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气你就输了
22363100000004

第4章 拿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你得有多傻

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一位智者说过,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愚蠢行为。

从前,有一个妇人,常常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说禅解道,开阔心胸。

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

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在生自己的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来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失,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生气。”

“还知道值得与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呢?”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随即叩谢而去。

何苦要气?气便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看它时,便会消散了。人生苦短,幸福和快乐尚且享受不尽,哪里还有时间去生气呢?人的一生难免会有不如意的事情,但不能动辄生气,将自己的精力耗费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直敏于行、讷于言的巴金先生,也曾受过无聊小报、社会小人的谣言攻击。巴金先生有一句斩钉截铁的话:“我唯一的态度,就是不理!”因为受害者若起而反击,“小人”反倒高兴了,以为他们编造的谣言发生了作用。

学者胡适先生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得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

巴金、胡适面对他人的辱骂所表现出的平静、幽默、宽容,不失为排除心理困扰、享受慢生活的妙药良方。

操纵你的是隐蔽在内部的情绪

如果有人冒犯你,请先不要愤怒,愤怒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会让自己过于激动,没有办法运用理性正确地看清问题,被愤怒蒙蔽了双眼、蒙蔽了心灵,从而不能正确地看清事物的本质、判断事物的好坏,这是毫无益处的。其实真正打扰我们的不是别人的行为,别人的行为不会直接作用于我们身上,真正打扰我们的是我们自己的意见,只有我们自己的意见才会对我们的行动产生影响。所以,先放弃你对一个行为的判断吧,尝试一下下面介绍的方法,也许可以让你回归理性。

第一,思考一下你和人类的关系。所有的人类都是被神明派到世上来相互合作的,而你的位置被放在他们之上,就像是牛群中领头的公牛、羊群中领头的公羊一样。如果万物都不只是原子的聚合,那么自然必定就是支配所有事物的力量。那样的话,低级的事物必然是为高级的事物而存在的,而高级的事物之间又是彼此依存的。

第二,思考一下别人在用餐时、在睡觉时、在别的场合都是怎样的?他们遵从怎样的思想支配?在他们冒犯别人的时候,是带着怎样的骄傲?

第三,如果别人正在做着他们所做的事情时,我们不必感到不快;而人们有时候会出于无知而不知不觉地在做着不正当的事情。但对于他自己来说,他只是在追求他的真理,因为没有一个灵魂是会放弃追求真理的。他也不愿意被剥夺宇宙赐予他的为人处世的能力,所以当他由于无知犯错而被人指责不正直、背信弃义、贪婪的时候,他是很痛苦的。

第四,要想到,你自己也和他们一样,犯了很多不自觉的错误。也许你已经纠正了这种错误,但难保你不会再犯。何况你戒除这些错误,很大程度上还是出于不纯的动机,比如出于怯懦,或者害怕失去名誉,或者其他的原因。

第五,当你断定别人在做着不正当的事情时,你也要想一想你的判断是否正确,因为很多事情其中另有隐情。我们必须了解更多,才能对别人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六,在你烦恼、愤怒和悲伤时,想一想生命是很短暂的,也许下一秒你就会死去。

第七,困扰我们的实际上并不是别人的行为,而是你对于这些行为的看法。那么消除这种看法,放弃那些认为某件事情是极恶的东西的判断,你的怒火就能够得到平息。那么怎么才能消除这种判断呢?只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别人的行为并不是你的耻辱,只有你自作的恶行才是你的耻辱。如果你为别人的行为也感到耻辱,那你就是在代替那些强盗或恶人受过了。

第八,要想一想,由于这种行为引起的烦恼和愤怒带给我们的痛苦,比这种行为本身带来的痛苦要多得多。

第九,保持一种和善的气质是令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但要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一种表面上故作的微笑。始终和善地对待他人,即使最暴躁无礼的人,也不会对你怎么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可以用一种温和的态度纠正他的错误,你要以这种语气说:“孩子,不要这样,我们是被宙斯派到一起来共同合作的,他将不会让我受到伤害,而你却在伤害你自己。蜜蜂,还有其他的动物,都是这样,它们都不会像你这样伤害自己。”用这样的口吻,循循善诱地告诉他这些道理,不带着任何双重的意向,不带着任何斥责、怨恨的感情,亲切和善地关心他的感受,而不要做给旁人看。

