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北大口才课
22646900000004

第4章 幽默口才:最具感染力的传播艺术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虚伪,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林语堂,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让幽默成为智慧的名片

口才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学识水平、思辨能力。要想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艺术性,说话的技巧是不可少的,但是更为重要的还是自身的智慧。语言只是将你的想法表达出来,而语言技巧有助于你更好地表达,但是如果肚内无货,你就没有要表达的材料,即使技巧再好,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要有好口才,我们必须先让自己拥有智慧,全面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具备好口才的人不仅要掌握口语表达的技巧,还应具有记忆才能、观察才能、思维才能、想象才能、创新才能和应变才能等综合才能,我们可以把这些都统称为口才的智慧。

人们的各种才能都是由知识转化而来的,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口才,是知识的产物,是知识的结晶。一个人才能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他自身知识的多寡、深浅和完善程度。同样,一个人口才的好坏,也与他的学识和智慧是否广博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了广博的知识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学习如何更好地表达我们心中所想,也就是所谓的语言技巧。

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告诉我们,幽默是体现语言智慧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幽默本身也是一种智慧,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使用。

什么是幽默?林语堂说:“幽默没有旁的,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它体现的是一种才华,展现的是一种力量,它是文明的产物。

幽默以愉悦无冲突的方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像是一条与外界沟通的坦途和捷径,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又像润滑剂,可以润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减少摩擦。在为他人送去欢心的同时还可以赢得一个智慧型的美好人生。

幽默被称之为一种智慧,是当之无愧的。幽默带来的笑声和作用完全不同于小丑在众人面前的戏耍,它需要由智慧的积淀的思维的保证,幽默的语言往往是一语中的而又不失趣味,不伤人面。

“幽默是一种成人的智慧,一种穿透力,一两句就把那畸形的、讳莫如深的东西端了出来。既包含着无可奈何,更包含着健康的希冀。”王蒙如是说。

某公司在一次选拔中层部门经理的内部招聘中,为了测试一位女竞聘者的应对技巧,主考官即兴提出了这样一个难题:“假如你必须在肖邦和希特勒两个人中间选择一个作为终身伴侣的话,你会怎么选?”

稍作思索后,这位女竞聘者回答到:“我会选择希特勒。如果我嫁给希特勒的话,我相信我能够感化他,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了,也不会有那么多家破人亡的事故发生。”

这位女士的巧妙回答赢得了面试官的掌声。

这个问题的回答难度很大,估计大多数人都会回答“选择肖邦”,因为如果回答“选择希特勒”,很难给予合理的解释。但那位女士却选择了出人意料的答案,又给出了合理而又充满正义的解释,从而成功地推销了自己的特色,她的幽默和机智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这位竞聘者的幽默也是建立在她的学识和智慧之上,如果她只是狭窄到不知肖邦和希特勒是何许人也,那她也无从做出有利于展现她特长和口才的选择。这个小故事,进一步告诉我们,没有智慧和学识,也就无从表现幽默。

有学识和智慧支撑的幽默,不但能够帮助我们化解尴尬,也能在交谈中展现我们的风采。

有一天,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只能通过一个人的小径上,他迎面遇到了一个曾经对他的作品提出过尖锐批评的评论家。这位评论家看到歌德迎面走来,便抓住机会高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气氛剑拔弩张,争吵一触即发,但是歌德却很轻松地说:“而我则正好相反!”歌德一边说,一边满面笑容地让在一旁。批评家见状,只能满面羞愧地离开。

歌德这一应付的方式,在后世传诵甚广,总结起来,就是运用幽默的战术,化解突如其来的攻击和尴尬场面。他对幽默的使用,有点像中国太极拳中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味道,只要稍动动脑筋,就能克敌制胜,化解难题。

幽默在社交活动中表达我们立场的同时还能展现我们的风采,为我们赢得好感。

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公开场合说道:“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娘养的。”这样的话语为他招致了一些不好的评价。

没过多日,马克·吐温在另一个场合又对记者发表谈话:“前一次我在酒席上发言,说‘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娘养的’。事后我考虑再三,觉得此话不适当,而且也不符合事实。我郑重声明,我上一次讲话应该更正为:‘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狗娘养的。’”

批评国会议员是马克·吐温的权利,但是口吐粗言的确也给他带来了一些麻烦,让他略失风采,但是马克·吐温的一句反话,非但没有改变他言语的初衷,甚至抨击的面更广些,且让对方也抓不住把柄,反而为他赢来了更多的倾慕和支持,这时的人们已经不在乎,马克·吐温的谈吐是否文雅了,他们已经深深被他机智的回应和坚定的立场所折服。

幽默是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运中的结晶,是一瞬间电光火石的闪现。幽默是自觉地用表面的引人发笑的方式,但实质上是以严肃和坚决的态度对待生活事物和整个世界。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优越感的表现;幽默是人的能力、意志、个性、兴趣的综合体现,它是社交的调料。

风趣幽默的说话是一种特色,一种一旦形成便能长期保持不变的特色。善于运用幽默可以让你在社交中、生活中充满风采,游刃有余。

审时取题,以新奇制胜

语言表达的意思本来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换一种说法,效果就大不相同,同样的话,不同人说,最后的效果也不一样。

言语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说话的方法也有很多,因此有些人说的话能让人接受,而有些人说的话却不能让别人接受,从而带来不同的结果。

清乾隆年间,礼部尚书、大学士纪晓岚思维敏捷,言谈充满智慧,不中听的话往往从他口中说出后,不仅能让人接受,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不仅在朝堂上能够让他直抒胸臆,在朝下他的言辞智慧也帮了他很大的忙。

纪晓岚,体态肥胖,特别怕热,每到夏日,他就汗流浃背,衣衫全部湿透。夏天时节,他去南书房值班时,每次出来到侍臣的休息住宿处,他都要脱光衣服,赤膊纳凉,等汗干了才出来继续办公。乾隆皇帝从南书房的太监口中听说纪晓岚的这种情况,觉得十分有趣,想到自己平时在朝堂上时时被纪晓岚噎得哑口无言却又无可奈何,于是决定借此机会戏弄他一番。

一天,纪晓岚与几位同僚在书房里赤膊谈笑。忽然间,乾隆走出内宫,同僚们远远看见后,都慌忙披上衣衫,唯独纪晓岚因为眼睛近视,直到乾隆皇帝走到他面前时才发觉,可是此时已经来不及穿衣,于是他急忙躲在桌子底下,喘着气,动也不敢动。乾隆皇帝明知纪晓岚在桌子底下,但是为了戏弄纪晓岚,皇上坐了两个小时,既不说话也不流露出要走的意思。

三伏天实在酷暑难耐,纪晓岚没法忍耐,便伸出头来向外窥探,问其他大臣:“老头子走了吗?”乾隆皇帝听了不觉发笑,大臣们也跟着笑。乾隆皇帝说:“纪晓岚无礼,如何能口出这般轻薄之语?你赶紧出来,如果你有说法则可以赦免,没有说法,就领死吧。”纪晓岚在桌子底下说:“臣没穿衣服。”乾隆皇帝就吩咐太监帮他把官服穿好。

纪晓岚从桌子底下爬出来,穿好衣服跪倒在地上,乾隆再一次用严厉的口气问,“老头子”三字到底怎么解释?!纪晓岚从容地摘下顶戴花翎,磕了一个头,说道:“皇上万寿无疆,这就叫作‘老’;皇上顶天立地,至高无上,这就叫作‘头’;天父与地母是皇上的父母,故而叫‘子”。皇帝听完,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是龙颜大悦满心欢喜,而纪晓岚也成功“脱险”。

“老头子”这三个字,在大多数场合下,都不是令人愉悦的称呼,但是这三个字经过纪晓岚的解读和演绎,却能让人听了心生欢喜、心悦诚服。可见同样的话,不同的说法会有很大的不同。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一句话也能把人说恼,而这样的后果全取决于我们说话的方式。

而说话方式的决定因素一方面和我们自身的条件有关,比如一个人的阅历、学识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另一方面就是看问题的角度,同样的事情经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就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要找准角度,找到最好的表达方式,解决问题。

某公司为了奖励部门员工,制订了一项东南亚旅游的福利计划,名额限定为5人。可是这个部门一共有7名员工,谁都不想做那不去的两个人,这该怎么办呢?部门经理思来想去,觉得与其从7个人里挑出5个人不去,还不如再向上级领导申请两个名额,那样就皆大欢喜了。

同样是申请增加名额这件事,不同的说法会导致不同的效果。怎么跟上级领导申请,是一个很大的学问。

如果只顾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忽视了上级领导的内心想法,直接向上级领导说:“总经理,我们部门总共7个人,可只有5个名额,就剩两个人,您说谁去、谁不去啊!再给两个名额可以吗?”

