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223000000006

第6章 被激励是幸福之源

三国时期,有一年,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对手。当时正值夏季,天气炎热,到中午时分,士兵们汗流浃背,部队行军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有些体弱的士兵甚至出现昏厥的症状。

曹操看着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部队一直缺水,速度很难加快。于是,曹操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头道:“水源在山谷的那头,还得翻过这个山头,路程可不远。”曹操知道,士兵们很可能支撑不了那么久。他看着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有办法。”

曹操纵马赶到队伍的最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去年我曾征战路过此地。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加紧赶路,翻过这个山头就能看到梅林了!”

此言一出,士兵们精神大振。想到梅子带来的酸甜感觉,士兵们受到了极大的激励,部队的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目标带来激励,激励影响成就,而成就决定着价值感的产生。获得的成就越大,我们拥有的价值感就越强。而价值感的拥有,会带来真正的幸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激励是幸福之源。

人们为什么喜欢嗑瓜子,而且一旦嗑起来就会持续下去,这也是源于激励:每嗑开一颗瓜子,人们马上就会享受到一粒香香的瓜子仁。这是对嗑瓜子人的即时回报。在这种即时回报的激励下,人们会继续嗑下一颗瓜子。一盘瓜子嗑起来,不一会儿就有一堆瓜子皮产生,这也会使人们产生明显的成就感。

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之一,激励现象存在于人们的任何决策和行为之中。就个人而言,根据行为科学理论,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有激励作用,已经满足的需要只能提供满意感。需要本身并不能产生激励,对满足需要的期望才真正具有激励作用。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通过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里,人们的潜力只发挥出五分之一,而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一个人可以发挥出其潜力的五分之四,甚至百分之百。可见,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就,必然离不开激励。

当我们因为一个小小的成就而尝到甜头、受到激励时,我们会做出相对比较大的成就。激励会使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形成良性循环,而幸福感就在循环中不知不觉产生了。

茶座小憩

·“经济人”是微观经济学得以建立的假设条件之一,是对经济生活中的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是自利的,其行为是理性的。即总是在一定约束(如收入)下寻求讨价还价,以追求效用最大化方式行事,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经济利益。

·生活就是交易。在职场,我们和老板进行交易,我们付出劳动,老板付出薪水;恋爱中,我们付出情感,换回对方的情感。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发出这样的感慨:“经济学是一门使人幸福的学问!”

·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他人开宝马,我独骑单车,回顾拉车人,顿觉好一些。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