按照上面的方法,你就会发现,只要自己恢复了平静和理性,那些打扰到我们内心的事物就几乎不存在了。可见,真正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的,只是我们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所以,只要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内心,我们就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

火气太大,难免被打入恶者的行列

凡事不要冒火,不要记恨。看见公交车上年轻的小伙子旁边站着一个孕妇,可是那小伙子却丝毫没有让座的意思;看见恶人亨通,明明就没有好的品德,却能够吃好喝好……我们常常恼火,甚至于对自己的家人都不能心平气和地说话。可是,当我们心怀不平的时候,一定要把火气压下去。即便你认为你自己的理由很充分,但是发火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罗斯福深得其子女的爱戴,这是众所周知的。有一次,罗斯福的一位老友垂头丧气地来找罗斯福,诉说他的小儿子居然离家出走,到姑母家去住了。这男孩本来就桀骜不驯,这位父亲把儿子说得一无是处,又指责他跟每个人都处不好。

罗斯福回答说:“胡说,我一点儿都不认为你儿子有什么不对。不过,一个人如果在家里得不到合理的对待,他总会想办法由其他方面得到的。”

几天后,罗斯福无意中碰到那个男孩,就对他说:“我听说你离家出走,是怎么回事?”男孩回答:“是这样的,每次我有事找爸爸,他都会发火。他从不给我机会讲完我的事,反正我从来没有对过,我永远都是错的。”

罗斯福说:“孩子,你现在也许不会相信,不过,你父亲才真正是你最好的朋友。对他来说,你是这世上最重要的人。”

“也许吧!不过我真的希望他能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

接着罗斯福去告诉那位老友,发现几乎令其惊讶的事实,他果然正如其儿子所形容的那样暴跳如雷。于是,罗斯福说:“你看!如果你跟儿子说话就像刚才那样,我不奇怪他要离家出走,我还觉得奇怪他怎么现在才出走呢?你真是应该跟他好好谈一谈,心平气和地跟他沟通才是。”

跟孩子沟通需要的是耐性,因为孩子很少能理智地面对问题,如果我们强硬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等来的肯定是他们的不理解,并且很可能会加重他们的叛逆思想。当孩子对我们的不满越积越多的时候,在他们的眼里,我们也就成了恶人,再没有办法走入他们的世界了。

同理,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如果不能冷静地分析其中的缘由,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单单用呵斥和责骂来表达你的情绪时,很可能会招致对方的不满。尽管当时对方可能没有表达对你的恨意,可是时间久了,他们也可能对你的反感与日俱增。

火气越大的人越容易发怒,而愤怒常常让人失去了理智。如果长期被这种情绪所控制,不仅会损害我们的身体,还可能在心理上形成焦躁、恼恨、嫉妒、粗暴等情绪,让我们的生活从此失去谦和的香气。

试想,如果一个人总是粗暴地对待别人,经常嫉恨别人,那么还会有人愿意跟他相处吗?所以,我们要适时控制自己的火气,别因为一时的冲动将自己打入恶者的行列。

愤怒既摧残身体又摧残灵魂

人经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怒气,为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勃然大怒或者愤愤不平,愤怒由对客观现实某些方面不满而生成。比如,遭到失败、遇到不平、个人自由受限制、言论遭人反对、无端受人侮辱、隐私被人揭穿、上当受骗等多种情形下人都会产生愤怒情绪。表面看起来这是由于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或者被人攻击和排斥而激发的自尊行为,其实,用愤怒的情绪困扰灵魂,乃是一种自我伤害。

对身体健康的伤害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愤怒对于灵魂的摧残尤为严重。由灵魂而生的愤怒情绪,又回过头来伤害灵魂本身,让灵魂变得躁动不安,失去原有的宁静和提升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这是灵魂的一种自戕。

有一位得道高人曾在山中生活30年之久,他平静淡泊,兴趣高雅,不但喜欢参禅悟道,而且喜爱花草树木,尤其喜爱兰花。他的家中前庭后院栽满了各种各样的兰花,这些兰花来自四面八方,全是年复一年地积聚所得。大家都说,兰花就是高人的命根子。

