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颂
22531300000006

第6章 说文解字

“娶释为“取妇也”,取为主。潮释为“水朝宗于海”,朝为主。婢释为“女之卑者也”,“卑”为主……”

由于李敢气力不足,并不能够动手写字,所以全程都是李昭儿在一边读一边解释。

解释完之后便用毛笔在宽竹简上面写字,让李敢看地更直观一些。

毛笔的创始人据说是秦朝大将蒙恬,但实际上毛笔只是在蒙恬手上最终改良成型而已。

刀笔刻字与毛笔写字在这个时代是并存的,等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张普及之时,毛笔这才以轻便快捷的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许多字说起来李敢都认识,但写法他并不怎么懂,若是将一篇完整的汉赋放在他面前,他也是两眼一抹黑的。

对照着字去强化印象,抛开以往的简体字写法,这是个痛苦的过程,李敢准备依照三姐的讲法,从解字开始重新学起。

学一会儿字,再逗弄一下小黑,劳逸结合之下,李敢飞速掌握着汉隶的写法。

李昭儿对于李敢的“温顺好学”很是满意,愈发卖力了起来。

姐弟之间友爱和睦的场景落入李蔡眼中,又是一番“姨母笑”。

他站在门口一侧,注视着发生在书房的一幕,没有去打扰他们。

过了小半个时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李昭儿有些乏了,抬头望向门外,这才发现叔父李蔡在门外看着他们。

李昭儿连忙起身,朝李蔡作了个土揖道:“昭儿不知叔父在外等候,未入门室,有失远迎,还望叔父莫要介怀。”

之所以作的是土揖,李敢平时涉猎过古礼这一块,知道作个揖门道可是不小。

揖的一般种类有七种,分别为天揖、时揖、土揖、长揖、特揖、旅揖、旁揖。

天揖的话(上揖:揖礼手位于高者,标准揖礼),一般用于正式礼仪场合,如祭礼、冠礼等行此礼,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此礼(想了解具体的揖法可以去百度)。

时揖(中揖:揖礼手位于平者,又叫:拱手,推手,抱拳):同辈日常见面,辞别礼,汉服或便服均可。

土揖(下揖:揖礼手位于下者,又叫:下手):用于长辈或上司,也作还礼。

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向人作揖虽然恭敬,有时则表示倨傲。

特揖:一个一个地作揖。

旅揖:按等级分别作揖。

旁三揖:对众人一次揖三下。

李蔡笑了笑,对侄子侄女还以两个特揖:“叔父今日不请自来,自然是无须多礼的,今日见你俩姊弟谦和,想起一些少时的趣事,驻足的久了些。”

“叔父请上坐!”

李蔡大步流星地上前,盘坐在李敢对面,端详片刻才道:“敢儿学字时专注十分,全然不像寻常稚子那般顾左右而精神不集,倒是叫叔父宽慰不已。”

看到叔父夸四弟,李昭儿比李敢还高兴,甜甜一笑道:“叔父有所不知,敢儿他不仅识字快,连算术都通晓一二,前几日在陈夫子的课上,他可是大放光彩,叫陈夫子当即要收他为关门弟子呢!”

李敢在旁不禁小脸一红,心道这下子想低调都不行了,人怕出名猪怕壮啊……

听了这话,李蔡眼前一亮,哈哈大笑道:“昔日叔父曾听闻有神童能三岁识字,九岁作赋,今日一比较,敢儿很可能犹有胜之啊!”

什么都怕比较,一比较啥事都出来了……

这不,李昭儿立马扁嘴道:“那算什么,叔父你可是不知道,四弟今日可是跟昭儿学了一箩筐的字,要不是没力气写,他准能现在便展示一番!”

“姐姐……教……的好……”

李敢很是配合地拍了个马屁。

这个“马屁”拍的很是恰到好处,李昭儿乐不可支,抚着李敢稀疏的头顶道:“乖,还是你识货,不像我二哥,老是骂我笨。”

李蔡忍俊不禁:“行行行,你们姐弟俩一个比一个厉害,都天资过人。”

李昭儿闻言小碎步跑过来,坐在李蔡身侧,抱着他的胳膊道:“叔父你也知道,昭儿一直想要一件水袖舞衣,只可惜母亲总想着大哥二哥他们,把嫁妆置换了也只顾给他们添置衣物,不如叔父看在昭儿辛苦照料咱家小“神童”的份上,送昭儿一件?唔……也给四弟一件。”

说完她便朝李敢眨巴眼睛。

李敢侧身搓着狗头,装作没看见……

李昭儿的话李蔡听进去了,只不过重心放前半段。

“你说……你母亲把嫁妆卖了……”

李昭儿愣了愣,傻乎乎地点了点头。

只见李蔡当即蹙眉,叹息不已:“早知兄长他与士卒亲如一家,往往自掏腰包替朝廷抚恤困窘,却不想自身是个什么情况,你瞧瞧,你母亲都开始卖嫁妆了……”

正当李昭儿有些无所适从的时候,李尚李老爷子爽朗的笑声从外面传了进来。

“蔡小子,今日来府上怎么不见见老夫,怎么?也长辈也忘了么?”

嫂嫂典当嫁妆这是堂兄李广家的私事,李蔡也不好插手,收起愁容,作了个土揖道:“未敢忘记,侄儿本想着见见咱家的“神童”再来拜见伯父的,没成想耽搁了一段时间。”

老爷子并未揪着不放,而是笑问:“如何?敢儿之聪慧可曾入你的眼?”

“与外界所传并未有半分偏颇!”

“唔……都传到你那儿去了?”

“长安城地小,人多……”

“这倒也难怪,人尽皆知也不晓得是福是祸……”

一说到长安城又联系到福祸,李蔡神色凝重道:“伯父出行时要注意安危,长安城内最近不怎么太平……”

“嘶……是何原由?”

李蔡小声说道:“就在上个月,黄河决堤,有不少人遭了难流离失所,现在长安城内也出现了大量来逃的难民,爆发不少冲突和矛盾,已经是人人自危了……”

“那里发的大水?”

“河东郡汾阴一带,黄河支流汾水决堤,泥沙俱下,损失惨重!”

李尚面色陡然变差,铁青着一张脸道:“河东郡离长安城确实不远,也难怪这个月会逃到长安,只恨地方官无能……全无作为……”

“内史(治理京畿地区的官员,类似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已经开始着手安置与驱散了……”

PS:汉高祖时始设内史,汉武帝建元六年,分内史为左、右内史。元始二年设京兆尹,太初元年(前104年)更右内史为京兆尹,分三辅,而三辅分别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