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速查手册
2251300000065

第65章 内分泌系统 代谢与营养病症(15)

1.甲状旁腺腺瘤是该综合征最常见也是首发的内分泌腺腺瘤,临床表现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无异,如高钙血症;骨骼病变:骨密度进行性降低,可伴广泛脱钙、纤维囊性骨炎、囊肿形成、病理性骨折和骨畸形;泌尿系统:烦渴多饮多尿,可反复发生肾脏或输尿管结石,表现为肾绞痛等症状。

2.胰岛细胞瘤以胃泌素瘤最为常见,胰岛素瘤次之。胃泌素瘤引起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即复发性、多发性与难治性溃疡及高胃酸为特征,此种胃泌素瘤的特点是体积小、多中心,且可为异位性。

3.垂体肿瘤半数MEN1型患者可发生垂体肿瘤。75%为泌乳素瘤,生长素瘤和促肾上腺皮质细胞肿瘤少见,也可为无功能垂体肿瘤。泌乳素瘤则表现为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症状,如泌乳、闭经、性腺功能减退等。

(二)辅助检查

1.测定血清钙、磷、血浆蛋白和血糖并用血浆清蛋白所测结果纠正血钙水平。本综合征血钙>2.7mmol/L,血磷<0.85mmol/L。

2.钡餐检查可发现多发性胃、十二指肠和(或)空肠上段溃疡,胃酸增高,血清促胃液素水平常>500ng/L。必要时可作胰泌素兴奋试验,胃泌素瘤患者血浆促胃液素升高,如果于注射胰泌素后5~10分钟的促胃液素峰值达到200ng/L则有诊断意义。

3.测定血清中泌乳素或生长激素泌乳素瘤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基础值)多大于200g/L;生长激素瘤患者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明显升高,大于5g/L。

4.遗传学检查MEN1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11q13带,编码一含有61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称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蛋白暠(menin)。确诊MEN1综合征,遗传学检查是必需的,利用常染色体11q的DNA多态性序列作连锁分析或用单链构象变异体(SSCV)分析证明在患者的甲状腺和胰腺肿瘤中有杂合子的丢失和突变的性质。约20%散发性甲状旁腺腺瘤及一部分散发性胰腺内分泌癌、肺类癌亦可出现menin基因突变,但此种突变只发生于肿瘤组织而不见于患者的正常细胞,故不形成疾病家族性聚集现象。

治疗要点1.甲状旁腺增生或肿瘤手术指征:栙当血钙>3mmol/L;栚有骨骼病变或肾结石者;栛如果患者同时有胃泌素瘤,血钙虽不很高也是手术的指征。手术治疗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持续存在或复发的频率皆明显高于散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

2.胃泌素瘤常为恶性,故主张尽早手术切除。

3.垂体肿瘤不管腺垂体为何种细胞肿瘤,肿瘤直径>1cm或有压迫症状者均应手术切除,术后加用放疗。对无功能的垂体肿瘤患者,只要没有压迫症状,可定期随访。对暂不作手术者可用溴隐亭以减少肿瘤的激素分泌,从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但剂量要大,因不良反应大,不宜长久应用。

二、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2A型(MEN2A型)

MEN2A又称Sipple综合征,包括甲状腺髓样癌(MCT)、嗜铬细胞瘤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主诉

患者有甲状腺肿块,头晕,直立性头晕或突然站立时昏倒,可有心悸、出汗、肾绞痛、血尿、骨痛、食欲及体重改变,以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状等。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甲状腺髓样癌多为首先出现的肿瘤,特点:栙双侧甲状腺均受累,病变为多灶性;栚发病过程为C细胞增生曻结节性增生曻癌;栛一般在转变为癌时才发生转移,最早转移为邻近淋巴结;栜癌结节坚实、质硬、无压痛、无包膜和形状不规则,甲状腺扫描为冷结节;栞血清降钙素水平明显升高可达1000pg/ml;栟如果分泌其他肽类激素如前列腺素和血管活性肠肽则有腹泻、腹痛和颜面潮红等临床表现。

2.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与散发性嗜铬细胞瘤相似,但具有下述特点:栙虽可限于一侧,但双侧肾上腺受累者居多;栚嗜铬细胞瘤只发生于肾上腺内,不发生在肾上腺髓质外;栛肿瘤的形成过程与甲状腺髓样癌一样;栜大多为良性,不发生转移;栞早期尿中3甲氧4羟基杏仁酸(VMA)可正常;晚期则尿中间肾上腺素、间去甲肾上腺素和VMA均可升高;栟临床表现与散发性相似。

(二)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有以下表现。

1.甲状腺髓样癌主要是测定禁食时血清降钙素水平,正常人小于10pg/ml。由于瘤细胞合成和分泌大量降钙素使血浆降钙素水平明显增高,但血钙水平维持正常。静脉滴注钙或五肽胃泌素可强烈刺激降钙素分泌,故可用于早期诊断原发或复发性甲状腺髓样癌。半数患者血清组胺酶活性增高,在转移性病例增高尤为明显,手术后降为正常,如有残留则持续增高,组胺试验异常,只出现水疱而无红晕。由于甲状腺髓样癌细胞组织易发生钙化,故X线检查易发现。

2.嗜铬细胞瘤主要是测定24小时尿中的儿茶酚胺、间肾上腺素、间去甲肾上腺素及VMA,高于正常者可有助于诊断。

治疗要点1.甲状腺髓样癌应尽早手术切除,越早越好。术后终生应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且对手术患者应追踪有无复发。可定期作肽胃泌素试验,阴性结果表明治愈,阳性结果表明有复发。

