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怪诞心理学
22365600000005

第5章 越便宜消费反而越多

为什么“免费”让我们买了不需要的东西

每当节假日时,我们都能看到商场里提着大包小包满载而归的人们。如果问起这些物品的实用价值,人们通常会说:“反正很便宜,先买了再说。”事实上,人们所购买的这些物品有些并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但人们为什么常购买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呢?看到各商家推出的广告,我们就明白了。“购买商品满98元,免费赠送食用油一瓶”“满200元减50元,买300元减80元”“购买巧克力满50元,赠送泰迪熊”……

试想,当看到这样的消息时,我们怎么会不心动呢?有的人甚至为了得到免费赠送的东西而购买指定的商品,可往往将商品买回来后却发现这些东西,其实自己并不需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理智的行为呢?

贪图便宜是人们常见的一种心理倾向。很多顾客对打折的商品、免费的商品可谓是趋之若鹜。

物美价廉永远是大多数消费者追求的目标,很少听见有人说“我就是喜欢花多倍的钱买同样的东西”。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希望花最少的钱买最好、最多的东西,如果有免费赠送的,更觉得是额外的收获,喜不自胜。这都是人们占便宜心理的一种生动表现。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做这样的事情:为了一张优惠券而到某商场去消费,结果换回一包免费的咖啡豆;为了获得免费赠送的小礼品,而在该商场消费千元以上。然而,最后我们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吃咖啡豆,小礼品也不是自己十分需要的。这样,我们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人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抢购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了。

为什么越“限购”越好卖

在逛商场时,我们常常看到商家打着“限购”旗号来宣传商品。其实,这是商家们运用消费者的逆反心理,而进行的营销手段。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逆反心理。在消费过程中,我们也经常能够发现这样的情形,销售人员越是苦口婆心地把某商品推荐给顾客,顾客就越会拒绝。因此,商家就巧妙地抓住顾客的消费心理:商家越是不卖,顾客就越想买;越是限购的商品,反而会卖得越好。

我们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对于某商品特别感兴趣的时候,想要摸摸质地,而这时销售人员过来说:“不好意思,我们的样品是禁止触摸的!”这时我们的心里立刻会变得反感:为什么不能摸,我不仅要摸,我还要买呢!结果这个顾客很可能因对商品的强烈的好奇心受到了阻碍,而买下这个商品。

在这种情况下,当顾客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反而会更加刺激他强烈的需要。比如,人们往往对于自己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销售人员不懂得顾客的逆反心理,在销售过程中,总是片面地、滔滔不绝地介绍产品,而不顾顾客的感受,结果只能是一次又一次地遭受到顾客的拒绝。

华先生是当地的名流,但他的私家车已经用了很多年,最近频繁发生故障,于是决定换一辆新车。这一消息被一些汽车销售公司得知,于是很多的销售人员都来向他推销轿车。

每一个销售人员见到华先生,都无一例外地介绍自己公司的轿车性能多么好,多么适合他这样的人士使用,有的销售人员甚至还嘲笑说:“你的那台老车已经破烂不堪,不能再使用了,否则有失你的身份。”华先生听到这样的话,心里特别反感和不悦。

销售人员的不断登门让华先生感到十分烦躁,同时也增加了他的防御心理,他想这些人的目的只是为了推销他们的汽车,还说些不堪入耳的话,完全不顾自己的感受,我就是不买。于是,任凭销售人员如何吹嘘,华先生就是不动声色。

当所有的销售人员都失败而归时,杨帅主动要求前去拜访华先生,经理尽管不相信他能成功,但还是让他去试试。两人一见面,华先生心里就打定主意,不管他怎么说就是不买他的车,坚决不上当。

可是,杨帅只是对华先生说:“我看您的这部老车还不错,起码还能再用上一年半载的,现在就换未免有点可惜,我看还是过一阵子再说吧!”说完给华先生留了一张名片就告辞了。

杨帅的言行和华先生所想象的完全不同,因此其逆反心理也逐渐地消失了。经过思考,他还是觉得应该给自己换一辆新车。于是一周以后,华先生拨通了杨帅的电话,并向他订购了一辆新车。

由此可见,容易引起顾客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对立情绪。在实际销售中,很多销售人员往往为了尽快签单,而一味穷追猛打,以为通过热情轰炸就可以把顾客搞定,但是这样很有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这样的话,销售人员把自己的产品说得越好,顾客越觉得是假的;销售人员越是热情,顾客越是觉得他虚情假意,只是为了骗自己的钱而已。

逆反心理既会导致顾客拒绝购买你的产品,相反也会促使其主动购买你的产品。上述案例中的杨帅就是从相反的思维方式出发,消除顾客对销售人员的逆反心理,从而使他主动购买自己的产品。

因此,销售人员在向顾客推销产品的时候,一方面要避免引起顾客的逆反心理驱使其拒绝购买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还要学会刺激顾客的逆反心理,引发顾客的好奇心,让顾客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你不卖他就会非要买,从而从正、反两方面来调动顾客的积极性,使自己的销售工作获得成功。