如果部门经理这么说,那么总经理就很有可能说:“你筛选一下定一下不就完了吗?公司拿出5个名额本来就是奖励大家的,不是人人都能去的,你作为一个部门经理,怎么不多为公司考虑?得寸进尺,要是不让你们去旅游,谁都没意见了。我看这样吧,你们其中有两个领导姿态高一点,下一回再去,你看这样行不行?”

这样直接和领导沟通,不但没有达到理想要求,还会让领导对你产生偏见,认为你没有才能,连这点小事都解决不了。

但是如果去找总经理时换一种说法,也许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总经理,大家今天听说去旅游,非常高兴,觉得公司越来越重视员工了,大家真是太感动了。这是公司给大家的惊喜,不知道当初是怎样想出这个好办法的呢?”

总经理听到这样的恭维肯定会很舒心,他会说:“真的是想给大家一个惊喜,这一年公司效益不错是大家的功劳,考虑到大家辛苦一年,第一,是该轻松轻松了;第二,放松后,工作起来才会有更好的效果;第三,通过这次活动,可以增加公司的凝聚力。大家玩高兴了,也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这时部门经理可以见缝插针地说:“也许是计划太好了,大家都在争这5个名额。”

总经理也许会说:“当时决定5个名额是因为你们部门有几个人工作不够积极。你们评选一下,不够格的就不安排了,对他们来说,算是一个提醒吧。”

这个时候,部门经理可以委婉地说:“其实我也同意您的想法,有几个人与其他人比起来是不够积极,不过可能在生活中有一些影响他们的原因,这与我们对他们缺乏了解,没有及时调整都有关系。责任在我,如果不让他们去,对他们打击会不会太大?如果这种消极因素传播开来,影响不太好吧!公司花了这么多钱,如果只是因为这两个名额而降低的效果,恐怕太可惜了。”

如果能这样跟领导沟通,结果肯定会跟第一种沟通方式大不一样,因为你说的至情至理,而且是处处为公司考虑,而非是为了自己在部门中的面子考虑,领导肯定会看到这一点。

调整自己的语言,让自己语言变得被别人“爱听”能够更好地帮助表达自己,同时看问题从多个角度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说出自己心中所想而不是一条道走到黑,能让我们的沟通更有成效。

语言生动才能赢得人心

大家都知道,在小学教育中,老师讲课越是有趣,那么学生就越是聚精会神,上课的效率越是高。同理,在和人沟通中,语言越是生动有趣,那么就显得口才越好,相应地,沟通也就越顺畅,效率也就越高,也愈发能博得他人的好感。

某大工具制造公司所属的工厂,安排召开一次预算与标准成本的研讨会。开会时,成本设计部门的负责人应邀说几句话。

他手里拿着该公司生产的一件产品:“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是什么。”席间立即传来一片:“当然,自然,那还用说……是温度计。”

成本部门的主管说:“我看得出来你们非常了解自己所置身的企业,现在你们再看看这是什么?”他又拿起公司所生产的另一件“名产”。

“调温器。”底下又是一片叫声。

“大家又说对了。”这位主管说,“现在你们已经知道什么是会计、什么是预算。这种售价数百元的温度计是一种测量的工具,它告诉我们测知的温度和会计的功用完全一样。而调温器——我拿的这种产品在外面只卖几块钱,是专门用来控制的工具。它不但告诉我们现在的温度,还可将温度控制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而预算的功用也是如此。这次研讨会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有关测量与控制的细节!”

这位主管巧妙地引用员工自己最为熟悉的产品来比作“预算”和“控制”,使枯燥无味的研讨会变得生动有趣,大大增强了说服的魅力。

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自己想法、思维的个体,那么语言要能吸引到我们,就必须能集中我们的注意力,生动的语言往往能做到这一点。

英国文学家古卜林在一次演讲中发现大家都有点昏昏欲睡,于是他马上改变了自己既定的演讲方式,他这样说道:“诸位,我在年轻的时候,住在印度。常常替一家报社采访社会新闻,这工作是非常有趣的,因为它可以使我有机会去认识一些伪造货币、盗窃、杀人以及这一类富有冒险精神的有才干的人。(听众大笑)在我采访到他们被审判的情形后,我还要到监狱里去,拜望一下我们那些正在受罪的朋友。(听众又发出笑声)我记得,有一位因为杀人而被判无期徒刑的人,是一位绝顶聪明而善于说话的青年人。他告诉我一段在他看来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话:‘我觉得一个人如果一失足跌入罪恶的深渊里,他一定会从此为非作歹不止,最后他竟以为只有把他人都挤到邪路上去,才能表现自己的正直。’(听众大笑)这句话真是妙不可言了!”

能吸引人的生动的语言,并不是去追求赢得大家一时哄笑的直观效果,那种行为是哗众取宠的行为,无聊打诨的低级取笑上不了台面。语言的生动是让人在笑过之后能有所启发和感想的语言,是说话人情操和人格的外化,是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

生动的语言不光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展示自己的风采,增加自己话语被接收的效率,还能为自己化解危机。

清朝时期,有一次,乾隆皇帝一时兴起,突然问刘墉一个怪问题:“京城共有多少人?”毫无防备的刘墉却非常冷静,立刻回了一句:“只有两人。”乾隆问:“此话何意?”刘墉答曰:“人再多,其实只有男女两种,岂不是只有两人?”乾隆觉得有道理,但是还是继续追问:“今年京城里有几人出生?有几人去世?”刘墉继续回答到:“只有一人出生,却有十二人去世。”乾隆问:“此话怎讲?”刘墉妙答曰:“今年出生的人再多,也都是一个属相,岂不是只出世一人?今年去世的人则十二种属相皆有,岂不是死去十二?”乾隆听了大笑,深以为然。

其实,刘墉知道皇上只是一时兴起,才问的这些问题,如果刘墉查阅资料后一板一眼回答乾隆,估计皇上也不会这么满意,同时情况紧急,也没时间给他去一一查阅资料。

诚然,从某种角度来说,刘墉的回答是不正确的,但是,为何乾隆皇帝会买他的账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刘墉的回答很生动,很容易被人接受,体现了他的智慧。

语言生动非一日之功,它的根源在于自己的知识和阅历的积累,这些都是速成不得的,但是还是有一些方法,能让语言尽快得生动起来。

首先,我们要善于运用一些说话的技巧,比喻、夸张、拟人,都是让自己语言生动的好办法,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少数民歌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里面描述姑娘的美貌的句子“你的眉毛细又长呀,好像那树梢弯月亮”“你的眼睛明又亮呀,好像那秋波一模样”“看看你的脸儿红又圆呀,好像那苹果到秋天”,如果我们把后面的比喻句去掉,直接说姑娘的眉毛细又长、姑娘的眼睛明又亮、姑娘的脸儿圆又红,那么这个姑娘的形象就不会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首歌的歌词也不会像如今这般吸引人。

其次,我们要多阅读、多积累,善于用技巧来提高自己语言的生动性,这是比较有效的,但是,语言生动不仅仅是表层的东西,最深层的意义还在于能说明自己要表达的东西,否则,即使你的口才很吸引人,但是却没办法表达你心中真正所想,那一切都是徒劳的。唯有多阅读、多积累,才能让你的语言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侃侃而谈,实现有效的沟通。

善说“趣言”,炒热气氛

口才好的人,不论是跟老熟人交谈还是跟新朋友聊天,都能把控谈话的气氛,让每个和他交谈的人都如沐春风,有所收益,而不会感觉到冷场和尴尬。

口才好的人不仅仅和不熟的人聊天能迅速炒热气氛,遇到较冷的话题也能让大家畅所欲言,没有拘束。

总结各位语言大师的经验以及通过日常的观察我们发现,能够在陌生人面前迅速做到放开拘束,能够炒热冷话题气氛的制胜法宝就是说“有趣”的话。

“有趣”的话,不是毫无意义的插科打诨,也不是没有分寸的卖关子、耍嘴皮,是有“技术含量”的幽默,正如周国平所说:“幽默是一种轻松的深刻。面对严肃的肤浅,深刻露出了玩世不恭的微笑。”它要在情理之中,在意料之外,引人发笑,给人启迪,善于使用它需要的素质与修养。

