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敢走就有路
22542000000025

第25章 建设溪道

“你们快点洗漱去大会堂吃早饭,如果去晚了就没饭吃了。”

陈唐见陈明几个人一副拖拖拉拉的样子,他不由得催促道。

陈明听说去晚了就没早饭吃了,他整个人顿时都清醒了过来,用最快的速度洗脸刷牙,几分钟就搞定了。

陈清和陈华两人的速度同样不慢,几乎在陈明洗漱好后,他们也洗漱完成了。

“快走吧。”

陈唐见状,他无奈的摇了摇头,这几个孩子听到吃的就来劲,看来是饿坏了。

陈唐带着几个孩子走出家门,陈明连忙跟在陈唐的身后。

当陈明踏出家门口的时,他这才发现整个村子大变样了。

只见村子每间房屋的墙壁上贴满了标语,道路两旁都插满了红旗。

旌旗迎风飘扬,村民们听着喇叭播放的革命歌曲,向大会堂走去。

陈明他们赶到大会堂的时候,大会堂已经有许多人在这吃早饭了。

村里的妇女一大早就开始做早饭,等到哨声响起时候,村里的男人都已经起床,她们将已经熬好的白粥,馒头和咸菜都端上了桌子。

白粥,馒头和咸菜,这三样东西看起来虽然简单,但是在大洋村,许多家庭恐怕都没有条件,吃上雪白的馒头吧。

村里要建设溪道,包了一日三餐,这也算是不可多得的福利,并且为了让男人干活有力气,村里也没有加以限制。

村民们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不用丝毫担心,尽管放开了肚皮了吃,白粥馒头供应充足,直到吃饱为止。

但是有一点,那就是绝对不能浪费,能吃多少就拿多少,如果浪费粮食,是要遭到严厉处罚的。

早饭结束后,所有人再次聚集在樟抱柏树下,陈常在此召开建设渠道前的动员大会。

“亲爱的社员,乡亲们,自古以来,天灾频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损失,但是我们并没有屈服,而是努力拼搏,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因此我们相信人定胜天,依靠我们勤劳的双手战天斗地,可以克服所有困难,换来美好的明天。”

陈常站在高处,他手中拿着喇叭,慷慨激昂的大声说道。

“现在我宣布江官溪建设工程正式启动,所有社员按照分组各自进入岗位,我们的目标是在明年的春季完工,大家有没有这个信心?”

陈常挥着手,紧握成拳,他大声的问道。

“有!”

所有人都被陈常说得热血沸腾,他们大声回答道。

“你们都是好样的,现在我宣布,开工!”

陈常闻言,他满意的点了点头,下达了开工的命令。

所有人拿着工具,赶到了事先设定好的工地上去了。

从后山水库的湖泊到大洋村前,一条长龙蜿蜒辗转。

所有人都在热火朝天的干活,村里喇叭放着东方红。

村民们来来往往,他们扛着扁担,肩挑着畚箕,畚箕里是从溪道里刚挖上来的泥土,背到不远处的洼地统一进行倾倒。

那密密麻麻的人群,就像是一只只蚂蚁来回穿梭,场面非常壮观。

因为条件有限,村里没有给陈明他们配上独轮小推车,所以陈明他们只能用肩膀和扁担,来进行泥土的搬运。

扁担挑起两个装满泥土的畚箕,大约能有百来斤重,不是经常干体力活的人,根本吃不消。

刚开始挖的是地面,这还是比较轻松的,但随着溪道挖深,逐渐有一米多深时,工作就比较困难和麻烦了。

因为想要将百来斤重的畚箕,从溪道底下挑到地面上,得花费比平时一半多的力气。

陈明第一天开始干活,还有些不能适应,他累得够呛,感到腰酸背痛,他的肩膀,手掌,脚底都磨起了水泡。

特别是陈明肩膀和扁担接触的部位,被磨出了一条鲜红的血痕,显得有些触目惊心。

中午休息的时候,村里的妇女们送来饭菜,早就饿得饥肠辘辘的陈明,将手中的锄头和畚箕一扔,端着饭盒往地上一坐,他直接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吃完午饭,没有午休,村里的妇女收拾完碗筷饭盒离开后,开工的哨声再次响起。

没有办法,陈明只能从地上爬了起来,继续开始干活。

陈唐和陈元两人挖出泥土,陈明用铲子铲进畚箕里,再用扁担挑起畚箕,去到不远处的地方倾倒。

傍晚五点钟左右,村里的妇女再次送来晚饭,陈明他们才能休息,等吃过晚饭后,还要再继续干活。

一直到晚上,天色完全暗下,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收工的哨声才会响起,陈明他们这才能收工回家。

“天啊,快要累死了。”

陈明等人听到哨声后,紧绷着的一根筋这才松懈了下来,纷纷抱怨道。

这恐怖的工作强度,陈明差点就坚持不下来了,他一直在咬牙苦撑着。

陈明拖着沉重的脚步,跟在陈唐和陈元身后,慢慢的走着,他回到家里,匆匆洗了一下冷水澡,直接扑到床上,倒头就睡了。

晚上无话,整个村庄都很安静,累了一天的人们,进入了香甜的梦乡。

然而,在第二天早晨五点半,村里的哨声准时响起。

“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陈明被哨声惊醒后,发出一声抱怨。

不过陈明还是艰难的从床上爬了起来,穿衣服洗漱。

挖溪道不仅是村子分派下来的任务,还是陈明的工作,如果偷懒的话,就没有工分和工资了。

陈明不能去城里上大学,自然要为家里分担一些困难了,即便再苦,再累,他都要咬牙坚持下去。

陈明穿好衣服,摇了摇脑袋,他觉得身体几乎不是自己的了,感到腰酸背痛,全身的骨头都快要散架了。

然后,陈明,陈唐,陈元三人,赶到大会堂吃早饭,再去工地干活。

就这样,日复一日,家,大会堂,工地,三点一线。

陈明每天早出晚归,重复循环着单调和枯燥的生活。

陈明也从柔弱的书生锻炼成了真正的男人,现在的他轻松挑起装着两百斤泥土的畚箕,根本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