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北大口才课
22646900000007

第7章 话题口才:快速找到话题的方法

我们要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

——鲁迅,曾任北大讲师,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

家长里短和人生理想都是话题

现在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沟通、需要交流,而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出色的语言表达可以使彼此怨恨的人化干戈为玉帛,彼此友好相处;可以使意见分歧的人互相理解,消除双方的矛盾;可以让彼此陌生的人产生好感,结成友谊……也只有通过出色的语言表达,才可以使相互熟识的人之间产生浓厚的情意,爱之更深。

但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和他人在一起的时候,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即使开口说话了,谈话进行得也是磕磕绊绊,并不流畅。很多人将这种情况归咎于找不到谈话的话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感觉总找不到话题交流。其实要想找到话题并不难,聊天的话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就看你懂不懂得去发掘了。比如当天的新鲜事、体坛新闻、上班的那点事、你有什么愿望等家长里短和人生理想都可以成为你和他人聊天的话题。

中午休息,在办公室你可以和同事聊聊昨天晚上回家做了什么,比如看了什么电视剧,如果同事也看了,你们就可以再一起交流一下彼此的看法,聊天的话题自然得到了延伸;如果同事没看但表现出对你说的感兴趣你就可以跟他讲讲剧情,并时不时地问问他的看法;如果同事对你说的没有兴趣也不要紧,你可以问问他昨天做了什么,并适当地表达自己对其感兴趣,这样一来你就不会觉得没有话题可聊了。在你们的“雄辩滔滔,言之不尽”中,时间就不知不觉飞快地过去了。

另外,你也可以这样开展你和同事的谈话:

你:“你昨天晚上吃的是什么啊?!”

同事:“哦,我昨天自己下厨做的水煮鱼。”

你:“真的吗?我也很喜欢吃水煮鱼,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你能给我讲讲吗?”

这时,一般来说同事就会给你讲解水煮鱼的做法了,在同事讲解的时候你再适时地提问,这样一来话题就得到了有效的延伸。你还愁之间没有话题可说吗?

另外,面对陌生人你也可以将家长里短和人生理想变成彼此之间滔滔不绝的话题。比如,在一个严冬的夜晚,你与一位陌生人见面,“今晚好冷”这句话自然会成为你们之间所使用的开场白。单纯地使用它,虽然也能彼此引出一些话题来,但这些话也可能对彼此无关紧要,这样,再深一步的交谈也就困难了。但是,如果你这样说:“哦,今晚好冷!像我这种在南方长大的人,尽管在这里住了几年,但对这种天气还是难以适应。”如果对方也是在南方长大的,就会引起共鸣,接着你的话头说出一些有关的事。如果对方是在北方长大的,他也会因为你在谈话中提到了自己的故乡在南方,而对你的一些情况产生兴趣,有了想进一步了解你的欲望,这样就可以把交谈引向深入。而且把自我介绍与谈话有机地结合,也不致令人觉得牵强、不自在。人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放弃了戒备的心理,从而产生了亲切感。

人类生活已经到了不能孤独生存的境地,语言的作用更不可或缺。你无论在什么环境中,你都不可能避免跟人们交往,那么你就不能不依靠说话来作为交往的媒介。只有随时找到与能使你与他人有所连接的话题,才能为与他人进一步交往打下基础。话题其实无处不在,从家长里短到人生理想都可以成为你与他人交谈的话题。即使是一个不擅长在人前高谈阔论的人,在谈及这些家长里短的事时,也不至于紧张。

总而言之,要想在任何时间地点与任何人都能畅所欲言,就要做一个善于找话题的人。写文章有了好提纲往往会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交谈也是一样,有了好话题就能使谈话融洽自如。好话题,就是初步交谈的台阶,深入细谈的基础,纵情畅谈的开始。找好话题的准则是,至少有一方熟悉,知道对方是什么职业等;能谈大家感兴趣的、爱谈的话题,有展开探讨的余地,使彼此之间距离拉近。而这些所谓的好话题其实就蕴藏在我们的家长里短和生活理想中。

搜集随时可以信手拈来的话题

傅斯年说过:“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说话同样如此,有多少话题就能说多少话,没有话题就无话可说。如果你能和任何人谈上十分钟并使对方发生兴趣,这就说明你已经懂得了怎样找到合适的话题了。因为人的范围是很广的,不管你是工程师、法学家,还是教师、艺术家、采矿工人,总之,无论各种阶层的人物,你若能和他谈上10分钟使他感兴趣的话,就很不容易。不过不论难易,我们都要设法突破难关,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人因为对于对方的事业毫无认识而相对默然,这是很痛苦的。其实只要你肯下功夫,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多积累话题素材,这种尴尬的情形是可以避免的。

诸葛亮的辩才是名垂青史的,尤其是他在赤壁之战中,舌战群儒和智激周瑜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江东孙权治理吴国时,“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是战是和,周瑜是一个关键人物。面对这样一位年轻气盛的将领,诸葛亮背诵了曹操写的《铜雀台赋》,借用赋中“揽二乔于东同兮,乐朝夕之与共”的句子,作为曹操想夺孙策和周瑜二人的妻子的证据,以此来激怒周瑜(“二乔”中的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人太甚!”接着,周瑜明确表示了抗曹的决心:“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共破曹贼。”诸葛亮就这样圆满完成了联吴抗曹的使命。

在关键时刻,引用一赋竟能有如此巨大的激励作用,实在令人赞叹。这个故事生动地证明,平时积累知识,适时适地恰到好处地运用它,对于增进言辞的雄辩性是何等重要!诸葛亮平时若从未读过曹操的《铜雀台赋》,又怎能在与周瑜交谈之时用得上呢?

