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情世故一本通
2251700000024

第24章 低调一点,为人处世不要太张扬(10)

来的这些朋友都知道迁刚目前的境遇。所以,大家都尽量避免谈与事业有关的事情,可是其中一位因为这段时间发了大财,赚了很多的钱,喝了几口酒就忍不住了,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连王华看了都有些不舒服,而迁刚更是低头不语,脸色特别难看。结果,迁刚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直接借故提早离开了。王华送他出去,走在巷口时,迁刚愤愤地对王华说:“他有赚钱的本事也不必在我面前这样的吹嘘!”此时,王华心里也如同插了一把针一样,甭提多难过了。

不要对失意者大谈你得意之事,这是低调者做人的明智之处。因为失意的人这时候的心理是最脆弱的,也是最多心的时候,你的关于自己得意事情的每一句话在他听来都充满了讽刺与嘲笑,他会觉得你是在故意的激怒他。他们因此会郁郁寡欢地离开,但不要以为他们只是如此而已,他们会在心中普遍产生一种心理——怨恨。怨恨是一种深植于内心深处的反抗。让事情更糟的是,这种怨恨一旦释放出来,就可以毁灭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仔细地想想看,这是多么的不值啊!为此,还疏远了一个朋友,以致他再也不想听到你的得意之事。长此以往,你也会在人脉资源上出现危机的。

也许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一个人正值得意的时候,为什么不能谈论自己的得意的事情与他人分享呢?何况这些事情是很努力才得以实现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常的人,谈论自己得意的方面也没什么好责怪的。但是,当你谈论时要看场合和对象。比如:你可以在公开的演说场合大谈,对你的员工大谈,享受他们投给你的钦羡眼光。

真正“低调”的人决不会恣意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事,他们也不会自我沉浸在得意的荣誉中,他们会继续努力去做那些需要去做的事。爱因斯坦由于创立了相对论而声名大振。有一次,他9岁的儿子问他:“爸爸,你怎么变得那么出名?你到底做了什么呀?”爱因斯坦说:“当一只瞎眼甲虫在一根弯曲的树枝上爬行的时候,它看不见树枝是弯的。我碰巧看出了那甲虫所没有看到的事情。”的确是,得意之时的慎言不仅是成功的要素,而且是获得人心的极好方式,低调者越不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就越容易引起别人的认同、得到别人的赞扬和支持。相反,若你在得意时越夸耀自己,别人越回避你,越在背后谈论你的自夸,甚至可能因此而怨恨你。

A女士一直在某工厂从事统计工作,后因表现出色被调到机关工作。A女士热情大方,一开始同事们都很喜欢她,和她相处得也很不错。但渐渐的,同事们开始讨厌起她来,因为她有一个习惯,就是总把得意事挂在嘴边,什么她在工厂属于人上人、工厂领导对她器重有加;她的儿子在重点高中上学,将来肯定能考上重点大学;她的老公在外贸公司上班,每月能拿到很多奖金;她家的家具是高级的、她家的地板是橡木的……总之,她从早到晚喋喋不休地炫耀自己,这个习惯令同事大为反感:你是人上人,还调到我们这里干什么?你家那么有钱,在家老实待着多舒服?于是群起而攻之,不到3个月,A女士便被排挤出局了。

A女士错就错在不该过分炫耀自己,如果是偶然夸耀自己一次,大多数人都还能接受,但像A女士这样习惯性地炫耀,那就一定会激起众怒了。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如果你的谈话总向别人过分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别人自然就会对你产生敌意。所以,我们在与别人谈话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分显示自己。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炫耀自己的习惯。他们总认为自己的一切都胜过别人,于是每遇亲朋好友,就迫不及待地大肆吹嘘自己的经验、心得,却不知这常常会令一旁的好友不知所措。

一位女士的宝贝女儿,从哈佛毕业回国之后,在特区一家金融机构供职,每月数万港元薪水。这位女士当然相当自豪,她面对亲朋好友时,言必称女儿的风光,语必道女儿的薪俸。偶然被女儿发觉,极力制止母亲,说总夸自己的女儿,突出自家好,人家会有什么感受,不要因此伤害了他人。

女儿的话在情在理。可见,在叙述自我时,要防止过分突出自己,切勿使别人心理失衡,产生不快,以至影响了相互的关系。

英格丽·褒曼获得了两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她领奖时,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

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自己的对手推崇备至,极力维护了落选对手的面子。无论谁是这位对手,都会十分感激褒曼,会认定她是倾心的朋友。一个人能在获得荣誉的时刻,如此善待竞争的对手,如此与伙伴贴心,实在是一种文明典雅的风度。

以上故事告诉我们,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你的一言一行都要为对方地感受着想,学会安抚对方的心灵,不可以使对方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与此同时,自己的心灵也会因此安然自慰,而有一个极好的心情。

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人习惯于大谈自己的得意之事,这是不好的。对方不仅不会认为你是“了不起”的,你甚至会被对方认为是不成熟的、卖弄过去好时光的人等等,所以,尽可能不要提自己的得意之事。

