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超级神捕
22597400000010

第10章 义人孙六

江枫有时候觉着赵有财也怪可怜!

这个土财主听信了妖道的鬼话,着了迷的炼金丹,万贯家财就这么在炼丹炉里化成了缕缕青烟。

炼完了金丹他便亲自尝试,体内重金属摄入过量,脾气也越来越暴躁,智力反应越来越慢,他只要往蒲团上一坐便开始打盹,涎水顺着嘴角流到脖子里他都意识不到。

董小乙走了以后,没有人照看炼丹炉了。

孙六每天都被赵格物指使得如同旋转的陀螺一样,他压根抽不开身照看炼丹炉。

桂花也不能照看炼丹炉,因为桂花是女流,女流不能进炼丹房。

最后江枫派上了用场,他让江枫烧火,照看炼丹炉。

江枫压根没心思陪着这个笨蛋搞这种毫无意义的试验,他总想着办法捣乱。

赵有财吩咐不能将不洁之物带到炼丹房,他不管那一套,有时候憋不不住尿,解开裤子将尿呲到炼丹炉里。

他还故意将风箱的挡板弄坏,风箱漏风,拉起来有气无力,弄得丹炉里的火明明灭灭。

赵有财总是扯着嗓子骂江枫:“真是家门不幸,竟然生了你这么白吃白喝的废物,连炼丹炉都看不住,留你何用!”

他想拿拂尘抽打江枫,但是身体已经衰到连拂尘都挥舞不起来了。

赵有财最后的两百两银子很快就化成了炉子里冒出来的青烟飘走了,后来他索性将最后剩下的空空如也的大宅子卖给了董瘸子!

但是长生不老的金丹,最终还是没有炼成!

在一个狂风卷着暴雨的黑夜,赵有财死了,死在炼丹炉前面的蒲团上,眼睛睁得很大,满脸的不甘。

死的时候,他的肚子胀得跟鼓一样,江枫怀疑他死于重金属中毒。

幸亏孙六有先见之明,瞅着赵有财病怏怏,预感到他时日不多,便悄悄地留下来一点的银子,然后到镇上的棺材铺子给赵有财定了副薄板棺材。

赵有财咽气之前,他便慌慌张张地跑到镇上,让老板赶紧将棺材送来,

没想到棺材刚到了大门口便被闻讯而来的董瘸子给拦住了。

“老孙,这院子已经姓董了,姓赵的死了在姓董的家里发丧,真是岂有此理。”

“董掌柜,你发发善心,好歹让我们把赵掌柜发完丧再收房子。”

“那可不行!实在不吉利!”

孙六恨不得给董瘸子跪下,但是无论他怎么说,董瘸子死活不同意将棺材拉进去。

孙六最后没办法,知道叫上江枫和桂花,三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赵有财的尸体抬出了院子,然后又费劲巴拉地塞进了薄板棺材里。

盖上棺材盖以后,然后三个人准备拉着棺材去了坟地。

这时候董瘸子又说话了。

“老孙,赶快将你们的东西统统弄出来,我马上换锁了。”

孙六和桂花进去翻找了一番,最后带了几件破衣服出来。

董瘸子换了锁。

赵家的大宅院从此和江枫没了关系。

三人将棺材运到了坟地,在赵老太爷身坟前掘了个墓穴,赵有财算是入土为安了。

孙六埋葬了赵有财,跑到赵老太爷的坟前哭了半天。

“赵老太爷,我对不起你哇,我孙六尽力了,但是赵家的到底还是败了,我辜负了你的重托,实在羞愧哇!”

孙六自己哭还不过瘾,他又把江枫叫过来,来着他跪倒,然后嘴里继续喋喋不休地念叨。

“老太爷哇,你放心,立少爷是赵家的血脉,我一定将他拉扯大,以后让他好好读书,将他培养成经天纬地的人才,让他重振你们赵家的雄风。”

哭完以后,他转头对江枫说:“小少爷,我不能丢下你不管,你跟我走吧。”

