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三晋小家
22515600000009

第9章 新学校

宁宁的乡村小学无法继续上学,不知是没有资金,或是教学质量要求提高。大人的决断往往干脆利落,不会在意骤然失业的教师将去往何方,亦不在意家长是否已帮孩子找到新院校,更加不会在意小孩子离开从小生活,上学的村子,去到陌生地方的惶恐,焦虑。

无关个人情绪,现实便是如此;生活总是在猝不及防间推着我们前进,像是身体会长大,太阳要升起的自然规律。

妈妈将宁宁与弟弟送到镇上的小学,宁宁五年纪,弟弟三年级,本村的孩子走读,外村的孩子住宿。

宁宁跟弟弟都需要住宿,宁宁住女生公寓,弟弟住男生公寓,当时住校的孩子很少,男生、女生都只有一间公寓,不同年级的住在一起,也是特有的体验。

爸爸将两人送到学校,学校在整个镇上偏东位置。

进镇子会经过宽宽的街道,街道两边琳琅满目,各种小店大门敞开着,大门上挂着店铺名称。

那时的店铺名称没有太多的设计,简述所经营买卖的类型,例如食品铺,杂货铺,粮铺等;前面在加上主家名字或是村名。

这种起名方式虽是简单粗暴,但在农村是极为普遍易懂。再将名字打印出来或是刻在木板上挂起来,效果清楚醒目即可,叫人一目了然。村里人大多知根知底,老店即使店铺名因塑料风化,字迹不清,村里人是不会在意的。

走过街道繁盛的地段,街道左手是镇里的派出所,右手稍前一点便是镇上的广场,设有篮球架;广场旁边是卫生所,所里只有一位大夫,医术极好,村里人伤风感冒,打针输液都在这里,周围几个村子小病也是在这里治疗。

妈妈说宁宁小时候病灾多,都是在这里治疗的;宁宁不知道小时候怎样,只记得记事起在这里有时可以吃到甜甜的糖豆,长大后便很少去医院。

走过医院,左转进入一个小巷,直走巷子尽头便是学校。进入学校大大的铁门,是很长一个上坡路,路边因没有打理,长了许多野草。

上了坡入眼是极具现代化的建筑风格,教学楼坐北朝南,是个二层楼,一楼是一到三年级,二楼是四到六年级。一楼最右边是校长办公室,校长是宁宁村的,宁宁知道校长家,离宁宁家不远不近;宁宁家大门朝东,出门直走到村子的主路上,这条路贯穿村子南北,而且广场,商店都在这条路上,因此这条路也是村子极为重要的一条路。

校长家就在这条路上,广场对面稍北点,就是村长家宁宁没有去过校长家,但是见过村长,村长长得高高瘦瘦,脸上没有笑容,一副刻板严肃的样子。

校长办公室上面则是多媒体教室,宁宁在那里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宝贝计划》,当时特别感动,觉得宝宝好可爱。

教学楼前是一片空地,分为左右两半,由一条宽阔的大路隔开,两边是冬青围起来的方块,右半部分放着一些体育器材,放了两个用砖块垒起来的乒乓球台,上面是两块大理石拼成的桌面。

右边什么也没有,用来跑步或是体育课自由活动时用的;操场左边有一排平房,是为不是本村的教室准备的,多出来放一些杂物;操场最右边则分出一个小院,里面也有一排房子,最右边的一间大房子作为厨房跟餐厅。

我们的学生宿舍则在校长室旁边,只有一间大大的房子,里面放了许多上下铺的双人床,大大小小的学生睡在一起,吵吵闹闹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