两个业务上有往来的公司在情人节那天组织了一场联谊,虽然两个公司业务往来频繁,但是两公司的职工们几乎都很面生,男男女女三三两两散落地站着,场面些微有些冷清,并没有达到当时公司管理层设计这次联谊的初衷。这时,一个公司的老总步入会场看到这样的场面,他微微一笑,随意拍了拍他身边的两个小伙子的肩膀,说道:“这会场的暖气开得这么热,就算你们是全生的牛排,这会儿也该熟了呀。”大家听完老总的话,起先是莫名其妙,随即了解了老总的话语中的笑点,于是大家都开始哈哈大笑,笑过之后大家顿时觉得亲切了很多。

老总的一句有趣的话,能让生分的人变得亲切,更好地交谈、聊天。

还有一个例子,讲的是有趣的话,能让“不热”的话题,变得“热”起来。

鲁迅先生讲话生动幽默。一次,几个朋友和他谈起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下令禁止男女同在一个学校上学、同在一个游泳池里游泳的事。鲁迅先生说:“同学同泳,皮肉偶尔相碰,有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之后,男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了,淆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止空气流通,又防止抛头露面。这样,每个人都是……喏!喏!”鲁迅先生边说边站起来,模拟戴着防毒面具走路的样子来,朋友们笑得前仰后合。

说有趣的话,炒热交谈气氛不仅能让人和人顺利沟通,同时也能提高沟通的效率。

与人交谈,过于严肃,就会形成紧张气氛,难以使大家放下戒备,轻松愉快地交谈。但是如果在交谈过程中适当运用幽默话语、有趣的话语,就能使交谈的气氛迅速活跃起来,使大家精神放松,思维活跃,使交谈更加融洽、更富有成效。

有一次,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和赵炎在山东演出。他们正在兴致勃勃地表演相声《吹牛》。台上的灯泡突然闪了一下灭了。台下顿时一片哗然,甚至还有几个人乘机吹起了口哨起哄。只听马季随机应变地向观众说了一句:“我们吹牛的功夫真到家,灯泡都被我们吹灭了。”说罢,台下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气氛又活跃起来。马季的成功在于他巧妙地将相声的名称“吹牛”与演出现场灯泡熄灭的场景结合起来,用幽默的话语引得听众大笑,从而化解了尴尬局面。可见,马季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相声艺术家,同时更是一位机智应变的高手。

也许有人会说,说有趣的话来炒热气氛,需要智慧和幽默,还有一种淡定从容的气度,可是,当生活中遇到了冷场、尴尬的时候,普通人早就不知所措了,根本不会即兴讲出什么“救场”的话。诚然如此,在生活中,是需要有一些幽默能力的,但幽默的能力并不是人人都有,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了幽默感就没办法幽默,要想获得幽默的气质可能很难,但是要想做到在特定场合能带来幽默,炒热气氛,还是可以做到的。

其实这种情况很好解决,你只需在网上打开一两个讲幽默故事的小网站,或者买一两本讲幽默故事的小册子,平时没事的时候看一看,在娱乐自己的同时,记下其中有意思的小段子,然后到了合适的场合,把这些储备的幽默话语说出来即可。日积月累,你面对这种场面的经验越发增多,储备的幽默话语也越来越饱满,那么,相信在炒热气氛、化解尴尬方面,你就会成为游刃有余的专家!

人生离不开笑话的滋润

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平淡的,虽然生活是平淡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无趣地过一生,我们需要主动寻找并拥有更多的欢乐和笑声。当然,也正因为生活的平淡,我们才需要睁大双眼,善于发现生活的乐趣,用一张巧妙的嘴去表达,用一颗善良的心去体验,随时随地用幽默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欢乐。

林语堂说:“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虚伪,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可见幽默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坚持幽默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我们应对平淡生活的表现,懂幽默的人会在生活中发现幽默的素材,能从简单的小事中找到快乐的本源。

一位年逾八十的老先生在接受常规身体检查时说:“医生,您还记得上回你说我有一大堆毛病,说我得学会和这些毛病生活在一起,包括我的关节炎、视力减退、重听、高血压这些毛病?”

医生拍拍老先生的肩膀,宽慰地回答说:“相信我吧,您很快就能学会和这些毛病生活在一起的。”

“我知道。”老人也表示同意,“现在,我在想,您是不是可以再加一项,加上一个20岁的妻子?”

一位80高龄的老人,被诸多慢性病缠身,他非但没有郁郁不乐,反而跟医生开起了玩笑,就像给他乌云密布的晚年生活,注入一抹亮色。

一个小男孩在面包房买了一块3英镑的面包。拿到面包后,他觉得这面包似乎比通常买的面包分量小了许多,于是他对面包师傅说:“老板,这个面包好轻,分量不够吧?”

“哦,不要紧,”面包师傅轻慢地回答,“分量少些你拿起来不也方便吗。”

“嗯,您说得非常正确。”那男孩说完后,并在柜台上放了2英镑。

正当他转身准备离开面包房时,那位面包师傅喊住他说:“嘿,孩子,你给的钱少了。”

“哦,不要紧的,”男孩转回身说道,“钱少一点,这样你可以少数几个嘛,多方便。”

买面包与卖面包原本是一件在生活中很常见的事情,卖家的缺斤少两,也很常见,试想换作一般人的话,买了分量不足的面包或许仅仅会抱怨一下。但是小男孩听了面包师傅的说辞后却依样画葫芦,既然分量不足可以轻便,那么少给几个钱不是也能减轻数钱的负担吗?这样处理,不仅能避免冲突,也讽刺了老板,同时也给本不愉快的卖家缺斤少两的行为增加了些许意趣。平淡的生活中有很多让人不愉快的小细节,如果都能这样幽默地处理,机智地化解,那每次不愉快就都像一个小冒险,最终会得到惊喜。

期盼快乐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不能被动等待甘霖的滋润,而应该自己想办法“人工降雨”。

有一个有趣的研究现象表明,我们心情好的时候,更容易说出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与人沟通也更为愉快。这主要是因为心情愉快的时候眼界更为宽广、思想也更为活跃,看到万事万物,总能进行丰富的联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而当我们心情郁闷时,注意力就会太过集中,全部心情和精力都聚焦在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上,即使身边有大量的可乐的事,我们也会视而不见,常常无动于衷。每当这种时候,我们生活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生活在同一环境同一世界里,为什么在不同人的眼睛里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乐观向上的人,总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用笑声美化生活,增添生活的亮色,而那些庸庸碌碌的人,他们却只是以消极的心态应付生活,无聊地打发光阴,虚度年华。

一位朋友问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你苦写了一天,第二天怎么仍有那么多精神呢?”

大仲马回答到:“我根本没有苦写小说。我并不制造小说,是小说在我身内制造着它们自己。”

“那是怎么一回事呢?”朋友仍不解地问。

大仲马回答到:“我也不知道,去问一棵梅树,它是怎样生产梅子的吧。”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大仲马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乐观的,他不认为自己的工作付出是一种痛苦。在他的心目中,创作小说是一种极大的乐趣。

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他是一个善用幽默对待生活与工作的人。面对朋友的问题,他没有像一般作家那样侃侃而谈,最终让提问者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他只是幽默地指出让朋友去问梅子的产生过程,从容表达了自己的工作态度,那就是自然而然,乐观地孕育作品。

人生获得成功有时需要仰赖天赋和妙手偶得的机会,除此之外,乐观的态度也很重要,很少有哪个成天愁眉苦脸的人会取得成功。从生活的丰富土壤中吸收更多的养分以充实自己,结出最甘甜的果实。幽默的生活态度也需要接触地气,贴近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让生活更美好。

马尔科姆·萨金特是美国音乐指挥家和风琴手。他为古典音乐在年轻听众心目中的复活做了很大的努力。

在他70岁诞辰时,一个采访者向他提问:“您能活到70高龄,应该归功于什么?”