言必行,行必果,孙六便是这样的人。

孙六自幼父母双亡,身居破庙,要饭为生。

那年冬天傍晚,寒风呼啸,雪花纷纷,小乞丐孙六不仅没讨到吃的,路过周财主家时,还被周财主家的恶奴放狗咬伤。

受了伤的孙六一天没吃东西,又冷又饿,没走回破庙就歪歪斜斜地倒在运河边上昏过去。

正巧赵老太爷带着两个长工进城回来,他看见了快被冻僵了的孙六。

赵老太爷觉着这个孩子是在是可怜,于是将身上的棉袍脱下来给他披上,然后吩咐人将孙六带到自己家中。

回答家以后,赵老太爷让人熬了碗姜汤给孙六灌下去。

等孙六苏醒过来以后,他又吩咐人端了两斤牛肉一碗粥。

等孙六吃饱喝足,赵老太爷又请来郎中给孙六治伤。

孙六在赵家养了几天,身体痊愈了。

孙六磕头跪谢。

“赵掌柜,我这条贱命是您老给的,以后我愿意赴汤蹈火,哪怕粉身碎骨,也要报答您老人家的恩德。”

赵老太爷是义人。

他见孙六无处可去,便将他留在了府上。

孙六先是做些粗笨活,赵老太爷见他老实巴交,做事踏实,自己安排的事情,孙六都做得周周全全,赵老太爷很高兴,很快便让他做赵家的管家。

孙六做事清白谨慎,买入卖出,记得每一笔账都清清楚楚,从来没出过一分一毫的差错。

自从孙六当了管家以后,事无巨细,赵老太爷再也不用操心了。

赵老太爷也没亏待孙六。孙六到了娶亲的年龄,他先是出银子给孙六在老家孙家寨盖了宅院,又给他在城里买了两间店铺,最后还从自己购置的良田划了几十亩给孙六。

孙六如此能干,再看看自己的儿子赵有财这个废物蛋。

赵老太爷恨得牙根痒痒。

赵老太爷总盼着独生子赵有财好好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将来封侯拜相,光宗耀祖。

为了让赵有财读好书,赵老太爷花重金将东昌府最有名的任先生聘请到家里来,每天好吃好喝好招待,专门教赵有财读书。

可是赵有财压根不是读书的材料。

任先生苦心教了他一年,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别说四书五经,这个笨蛋连《三字经》、《百家姓》都背不利索。

任先生知难而退,辞馆不做了,赵老太爷又断断续续请了几个教书先生,这些人最短了撑了三天,最长的熬了两月,最后都教不了。

赵老太爷被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气得肝疼!

赵有财不仅读书笨,更让赵老太爷伤心的是此子薄情寡义,好吃懒做,赵老太爷没死之前就担心:哪天自己两眼一闭两腿一蹬,自己积攒的万贯家财非得败在这个混蛋手里。

赵老太爷快死之前,曾经将孙六叫到了跟前

“孙六,我你给我出了不少力,趁着我还有一口气在,我决定将一半的家业留给你。”

“掌柜的,这可使不得!你已经给了我房子、土地、店铺,我已经感激不尽,你们家的东西一厘一毫我都不能要。”

“有财这个败家子是指望不上了,家业早晚得被他折腾干净。”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等他当了家就好了。”

“指望不上了,我只求你时刻叮嘱着他点,不能让老赵家这么快就败了!”

这颇有点当年刘玄德白帝城托孤的意思,赵二狗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他可以自比刘玄德,但是赵有财却压根没将孙六当成诸葛孔明。

“掌柜的,你放心就是,只要有我一口吃的,我绝不会让赵家的人饿着。”

赵老太爷听完以后放心了,然后两眼一闭,驾鹤西行了。

赵有财当家作主,十里八乡的人很快都让他得罪遍了。

赵老太爷宅心仁厚,租子收的很少,但凡到了水灾旱灾,还主动免租子,所以在当地人缘名声极好。

但是赵有财却不一样,坐地起价,抬高地租,佃户们胆敢抱怨几句,他就扯着嗓子骂娘,乡亲们恨他恨得牙根痒痒。

孙六替他操劳家里的大事小情,他却不信任孙六,老担心孙六黑他的银子,总想着办法刁难孙六,更龌龊的是将当初赵老太爷送给孙六的店铺和几十亩地都收了回来。

所有人都替孙六鸣不平,恩爱的妻子更是愤恨难平,生下桂花生来以后便郁郁而终了。

孙六尽管心里憋屈,但是仔细想想,莫说这点家产,自己这条命都是赵家给的,当初如果不是赵老太爷出手相助,自己早就死了。

所以无论赵有财如何折腾,孙六对赵家都是尽心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