2.嗜铬细胞瘤多为双侧,因此双侧肾上腺均应手术切除。终生补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3.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治疗方法与MEN1综合征中的甲状旁腺亢进症相同。

(第二十八节)多腺体内分泌功能减退

多腺体内分泌功能减退又称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又称APS综合征,是同时或先后发生两种以上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腺或非内分泌腺疾病,其中多数为器官(或细胞)功能减退或衰竭,个别自身免疫性疾病为功能亢进。此综合征发病与遗传有关,部分病例为家族性。在血循环中有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但有自身抗体者并不都发生疾病。APS综合征可分为APS栺综合征和APS栻综合征。

一、APS栺型综合征

APS栺型综合征是由于位于21染色体上的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基因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主诉

患者表现为手足搐弱或癫痫样发作、烦躁易激动、牙齿发育障碍、皮肤色素沉着或脱失、直立性头昏和晕厥、怕冷、头发或毛发脱落和性欲减退等。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念珠菌感染常为最先出现的疾病,最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最小发病年龄为出生后1个月,一般在5岁之前发病。感染的部位常在口腔、唇、指(趾)甲、食管、阴道和脸部皮肤等。念珠菌感染有时可自行痊愈,但易复发,即使用药物治愈后也易复发。念珠菌感染常与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相联系。

2.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病自身免疫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常为第一个出现的内分泌病,发病年龄在出生后3个月到44岁,平均发病年龄为7.5岁。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相同,即低钙性手足搐溺、癫痫、基底核钙化、白内障等。第二个常发生的内分泌病是艾迪生病,发病年龄从生后6个月到41岁,13岁左右为高峰发病年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低血压、易倦乏力等。性腺功能衰竭男女均可发生,但比前述两种内分泌病少见。临床上女性表现为闭经和性欲减退,如在青春期前发病则第二性征不发育或发育不全;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和少精。不孕不育。其他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病可发生于APS栺型综合征者还有1型糖尿病、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和甲状腺病。

3.外胚层营养不良包括指(趾)甲和牙釉质增生低下。牙釉质增生低下表现为牙齿牙釉质形成有缺陷,受累牙齿上可出现横嵴。

(二)辅助检查1.内分泌功能和器官功能检查由于其受累的内分泌腺主要是甲状旁腺和肾上腺皮质,故应检查血钙、血磷、尿钙和环磷酸腺苷、血皮质醇、醛固酮、肾素活性。

2.自身抗体的检测如甲状旁腺细胞膜钙受体等。

治疗要点1.内分泌疾病的治疗APS栺型综合征的治疗应根据组成的疾病决定。目前尚无此综合征的根治方法,因此治疗应维持终生。该综合征中的内分泌疾病都是功能减退,一般都采用替代治疗。药物剂量见单一腺体减退症相关章节。

2.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有些患者口服抗真菌药1年可获长期缓解,多数患者停药或减药时念珠菌病复发。酮康唑治疗有两个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一是药物性肝炎,二是抑制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合成,所以酮康唑治疗时要注意皮质激素和性激素减退的临床表现。具体药物剂量需个体化。

二、APS栻型综合征

APS栻型综合征比APS栺型综合征常见,与HLADR3,DR4密切相连。APS栺型综合征患者合并1型糖尿病为4%,而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APS栻型综合征患者合并1型糖尿病为50%。

主诉

患者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疲乏无力、怕冷怕热、水肿、心悸气促,可有口渴、多饮、多尿。

诊断

1.临床表现组成APS栻型综合征的主要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为特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1型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疾病包括萎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Graves病。

Graves病是APS栻型综合征中唯一表现为功能亢进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

2.辅助检查

(1)自身抗体测定:APS栻型综合征中与APS栺型综合征无重叠疾病的相应自身抗体,如表76。

表76APS栻型中与APS栺型无重叠疾病的相应自身抗体Graves病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垂体炎抗腺垂体细胞抗体僵人综合征抗GAD67抗体腹腔疾病抗网状纤维蛋白、抗肌鞘纤维和抗麦胶抗体浆膜炎免疫复合物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抗基底膜抗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抗血小板抗体重症肌无力抗乙酰胆碱酶受体抗体特发性心脏传导阻滞抗心脏传导组织抗体(2)发生与HLA型别有密切关系,是APS栻型综合征的遗传标志。

APS栻型综合征组成疾病中,如Graves病、1型糖尿病、艾迪生病、重症肌无力、浆膜炎、腹腔病均与HLA有联系。

治疗要点

1.激素替代治疗

(1)对未经治疗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应该先用类固醇激素或同时联合应用类固醇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治疗,单独先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可以加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甚至诱发艾迪生危象。所以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治疗前,必须首先评估患者的肾上腺功能。

(2)1型糖尿病患者无原因表现胰岛素用量减少,要警惕早期合并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它可以发生在色素沉着与电解质紊乱表现之前。如果同时存在时,当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剂量宜从最小剂量开始,因为糖皮质激素缺乏者对胰岛素敏感,胰岛素剂量过大,易发生低血糖,故在用糖皮质激素和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糖和血皮质醇变化,并及时调节两种激素的剂量。

2.干预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尚有争议。

3.对症治疗针对症状进行治疗,使症状得到缓解,如僵人综合征发作时可静脉注射地西泮或全身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