“嗯,”指挥家想了想,幽默地回答到,“我认为必须归功于这一事实,那就是我一直没有死。”

马尔科姆·萨金特在生活中时刻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每天都会给自己一个笑的理由、一个好心情的理由,幽默地对待平静的生活,虽然不起波澜,但是却也其乐融融、有滋有味。

生活中,我们总是善意地祝福他人一帆风顺,然而,生活并不总是万事称心,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即使事事尽如人意,也会觉得平淡。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生活变得美好起来、有意思起来,就需要借助于幽默的力量,让生活中处处充满欢笑。

幽默春风化雨般悄然改变我们的心境,给我们带来欢声笑语,让生活变得迷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幽默好像一位技术高超的化妆师,着实为我们平淡的生活化出了一个精致、靓丽的彩色妆,让我们时时带笑颜。

调侃他人,把握分寸更应景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不会否认幽默的作用。幽默像润滑剂一般,可以调和人和人之间原本生涩的关系,也可以化解尴尬,让事情顺利进行下去。

但是幽默要分场合、分轻重、分人物与时机,开玩笑也不是随口就说的,也要分场合,分人物看准时机,不然就会适得其反。

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时,可以观察他们的性格,有些人是天生不喜欢开玩笑的,他们生性严肃,不喜欢嘻嘻哈哈,而有些人性格开朗,喜欢开玩笑。所以,幽默要因时因人而定,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几项都符合了,才能发挥幽默的积极作用。

掌握幽默的天时地利,简单来说,就是要把握幽默的分寸和场景。

当你面对领导时,掌握幽默或者玩笑的分寸,尤为重要。恰到好处的幽默和玩笑的话语可以拉近你和领导的距离,增强你和领导之间的谈话气氛,为自己博得好感。但如果运用了不恰当的幽默或者开了过分的玩笑,那就会给领导造成难堪,会造成下属和领导之间关系的僵化,严重的甚至还会令领导对你产生厌恶之情,你的职场之路也会步履维艰。

公司里,经理随性惯了,早上来上班的时候总是忘记刮胡子。而职员小王平日里说话比较随便,想到什么说什么。

这天,小王看到经理又忘了刮胡子,想着要和经理拉近距离,就随口说道:“经理,你身上最锋利的是什么东西?”

经理愣了一下,掏出兜里的水果刀说:“我看是我身上的这把水果刀。”

小王摇摇头说:“经理,我看不见得,应该是你的胡子。”

经理十分不解:“为什么?”

小王笑着说道:“因为它的穿透力非常强嘛。”

而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说:“经理,你的脸皮真厚。”

经理听到小王的这句话,脸色一变,甩头走了。

从此,经理逐渐冷落了小王,有什么好事情也轮不到小王了。小王为他随口说出来的话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诚然,小王没什么恶意,只是开玩笑想和领导套近乎而已,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你的幽默,一句随意示好的调侃,在别人听来,可能就是让他尴尬的话语。

由此可见,不恰当的幽默或者过分的调侃会使别人处于难堪之中。如果对方本来就心胸宽大,爱开玩笑,那就无妨,但是如果对方是一个严肃而较真的人,或者像故事中的小王一样,是下属对领导说了不恰当的幽默,那么,不但达不到联络感情、调节气氛的效果,反而会无意中伤害对方的自尊,有损对方的身份和权威。

一位经理对秘书说:“我需要这份进度报表的五份复印本,马上就要。”

这位秘书按下复印机的按钮,这时,复印机出了故障,一下子出来了25份复印本。

“我不要25份。”经理大声说。

于是这位秘书笑着说:“对不起啊,不过这复印机也通人性了,知道您着急!”

经理听完后,他俩爆出一阵笑声。

这位秘书以幽默的话语来缓解紧张的气氛,并且达到了不损坏领导威严的形象和开玩笑之前的平衡。可见,恰到好处的幽默确实功用很大,它能帮助你在和领导沟通时缓和工作失误带来的影响、调节气氛,也能让领导看到你机智的一面。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分清场合,适当表达幽默,适当调侃呢?

一个乐观自信的人,往往是一个有品味、有胸襟的人,不然他的自信乐观也无从而来,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幽默感便具有活力与吸引力,是具有营养的。反之,若是品行不端,拿肉麻当有趣的人,他们开出的玩笑除了惹人憎恶,也就没有其他的特点。

在表现幽默口才时,如果不把握好幽默的尺度和界限,单纯以说笑而说笑,那就必将对自己的形象和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分量以及两个人的关系产生不利的影响。

要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讲述幽默或者调侃时切不可挖苦嘲笑讽刺对方,也不能用模仿别人不好的动作或者说话语气来取笑,这些已经不是开玩笑了,这样的行为,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没教养、没素质的行为!同时幽默的语言是精炼而机智的,唠叨不停,或者调笑他人的语言,虽然不如上一种情况那样是没教养的,但是也不会对自己的形象或者当时交谈的气氛带来多大益处。

知道要避免以上两种情况之后,那么我们要主动做些什么,才能让自己的幽默和调侃适时适度呢?

首先,表现幽默口才时应注意到听者的特征。要注意听者的性别、身份、地位、教育背景等。比如,在比较胖或者比较矮的人面前,就不太适合拿身高体重来开玩笑。

其次,要判断对方的承受能力。如果是在外向的人面前,那么随意一些、尺度大一些,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是在内向的人面前,你的玩笑话可能就会被他误会,听岔意思,最后适得其反。

最后,我们也要时时记住,我们对自己比任何人对自己都要宽容。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觉得没什么的调侃和笑话会惹怒到别人的原因。

只要时刻铭记我们在玩幽默和调侃中绝对不能做的,并且能够察言观色,考虑其他人的感受,那么相信我们都能恰如其分地说出幽默的话语,开出无伤大雅的玩笑,从而让自己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能游刃有余,避免矛盾和误伤。

巧用幽默自嘲,化解窘迫局面

杨澜早些年还在担任《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时,曾被邀请到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担任演出的主持人。

演出晚会到中途大家兴致正高时,杨澜言毕离场在下台阶时摔了下来。天河广场好几万双眼睛都看着她,这种情况的出现,确实令人难堪。但是杨澜不愧是训练有素的主持人,她非常沉着迅速地爬起来,拿起话筒对台下的观众说:“真是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呀。我刚才的狮子滚绣球的节目滚得还不熟练吧?看来这次演出的台阶不是那么好下哩!但台上的节目会很精彩的,不信,你们瞧他们。”

观众们听杨澜说完后,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一解刚才尴尬的气氛,晚会也得以顺利进行,有的观众还大声说:“广州欢迎你!”

帮助杨澜迅速摆脱尴尬困境的不是别的,正是自我嘲解。大多数情况下,尴尬的产生都不是故意的,更不是敌意的,而是出于不小心或者粗心。这时候,如果你过分掩饰自己的失态,一味地就事论事地解释,反而会弄巧成拙,使自己越发尴尬。但是,如果以漫不经心、自我解嘲的口吻说几句取悦于人,引人发笑的话,却可以活跃气氛、迅速消除尴尬。

尴尬场合,运用自嘲可以平添许多风采。当然,任何事都有限度和界限,自嘲不同于玩世不恭的态度。积极的自嘲包含着自嘲者强烈的自尊、自爱和希望问题得到解决的意念。自嘲实质上是当事人采取的一种貌似消极,实为积极的促使交谈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手段。

1915年,丘吉尔还是英国的海军大臣而不是首相的时候。不知道他是心血来潮,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突然想要学开飞机。于是,他一声令下,命令英国海军航空兵的那些特级飞行员教他开飞机,军官们虽然觉得这个大臣很“无理取闹”但也只好遵命。

丘吉尔还真有股韧劲,刻苦用功、拼命学习,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搭上了,负责训练他的军官都快累坏了。但是,丘吉尔虽称得上是杰出的政治家,可操纵战斗机跟政治是没什么必然联系的。隔行如隔山,虽然他用功至此,可是他就是对那么多的仪表搞不明白。

有一次,在飞行途中,天气突然变坏,一段16英里的航程竟然飞了3个小时。着陆后,丘吉尔刚从机舱里跳出来,那架飞机竟然再次腾空,一头撞到海里去了。旁边的军官们都吓得怔在那里,一动不动。

原来,丘吉尔忘了操作规程,在慌乱之中又把引擎发动起来了,望着眼前的一切,丘吉尔也不知所措,好在,他并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表现出任何觉得丢面子的行为,更没有一直不停地为自己解释,为自己开脱,相反,他装作茫然不知,轻描淡写地自我解嘲道:“怎么搞的,这架飞机这么不够意思。刚刚离开我,就又急着去和大海约会了。”

一句话,缓解了紧张的气氛,也让丘吉尔摆脱了尴尬。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丘吉尔不停地重复刚才的行为,为自己找原因,那这件事情反而不会这么快就过去,可能会一直被人偷偷嘲笑。

在有些尴尬的场合,运用自嘲一方面是让大家迅速从尴尬的情境中摆脱出来,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因为自嘲能使自尊心通过自我排解的方式受到保护。

