真心话,很空洞。

我们小时候也觉得美文好,有的同学还拿小本本抄。可是现在一看,这些文章并不好。开玩笑说,只要做一个电脑软件,事先准备一些词输入进去,什么青春、欢唱、憔悴等,电脑软件自动就能生成这样的文章来。

在中国,谢朓死了之后,整个公元六世纪,诗歌江湖上就是被这样的“美文”充斥着,大家都在写这样空洞、单调的诗。

那么到什么时候才会有一种更好的诗,才会有一批更出色的诗人出现呢?历史还在等待。

好了,在这一课里,我们讲到了一个人——梁元帝萧绎。他写了一些很珠光宝气、很艳丽,但却没有什么内容、很空洞的宫体诗,结果没有成大诗人。

别看他写诗没有出名,干别的事却干出名了。这个萧绎干了一件大大的坏事,给我们中华文化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他也因此臭名远扬。这是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下一课接着说这个故事。

小作业:

把《春怨》这首诗熟读,试试能不能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