1924年5月8日,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北京度过了他64岁寿辰,北京学术界代表在东单三条协和礼堂为泰翁举行了祝寿仪式。

梁启超首先登上讲台,向这位深口隆准、须发皓然的老寿星致祝词:“泰翁要我替他起个中国名字。从前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原不过是支那的译音,但选用这两个字都含有很深的象征意味。从阴雾霾霾的状态中必然一震,万象复苏,刚在扶桑浴过的丽日,从地平线上涌现出来,这是何等境界。‘泰戈尔’原文正合这两种意义,把它意译成‘震旦’两字,再好没有了。从前自汉至晋而西来的‘古德’(‘古德’,就是古代有道德的高僧),都有中国姓名,大半以所来之国为姓,如安世高来自安息,便姓‘安’,支娄迦谶从月支来便姓‘支’,康僧会从康居来便姓‘康’,而从天竺——印度来的都姓:竺’,如竺法兰、竺佛念、竺护,都是历史上有功于文化的人。今天我们所敬爱的天竺诗人在他所爱的震旦地方度过他64岁的生日,我用极诚恳、极喜悦的心情,将两个国名联起来,赠给他一个新名、叫‘竺震旦’。”

这时,全场大鼓掌。

梁启超接着说:“我希望我们对于他的热爱,跟着这名字,永远嵌在他心灵上,我希望印度人和中国人的旧爱,借‘竺震旦’这个人复活起来!”

这番精彩的讲话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梁启超熟悉历史,不光熟悉古中国——震旦,也熟悉古印度——天竺,还懂得“泰戈尔”原文的含义,也就是所具有的外语知识,佛教知识和历史知识都十分丰富。这些引人入胜的史实文典与为泰戈尔命名这一话题有机结合起来,妙趣横生,摇曳生姿,无怪乎引起“全场大鼓掌”这样轰动的表达效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话题,谈话就没有焦点。光是空说话,没有实际意思。那么怎样巧找话题呢?为了防止在谈话中没话找话,东拉西扯,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等问题,那就要谈话者从具体情况出发去考虑,学会察言观色,以话试探,寻求共同点,抓住了共同点就抓住了可谈的话题。如果是因为话不投机,出现难题,那就要求同存异,或是检讨自己的不妥之处,表示歉意,如果对方有什么顾虑,或是沉默的原因不明,那就没话找话说,随便找个话题,引起对方的兴趣,说个笑话,谈点趣闻都可以活跃气氛。

从具体情况出发,可以选择采取下面的方法:

1.你想了解什么就问什么、谈什么

与陌生人交谈,一般都可以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较为自如。如在商业宴会上,见到陌生的邻座,便可先“投石”询问:“您是主人的老同学呢,还是老同事?”无论问话的前半句对,还是后半句对,都可循着对的一方面交谈下去;如果问得都不对,对方回答说是“老乡”,那也可谈下去。假如是北京老乡,你可和他谈天安门、故宫、长城,谈北京的新变化;如果是福建老乡,你可与他谈荔枝、龙眼、橘子,沿海的水产等,从而开始你与他的交谈,也许他将来就是你事业上的合作伙伴呢!

2.就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交谈

陌生的双方刚一接触,纯属个人生活的事情不宜多谈,但可以对时下人所共知的社会现象、热点问题谈谈看法。如果对方对这一问题还不太清楚,你可以稍作介绍。例如,近期影响较大的社会新闻、电影、电视剧和报刊文章等,都可以作为谈话的题目和接近的媒介。

3.从眼前和身边的具体景物上找话题

(1)注意家庭状况。谈家庭生活并不一定就是俗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的完美、和谐是每个人的理想。这类话题不必做准备,随时都可以谈论,但有思想的人都可以从中发现许多人生的哲理。

(2)观察其住所摆设装饰。如果是预约式的拜访某陌生人,那你最好具备一些洞察力。你首先应当对即将拜访的客人做些了解,打听一下对方的情况,关于他的职业、兴趣、性格之类。当你走进其住所后,可以凭借你的观察力,看看能否找到一些了解对方性格的线索。如果墙上挂着的是摄影作品,即可揣测对方是否摄影爱好者,等等。屋内的装饰摆设,可以表现主人的喜好和情调,甚至有些物品会引出某段动人的故事。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个线索,不就可以了解主人心灵的某个侧面吗?了解了对方的一些个性,不就有话题了吗?交谈前,使用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多了解对方,再把所获得的种种细微信息分析研究,由小见大,见微知著,作为交谈的基础。

(3)从双方的工作内容寻找。相同的职业容易引起共鸣,不同的职业更具有新奇感和吸引力。

(4)从双方的发展方向寻找。人都关心自己的未来,前途与命运是长盛不衰的永恒的话题。人生若没有前进的方向,生活便失去了动力。这类话题最易触动对方敏感的神经。尤其是异性,更热衷于此。

(5)从彼此的经历中寻找。经历是学问,亲身经历过的人和事往往会给你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交流最易敞开心扉,最易见到真情。

(6)关注子女教育。孩子是父母生活的希望,孩子的教育牵动亿万家长的心。怜子、爱子、望子成龙是家长的共同心理。谈及孩子,即使是性格内向的人,也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归纳起来说,讲话务必看清对象,从他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文化水平、心情处境等入手。陌生人之间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能由细微处见品性。

五感变敏锐,随处有话题

交际场合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的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十分健谈;而有的人即使坐了半天,也无从插话,找不到话题。讲话要及时切入话题,首先必须要锻炼自己敏锐的五官,因为五官敏锐能帮助你快速地找到与对方共同关心的基本点。

