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输在不会表达上
226518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梁实秋先生将人的谈话分为三种方式:独白、倾听和交谈。

每个人周围似乎都有这样的人:一打开话匣子就滔滔不绝,别人想插嘴都没有机会的人;钳口结舌、一言不发,如果非要张嘴就用最经济的语言打发别人的人。有人认为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一种推销自己的方式。相谈甚欢也许会创造机会,口若悬河更容易把握机会。也有人认为相对无言、莫逆于心、寡言少语就能避免祸从口出,不少精于世故的人总会劝说别人多听少说。平时不大开口的那些人也大多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若太过于口无遮拦,遇人三五句话就交了底,则会让人一眼望穿。

但是,不常开口不等于不会开口。有的人舌灿如莲,有时却免不了油嘴滑舌甚至肤浅幼稚,将自己一览无余地呈现在别人面前。有的人三缄其口,却也能在关键时刻有理有据、掷地有声。可见,说话效果本不在量,而在质。

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人:办事靠谱、人品不差,但是一张嘴管不住,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相熟者知道这是他的脾气秉性,不与其一般计较。交往不深的人却很容易因此对其产生反感甚至造成误会。不过说是“误会”,实则不然。这其实就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不礼貌行为。久而久之,这个人就会变成“过街老鼠”,人际交往会难上加难。

说话其实也是有技巧的。梁实秋先生用写作文来比喻说话:“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文章讲究“凤头”,说话时的“开口”也要“引人入胜、不同凡响”。商务往来之时的客气寒暄、开门见山,家人之间的嘘寒问暖、体贴关怀,情人之间的喁喁私语,甚至骂人对战也需要铿锵有力、克敌制胜。此外还有说话时的语气语调、距离等细枝末节,同样大有学问。可想而知,在生活中不会说话得吃多大的亏!

语言是一个人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也是架起人与人之间沟通桥梁的工具。不会沟通,会让你在工作中与大量机会擦肩而过,让你和爱人朋友摩擦不断,甚至分道扬镳。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开放,人自然要越来越主动。如果一个人连说出自己心声的勇气和能力都没有,那么幸运之神将永远不会垂青于他。

本书从事业、家庭、爱情等多个生活真实场景出发,运用大量有趣的故事案例,向读者一一展示表达的技巧。文中故事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同时也发人深省。书中为读者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表达技巧,帮助读者把表达变成一门艺术、变成一种能力。我们的目的是让不敢开口的人不再缄默,让敢于开口的人修炼出“三寸不烂之舌”。让你的人际关系不因不会表达而一塌糊涂,让你的人生不因不会表达而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