非但是在尴尬的场面,自我嘲解能够让自己迅速摆脱难看之境,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帮助我们从内心化解一些烦恼和忧愁。

古人有云:“人生之事,不如意常十之八九。”人一生中难免会有诸多的不顺心或者不如意,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对不幸的事情一笑置之,那么生活就会变得轻松起来。

自我嘲解,是让我们淡然面对生活不顺利的一剂良药。

在逆境中,嘲解自己,自己给自己找乐子,自己给自己宽心是一种修炼。明末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被判死刑时,狱中发出的信,也属于这一派别的风格,内容大概是:“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大有火腿滋味。”

与当权者政见不合,死已难逃,倘若在这时忧心忡忡,已经没有什么用,莫不如放开执念,自我嘲解一番,反而能减少死亡带来的痛苦,也让后世更加钦佩他的为人。

遭遇尴尬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必修课,不论你有多么成功、多么优雅也在所难免,在这时如能恰当地运用自嘲,那就能在笑声中化解矛盾展示非凡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人生之多艰也是我们不否认的,在本就坎坷的人生中,多一些坦然和从容,用自嘲来冲淡生活中的愁云,也许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

把握幽默运用的“度”

幽默的人生,将是乐趣无穷的人生。学会幽默和善于运用幽默,会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更为丰富和快乐。

但是,使用幽默要具体情况酌情使用,同样幽默的话语不是对任何人都会起到同样的效果,对于长辈、女性、不熟悉的人,一定要慎用幽默。注意使用幽默的“度”,一旦幽默过了头,很可能会被对方误解为你在取笑或者讥讽他,这会造成双方关系的不和。

幽默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是一种润滑剂,对我们人际关系的和谐顺畅、对我们的沟通活动的效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感情方面来说,幽默是心灵之间的碰撞,是爱情和友谊的催化剂。幽默的人所到之处,会给沉闷的气氛带来欢笑和融洽。可以这么说,如果生活是菜肴,那么幽默就是让一道菜肴色香味俱全的必不可少的调料。

但要知道,即使再有味道的调料放多了,也会毁掉一盘好菜,就如同在菜里放盐,盐是菜里不可或缺的必放不可的调料,但要是放得太多,那就会毁了这道菜。同样的道理,适度的幽默会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但要是使用无度,甚至滥用,那就会毁掉多姿多彩的生活,会给自己和其他人带来伤害,不仅想要达到的目的实现不了,反而会让事情进一步恶化。

某大公司有个年轻的女孩,工作能力很强,十分主动,人也没有坏心眼,但是人缘却不是很好,也一直得不到提拔,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她说话开玩笑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嘴上没有把门的,从而无意中得罪了很多人。

某天中午午餐后,公司的同事坐在一起聊天,一位比较丰满的女同事说到自己刚看过的一本杂志上的内容说:“人之所以会发胖其实是没有管住自己的嘴,事实上我们每天摄入的营养要比维持身体机能所需的多得多呢。”那位年轻的女孩听到后马上接口道:“没错,这篇文章我看过的,标题叫作《活该你胖》。你看看你,这一顿中午饭,就你吃得多,所以你才那么胖,都是你自找的吧,哈哈,亏你还看过那文章呢。”

这一句话一出口,女孩还在乐呢,但是那位较丰满的女同事当时脸就撂了下来,转身就走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如果单纯地为调笑而幽默,就会显得很不合时宜。这样的调笑根本不能算是幽默,不但成不了沟通中的润滑剂,甚至还有增加沟通“摩擦系数”的可能。

除非是交谈怀揣恶意,那么聊天中开玩笑的人大多数都没有恶意,但若不把握好尺度和分寸,就会像上文中的年轻女孩一样,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后果。

有的时候,甚至是称赞对方的话语,也可能不小心冲撞了对方,引发对方的反感,招来怨恨。所以,社交幽默中掌握一些分寸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我们都认为律师这个职业是最需要口才表达能力的。所以只要是律师,无论是在法庭上的交锋,还是在社交场合的闲谈,都能运用好幽默,掌握好度,但事实上,也并不是如此,下面的例子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幽默中的适度。

有一位年轻律师总是带着满身的伤痕回家。他的妻子也总是很纳闷,有一天,律师又满身伤痕地回来,他的妻子终于忍不住问:“你究竟是律师还是黑社会打手?怎么总是伤痕累累、狼狈不堪?”

律师回答道:“你可别提了,那帮当事人太难伺候了,一句话说不对居然动拳头揍我。”

妻子奇怪地问:“那你都说什么了?”

“唉!今天我的当事人要起诉他的同事。那个同事总是在单位辱骂他的妻子,说他妻子尖嘴猴腮的一看就不是好人,还说她没有进化好,过早从树上下来生活。我说:‘嗯,那没问题,至少可以起诉他侵犯名誉权,让他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对了,你带妻子的身份证了吗?我需要一张复印件和委托文书。’我的当事人很痛快地把东西给了我,结果我随口的一句话,就被揍了。”

“那你都说什么了?”

“我说:‘咦,奇怪,现在怎么连猴子也需要办身份证了?’”

妻子听她先生说完,顿时就觉得,他先生被揍真是自找的。

这种律师确实欠揍。无论是谁听到这样的话,哪怕是再幽默、再好笑,恐怕也笑不出来,挥动拳头或许都是轻的了。

一定程度的玩笑或者幽默可以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某种特定类型的幽默特定的话语却总会让一些人无法容忍。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提及的往事、不愿被碰触的伤口,都有自己有所保留的地方,如果某个玩笑触及了别人不可触及的地方,那即使是最随和大度的人,也可能会被激怒,哪怕他没有表现出来,但这个心结就肯定存在了。所以,在运用幽默口才或开玩笑时,一定要适度。恰当的幽默会助人成功,但不当的幽默也会让自己陷入窘境。事实上,幽默是有很多禁忌的。

首先,幽默忌目的不明确,尺度不适当。不管是嘲讽丑的还是妙捧好的,都要适度,不要过而不及。

其次,幽默忌拿庄严的事物当作幽默的对象。比如说,民族、国家、信仰、伦理辈分等。

再者,面对不如自己的人少调侃,要照顾别人的感受,不要拿别人的疮疤做娱乐话题,不要把幽默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只要掌握好幽默的度,谨记让幽默适度的切忌事项,那么就如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所言:“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法国作家雷格威更断言:“幽默是比握手更进步的一大文明。”适度、适当的幽默是人与人交际时的润滑剂,有了它的帮忙,我们可以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妙用幽默,化干戈为玉帛

生活并非总是充满着阳光和雨露,总会有乌云遮蔽太阳的时候,也会有泥浆溅到身上的时候,遇到这样不愉快的情况,我们可以有多种处理的办法,我们可以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下唇枪舌剑,也可以妙用幽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幽默可以让人化解困境,或者从危险的境地中脱身,创造性地、举重若轻地解决问题。

有一家饭店的老板非常有幽默感,常常用幽默来化解经营过程中和顾客发生的冲突。

有一次,一位顾客走进这家有名的饭店,点了一只清蒸龙虾。当菜上来之后,顾客发现莱盘中的龙虾少了一只虾螯。

他马上叫来侍者,询问这是为何,侍者支支吾吾,最后侍者没办法找来了老板。

老板来到顾客跟前,了解了情况之后,自知理亏,看着怒气冲冲一触即发的顾客,他抱歉地说:“对不起,先生,龙虾是一种残忍的动物,他们常常自相残杀。您的龙虾可能是在和它的同类打架时打输了。”

原本老大不乐意的顾客,听完老板的解释不禁忍不住笑了出来,怒气也消散了很多,他也非常巧妙地回答:“那么,请您调换一下,把那只打胜的给我吧。”

于是老板欣然同意了顾客提出的解决方案,顾客也没再生气,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其实,老板给顾客换只龙虾是他分内之事,但是仅仅是给顾客换只龙虾可能不会让顾客很快消气,毕竟浪费了顾客时间,但是,老板的一句幽默的话,就能迅速平息顾客的怒气,没有伤及他人的自尊,既保护了餐馆的声誉,也维护了顾客的利益,化解了一场可能发生的不愉快。

还是在同一个饭店,有一位女士点了招牌的罗宋汤,汤上来后,她喝得津津有味,可是喝着,喝着喝着,忽然发现菜汤里有一只苍蝇,女士顿时觉得恶心,她气冲冲地扬手招来侍者,怒不可遏地说:“你看看什么在我汤里,请问,这东西在我的汤里干什么?”侍者慌了神,不管怎么说女士都很生气,已经有人开始围观他们了,于是侍者赶忙又把老板找来。老板来了之后,他弯下腰,仔细看了半天,回答道:“女士,这是一只苍蝇在仰泳!”