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与某个人闲聊时,只要谈到某个话题,就会聊得很起劲,他会很高兴,会更加友好地对待我们。

有位先生和朋友去拜访一位教授,那教授为人严肃,不苟言笑。坐了半天,除了开头说了几句应酬话,剩下的全是让人尴尬的沉默。

忽然,那位先生看到教授家养的热带鱼,其中几条色彩斑斓,游起来让人眼花缭乱。那位先生知道这鱼叫“地图”,因为自己也养了几条,还很得意地为朋友介绍过。教授见那位先生神情专注,就笑着问:“还可以吧?才买的,见过吗?”那位先生说:“还真没见过。叫什么名字?明儿我也打算养几条呢!”当时他的朋友不解地看看他,心想:装什么糊涂,不是上星期才到我家看过吗?

可教授一听,来了兴致,大谈了一通养鱼经,那位先生听得频频点头。那位教授像是遇到了知音,说说笑笑,如数家珍地给他讲每条鱼的来历、特征,又拉着他到书房看他收集的各类名贵热带鱼的照片,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他们一直聊到吃过晚饭才走,朋友才突然领悟到那位先生说谎话的用意。

在这个故事中,那位先生用自己敏锐的视觉感官发现了教授对热带鱼的喜爱,使本来几乎陷入僵局的交谈又顺利地进行下去了。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能够随时保持敏锐的五感,就能够快速找到切入话题,化解聊天尴尬。

有一位业务员去一家公司销售电脑的时候,偶然看到这位公司老总的书架上摆放着几本关于金融投资方面的书。刚好这名业务员对于金融投资比较感兴趣,所以,就和这位老总聊起了投资的话题。结果两个人聊得热火朝天,从股票聊到外汇,从保险聊到期货,聊人民币的增值,聊最佳的投资模式,结果,聊得都忘记了时间。

直到中午的时候,这位老总才突然想起来,问这名业务员:“你销售的那个产品怎么样?”这名业务员立即抓住机会给他做了介绍,老总听完之后就说:“好的,没问题,咱们就签合同吧!”

这位业务员能够快速与公司的老总从相识、交谈到最终的熟悉,就在于他有着敏锐的五感(视觉)快速发现了对方的兴趣点——“金融投资”,从而找到了彼此间谈话的话题,让彼此能够畅快地聊天,最终成功得到了订单。

由此可见,保持五感变敏锐对于寻找聊天的共同话题是多么重要。当你初次与他人交谈时,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便是尽快熟悉对方,消除陌生。你可以设法在短时间里,通过敏锐的观察初步地了解他:他的发型,他的服饰,他的领带,他的烟盒、打火机,他随身带的提包,他说话时的声调及他的眼神等,都可以给你提供了解他的线索。如果他是公司的领导,了解他便会有更多的依据:墙上挂的画、橱子里放的摆设、办公桌上的照片、书橱里的书等,这一切都会自然地向你袒露关于主人的情趣、爱好和修养等。

总而言之,一个人只要五感变敏锐了,就能随处发现聊天的话题。为两个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不过在话题的选择中,还有一些讲究必须注意。例如,不谈对方深以为憾的缺点和弱点;不谈上司、同事以及一些朋友们的坏话;不谈人家的隐私;不谈不景气、手头紧之类的话;不谈一些荒诞离奇、黄色淫秽的事情;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家庭财产等事情;不说个人恩怨和牢骚;不说一些尚未明辨的隐衷是非;避开令人不愉快的疾病详情;忌夸自己的成就和得意之处。

联想力让话题像波浪一样展开

工作和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善于动脑,到处可以捕捉到话题的“影子”。比方说你和同事在聊电灯开关的问题,聊到了电灯开关可能聊完就没话题了,这时你可以展开自己的联想,对电灯开关作进一步的纵向思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电灯开关——声控电灯开关——光控电灯开关——声、光双控电灯开关——声、光、手动三控电灯开关……按这样的思路纵向深入思考,或许你就会发明一种新型的电灯开关。

联想力会为思维和语言插上翅膀。要在语言表达中“飞”起来,就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长出这样的翅膀。当你和他人的谈话不知道如何进行下去的时候,不妨顺水推舟接着对方的话茬展开自己的联想往另外方面引申。

马寅初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有一次,曾经在百忙中参加中文系郭良夫老师的结婚典礼。贺喜的人们发现校长亲临现场,情绪顿时高涨起来,鼓掌欢迎马校长即席致词。马寅初本来没有想到自己要讲话,但是既然大家热情相邀,又不能让大家扫兴。讲什么呢?多夸奖新郎几句吧,又显得是客套话;讲学问吧,显然不切时宜。最后,他来了个一句话的演讲:“我想请新娘放心,因为根据新郎大名,他就一定是位好丈夫!”人们听了马校长的这一句话,起初莫名其妙,后来联系到新郎的大名,恍然大悟:良夫,不就是善良美好的丈夫吗?

