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圈大全集
2252900000023

第23章 成功推销自己,再谈成生意(5)

那么,什么才是真诚呢?真诚就是不作假、不欺人。成大事者讲究人品之真,做事之诚。只有具备了真诚品质的人,才会敞开心胸,使人们接受他,使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也许你无法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你,但是你至少可以让大多数人信赖你。诚实的人日久天长会逐渐形成宽容博大的胸怀,周围充满微笑和友爱;心地善良的人会很自律,周围充满宁静和平的氛围。

诚实守信会改善你的人缘,在某种程度上,能消除一些困难,使困境变为坦途。

张源在清远县当县令,很受拥戴。这一年,皇上突然下旨要将他调回京城委以重任,朝中不少大臣对此不满,认为此事不合情理,于是皇上便给众大臣们讲了一件发生在张源身上的事情。

有一次,张源带着家人去庐山白神庙,张源女儿的随身婢女没出过远门,兴奋得东跑跑西看看,于是张源的女儿说:“这个小妮子,很淘气,等明天回府就找个人家把你许配了去,看你还敢这样不安分?”小丫头明白小姐的意思,就指着张牙舞爪的河神像对小姐说:“那你就嫁给他吧!”

两人对望一眼,便笑着在张源身后继续拜神,谁也没有把刚才的话当回事。

晚间,张源的妻子便做梦:“今天你家的婢女说要将你的女儿许配给我的儿子,承蒙你们看得起他。这是聘礼,虽然有点菲薄,还敬请笑纳!”

张源的妻子惊醒后,叫醒张源,对他说了梦中的事情。全家人商量了一下,担心事情变成真的,便连夜回清远。可是船走了十几里后,就再也走不动了。张源命令随从将船上的东西全部扔到河里去,仍然不起作用,船依然不动。张源无可奈何地说:“看来婢女闯下大祸了,既然已经许诺,若不嫁给河神的儿子,便无法脱身了。”

婢女哭着说:“我那是跟小姐开的玩笑啊,怎么就当真了呢!要不把我许配了吧,都是我的错!”

此时没有办法,他只能把女儿放到河里,他不忍心看到那样的场面,回到船篷里去了。张源的妻子哪里会舍得将自己的女儿扔下河呢?便让婢女也跳下水,婢女觉得是自己闯的祸,就跳了下去。

张源感觉到船的移动,便出来看看,结果发现自己的女儿还在船上。他对妻子说道:“知道为什么这些年来我能够把清远县治理得井井有条吗?是因为我讲信用。做人要诚实,今天我既然答应了河神将女儿许配给他的儿子,那么绝对不能让婢女来替代!若是如此言而无信,我还怎么做人?”

说完,张源让管家将女儿扔进了冰冷的河水里。

妻子放声大哭,张源安慰说:“不要哭了,没准她这一去,倒还是她的福气呢!”

第二天早上,张源和家人到了清远码头。出乎意料的是,码头上竟站着两个熟悉的女孩子。他看了一下,半天也不敢相信那两个女孩子就是他的女儿和随身婢女。这时站在他旁边的一个衣冠楚楚貌似官员模样的人对张源说:“我是庐山河神的主簿。我们大人昨夜阻拦,是试一试你的信用。大人说,人和神本来就是不同世界的人,难以通婚,见你这么讲义气守信用,便命我将女儿奉还。”

众大臣听罢,都默不作声了,在朝野之中,再无异议。张源当上二品官员后,因他诚实守信,深得民心。

如果张源不守承诺,就不可能得到河神的尊重,更不会有机会从一个小县令一跃而成为国家重臣。这就告诉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诚实守信是每个人的基本要求,但有时候,人们如果因为自身的原因失信了,那么这种失信就会成为人脉网“失控”的原因。

人无信不立,无论何时,都要确立自己的个人信誉和商业信誉,不夸大其词,不做无法实现的承诺。一旦做出了承诺,就要设法对现。

诚实不是为了利益,诚实的人是不会斤斤计较报酬的,因为诚实本身就是对自己的基本要求。诚实的人可以集中心力,做一些大事。

有的人讨厌诚实,机会也讨厌他们。你可以伪装一时,但是人们最终还是以你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你所说的来评判你。