老板话音刚落,女士就忍不住被逗笑了,围观的人也散发出阵阵笑声。老板这时赶忙让侍者重新上一份汤,然后又跟女士道歉。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老板如何解释、道歉,都只能受到尖锐的批评,而这位女士不管发多大的火也都可以理解。但是,老板的一句妙语让女士解气,幽默帮了他的忙,把他从紧张的困境中解救出来,使气氛得以缓和,从而也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有句俗话叫作“多说无益”,在盛怒的情况下,再合情合理的解释、再诚恳的说词可能都没有办法让人平息愤怒,因为这时候情绪上的不稳定和不理智已经牢牢摄住了理性的心智,那么这时我们该做的是先让情绪平复,然后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诚恳道歉,这样别人才能听进去你的话,从而消除误会,平息怒气,化解干戈。

而平息对方的盛怒,最好的办法就是幽默一下,让另一种无害的喜悦的情绪覆盖之前盛怒的情绪,让他沉浸在幽默之中,忘记刚才不好的情绪。

不但平息怒气化解干戈需要我们用到幽默,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幽默还能助我们逃生。

在西方国家有个经典的故事,讲的就是用幽默的语言为自己争取机会,把自己从困境中救出。

法国大革命前期,阶级划分明显,很多上层贵族对下层农民做了违法的事,都得以逃脱。

一天,一个贵族的狗突然发狂,扑向正在地里干活的农夫,农夫为了自卫,情急之下用粪叉对准了迎面而来的狗,狗一跃而起时就被粪叉刺穿,当场毙命。

这时贵族赶来,他非但没有对农夫表示歉意,反而反咬一口,指责农夫打死了他的狗,于是拉着农夫就进了法庭。

法官和贵族沆瀣一气,他听完贵族的表述,一点都不给农民辩白的时间,就想治农民的罪,他说道:“你真过分,居然一叉就刺死了贵族心爱的狗。”农民赶忙说:“我这是自卫,我要是不这样,就会有生命危险。”法官又不分黑白说道:“那你就非要刺死这狗不可吗?你要是把叉子倒过来,用没有尖刺的那一头,不就没这事儿了吗?”

旁听的人都觉得这法官颠倒是非,个个义愤填膺,但又无处可说,纷纷为这农民即将要遭遇的牢狱之灾感到冤屈。

但是农夫却没惊慌,很从容地回答道:“您说得很对,法官先生,要是那条狗也倒着向我扑过来,我当然会这样做的!”旁听的人都被逗乐了,法官看到民心所向,如果非要判农民有罪,那面对这么多旁听的人,他实在没法交代,于是他只能判农夫无罪。

其实这件事情孰是孰非非常明晰,道理也都明白,可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论农民怎么辩解,都没有办法让自己顺利脱身。

但是恰到好处的幽默的话语,一方面再次挑明了事实的真相,另一方面能帮自己获得更多人的认可,让更多人不认可无理的另一方,从而为自己争得更多人的支持。

当你遇到急迫而又棘手的问题时,要懂得随机应变,使用恰到好处的一句幽默的话,阐明道理和你的优势,为自己增加更多的认同感,这样能令你立于不败之地。

随意的幽默往往更有意思

人们都喜欢听幽默的话,就像我们本能地喜欢听好听的音乐、欣赏美妙的诗篇一样;我们和言谈幽默的人在一起,往往就像置身于宁静的湖泊边或俊秀的深山中让自己陶醉不已。幽默风趣的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幽默具有神奇的魅力:可以为懒惰者带来活力与干劲,也可以为勤奋者驱散疲惫;可以为孤僻者增添朋友,也可以使欢乐者更愉悦;可以使愁眉苦脸的人笑逐颜开,也可以使泪水盈眶的人破涕为笑。

很多人都认为幽默是很难得的,是需要下苦功夫费尽心力才会闪现的火花,其实不然,幽默往往是妙手偶得,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都可以显示出幽默,而且,不经意间散发出来的幽默,往往更自然,更易于被大家接受。北大教授刘震云说过:“真正的幽默既不是语言的幽默,也不是事件的幽默,也不是事背后道理的幽默,是一种生活态度。”所以,把幽默当作一种生活态度,带着这种态度去生活,不需要刻意为之反而效果更好。

为什么只要卓别林、周星驰等许多喜剧人物一露脸,他们一张口、一举手、一投足,就能把人逗乐,他们一出现就立刻能把人们的心弦拨动,使千千万万的影迷为之捧腹、为之倾倒?他们幽默的奥妙就在于,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充满了幽默,自然而发自内心,不做作、不刻意,启人心智、令人愉悦。

他们可能无意幽默,但是却幽默自现。

某公司某职员居住的单人宿舍漏雨厉害,每到下雨天,都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这位职员多次找过单位的物管部门要求修缮,但总是被推三阻四,每每都没有结果。

一天,公司的领导下基层关心公司职员的生活问题,来到了该职员的单身宿舍,他随口问到该房屋的使用情况,该职员老老实实回答说,漏雨,领导又问到,漏雨情况如何,大家都以为他会大诉其苦,却没想到这位深受漏雨之扰的职员微微一笑说道:“还好,不是经常漏,只有下雨时才漏。”他的妙语博得领导诸人一阵大笑。几天后,修缮房问题妥善解决。

仔细想来,这位职员说的都是实话,没有什么所谓的幽默的“技巧”在里面,但是却达到了幽默的效果,这就是浑然天成的幽默,虽然话说得很随意,没有雕琢,但是就是有幽默的效果。

幽默并非是某些人的专利,只要愿意,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中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幽默,不用刻意琢磨。

但是,如果生活中的你整天一副严肃的表情,事事较真不豁达,一点儿小事情纠结半天,一点儿不愉快记一下午,那么你就没有办法做到有感而发,时时幽默。能够随性说出幽默话语的人,一定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一个胸襟开怀的人,甚至是一个能苦中作乐的人。

山涧清泉之所以汩汩流淌,是因为有永远不竭的水源;幽默者之所以语言风趣幽默,是因为他的内心永远是一种豁达开朗的境界。

春运期间,一趟西行的火车上人满为患,哪儿都是人,一对年轻的夫妇抱着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也挤上了火车,这时有好心人看到了这对夫妻,见他们抱着孩子扛着行李站着实在很辛苦,于是就找了几张报纸,铺在座位中间的小桌子下面,让他们坐在地上歇脚,年轻的丈夫感激不尽,几个人聊着天顿时气氛就活跃了起来。

这时列车员过来检票,没注意脚下有报纸,一脚就踩了上去,这时年轻的父亲说:“唉,同志,你注意点,别踩着我们的‘地毯’。”列车员一开始还不明就里,但他低头看到这对夫妻和孩子,顿时就笑了,连声道歉并且还间或请抱着孩子的母亲到乘务员休息室休息。

这位父亲就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也是一个有宽广胸襟的人,一方面在这样的乘车环境下,他不抱怨、不发牢骚,而是积极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别人弄脏他的座位的情况下,他没有大发雷霆,得理不饶人。这样的人,就能在生活中处处幽默,也为自己带来便利。

让自己能随意地说出幽默的话语,还需要我们增加自己的知识和见识,博闻强识、见多识广的人才有可能发现别人注意不到的意趣,从而引发幽默。

明朝年前,有一位姓石的学士,人称石学士。一次,石学士骑驴出门讲学,驴儿走着走着突然开始不听话,“哐当”一下,把石学士摔倒了地上,他的书童急忙上前搀起石学士,石学士却并不着急,他整整衣冠,说道:“幸亏我是石学士,我要是土学士、木学士估计这一下我早就摔坏了。”

石学士从他自己的姓入手,随口一句话,引得众人哈哈大笑,不经意间展现了自己的智慧和幽默。

心情沉重的人,是无法展现笑容的;充满狐疑的人,话里话外除了尖酸之外再无它;整天牵肠挂肚七上八下的人,话里肯定深埋着忧郁。只有心怀坦荡、不计得失的大度之人,才能笑口常开,妙语常在。

阳光并没有特意每日升起普照大地,但却造就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机;幽默的人并未特意为之,说出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心境豁达,反而令人感受到幽默者厚实的天性和无穷的智慧。