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马寅初展开丰富的联想,由新郎的大名联想到善良美好的丈夫这一话题,让婚礼现场的气氛更加热烈。

联想让未来的世界进入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思维突破旧的格局,与他人谈话若失去了联想,谈话就很难继续进行下去。

一个村办小厂的厂长,希望与一家大集团公司建立协作关系,遭到该公司副经理的拒绝。第二天,他又找上门,要直接面见总经理,他被告知,谈话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

他被引荐给总经理时,发现总经理正在小心翼翼地掸去一幅书法立轴上的灰尘。他仔细一看,是篆书,便说:“总经理,看来您对书法一定很有研究。唔,这幅篆书写得多好,看这里悬针垂露之法的用笔,就具有一种多样的变化美……”总经理一听,啊,此人谈吐不凡,一定是书法同行,于是说:“请坐,请坐下细谈。”

他们从书法谈到经历,总经理还讲述了自己的奋斗史,小厂厂长很懂说话艺术,谈话时适时提问,使总经理得以最大范围地展开叙述。最后,总经理很痛快地就和那家小厂合作了。

故事中小厂的厂长从书法联想到个人经历,引出话题让总经理讲述了自己的奋斗史,可见小厂厂长很懂说话要联想的艺术,最终达到的自己的目的。

联想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活跃,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斯所认为的那样,联想能带领我们超越以往范围的把握和视野。想象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如果在工作中缺乏想象,我们就很难做出令人信服的创意。许多作家在创作时也往往让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各种感观都搭上想象的快车,让自己的大脑达到新一层的境界。法国作家福楼拜说,当他描写包法利夫人自杀时,就曾生动地感觉到了自己口中砒霜的味道。世界大文豪托尔斯泰的想象生动性更是发展到了极致,以至于他有时会把过去经历的事情和想象的东西混淆起来。俄国著名作家冈察洛夫说:“小说中的人物常常使我不能安静,他们紧紧地跟着我。我听到谈话的片断,常常认为这不是自己想象出来的,而就发生在身边。”

联想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不过,它有赖于我们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一般而言,联想思维有下列几种类型:相似联想、启发联想、离奇联想、质疑联想、审美联想、飞跃联想等。

要培养自己拓展话题的联想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的看法,当发散思维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当进行创新的发散思维的时候,特别是在设想阶段的时候,应该尽最大可能地打破脑中原有的约束,让大脑沉浸在一片空白的空间中,尽情地联想。

因此,要想培养发散的思维,不妨让自己在思考问题时不拘泥于形式,多开动脑筋,让自己的联想力和思维拓展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在多数人不愿接受以及不愿考虑的事情上,不去循规蹈矩,敢于质疑一切老生常谈的问题。勇于突破限制,在完成任何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善于重组规则。

(3)培养急骤性的想象能力,即在集思广益中迸发出创造性观点。万事都要乐于去问一个为什么,乐于去敏锐地观察,以时刻培养联想出新方法。

找出和对方之间的一个“具体挂钩”

人人皆对自己的经历和所做的事情怀着莫大的兴趣,人们最高兴的也莫过于对他人谈论这些事情。但过分地谈论这些,会使听者失去兴趣。比如,有的人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梦,觉得是亲临其境,其乐无穷,结果逢人便说,令人不厌其烦。另外,有的人则喜欢喋喋不休地对人说一些自己以前的经历:上中学时怎样,上大学时怎样,刚参加工作时怎样,后来又怎样,等等。但是我们若仔细想一想,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别人也像我们一样有兴趣吗?那些断续破碎、稀奇古怪的梦境,除了做梦者本人,别人听来是非常沉闷的。如果听者对说话者提到的那些往事、那些人、那些地方一点也不熟悉,一点也不觉有趣,无疑他也不会与说话者产生共鸣。

凡此种种,不外乎证明人们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感兴趣,而对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觉得索然无味。所以,我们在与他人交谈时,应把握听者的这一心理。因为把握了对方的这一心理就能与对方在聊天的话题上挂上钩,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反应。因为有了共同话题就能越聊越起劲。这个挂钩最好具体一点。

小何是一位铁杆球迷,有一次,在去广州的火车上,她的同座是位东北口音很浓的小伙子,闲来无事,小何和他侃起来。她得知他是辽宁人时故作惊讶,然后顺口赞美辽宁人的豪爽、够朋友,说她有好几位辽宁籍的朋友,人特爽快。小伙子自然高兴,自报家门,说他叫李庆,是大连人,并说辽宁人是很讲朋友义气的,粗犷、豪放。而小何话锋一转,说辽宁人也很团结,特别是大连足球队,虽然每位队员都不是非常出色,但他们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经常取得好的成绩。恰巧李庆是位球迷,两人直侃得天昏地暗,下车后互留了通讯地址。在李庆的介绍下,小何认识了很多球迷,其中有一位就是她这次准备争取的客户。于是小何轻松地完成了这次推销任务,也为公司赢得了一家大的客户,更值得高兴的是结交了许多朋友。

在与李庆交谈时,小何先是从“辽宁人”这个话题入手,然后转到“足球”这个两人都感兴趣的话题上,这就找到了与李庆的“具体挂钩”,进而两人越谈越投缘。经过一番“神侃”之后,两人很快加深了了解,成为好朋友,这层关系对小何完成任务提供了很大帮助。

由此可见,所谓的挂钩就是你与交谈对方的共同点。而具体挂钩就是说你所找到的与对方的共同点越具体越好。我们都知道会说话,能把话讲到点子上是一种本领,而如果在没话题,双方都尴尬的景况下,如果你能找到你们彼此之间的一个“具体的挂钩”,就能打破僵局,活跃当时的气氛。

小于20岁,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他平时最喜爱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面对众多的陌生人,他也能毫不费吹灰之力和别人说到一块去。

有一次,他和跟他年龄相仿的一群陌生人在一起,由于大家谁也不认识谁,所以没有一个人先说话,场面很尴尬,这时,他就打破了整个将要凝固的气氛,他说:“听说周杰伦又出新专辑了。里面有一首歌曲叫《青花瓷》,歌曲还不错!大家怎么看?”