这天高人有事要下山去,临行前当然忘不了嘱托弟子照看他的兰花。弟子也乐得其事,上午他一盆一盆地认认真真浇水,等到最后轮到那盆兰花中的珍品——君子兰了,弟子更加小心翼翼了,这可是师父的最爱啊!他也许浇了一上午有些累了,越是小心翼翼,手就越不听使唤,水壶滑下来砸在了花盆上,连花盆架也碰倒了,整盆兰花都摔在了地上。这回可把弟子给吓坏了,愣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心想:“师父回来看到这番景象,肯定会大发雷霆!”他越想越害怕。

下午师父回来了,他知道了这件事后一点儿也没生气,而是平心静气地对弟子说了一句话:“我并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

弟子听了这句话,不仅放心了,也明白了。

不管经历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制怒,在脉搏加快跳动之前,凭借理智的伟力平静自己。

想一想,如果惹你生气的人犯了错误,是由于某种他们不可控的原因,我们为什么还要愤怒呢?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他们犯错一定是由于善恶观的错误。我们看到了这一点,说明在善恶观的问题上,我们的灵魂比他们优越,比他们更理性,更能辨明是非黑白。对于他们,我们只有怜悯,不应有一丝愤怒。

对于犯了错误的人,尽己所能平静地劝诫他们,把他们当成理智生病的人一样医治,没有必要生气,心平气和地向他们展示他们的错误,然后继续做你该做的事,完成自己的职责。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永远保持好心情,可以让我们更轻松、更简单地享受生活。人活在世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或忧或喜。当我们在生活中出现情绪问题时,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那么我们就能更简单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一位著名的心理专家说过,“我们生活中80%以上的情绪问题都是由自己造成的”。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矛盾随时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例如,你可以假想某一天,你站在一间珠宝店的柜台前,把一个装有几本书的纸袋放在柜台上。这时一个衣着讲究、仪表堂堂的男子进来,开始在柜台前看珠宝,你礼貌地将自己的纸袋移开。但这个人却愤怒地看着你,说他是个正直的人,绝对无意偷你的纸袋。他觉得受到了侮辱,重重地将门关上,走出了珠宝店。你感到十分惊讶,一个无心的动作,竟会引起他如此的愤怒。后来,你领悟到,这个人和你仿佛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但事实上世界是一样的,只是你和他对事物的看法相反而已。

第二天一大早醒来,你就觉得情绪不好,想起自己又要开始度过枯燥、乏味的一天,周围的一切都好像在和你做对。当你驾车挤在密密麻麻的车阵中,缓慢地向市中心前进时,你满腔怨气地想:为什么有那么多笨蛋也能拿到驾驶执照?他们开车不是太快就是太慢,根本没有资格在高峰时间开车,这些人的驾驶执照都该被吊销。后来,你和一辆大型卡车同时到达一个交叉路口时,你心想:“这家伙一定会直冲过去的。”但就在这时,卡车司机将头伸出车窗外,向你招招手,给你一个开朗、愉快的微笑。当你将车子驶离交叉路口时,你的愤怒突然完全消失,心胸豁然开朗起来。

由此可见,控制情绪的钥匙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你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进而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度过平和快乐的每一天。

输入自我控制的意识是有效控制自己情绪的第一步。曾经有个初中生,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和同学争吵,老师批评他没有涵养,他还不服气,甚至和老师争执。老师没有动怒而是拿出词典逐字逐句解释给他听,并列举了身边大量的例子,他嘴上没说心中却早已心悦诚服。从此他有了自我控制的意识,经常提醒自己,主动调整情绪,自觉注意自己的言行。就在这种潜移默化中他拥有了健康的情绪状态。

另外,在众多调整情绪的方法中,你也可以学一下“情绪转移法”,即暂时避开不良刺激,把注意力、精力和兴趣投入到另一项活动中去,以减轻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冲击。

情绪转移的第一个关键是积极参加社会交往活动,培养社交兴趣。人是社会的一员,必须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一个人要逐渐学会理解和关心别人,一旦主动爱别人的能力提高了,就会感到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如果一个人有许多知心朋友,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更重要的是可以感受到充足的社会安全感、信任感和激励感,从而增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感。