林语堂在论及幽默时说道:“幽默是由一个人旷达的心性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其语言中丝毫没有酸腐偏激的意味。而油腔滑调和矫揉造作,虽能令人一笑,但那只是肤浅的滑稽笑话而已。只有那些巍巍荡荡、朴实自然、合乎人情、合乎人性、机智通达的语言,才会虽无意幽默,但却幽默自现。”

当我们拥有旷达明朗如万里乌云之天空的心境时,当我们学富五车、知识满斗时,我们说的话也可以达到“无意幽默,却幽默自现”的境界。

巧用反问式幽默折服对方

接过话头,反唇相讥把问题反问回去,把疑难交给对方的幽默法是我们在受到语言攻击的情况下比较有用的化解问题并及时反击的方法。

我们需要迅速寻找对方话中的漏洞、纰漏和矛盾的地方,然后巧妙地利用对方话语的瑕疵,或者套用对方的进攻套路来攻击对方,灵活反击,从而回击恶意的挑衅,解脱自身的窘境。

深受各国儿童喜爱的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痴迷于童话创作,对穿衣打扮一点都不讲究。

有一天,他戴着破帽子在街上散步。有个穿得很考究的路人讥笑他说:“你脑袋上边的那个玩意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

安徒生不卑不亢地回敬道:“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

安徒生面对路人的无理讥笑和挑衅,他没有马上发怒,跳起来和路人争辩,因为路人的挑衅没有什么实质内容,没有办法有理有据地驳倒他,保全自己,同时,跟这样人辩论半天也实在不值得,安徒生恰当地采用了反唇相讥的幽默战术,让路人自讨没趣,占不到半点儿便宜,只能赶紧闪躲。

当然,这种幽默最能体现一个人思维的机敏和语言的灵活性,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内涵。古往今来,很多语言高手和雄辩家都成功地使用了反唇相讥的战术,被后人传颂千古,津津乐道。

晏子使楚的故事,就是一个经典的反唇相讥幽默战术,这个故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晏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遇预谋已久的侮辱和挑衅时迅速反击,巧言善辩维护人格、国格的才能。

晏子为齐国出使楚国的背景是楚国强大睥睨群雄而齐国弱小需要仰大国鼻息的时刻。

晏子刚到楚国,楚王便命看守国门的士兵让身形矮小的晏子从大门旁为晏子特意开的比正常城门要小很多矮门进城。

面对这种侮辱人格和国格的闹剧,晏子作为齐国的护国宰相,自然不能听之任之,晏子十分犀利地进行了反击,他果断而冷静地说:“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门入城。现在我出使楚国,不应当从此门进入吧。”

此话一出,对方当即就没有了气焰,落了个自讨没趣。因为如果还坚持让晏子从那个矮小的门进去,就等于是自认楚国为狗国,反而有损楚国的国格了,因而楚王听到晏子的话,只好命守门士兵打开大门,晏子昂首而入。

不论是国家实力,还是晏子当时所携带的侍卫,都没有办法和楚国硬碰硬,如果晏子“硬来”那很有可能就会血溅当场,但是晏子避免了悲烈的发生,因为他的反语十分有道理,如果楚国这么做了,最终伤害的是楚国的国格,故而为了顾及自己国家的利益,楚王无可奈何。由此可见,及时、机敏的回对,才是应对这种情况的上上之策。

美国一位女作家的新作刚刚发表,受到各界好评,一时间就登上了畅销书榜首。而她的成功,却引起一位同时期男作家的嫉妒。

在一次女作家新书的签售会上,许多读者都购买了她的新书,并且要求女作家签名,现场也来了很多文学界的业内人士来给她捧场,女作家一一表示感谢。忽然那位一直嫉妒她的男作家挤到签售台前,大声向女作家说道:“您这部书的确十分精彩,但不知您能否透露一下,这本书究竟是谁替您写的?”

女作家正陶醉在众人的赞美和称扬声中,冷不防有人竟会提出这样无理的问题,就在她一愣的刹那,有人偷偷地发笑了,准备看女作家的好戏。但是,女作家马上就镇静下来,露出谦和的笑容,对男作家说道:“您能这样公正恰当地评价我的作品,我感到十分荣幸,并向您表示由衷的感激!但不知您能否告诉我,这本书是谁替您读的呢?”

男作家的问话,用意十分明显,就是要无理取闹,抹黑女作家,让她百口莫辩,让她难堪,因为在很短的时间内,女作家是没办法向人们一一证明她的原创性,而且在这样冷不防的情况下,话说得越多纰漏就越多,也许那男作家会再揪住她话语中的疏忽,再次攻击她,所以女作家没有为自己辩白,而是反问,针锋相对。她的潜台词是说,你从来不认真读别人的作品,所以你的评论无非是信口雌黄的胡说。连书都不读的人,有什么资格作评论!巧妙的反问,一方面让自己迅速从尴尬的境地中出来,另一方面也使男作家陷入了十分狼狈的处境。

反唇相讥的幽默,是一种快速反应的智慧,是一种幽默机智。想要熟练运用这种智慧,首先需要我们仔细听清别人攻击的话,或者是让你陷入尴尬的话。其次,我们要寻找对方话语中是否有纰漏,是否有可以为我们所用的东西。最后,当我们抓住别人话语中我们可以用的点之后,你需要借用挑衅方的某些语句,再借助比喻、反讽、夸张等表达手法,来给予挑衅方以痛击,从而达到揭露丑恶、抨击无知的目的。

运用这种战术需要你在受攻击时保持冷静,冷静中不停止思考,思考完毕后迅捷反击,让对方无话可说。

无论是别人蓄意谋划的攻击、恶意挑衅或是无意中陷入的尴尬局面,反语相击的幽默感是避免人际冲突、缓解紧张的灵丹妙药,会把损伤降到最小。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不动声色地化解突如其来的挑衅和刁难,我们也都希望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回绝他人无理的要求,恰当使用反唇相讥的幽默,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

巧妙的一语双关幽默法

一语双关是幽默技法中很常用的一种说话方式,无论是在化解尴尬、缓和气氛,还是在对他人的拒绝中或者对他人的批评中,都能够起到很有效的作用,往往在玩笑中就化解了尴尬,在平和中就渡过了危机。

具体来说,双关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般利用语音或语义上的相似性,故意使某一词语牵涉到和它本意无关但有牵连的另一个意思,从而具有了两个意思、双重意义,造成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或亦此亦彼的效果,从而营造活跃气氛,迁移话题,让自己跳出尴尬境地,阐明不好说明的话题,更能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要求。

在很多种场合下,比如遇到某些突发的情况时,如果能用好双关,那就不至于措手不及,使双方陷入尴尬境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到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美国共同抗击德国法西斯,并给予物资援助。

丘吉尔受到罗斯福的热情款待,被安排住进白宫。

一天早晨,丘吉尔躺在浴缸里,抽着他那极具标志性的特大号雪茄烟。

此时,门突然开了,进来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丘吉尔大腹便便,露出水面的肚子一览无余,两位世界名人在这样的情形下碰面,实在颇为尴尬。

这时丘吉尔放下了雪茄,说道:“总统先生,我这个英国首相在您面前可真是一点也没有隐瞒。”

话说完两人哈哈大笑起来。不久之后,美国加入同盟国的战线,一起抵抗法西斯在世界各地的暴行。

丘吉尔这一句风趣幽默又语带双关的话,不仅使他们从尴尬的情境中解脱出来,而且借此机会他再一次含蓄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目的,以及谈判的诚意,促进了谈判的成功。

我们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就要多学习这种说话方式,双关的语言不但幽默,易于被人接受,也能为你求人办事助一臂之力。

比如,在和领导说话时,在针锋相对、气氛紧张,甚至略带一点火药味的情况下,面对领导的逼问或者责问,就可以采用双关的“明里说一,暗里说二”的方法,把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想法,甚至是对自己的开脱都放在这样的语言中,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那么,我们如何在语言中做到双关呢?其实很简单,双关分两种,一种叫谐音双关,一种叫语义双关。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例子,来掌握双关的使用方法。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中,贾老太太的贴身大丫鬟鸳鸯不愿意听他哥哥的话嫁给贾赦做小,于是她嫂子来劝她。她嫂子召唤她来说话,鸳鸯道:“什么话,你说吧。”

她嫂子笑道:“你跟我来,到那里我告诉你,横竖有好话儿。”

鸳鸯明知她是为给贾赦说亲这件“喜事”而来,于是,使用双关手法骂道:

“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什么‘喜事’!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

这是一种谐音双关的技巧,好话和好画谐音,显出言语的犀利,且避开别人的本意,锋芒毕露,锐不可当。

还有一个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语义双关。

从前,有个县官带着随员骑马到王庄处理公务。走到一个岔道口,不知道朝哪个方向走才对。正巧一个老农扛着锄头走来,县官在马上大声问老农:“喂,老头儿,到王庄怎么走?”

