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青少年社交心理学
22367400000001

第1章 序言

“武夷六月做茶忙,远朋到访莫嫌乱。”正值武夷山做茶最忙的时节,友人携全家到访,心生欢喜,又恐招待不周,心情很是忐忑。特别是好友又带上七岁的小男孩子康,更是怕孩子上蹦下跳的不好招呼,坏了“规矩”而让友人不快。然而,令我始料不及的是张子康小朋友,不但是“小帅哥”一枚,且知书、明理、达礼,还不失童趣与小幽默,我是真的喜欢上了这个“小大人”。古人云:“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虽然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考究小子康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也无暇去追寻他心中的故事抑或梦想,但是,我完全可以断定:“此子,前途无量矣!”由此,我对《青少年社交心理学》的出版,平添了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犹恐没有写好这本书而误导了孩子们,那我就“犯罪了”。带着这种“恐惧感”,我努力地寻求“客观与完美”,希望它能对家长和孩子们有所帮助,我便能收获“欣慰”了。

细细思量,我们很多人都是不小心做了父母,甚至是一时冲动做了父母,因此,当我们一旦为人父、为人母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堂“父母课”从来就没有上过。也就在这种懵懵懂懂中培养出一群“听话”的孩子,而不是“懂事”的孩子;一群“聪明”的孩子,而不是“智慧”的孩子;一群为“分数而生”“考证而存”的孩子,而不是“知书达礼”“感恩惜福”的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父母的仰天长叹,抑或唏声不止。作为父母,如何去补上这一课呢?亡羊补牢还来得及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自己都没有做好,又如何做好老师呢?

我曾经无数次在“父母大讲堂”上提过三个问题:“一是你的孩子可以考零分,但一定要身体健康,你同意吗?二是你的孩子可以考零分,但一定要心理健康,你同意吗?三是你的孩子可以考零分,但一定要懂规矩,你同意吗?”当这三个问题一提出,课堂上的所有父母都表示完全同意。其实,这三个问题综合反映出,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知法懂礼的人。“望子成龙”是每一位父母的愿望。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人才。什么叫“人才”?这是一个顺序问题,是告诉我们先培养“成人”,后培养“成才”。人,是什么?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又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礼”,人是“发乎情,止乎礼”,动物却停留在“发乎情”的阶段。

“发乎情,止乎礼”道出的正是克己复礼,以“礼”入世,以“情”出世的一种人生态度。良好的社交是一种能力,不但展示人与人相处时的沟通能力,更是展示人与人相处时从情感交流到互相欣赏、互相包容、互相谅解的能力,这种能力叫作“礼”。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先贤之言,当铭记于心。

是为《序言》。

2018年9月1日写于

武夷山 兴贤书院

乐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