情绪转移的第二个关键是多找朋友倾诉,以疏泄郁闷情绪。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令人不愉快和烦闷的事情,如果有好友听你诉说苦闷,那么压抑的心境就可能得到缓解或减轻,失去平衡的心理可以恢复正常,并且可以得到来自朋友的情感支持和理解,获得新的思考,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还可向自然环境转移,郊游、爬山、游泳或在无人处高声叫喊、痛骂等。也可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尤其是将自己的情感以艺术的手段表达出来。

另外,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也是转移不良情绪的一个有效途径。家庭可以说是整个生活的基础,温暖和谐的家是家庭成员快乐的源泉,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如果我们在遭遇了不良情绪的袭击之后,能够及时地投入到温馨的家庭氛围中,让家人的关怀清洗我们内心的烦恼,那么我们就能保持一种平和快乐的心态。

别顺着怨气毁灭自己

如果你很容易发怒的话,那么就说明你可能有一些还难以解决的问题压在心头。你需要找出这些问题,然后设法解决它们,以便继续前进。有人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真正聪明的人,懂得从他人的怒火中寻找温暖,而不是顺着自己的怨气毁灭自己。

下面这个故事中,富兰克林的经历也向我们说明了克制怒气的重要:

有一次,有位管理员为了显示他对富兰克林一个人在排版间里工作的不满,就把屋里的蜡烛全部收了起来。这种情况一连发生了好几次。

有一天,富兰克林到库房里赶排一篇准备发表的稿子,却怎么也找不到蜡烛了。

富兰克林知道是那个人干的,忍不住跳起来,奔向地下室,去找那个管理员。当他到那儿时,发现管理员正忙着烧锅炉,同时一面吹着口哨,仿佛什么事情也没发生。

富兰克林抑制不住愤怒,对着管理员就破口大骂,一直骂了足足有5分钟,他实在想不出什么骂人的语句了,只好停了下来。这时,管理员转过头来,脸上露出开朗的微笑,并以一种充满镇静与自制的声调说:“呀,你今天有些激动,是吗?”

他的话就像一把锐利的短剑,一下子刺进了富兰克林的心里。

富兰克林的做法不但没有为自己挽回面子,反而增加了他的羞辱。他开始反省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富兰克林知道,只有向那个人道歉,内心才能平静。他下定决心,来到地下室,把那位管理员叫到门边,说:“我回来是为我的行为向你道歉,如果你愿意接受的话。”

管理员笑了,说:“你不用向我道歉,没有别人听见你刚才说的话,我不会把它说出去的,我们就把它忘了吧。”

这句话对富兰克林的影响更甚于他先前所说的话。他向管理员走去,抓住他的手,使劲握了握。他明白,自己不是用手和他握手,而是用心和他握手。

在走回库房的路上,富兰克林的心情十分愉快,因为他鼓足了勇气,弥补了自己所犯的错误。

从此以后,富兰克林下定决心,决不再失去自制力,因为凡事以愤怒开始,必以耻辱告终。

你一旦失去自制之后,另一个人——不管是一名目不识丁的管理员,还是有教养的绅士,都能轻易将你打败。

在找回自制之后,富兰克林身上也很快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的笔开始发挥更大的力量,他的话也更有分量,并且结交了许多的朋友。这件事成为富兰克林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后来,成功的富兰克林回忆时说道:“一个人除非先控制自己,否则他将无法成功。”

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是会相互感染的,有时自己控制得还不错的情绪,一下子就被别人破坏了,而别人的情绪也常常被自己“污染”。

如果你总是走不出过去的阴影,愤愤不平、牢骚满腹、自怨自艾,那么就很难保持良好的自我控制力,你最终想掌握自己命运的希望就会破灭。

情绪化常常让人丧失理智

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是有良好控制能力的人,控制自我不是说不发泄情绪,也不是不发脾气,过度压抑只会适得其反。

新的一届竞选又开始了,一位准备参加参议员竞选的候选人向自己的参谋讨教如何获得多数人的选票。

其中一个参谋说:“我可以教你些方法。但是我们要先定一个规则,如果你违反我教给你的方法,要罚款10元。”

候选人说:“行,没问题。”

“那我们从现在就开始。”

“行,就现在开始。”

“我教你的第一个方法是:无论人家说你什么坏话,你都得忍受。无论人家怎么损你、骂你、指责你、批评你,你都不许发怒。”

“这个容易,人家批评我、说我坏话,正好给我敲个警钟,我不会记在心上。”候选人轻松地答应。

“你能这么认为最好。我希望你能记住这个戒条,要知道,这是我教给你的规则当中最重要的一条。不过,像你这种愚蠢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记住。”

“什么!你居然说我……”候选人气急败坏地说。

“拿来,10块钱!”