为什么说借势胜过明势

由于人们对推销员的认知度比较低,导致推销员在许多人眼中成为骗子和喋喋不休的纠缠者的代名词,从而对推销产生反感。这不仅给推销员的工作带来很大不利,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让有些推销员自惭形秽,甚至不敢承认自己推销员的身份,让他们工作的开展更加艰难。如果在营销活动过程中,能换种思维也许会还给我们一个意外的收获。

现在,我们去邀几个朋友共同来参加一个有趣的小游戏。这个游戏非常简单,它能激发人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让所有人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同时也考验了每个人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游戏说明

参与人数:不限。

时间:10分钟。

场地:不限。

材料:正方形木板,胶带,报纸,笔,气球若干。

二、游戏的步骤

游戏开始之前,用两段大约长30厘米的胶带在木板上贴一个“十”字;

把气球吹起来,在气球上面写“极其珍贵”等字样,或者在气球里放一些硬糖块,作为参与者取回气球的奖品,还能防止气球被风吹走;

把木板放在地上(贴胶带那面朝上),让所有学员都能看到;

让一名志愿者站在“十”字中间,给他一张报纸。把气球放在地上,距木板边缘4米远;

要求参与者在3分钟之内取回气球,但不能离开“十”字。其余学员只能观看,不能建议参与者该如何取回气球;

3分钟之后,如果那个参与者还没完成任务,询问其他队员该如何取回气球。

三、游戏建议

做这个游戏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把气球弄到手,可以把报纸卷成一个比较紧的纸筒,然后从一端慢慢拉出里面的报纸,使之加长,最后形成一个纸杆。从木板上撕下胶带,粘到纸杆的一端,让胶带的黏面露在外面,利用纸杆上的胶带把气球粘过来。建议主持者引导团队合作解决问题。

游戏做完了,想必大家心里也明白了,这个游戏传达的是一种借势思维。如果我们摆脱传统推销,借消费者自己来扩大产品的知名度,从而扩大公众影响力,促进销售行为的达成。

聪明的商人都懂得借势的道理,他们把这种借势思维用在营销上,取得了好成绩。

英国有一个妇女向法庭控告,说她丈夫迷恋足球已达到了无以复加、不能容忍的地步,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夫妻关系,要求生产足球的厂商赔偿她精神损失10万英镑。本来这一指控毫无道理,可没想到她在法庭上竟然大获全胜。

原来,公关顾问向最初对这一指控置之不理的厂商建议:不妨利用这一离谱的案例大造声势,利用她的指控向人们证明该厂生产的足球的魅力之大。

果然,这一奇特的官司经传媒大肆渲染后,该厂名声大振,产品销量一下子翻了四倍。老板惊喜地对记者说:“想不到我们仅花了10万英镑就做了一次绝妙的广告。”

如果我们仅仅从表面上看,足球厂不仅败诉,还又赔了钱,实际上足球厂利用这场官司为自己做了一次绝妙的广告。这一事件之后,足球厂名扬四方,其产品也供不应求。足球厂的老板是聪明的,他知道如何借势扬名,这种隐蔽的炒作方式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

为什么说用户体验不是免费的午餐

李涵的丈夫在外地出差,这些天总是她一个人在家,冷冷清清的。又到周末了,她决定到街上逛逛,凑个热闹也好过一个人在家。于是,李涵决定去附近的一个商场看看。

由于是周末,商场里闲逛的人们多是一家三口或男女朋友,李涵看到此景更加想念远方的丈夫。她决定给丈夫打个电话问问他过得怎么样。当拿出手机拨打丈夫的电话时,她才发现自己的手机竟然欠费了。

无奈之下,她只有到商场的手机销售区去交话费。可是商场里没有交话费的地方,她很沮丧地站在一个手机柜台前。这时,销售员热心地询问怎么了?李涵就把自己遇到的麻烦诉说了。

这个销售员安慰着李涵说,没关系,而且我可以让你看到你丈夫。只见她从柜台内拿出一款全新的手机,迅速地装上一个手机卡,然后对李涵说:“用这个手机打给你的丈夫吧。”

当李涵用这个新手机拨通丈夫的电话时,惊喜地从屏幕上看到了丈夫的面庞。原来这是一个功能齐全的视频手机。于是,李涵兴奋地和丈夫聊了好一会儿。挂掉电话后,李涵再也没有之前的沮丧,而是请销售员给自己拿出一个包装完好的同款手机,然后高兴地回家了。

这个销售员正是运用“用户体验”来让李涵感觉手机的视频功能,而对李涵来说,这款手机确实帮她解了相思之苦。

用户体验这个词最早被广泛认知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用户体验设计师唐纳德·诺曼所提出和推广。

通俗地说,用户体验即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或系统之前、使用期间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和成就等各个方面。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有三个:系统、用户和使用环境。

从上面的案例来说,之所以形成“用户体验”,是因为首先手机具备视频功能;其次用户李涵急需要与丈夫通话;而李涵与丈夫相距两地,这款手机的视频功能正好满足了用户的需要。这时,销售员先建议用户免费体验,然后再牵着顾客的鼻子走。

到这里,我们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房屋中介喜欢领我们去看房子,并让我们描述一下入住后会把它布置成怎样;为什么汽车经销商会把钥匙塞给我们,让我们开车上路遛一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