竞争时代,合作双赢。一个人,纵然是天才,也不能靠一己之力成就大事。所以一个人要想完成自己的事业,要发挥聪明才智,借助他人之力,在事业的征途中,以真诚为基础,依靠自身信誉,打造自己的关系网。人借助别人的力量为自己办事的最好方法就是感情投资、真诚合作、利益共享。正如广告词所说:你好我也好。在诚信的基础上,与客户关系的长久保持始终要谨记:以理服人。并且心中明白以上所有努力是为了促成双方的合作,最终目的是在合作中使双方牟利,切莫只顾自己。

真诚其实是一门艺术。一时真诚待人或许大家能够做到,但长久地真诚待人,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真诚对待一个人,或许可以做到,但对每个人都很真诚,不见得人人能够做到。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

以诚待人是值得信赖的人们之间的心灵之桥,通过这座桥,人们的心也通了。

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每个人都喜欢他。罗斯福的黑人男仆詹姆斯·亚默斯,写了一本《罗斯福,他仆人的英雄》,描述了一段生动的故事。

“有一次,我太太问总统关于一只鹑鸟的事。于是总统详细地描述一番。没多久之后,我们小屋电话铃响了,我太太知道是总统。他说他打电话给她,是要告诉她,窗外面正好有一只鹑鸟,马上向外看,可能看得到……他常做这类的小事。每当他经过小屋,即使看不到我们,也会轻声叫出:‘呜,呜,呜,安妮’或‘呜,呜,呜,詹姆斯’,这是他经过时友好的招呼。”所以所有人都喜欢他。

真诚待人是赢得朋友的前提。待人真诚,守信,便能让你被理解,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合作,因此成功机会大增。我们主张知人而交,对不很了解的人,应有所戒备;对于好朋友,应该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多一些真诚、少一些戒备;不用对自己依赖的朋友遮遮掩掩,因为那些虚伪的表现会破坏朋友之间的真情厚意。

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就算一时不被人了解日后也一定会被接受。”他还说:“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而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你成为朋友。”

人与人是相互的,自己真诚,“敞开心胸给人看”,对方感到你信任他,从而卸除猜疑、戒备,把你作为知心朋友,乐意向你诉说一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两扇门、一扇门锁着、一扇开放着,人们往往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开放是有选择的,即只向自己信得过的人开放。

要想成为善于沟通的人,首先要做真诚的人,真心诚意地对待身边的人,用言行感动与你交往的人,让他们成为你人脉网中的一个结。

心胸宽广助你聚人脉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今天你得罪了一个人,也许你已经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挖了坑。但是,有些人即使因为自己的处理不当造成别人的困扰,也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们的想法是,反正今后不再一起共事,不道歉也没事。然而,由这件事失去的并非只是你所得罪的那个人。由于无论什么性质的公司都是隶属某一行业,因此,你必须考虑你得罪的人会在整个行业内大肆渲染,这样,你有可能失去一百个或更多人的信赖。所以还是不要轻易得罪人,因为社会上什么人都有,人活在世上,不论是生活还是事业每天都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人要依靠互助才能生存,如果你离开了人际关系,不要说在现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就是在古代,你也会寸步难行。所以得罪别人就是得罪自己。或许你会认为,世界之大,得罪一个同行又何妨?不至于影响自己的发展吧!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同行有同行的圈子,有同行的朋友,如果你处理得不好,就会在行业内失去信誉,失去帮助。

另外,邻居间“低头不见抬头见”,处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中,难免会有联系,你对我好,我自然对你好,一来二去,就成了朋友。这样,就可以分享邻居的人脉资源。

工作中,如果能与同事处理好关系也是一种能力。无论你跟谁做搭档,要想业绩好,首要条件是团队成员的团结合作。很多人都觉得同事间有利益冲突,要达到完全和谐是不可能的,但在无利益冲突的时候你可以和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有利益冲突时大家公平竞争,不互相埋怨。如果在公司中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那么你的信息资源就会越来越多,就更容易掌握公司的整体结构和发展,这也可以提升你的人气,以后有升职的机会你就占优势,你在公司的发展也越来越好。

通过业务关系成为朋友是很常见的事情,生产商和原料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客户和银行、病人和医生等,都属于业务关系方面的朋友。所以业务关系方面的深厚友谊也能增强你在公司中的地位。

只要你是一个职员,无论你在哪个公司工作,都会有一个顶头上司,你的大部分工作都和上司共事,你和上司的关系越好,你成功的几率就越大。因此,在工作方面,一定要和上司好好地沟通,另外,也尽量与其保持友好关系,在工作之余,多聊一些自己对事情的看法,从而显示自己的整体素质。要积极参与公司举办的各种活动,如旅游、宴会等,在这样的场合,你会发现平时极其威严的上司突然平易近人了,这时交流比较容易,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关系。