那老农头也不回,只顾赶路。

县官大声吼道:“喂!”

老农停下来说:“我没有时间回答你,我要去李庄看稀奇事。”

“什么稀奇事?”县官问。

“李庄有头牛下了匹马。”

“真的?牛怎么会下马呢?”县官百思不解。

老农认真答道:“世上的稀奇事多着哩,我怎么知道那畜生不下马呢?”

这就是典型的语义双关,老农借字面的“畜生”,实则斥责连做人常礼都不懂的县官。老农明言此、暗言彼的双关话语,深深地讽刺了县官不懂礼貌、蛮横没教养的行为。这样的话语既能保持说话的气度,又可以明确点出问题所在,同时也能让被说的人无话可说。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了两种双关技巧的运用。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够增加言语谈话的力度,在增加语言的趣味性的同时,也使语言这一武器更具威力更有效,控制住和别人谈话或辩论的节奏,牢牢把握主动权。

我们可以通过模仿、类比来增加自己使用双关幽默的技能,但是在实践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高雅纯正,杜绝低级趣味

在使用双关时,一定要坚持文明和礼貌的底线。双关的根本目标在以理服人而非用非常的话语让人口服心不服,虽然丑陋不堪的素颜俗语也有可能凭一时的口舌之快占到上风,但泼妇骂街式的所谓“双关”令人不齿,让人耻笑,是十分不可取的。

2.隐藏幽默,含蓄表达

需要思考才能找到笑点,这是双关技巧的要点。如果忽视这一点,直接表达,那么双关就会失去风趣、讥讽和辩论的力量。所以,寓幽默于双关,含而不露,寓驳于笑,引人深思,是双关的要点之一。

3.切中要害,一击即中

我们所说的话,都一定要经过我们的思考。话是说出来的,不是喷出来的,我们要善于捕捉对方的真实意思、最终企图,要善于发现对方的破绽、漏洞,这样方能切中要害,使之无言以对,心悦诚服。

4.沉着冷静,方寸不乱

西方有句谚语叫作“速速想,慢慢说”,我们在想好如何表达之前,要沉着冷静,以静制动,面对对方挑衅和咄咄逼人的气势我们不要乱了方寸,要从他们的描述和变现中找破绽。我们要始终保持良好的举止,文质彬彬却寸步不让。只有沉着冷静,才能思考,才能把双关的幽默发挥到极致。

幽默要把握时间,不能急于求成

我们在聊天时,或者在谈判时,为了缓解气氛会说一些幽默的话来引大家发笑,从而松弛紧张的情绪,让正在进行的交谈和谈判更顺利地进行下去。

但是并不是每次的笑话、每次的小幽默都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很多时候讲完笑话之后发现发听众并没有被笑话逗笑,反而不明就里,情形愈发尴尬。引起这种失败的幽默原因就是,讲述者没有把控好幽默的节奏,有点急于求成。

幽默带来的发笑和思考是含蓄的,是需要层层剖析的,所以,如果我们迫不及待地抖出笑点或者揭开谜底,而不让听众自己去探寻,那就没有了乐趣,也达不到讲述幽默者预期的目的。

明代的著名才子唐伯虎不但诗、书、画三绝,在遣词造句上也是一等一的高手,他总能说出让大家欣然一乐的妙语。

一日,他好友的母亲要过生日,于是拿了一幅《祝寿图》给唐伯虎,请他为画题一首祝寿诗,唐伯虎见是好朋友为母亲祝寿,就欣然答应,研足了磨,舔饱了笔,开始题诗。大家看到唐伯虎要题诗,也都开始围观。

唐伯虎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众人看到他写了这么一句诗,都面面相觑,心想他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求诗的朋友面子上挂不住了,赶紧问唐伯虎这是怎么回事,唐伯虎笑而不答,大笔一挥,又写下“九天仙女下凡尘”这一句,众人看到这一句纷纷叫好。可是还没等大家缓过劲儿来,唐伯虎又写下“九个儿子都是贼”,众人刚才还在称赞唐伯虎心思巧妙,一看到这句诗又开始百思不得其解起来,而他的朋友也开始着急不明就里,等着他写出最后一句。唐伯虎紧接着写到“偷来仙桃献母亲”。诗成之后,大家都拍手叫好,他的朋友也是长吁一口气。

唐伯虎不愧是一位幽默高手,面对寿图,他开头就说了一句与拜寿很矛盾的话,大家都在想:不是人是什么?这个悬念很是吸引听众,引得听众瞪大眼睛。假若他马上说出下一句诗句,那就无幽默可言了。紧接着他以同样的方法说了下面两句,最终大家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制造悬念、渲染气氛之后,一定要把握时间,吊足胃口,这样的幽默才会引人发笑。

说幽默不能急于求成。俗话说“好戏在后头”,幽默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迫不及待地要把妙语趣事和最后的笑点说出来,太早地让别人知道有趣的谜底,太急于引起大家发笑,那就会显得操之过急。如果太早泄露幽默的底牌和“天机”的惊奇,那么很容易造成由于铺垫不够、火候不到,原本非常引人发笑和深思的笑话失去幽默感。

不紧不慢地讲述自己的笑话、陈述自己的观点,也体现了说话者对幽默节奏的把控。

在英国某军队,新入伍的士兵都有帮老兵无偿擦枪的传统,尽管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大家都会这么做,平时本来训练任务就重,休息时刻还得帮忙擦枪,新兵们怨声载道。

一天深夜,一名巡夜的上尉发现新兵营的灯还亮着,于是就过去一探究竟。他发新兵们都在帮老兵擦枪,当然也包括他的枪,他有些不好意思,讪讪地说:“各位,要是能制造出一种擦枪工具就好了,这样就不用占用大家休息时间了。”

大家都纷纷响应这位上尉,说道:“是呀,是呀。”

可是上尉虽然觉得这样压迫新兵干活不太在理,却没有做任何改变。

这时一个声音从角落处传来说道:“上尉,别费心啦,这种工具已经造出来啦。”

上尉听完说道:“啊,那敢情太好了,不知为何我们不采购这种设备呢?”

角落的声音再次传来:“上尉,我们已经采购了。”

上尉说道:“哦,那怎么不使用呢?”

角落的声音又传来:“已经在用啦,擦枪的设备就是‘新兵’啊。”

话音刚落,大家就哈哈大笑起来,这位上尉满面潮红地走了。

其实,新兵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表达是新兵在擦拭这些枪,而上尉的话语只不过是表面上跟大家客套,而无任何实际意义,但他没有直接就说“我们就是擦枪的”,而是一步一步揭开这个所谓的“擦枪设备”的面具,最后指向广大新兵,让上尉羞愧不已、无话可说。

用语言操纵别人时,要学会把握节奏,不要一开始就暴露你的意图,否则就和平常说话无异,没有幽默感,也达不到让众人一乐的效果。

所以,讲述笑话,表达幽默,应该不慌不忙,娓娓而谈,徐徐道来。有适当留白的时间,给大家以思考的机会,使听众对幽默的结果有错误的预期。有一个缓冲思考的时间,等到时机成熟成,然后再一语道破,让大家有恍然大悟的感觉,那么幽默的效果也就达到了。

我们在听笑话时会有这样的感觉,时间像有弹力的松紧被不断地拉伸,只要我们不停地拉,那毫无疑问,这松紧肯定会在某时某刻断掉,但是我们却不知道这根松紧在何时会断裂,这种感觉是愉快的,但是如果在听笑话的时候,时间没有像松紧一样被拉伸,而是一上来就断了,那就无愉快感可言。不急于求成的幽默,就是这样的道理。

当然凡事都有度,太过急躁是不好的,那么,太过于慢悠悠地讲完自己的笑话也很难达到幽默的效果,一个笑话延续的时间太长,且不说大家觉得讲述者关子卖得太大,很有可能等到讲述者最后讲出笑点揭开谜底后,大家都已经忘了前面的铺垫,同样达不到幽默的效果。

聊天交谈时,幽默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但是何时加入润滑剂,不是随意的,需要我们用心琢磨体会。急于求成的笑话发挥不了它最大的功能,而故弄玄虚的卖关子也无益于幽默的实现,不慌不忙地讲述笑话,方能带来幽默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