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华家训1
2223200000037

第37章 姚崇:遗令诫子孙

【作者介绍】姚崇(650—721),字元之,原名元崇,唐代陕州硖石(在今河南省陕县)人,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他曾为稳定武周政权、开创“开元盛世”起了关键作用。他辅弼朝廷,革除旧弊,推进了社会进步,是我国封建社会不可多得的政治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相”。

姚崇文武双全,才智过人,赤心忠胆,敢言直谏,精通吏道,倡廉自廉,关心民众疾苦,注意发展生产。在武则天当政二十年中,先后启用了李昭德、狄仁杰、姚崇等贤才担任宰相,协助管理国家大事。

【原文】古人云:“富贵者,人之怨也”,贵则神忌其满,人恶其上;富则鬼瞰其室,虏利其财。自开辟以来,书籍所载,德薄任重而能寿考无咎者,未之有也。故范蠡、疏广之辈,知止足之分,前史多之。况吾才不逮古人,而久窃荣宠,位逾高而益惧,恩弥厚而增忧。往在中书,遘疾虚惫,虽终匪懈,而诸务多缺。荐贤自代,屡有诚祈;人欲天从,竟蒙哀允。优游园沼,放浪形骸,人生一代,斯亦足矣。田巴云:“百年之期,未有能至。”王逸少云:“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诚哉此言!

比见诸达官身亡以后,子孙既失覆荫,多至贫寒,斗尺之间,参商是竞。岂惟自玷,乃更辱先,无论曲直,俱受嗤毁。庄田水碾,既众有之,递相推倚,或至荒废。陆贾、石苞,皆古之贤达也,所以预为定分,将以绝其后争,吾静思之,深所叹服。

昔孔丘亚圣,母墓毁而不修;梁鸿至贤,父亡席卷而葬。昔杨震、赵咨、卢植、张奂,皆当代英达,通识今古,咸有遗言,属以薄葬。或濯衣时服,或单帛幅巾,知真魂去身,贵于速朽,子孙皆遵成命,迄今以为美谈。凡厚葬之家,例非明哲。或溺于流俗,不察幽明,咸以奢厚为忠孝,以俭薄为悭惜,至令亡者致戮尸暴骸之酷,存者陷不忠不孝之诮,可为痛哉!可为痛哉!死者无知,自同粪土,何烦厚葬,使伤素业。

且五帝之时,父不葬子,兄不哭弟,言其致仁寿、无夭横也。三王之代,国祚延长,人用休息。其人臣则彭祖、老聃之类,皆享遐龄。当此之时,未有佛教,岂抄经铸像之力,设斋施物之功耶?《宋书·西域传》有名僧为《白黑论》,理证明白,足解沉疑,宜观而行之。且死者是常,古来不免,所造经像,何所施为。

夫释迦之本法,为苍生之大弊,汝等各宜警策,正法在心,勿效儿女子曹,终身不悟也。吾亡后,必不得辄用余财,为无益之枉事;亦不得妄出私物,徇追福之虚谈。

道士者本以玄牝为宗,初无趋竞之教,而无识者慕僧家之有利,约佛教而为业,敬寻老君之说,亦无过斋之文,抑同僧例,失之弥远。汝等勿拘鄙俗,辄屈于家。汝等身没之后,亦教子孙依吾此法。

——节选《旧唐书·姚崇传》

【译文】古人说:富和贵,众人所怨。地位高贵,神灵忌他太满,众人恨他高高在上;家中豪富,鬼窥看着他的居室,盗贼贪图他的钱财。根据书上的记载,凡德行薄、权位重而能高寿无灾祸的,从来没有,所以范蠡、疏广等人知道满足,及早辞官,得免过失,受到史书的称赞,何况我才不及古人,而久受荣誉恩宠,地位越高越害怕,恩泽越厚越忧虑。以前我在中书省,因患病身体虚弱,感到疲倦,虽然始终努力不懈,而各项政务多有缺失。我曾多次推荐贤能的人来代替我,这次终于允许我辞去宰相职务,从此可以优游田园湖沼,身体不受拘束,人生一世,也就可以满足了。田巴说:人生未能到百岁。王羲之说:转眼之间,就成了陈旧的遗迹。这话说得很对。

近来见一些达官贵人死后,子孙失去庇荫,多至贫寒,为斗米尺布相争,玷辱先人,受人笑骂,一些公共设施无人愿意照料而致使荒废。贤达如陆贾、石苞,为防子孙争产,至预为定分,静静思考深为叹息。

孔子是大圣人,母亲的墓毁坏了不再修;梁鸿是位贤达的人,父亲死了用席子卷着安葬。杨震等都是当时的英才贤达,通今识古,都有遗言,嘱后代薄葬。或穿洗过的平时衣服,或着一层丝织品一幅头巾,子孙都照着办了,至今传为美谈。那些厚葬之家,都不明智,以奢侈厚葬为忠孝,以节俭薄葬为吝惜,致坟墓被盗,尸骨暴露,使死者受到摧残,生者陷于不孝。真是令人痛心啊!死去的人就粪土一样无知无觉,何烦要厚葬而损伤久积的家业呢。

五帝之时,人得善终长寿,无夭折横死的;三王之时,享国长久,人得休息,其人臣彭祖、老聃之类,都得长寿,当时并无佛教,这难道是抄佛经铸佛像的效力,设斋醮布施财物的功用吗?死是常事,佛经佛像有什么办法?你们要看到释迦牟尼所创佛教对天下百姓的弊病,警惕自己,不要终身不觉悟。我死后,一定不得用钱去做那些无益的佛事,相信什么追求福泽的空谈。道士本无趋利争竞的教义,无识者羡慕僧家做佛事有利,寻求老君的学说,仿效佛教做斋醮祝文,离原义很远。你们不可拘泥于这种鄙陋的习俗,在家里也就屈从于众,你们将来死后,也要教子孙依循我的这种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