虽然脸上的愤怒还没退去,但是候选人明白,自己确实是违反规则了。他无奈地把钱递给参谋,说:“好吧,这次是我错了,你继续说其他的方法。”

“这条规则最重要,其余的规则也差不多。”

“你这个骗子……”

“对不起,又是10块钱。”参谋摊手道。

“你赚这20块钱也太简单了。”

“就是啊,你赶快拿出来,你自己答应的,你如果不给我,我就让你臭名远扬。”

“你真是只狡猾的狐狸。”

“又10块钱,对不起,拿来。”

“呀,又是一次,好了,我以后不再发脾气了!”

“算了吧,我并不是真要你的钱,你出身那么贫寒,父亲也因不还人家钱而声誉不佳!”

“你这个讨厌的恶棍,怎么可以侮辱我家人!”

“看到了吧,又是10块钱,这回可不让你抵赖了。”

看到候选人垂头丧气的样子,参谋说:“现在你总该知道了吧,克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要随时留心,时时在意。10块钱倒是小事,要是你每发一次脾气就丢掉一张选票,那损失可就大了。”

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着理智与感情的斗争。为情所动时,不要有所行动,否则你会将事情搞得一团糟。人在不能自制时,会举止失常;激情总会使人丧失理智。此时应去咨询不为此情所动的第三方,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谨慎之人察觉到自己有冲动的情绪时,会即刻控制并使其消退,避免因热血沸腾而鲁莽行事。短暂的冲动情绪的爆发会使人不能自拔,甚至名誉扫地,更糟糕的则可能丢掉性命。

不斗气,不生气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开口便笑的人,一种是牢骚满腹的人;同样的一件事,有人埋头做事,有人破口大骂。埋头做事的并不一定是傻子,破口大骂的也不见得是聪明人,但是前者一定很快乐,后者则容易生气。一个让自己快乐工作的人,一定能将工作做好,这也是成功的前提。在我们斗气的时候,何不学着把看问题的角度稍稍修正,将自己从心魔中解脱出来,站在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要懂得缩小自己的不满,才能看见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任何斗气都是无济于事的,应勇敢地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已然无法改变的现实。

小薛和小刘是大学时的校友,同系不同班,毕业的时候一同进了一家电脑公司。高科技公司的特征就是高薪高压加高竞争,两人不由自主地成了对手,两年多的时间里不知交锋过多少次。后来,小薛参加一个新程式的开发项目,并被提为主要负责人。

开发很顺利,接近尾声的时候却出了问题,一家同行竞争公司抢先推出了类似的项目成果。开发顿时失去意义,项目立刻被停止。经公司主管研究发现,该推出软件是在本公司研究的核心程序基础上做出的,作为主要负责人的小薛受到技术泄露的牵连不可避免地被降了职。直到半年后小刘辞职跳槽到了那家公司,小薛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因为小刘嫉妒她过于锋芒毕露认为她抢了自己的发展机会而暗中使的坏,而正是自己的信任和疏忽,无意中让小刘看到了自己所编的程式。知道了真相的小薛无法咽下这口恶气,于是也跳槽到了那家公司,处处与小刘对着干。结果是两败俱伤,那家公司的经理厌烦了两个人的明争暗斗,最终将她们都辞掉了。

生活中有些挫折可能是别人无意中附加给我们的,有些可能来自和我们敌对的一方,来自于那些准备冷眼旁观我们身陷窘境如何自处的对手。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低调处之,不和他人斗气,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其实人与人之间,你对我不好,我也就对你不好。这样以恶制恶、以怨制恨、互相伤害,只能加深和激化矛盾、产生怨恨,丝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知道,一个人与其意见相左的敌人越多,他的人际交往也就越失败,事业就越难以发展。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与其与人为敌,不如化敌为友,这样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因此遇到矛盾时不管对方是对还是错,自己首先忍让一步,后退一步,心平心和地把问题说清楚。在善心善语面前,相信再不讲理的人也不好意思变本加厉,再大的矛盾都会化干戈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