这时,大家就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因为小于深知,在这一群人里面肯定有喜欢周杰伦的,但也有不喜欢他的,但大家都是相仿的年龄,肯定都很关注明星的娱乐动向……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有秘密武器,小于总能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性格的人找到共同的话题。而他找到了一个比较热门的人物周杰伦,这是大家都很关注的焦点,因为一说到周杰伦谁都能说上两句,谁要是说不上来就表示落伍了,所以大家都会对娱乐新闻这方面较为关注。

谈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能够很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谈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对双方都有好处。不仅可以使别人对你产生兴趣,钦佩你,而且可以使自己更关心别人,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要求。要想多交朋友,要想在交际上取得成功,自己就应该少说别人不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两个人刚见面时,不知道对方的性格、爱好、品性如何,往往会陷入难熬的沉默与尴尬之中。这时我们应当主动地在语言上与对方磨合,等找到了对方的“具体挂钩”,就可以此作为共同话题,很快地拉近距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社交圈,实际上都是以自己为圆心,以共同点(血缘、年龄、爱好、工作、知识层次等)为半径构成无数的同心圆。你与对方的“具体挂钩”越多,圆与圆之间交叉的面积就越大,共同语言也越多,也最容易引起对方的共鸣。在这里要提醒的是,若与对方有“具体的挂钩”,就算再细微的也要强调。对于共同点一定要找出来,这样可以很快地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产生亲近的感觉。这样不但可以使对方感到轻松,同时也能使对方说出真心话。

和这个人,就是要聊这个

俗话说,“青菜萝卜,各有所好”。人的偏好不同,社会的供给也应丰富多彩。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人的年龄、性别、个性、爱好、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环境等这些都存在着差异,一件事情用同样的方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与他人谈话的时候必须做到因人因事而宜,从而达到心灵的沟通,相互理解。

与人交谈,要因人而宜,这样才能与你要交谈的对象产生共鸣,有助于你的交往。否则,不但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还会闹出一些笑话。也就是说,跟什么人说话就要聊什么样的话题。

孔子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大教育家,人称“孔圣人”,能成圣人之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会看人讲话,二是他会写文论语。孔夫子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时,就一个问题被不同的人问起,孔子就有不同的回答。有一农民问孔子:“太阳从什么方向出来?又在什么地方落下?”孔子回答说:“太阳从东山出来,在西山落下。”农民说:“你果然是圣人,心服了!”有一商人问孔子:“太阳从何方出来?又将落于何方?”孔子答到:“太阳从东海出,向西海落去。”商人说:“你终究是圣人,心服了!”有一文人问孔子:“日从何方出?日向何方落?”孔子答:“日从东天出,日向西天落。”文人说:“你果然是圣人,心服也!”同样一个问题,孔子因何要有三个答案?各自心服,各自尊圣?因为,农民、商人、文人的视野与知识都不相同,一个答案满足不了各方要求,孔子只有按其所知、答其所问,因此,孔子就是孔子,以其水平回答,才能成为不同界层的圣人!

由此可以看出,说话一定要看对象,要不然,即使你能够口若悬河,说个滔滔不绝,对方可能也不会对你说的话感兴趣。

作为商家,你必须能说会道,也只有这样,顾客才能了解你的产品。人们把这类商家的演说称为“游说”,这是恰到好处的批评,他们以“游说”的说话方式,抓住了对方的心理。

亚当森是美国优美座位公司经理,在一次参加宴会的时候,他得知伊斯曼捐巨款要在曼彻斯特建造音乐厅、纪念馆和剧院。许多制造商都已前来洽谈过,而没有结果。亚当森希望能争取到这笔生意,更希望借此扩大公司的名声,树立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形象。因此,他也来到柯达公司总部,要面见柯达公司总裁伊斯曼。

他向柯达公司总裁秘书说明自己的意图后,秘书通报了,并告诫他:“我知道你急于得到这批货,但我现在可以告诉你:如果你占用伊斯曼先生五分钟以上时间,你就完了。他是个大忙人,所以你进去后要迅速他讲,讲完后马上出来。”

于是,秘书领着亚当森进入了伊斯曼的办公室,伊斯曼正在忙着整理资料,亚当森环视办公室,等到伊斯曼忙完了,然后接着对总裁说:“伊斯曼先生,当我在这里等候您的时候,我仔细观察了您的这间办公室。我本人长期从事室内的木工装修,但从未见过装修得这么精致的办公室。”

“哎呀!您提醒了我差不多已经忘记了的事情。”在这个时候,伊斯曼总裁好像对此特别感兴趣,高兴地说,“这间办公室是我亲自设计的,当初刚建好的时候,喜欢极了。但是后来一忙,一连几个星期我都没有机会仔细欣赏一下这个房间了。”

说到这里,伊斯曼总裁非常高兴,于是,他又接着说:“墙上装修用的木板是从英国进口的橡木,是我的一位专门研究室内细木的朋友专程去英国为我订的货。”

伊斯曼总裁情绪极好,竟然站起身来,撇下那堆待批的文件,带着亚当森仔细参观起办公室来了。他把办公室内的所有装饰一件一件向亚当森介绍,从木制谈到比例,又从比例谈到颜色,从工艺谈到价格,然后详细地介绍了他设计的过程。亚当森微笑着聆听,饶有兴致,并且不时地给予继续的示意和鼓励。亚当森还不失时机地询问伊斯曼的奋斗经历。伊斯曼便向他讲述了自己的苦难少年和坎坷经历,如何在贫困的生活中挣扎,自己发明了柯达相机的经过等等。

