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可不读的人性寓言故事:轻轻松松就能读懂人性
226511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人性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对人性的了解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阐述人性问题,并做出了积极回答的思想家。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而孟子主张性善论,“人皆有仁、义、礼、智之心”,人之善性仅是一个“端”,“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荀子主张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的“好利”“疾恶”“好声色”,这是恶的表现。汉代的董仲舒提出了人性的“善质说”。东汉的王充认为人性是可变的,“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唐朝的韩愈在论述人性的同时,引进了与人性有关的“情”。到了宋明时期,程颢和程颐认为“理即性”,“性即理也,所谓理,性是也”,“生之谓性”。宋朝的朱熹对此前的人性理论加以概括认为:理反映在人身上便是性,又说“性即理,仁、义、礼、智而已”。他认为,“天地之性浑然至善,其所以有恶是人禀受了气质之性”,提出“存天理而灭人性”。

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人性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片面到全面,由纵到横,由里到外的曲折复杂的漫长的历史过程。简单地说,人性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

当然,人性是复杂的,它的内涵也是丰富的:其一,人性是人的自然关系属性,或曰人的生物性的根源。其二,人性是人的社会关系属性,或曰人的社会属性,即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性。其三,人性是人的思维关系属性,或曰人的精神属性,也即人对自然、社会、他人、自身等认识的属性。

那么,该如何了解人性?

寓言无疑是阐述人性的不二之选,它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悟到真实的全面的人性。

本书辑录了精彩简短的寓言,人性中的方方面面在这里变得浅显生动,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让你在阅读之后无尽回味。还有,每则寓言之后都配以富含哲理的阐释,可以帮助你洞见人性的弱点,领悟真实的人性,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全面的生存智慧。

同时,本书是洞悉人性规则的读本,是为人处世、行走社会的指南。在独特阐释人性的同时,将可读性、趣味性、思想性、哲理性融为一炉,让我们在融会贯通之后获得成功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