当你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受到侵犯时,请仔细想想,值得轻易动气吗?值得大动干戈吗?如果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得罪了人,实在是不值得;因贪图一时的痛快而得罪了人,你将为此付出代价。你得罪了一个朋友就少了N条路,这样的损失实在令人痛惜。相信所有的人都会知道良好的人脉关系才是长久的发展之计。

凡是心胸宽广的人总有较强的忍耐力,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忍,是韧性的较量,是永不败北的战斗策略,是战胜平庸的有力武器,是心胸宽广的标志。

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在下野后向邓小平请教复出的“秘诀”,邓小平回答他的答案是“忍耐”。凭着这个“秘诀”,邓小平三次被打倒,三次复出,而且一次比一次获得更大的成功,被西方人称为“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忍可以经得住风吹,可以经得起浪打,忍耐力强的人心中能够盛得下大的波澜甚至是时代的变迁。

正是这个“忍”,使一度被打倒的邓小平再次复出,这个“忍”字也成了加拿大那位前总理人生的秘诀,使他在下野以后又重新焕发了政治生机,成为政界的亮点。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忍”的故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淮阴侯韩信忍胯下之辱,忍常人所不能忍,最终成就了大业。清代金兰生《格言联璧·存养》中说:“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功。”

战国时期,有一位出生于魏国的范雎,因家境贫穷,投在魏国大夫须贾手下当门客。有一次,须贾奉命出使齐国,范雎作为随从一起前去。到了齐国,齐襄王没有及时接见须贾,反而因仰慕范雎的辩才,叫人赏给范雎百两黄金和酒,但被范雎拒绝。须贾却因为这件事对范雎产生了怀疑,认为范雎向齐国出卖了魏国的秘密。回国后,须贾将自己的猜疑禀报了魏国宰相魏齐。魏齐下令把范雎叫过来,严刑威逼,打折了肋骨,打落了牙齿。范雎假装死了,被人用席子卷起来,丢在厕所里。接着魏齐设宴请宫里的大夫们喝酒,喝完后,轮流朝范雎身上小便。后来,范雎设法逃出魏国,改换姓名,辗转到了秦国,当了秦国的宰相,终于在后来洗刷了自己昔日在魏国受到的耻辱。

忍,实在是医治磨难的良方。忍人一时之疑,一定之辱,一方面是摆脱被动,同时也是意志的磨炼,为日后的功成名就奠定基础。

现实生活不全然是理性的,充斥着很多的无奈。譬如,某些人骨子里就有攻击性,这就意味着另一些人会无端遭到侵犯。如果我们对所有的“攻击”都施以“反击”,那我们的生活将充满“战火”,这样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我们能无视这些人的无谓攻击,他在没有回应的情况下会自惭形秽、无地自容,这不是最好的回击吗?一直坚持下去,攻击者将在对方的沉默中领悟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不堪一击,没准痛改前非、转恶为善呢。

忍让就是忍耐谦和的意思。一般社交中产生矛盾,双方可能都有责任,但作为当事人应该主动“礼让三分”,换位思考。忍让,实际上就是让时间、让事实来“表白”自己。

在社交中采取忍让的态度可以让很多事情“冷处理”,可以摆脱毫无意义的纠缠和争吵。这使我们想起了歌德的一则笑话。歌德有一天到公园散步,迎面走来了一个曾经尖锐地批评过他的作品的批评家。这位批评家站在歌德面前高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答道:“我正相反!”一边说,一边满面笑容地让在一旁。歌德的幽默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有了歌德这样的“一笑”,就可以避免各种矛盾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既可以使自己从被动到主动,又能显示自己的心胸和气量。

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期望爱情甜蜜者,难免有感情纠葛的苦恼;一向都很和谐的家庭,也少不了“上牙碰下牙”的争吵;被认为可信赖的朋友,偶尔的误会也会导致隔间的产生;为事业而奋力拼搏,也会遭到其他人的忌妒。生活中的“不如意”,能检验一个人的修养水平:有的泰然处之,从容对待,以真诚化干戈为玉帛;有的则怒形于色,耿耿于怀,因褊狭积小怨为仇端。学会忍让,看起来很简单,却有化解烦恼的神奇功效,而使你人生路上充满信心、洒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