在此过程中,亚当森不但听得聚精会神,而且发自内心地表示敬意。这个时候,伊斯曼总裁对亚当森说:“上次我在日本买了几件椅子,放在我家的走廊里,但由于日晒,都脱漆了。我昨天到街上买了油漆,打算自己把它重新漆好。您有兴趣看看我的油漆表演吗?到我家去和我一起吃午饭,再看一下我的手艺。”

其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亚当森不仅得到了这笔工程的订单,而且和伊斯曼结下终身的友谊。他成功的诀窍很简单,通过“游说”,千方百计激发对方谈话的兴趣,从而建立真正的朋友关系,生意自然好做了。

另外,当你与对方交谈时,你也必须考虑到对方的文化背景,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说话方式上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因为从事不同职业、具有不同专长的人,他们所接触的信息类型和话题往往不相同,而他们也会因为不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不同的话题津津乐道。因此,如果你以对方一窍不通或一知半解的事物作为话题,他们就会觉得味同嚼蜡,这样,你想与对方继续深谈将会显得十分困难。相反,如果你能抓住对方职业或专长上的特点“对症下药”,借此作为交谈的话题,就容易拉近心灵间的距离,从而使双方产生极佳的共鸣。

正所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聊天中要做到言语得当,就应学会针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比如,和年龄大一点、有孩子的同事在一起,话题就可以离不开孩子,你可以听他们说说孩子的趣事,附和几句;和年长的同事聊天,要有一种请教的姿态,表现出你希望听到他的建议和教诲;和喜欢打篮球的朋友在一起,你就可以多和他聊聊篮球的事……

综观以上情况,因人而异的谈话方式不仅体现了你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让对方感受到尊重与信任。因此,对于这种说话技巧,我们不可不知、不可不学!

用“偏爱地图”掌握万无一失的话题

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物,是一种深刻了解别人,并与人愉快相处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兴趣爱好,也就是自己偏爱的事情,假如把不同人的不同兴趣用地图的形式表达出来,那就成为一张“偏爱地图”。从寻找话题的大局和长远来看,我们每个人最好都能够拥有一张“偏爱地图”。因为这张地图上有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人,以及他们各自的兴趣、生活重点、关心的事物等。有了这张地图,在聊天时我们就能精准地找到“万无一失的话题”,进而有效避免麻烦、冲突,顺利地建立好交情。

谈论他人最为愉悦的事情,可以说是与人沟通的诀窍。任何一个到过牡蛎湾拜访过罗斯福的人,都会对他广博的知识感到惊奇。“无论是一个普通人、猎骑者、纽约政客,还是一位外交家”,勃莱特福写道,“罗斯福都知道同他谈些什么。”那么,罗斯福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无论什么时候,罗斯福每接见一位来访者,在这之前的一个晚上,他就会阅读这位客人特别感兴趣的东西,以便找到一些见面时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谈论。

罗斯福与任何一个优秀的领袖一样,懂得与人沟通的诀窍:谈论他人最为愉悦的事情。人们都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能如数家珍,在初次交谈中你如果能找准别人的爱好点,从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那么交谈的双方谈得非常尽兴。专挑别人爱听的事说,对于初次交谈的人来说是大有好处的。

下面让我们再看看另一个例子:

纽约一家面包公司——杜佛诺公司,杜佛诺想方设法将公司的面包卖给纽约一家旅馆。4年来,他每个星期都会对这家旅馆的经理进行一次拜访,参加这位经理所举行的交际活动,甚至在这家旅馆中开了房间住在那里,以期得到自己的买卖,但到最后,他还是没有获得成功。

杜佛诺说:“后来,在研究人际关系之后,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做法。我先要找出什么事情能引起他的热心。这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后来我知道,他是美国旅馆招待员协会的会员,而且他也热心于成为该会的会长,甚至还想成为国际招待员协会的会长。不论在什么地方举行大会,他飞过山岭,越过沙漠、大海也要到会。

“所以,在第二天与他见面的时候,我就开始谈论关于招待员协会的事。我得到的是一种多么好的反应!他对我讲了半小时关于招待员协会的事,他的声调里充满着热情。我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确实是他很感兴趣的业余爱好。在我离开他的办公室以前,他劝我也加入该会。

“这次谈话,我根本没有提到任何有关面包的事情。但几天以后,他旅馆中的一位负责人给我来电,要我带着货样及价目单去。”

这位负责人招呼我说:我不知道你对老板做了些什么事,但他真的被你搔着痒处了!”

杜佛诺说:“试想一想,我紧追了这人4年,尽力想得到他的买卖,如果我不动脑筋去想、去找他所感兴趣的东西,恐怕现在我还是在紧追不舍。”由此可见,为了让交谈在有滋有味中进行下去,就要掌握对方的“偏爱地图”,也就是掌握对方的兴趣。掌握了对方的兴趣就能够在谈话中找到与对方的共同话题。只有对话双方有了共同话题,才能够沟通得深入、愉快。其实要掌握对方的“偏爱地图”并不难,只要留意,你就能发现彼此对某一问题有相同的观点,在某一方面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有某一类大家都关心的事情。

王某新买了一台洗衣机,因质量问题连续几次拉到维修站修理都没有修好。后来,他找到经理诉说苦衷。

经理立即把正在看武侠小说的年轻修理工小张叫来,询问有关情况,并提出批评,责令其速同客户回去重修。一路上,小张铁青着脸不说一句话。王某灵机一动,问道:“你看的《江湖女侠》是第几集?”对方答道:“第二集,快看完了,可惜找不到第三集。”王某说:“包在我身上。我家还有不少武侠小说,等一会你尽管借去看。”紧接着,双方围绕武侠小说你一言我一语,谈得津津有味,开始时的紧张气氛消除了。后来,不但洗衣机修好了,两个人还成了朋友。