避免吹嘘,说话不要太浮夸

吹牛者令人鄙视、厌恶。吹牛的习惯既浪费口水,又浪费生命。如果你有吹牛浮夸的习惯,那就尽快地把它戒掉,因为生命有限,你应该抓紧时间去做点实际的事。

张某特别喜欢吹牛。有一次,他去一个老同学家里做客,正碰上老同学为了孩子跨学区上学的事发愁,张某的老毛病又犯了,就吹起牛来:“哎哟,什么大不了的事啊!我姑父是XX附小的教导主任,我只要跟他说一声就行了!”同学一听张某有这么硬的门路,愁眉顿展,摆上了一桌好菜,请张某帮忙,张某满口答应着,结果一个星期后还没有消息,同学着了急,因为马上就要开学了。于是,同学赶来追问,张某只好吞吞吐吐地说:“着什么急呀!我这不正在找人吗?”同学奇怪地问:“你不就和你姑父说一声就行了吗?”结果张某的回答差点没让他吐血:“其实,是我同事的一哥们儿的女朋友的姑父,那哥们儿跟我同事特铁,那不跟我姑父一样吗?”不用说,同学自然指望不上他了,孩子跨学区上学的事也没办成,那位同学以后就再也不和张某联系了!张某吹牛办出来的荒唐事还不只这一件。有一次,他去岳父家拜年,当着岳父家亲戚的面又吹上了:自己认识多少能人,自己多有钱……结果,第二年,妻子的外甥、侄子、表弟……一大堆人进城来逼着张某给他们介绍工作,七大姑八大姨,一大群亲戚来找他借钱,张某哪有这个能力呀,吓得东躲西藏,得罪了许多亲戚,妻子也差点和他离了婚。现在,人人都知道张某有吹牛的习惯,说话不靠谱,当然也就没有人再看得起他了。

爱吹牛的张某彻底失去了人们的信任,人们都知道他不可靠,如果他托别人办事的话,恐怕也很难办成,这就是他为吹牛皮所付出的代价。爱吹牛绝对不是什么好习惯,你海阔天空地把牛皮吹得呱呱响,别人却对你厌得直咬牙。而且吹牛的习惯还会使你脱离现实,成为令人鄙视的“空想家”。

习惯吹牛的人往往没有控制力。他们的欲望膨胀,直至吹破牛皮的那一刻,才能有一丁点的悔悟。

习惯于吹牛的人也有目标,只是这些目标不是空中楼阁就是海市蜃楼,这倒并不意味着目标不能实现。只是什么都不做,就无法创造任何生产力,因而铸成了很多遗憾。以前,有一个点子大王,牛皮吹得是很大的。今天整活一家国有企业,明天创造亿元利润。间或在大学做客座教授,主讲可操作的经济理论,据说到很多大学的时候,场面都是相当火爆的。学生们早早就赶到教室占座,讲座一开始,就明显有一种吹牛的氛围在弥漫。可是,学生们使劲地鼓掌,那个羡慕就不用提了。

过了不到一个月,就听到点子大王在宁夏“现形”的消息。《南方周末》还有准确的数据和细节来展示他曾经的“辉煌”。尽管他百般狡辩,可是,人们已经看破了牛皮,谁还听他的?所以,一个人只有脚踏实地地实干,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靠吹牛得到的荣誉,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因此,牛是吹不得的,尽管有很好的操作基础,但志向的高远对于不操作或操作得不投入而言,形同无米之炊。

吹牛的人很令人鄙视,因为他们都是井底之蛙,看似高不可及的目光实际上很短浅。他们在夸夸其谈的时候,原本应该张扬的心灵被封闭在井底、荒野、沙漠,于是无休止地驻足不前。因此,聪明的人向来不吹牛,因为他们都知道实干的意义。只有实干,才能出生产力,空谈没有价值,他们默默无闻地,就达到了吹牛者艳羡的境地。本来,李小三和赵小六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后来,赵小六成了董事长,李小三也很激动地对别人说,董事长小时候还跟我一起玩泥巴呢。尽管他没说错什么,但是,如果把他俩放在同一平台上,他似乎更应该考虑自己为什么没有人家强。

实干出精英。赵小六在埋头苦干的时候,李小三正在夸夸其谈;赵小六在拼命苦读的时候,李小三还在夸夸其谈;赵小六成为了董事长,李小三就开始感慨。在董事长面前,李小三丝毫也不脸红,并寻找下一轮的听众,享受让更多的井底之蛙仰视的滋味,尽管根本不具备资本。这样,就不难理解深圳的街头为什么立着一头牛,吃青草献鲜奶的牛是用来拓荒的,没事吹它干什么?

鼠目寸光的人把具有远大理想的人看成是愚人。可是“愚人”们不在乎,他们拒绝恶意的中伤,继续走好自己的路。因为有了实干的精神,胜利至少会提前10年来临。

吹牛的习惯就像一个望远镜,当你捧着它站在地平线上,幻想着峰顶的美景时,人家已经脚踏实地地一步步攀上了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