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话题,当与他人聊起自己偏爱的话题的时候,自己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在上面,情绪也很容易被调动起来。也就是说聊对方偏爱的、感兴趣的话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对方沟通的积极性。因此在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时候,最好选择对方偏爱、感兴趣的话题。了解别人的兴趣所在,而且同别人去沟通他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一种深刻了解对方,并与对方愉快相处的方法,它不同于虚伪的恭维。要想做到这点并不难,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慢慢转入,说一些迎合对方的话,这样很快就能摸清楚对方的兴趣。比如说到什么样的城市去旅游,他说自己喜欢到什么样的城市,你就可以和他对这个城市进行讨论,因为那是他最感兴趣的话题。当你跟他交谈类似话题的时候,他感受到了你对他的关切,自然而然地就会喜欢你。

不论怎样,掌握了他人的“偏爱地图”就等于掌握了与他人聊天的话题。在运用“偏爱地图”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学会纵向地使用它——找到他人的“偏爱”,也要懂得横向使用“偏爱地图”——将他人的“偏爱”综合起来使用。这样,我们聊天时才会游刃有余,他人也会更愿意与我们聊天和交往。

最新的时事话题,要马上使用

时事话题就是那些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高频率地运用于人们口头交际中的鲜活、新潮的话题。它和着时代的脉搏,折射出生活的灵光,为人们的日常言谈增添魅力与色彩。北大校长的讲话也是紧跟时代潮流,北大教授陈平原就此说过:“最近两年,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致辞,越来越喜欢“飙潮语”,演讲中夹杂大量网络语言,借此收获满堂掌声。”可见,说一些流行语引起对方兴趣的一种不错的选择。

闲聊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尽管他人的兴趣、家长里短、人生理想都可以作为闲聊的话题,但如果总是聊这些,难免会产生厌烦的感觉。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不妨多来聊聊最新发生的时事话题,提高闲聊话题的新鲜度。换句话说,时事话题,或是新闻最近常提到的社会实践,也是我们可以切入话题的范畴。即使是闲聊,我们也要尽量让闲聊的内容保持新鲜。

越是时事消息就越能让谈话者聊得起劲,无论对方知道与否。重要的是,谈时事消息为谈话的双方能够畅所欲言提供了可能。时事话题具有很高的体材性和新鲜度,而且不必费尽心思刻意寻找。比如,我们每天都会浏览大量的新闻,新闻中的最新报道都可以拿来作为闲聊的话题。

我们从昨天晚上的《新闻联播》中知道,最近物价一直在上涨而且涨得非常厉害,今天,如果我们在散步时遇到了自己的邻居就不必再担心会出现大眼瞪小眼的尴尬情况了,也不必再说一些像“今天的天气真好啊”“吃了吗”的客套话。因为你完全可以跟邻居谈一下最近的时事话题——物价的涨幅惊人。通过物价的上涨引出你们彼此之间的话题后,你们就有了谈下去的可能,我们可以通过物价上涨进而谈到现在生活成本的提高,生活的不容易等等。例如,我们可以说:“哎,现在生活真是越来越不容易了,猪肉都快30元一公斤了,再涨,我们老百姓就连肉也吃不起了。”

因为对方对此也很熟悉,最近物价飞涨,情况最坏,对方也会回应我们一句:“谁说不是呢!”

有了这个互动的开始,我们就可以将话题延伸开去,将闲聊进行下去。倘若对方是一个很注重个人健康的人,我们就可以接着说:“不过听说总吃猪肉对身体不怎么好,容易‘三高’,我现在血脂就有些高,不知道是不是吃猪肉吃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时事是万能的、实用性很强的话题题材。以它为话题,既不会触犯他人的禁忌,也不存在价值观、利益等方面的冲突,完全不会引发他人的排斥感。同时,时事永远都是新鲜的,是多数人感兴趣的。更重要的是,时事方面的话题很好收集题材。我们只需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多加关注身边发生的时事新闻,比如微博上的消息、新闻中的报道等等。

把近期的新闻作为话题,是他人交谈的一个很好的选择。周围发生的、大家比较关注的事情,比如房价的情况、交通方面的最新情况等可以作为聊天的话题。尽管时事话题能让我们在谈话中随时避免无话可说的尴尬,但我们也无法忽视它在快速拉近彼此距离、消除隔阂方面的作用相对欠缺。但总的来说,这并不影响时事话题对我们的吸引,因为,它能带给闲聊活力,能让我们闲聊的话题无论什么时候都有新意,进而赢得他人的认可。

另外,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信息和新闻是有生命的东西,所以“跑”得很快。为了更好地发挥时事话题的作用,就应该将收集到的时事话题马上运用到我们的聊天中来。只有保持闲聊题材的新鲜度才能炒热谈话聊天的气氛。

日常疑问,可直接当作话题

古人云:“善言者,必善问。”问话,是打开对方话匣子的最好办法。比如两个人正在交谈,突然有人向他们走过来,且用非常礼貌的态度问:“不好意思打扰了,请问现在几点了?”表面看我们被要求回答,因为对方的礼貌所以谈话的人不可能对问话者不管不顾的继续谈下去。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被问话的人都会选择先回答这个问题。这种现象的根源是我们所处的社会以及我们被培养的方式决定着我们的自觉反应。我们被教育要有礼貌,如果别人问话你不回答,就显得没教养,不尊重别人。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碰到各种各样不懂的事或者问题,其数量相当庞大。其中只有极少数的是我们必须及时弄懂或解决的;绝大多数懂或不懂、解决或不解决,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并不大,让我们觉得无所谓,因此我们常常忽略它们。殊不知,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疑问是闲聊中打开彼此话匣子的绝佳工具。

“××网的东西很便宜,但听说仿制品和劣质品很多,不知道怎样才能买到便宜的正品?”“那家超市的东西更物美价廉些呢?”

“我要寄点东西,不知道哪家快递更快些?”

“电脑运行得有点慢,你能帮我看看是哪儿出问题了吗?”

诸如上面的这些小问题,在生活中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它们存在于我们生活的角落并常被人们忽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非得给这些问题一个明确的答案。向他人说起这些,并不一定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当作与他人聊天的一个话题,用日常的疑问作为话题既便利,又没有限制。比如,在火车上你想与邻座搭话,就大大方方地问:“请问下一站是哪儿?”或者看到他正在看书也可以借此引出话题,问他这本书在讲什么。总之,日常的疑问有助于你迈出第一步。只要打开局面,你的旅途就不会孤独!

就拿“吃饭”来说吧,“食”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对“食”的疑问从来没有间断过,当你发现很难吸引对方打开话匣子的时候,试着用下列问句作为你谈话的引子:

——今天中午吃什么啊?

——你觉得××的味道怎么样?……

——××怎么做才更好吃啊?……

——你今天带饭了?……

事实上,人们总是希望能够解答他人的某些疑问,因为这样能显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多。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几乎不会拒绝他人正面提出的疑问,即使自己不知道答案,也会在心理认真思考,给出建议。因此,日常疑问就成了有力的“寻找话题”的工具。

当然,在问问题的时候也不能毫无顾忌。在提出疑问时我们应该保持虚心的态度,这样能表现出我们对对方的尊重。另外,聊天时如果在一个问题上纠缠过多,就会让气氛变得紧张,给对方造成无形的压力。虽然我们只是以这样的询问为聊天话题,即使对方不知道或答错了,也不会给予对方负面的评价,但是这样的询问形式势必会给对方造成一定的压力。试问,如果自己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当别人追根究底地问自己时,怎么可能不担心因回答不出问题而出丑,怎么可能会没有压力?并且,一旦真的把对方问住了,气氛就会变得非常尴尬,对方也会排斥我们。

以疑问作为话题,不断地将话题衍生,让气氛始终都是那么轻松、随意,便于彼此敞开心门来交往。并且,这种疑问可以让对方充分地感受到自己“无所不知”,进而萌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愉悦的心理体验会让对方对我们产生好感,与我们更加亲近。不过还需要注意的是,可以直接用来做聊天话题的只能是日常生活中的疑问,如果你的问题上升到了学术层面的深入探讨的话,就不能随随便便地直接拿来用了。否则极容易变成“请教”这种“有实质内容的探讨”,这样会使聊天的气氛变得严谨起来,不利于人与人之间毫无顾忌地聊天,更不利于消除隔阂、拉近彼此的距离。

总而言之,问题是展开话题的钥匙。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晓得怎么处理”的情况,这些疑难就是很好的闲聊话题。但在以此为话题闲聊时,一定要快速地衍生话题,要避免在同一问题上过多纠缠。比方说你问对方住在哪里,他如果只说地区而不说具体地址,你就不宜再问在某路某号。如果他愿意让你知道的话,他一定会主动详细说明的,而且还会补充上一句,邀请你去坐坐,否则便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你也不必再追问了。举一反三,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如年龄、收入等也一样不宜追问,以免引起对方不快。

一个话题衍生出十个话题的具体方法

对那些不会聊天的人来说,即使再怎么刻意、努力地收集话题,也仍会觉得与他人聊天时话题不够用。而善于聊天的人正好相反,他们不必专门收集话题,也能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话题,从来不会为闲聊时没话题而担忧。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会聊天的人懂得怎样从一个话题衍生出更多的话题。比如,两个人正在聊昨天看了什么电视,不会聊天的人可能说完自己看了××电视之后就无话可谈了;而对于会聊天的人来说,他会从看了什么电视当中衍生出无数的话题——剧中人物的现实意义、演员演的效果如何、导演的立意、哪个演员更适合演这个电视剧等等。

这样一来,聊天的话题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你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衍生话题的能力。

(1)培养自己对话题的灵敏度。

一个话题能衍生到什么程度,就要看说话者对这个话题反应的灵敏度,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对任何话题都能够灵敏反应的能力。

(2)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从多方面来看待问题的思维能力。

比如,当我们在谈论《小爸爸》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看到这部电视剧本身,还可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关注与此相关的各个方面:现实生活中的小爸爸们都会遇到哪些问题?越来越多的80后甚至90后成为父母,他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现在社会上的一些年轻人为什么不想要孩子?……这样一来,话题就得到了无限的延伸了。

(3)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伸展接受信息的触角。

这样能让自己处于容易接受各种事物刺激的状态。当事件带给我们的感触是多方面的时候,我们便能轻松地衍生出更多的话题。具体来说,如果每天不看报纸、不听新闻、不与人聊天,那么显然接受到的刺激是相当有限的,闲聊的话题自然也就少之又少了。如果你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就要多看多读以此培养语感,加强对语言的自发控制力;另外,平时应注意语言实践,多听、多说、多练,这样能够提高语言的敏感度、清晰度,增强语言材料的丰富性、逻辑性。如果我们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就要有意识地让自己多接触电视、杂志、网络等媒体。

(4)做衍生话题的训练。

只要听到一个有可能作为闲聊话题的事件,就训练自己以此为基础衍生出更多的话题。一开始,以衍生出三个话题为要求,然后逐渐增多,一点一点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