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谢折磨你的人
22652600000005

第5章 人生没有真正的难题

日子难过,更要认真地过

当你埋怨被苦日子折磨时,你是否想过,其实这境遇只是由于你不认真对待生活造成的呢?日子难过,更要认真地过。

有个学者说过:“人生的棋局,只有到了死亡才会结束,只要生命还存在,就有挽回棋局的可能。”

生活拮据,日子难过,大部分人的生活都过得很辛苦。但是,在你埋怨苦日子折磨人的时候,不妨仔细想想,在这些难过的日子当中,你认真生活了几天?

地铁上,两个年纪40岁左右的女人在说话,一个说:“这日子真的是没法过下去了,我真是再也受不了了。他居然跟我说要把房子卖了,你想想,把房子卖了我们住到哪里去啊?没想到跟了他这么多年,现在居然落到这样的田地。”

另一个说:“那不行啊,就算是把房子卖了,这样下去也是坐吃山空,还是要想办法让他出去工作才行。”

“谁说不是呢?!可是他要是肯听我的就好了。现在他什么朋友都没有,什么人也不愿意见,整天待在家里,孩子也怕他,随时都会发火,我都烦死了。这样的日子难过死了,死了倒还痛快了。”

“唉……”

原来这个家里的男主人,下岗了之后也找过几个工作,但做了一段时间都不成功,意志愈加消沉。于是女主人对他越来越不满意,软的硬的都没什么用,于是家里开始硝烟弥漫,大吵小吵没有断过。

眼看着家里就女主人一个人上班以维持家用,她心里也着急,可是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让老公重整旗鼓。男主人于是提出把房子卖了租房子住,于是又展开了新一轮的战争。

女人开始感叹,当初怎么嫁了这样的男人,还不如嫁给×××。她说,“这日子过不下去了!”

人生就是这样:苦多于乐!

美国教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说:“人生既不是一幅美景,也不是一席盛宴,而是一场苦难。”不幸的是,当你来到这世界那一天,没有人会送你一本生活指南,教你如何应付命运多舛的人生。也许青春时期的你曾经期待长大成人以后,人生会像一场热闹的派对,但在现实世界经历了几年风雨后,你会幡然醒悟,人生的道路原来布满荆棘。

无论你是老是少,都请不要奢望生活越过越顺遂,因为你会发现大家的日子都有些难熬。再怎么才华横溢、家财万贯,照样逃离不了挫折困顿。人人都要经历某种程度的压力和痛苦,而且难保不会遇上疾病、天灾、意外、死亡及其他不幸,谁都无法做到完全免疫。就算成功人士也会承认这是个需要辛苦打拼的世界。精神分析学家荣格主张:人类需要逆境;逆境是迈向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他认为遭遇困境能帮助我们获得完整的人格与健全的心灵。

人的一生总有许多波折,要是你觉得事事如意,大概是误闯了某条单行道。也许你曾拥有一段诸事顺利的日子,于是志得意满的你开始以为你已看穿人生是怎么回事,一切如鱼得水,悠游自在。可惜就在你相信自己蒙天赐之福时,却发生了好运化为乌有的意外。

美国作家诺瑞丝拥有一套轻松面对生活的法则:人生比你想象中好过,只要接受困难、量力而为、咬紧牙关就过去了。你跨出的每一步,都能助你完成学习之旅。面临生活考验时,耐力越高,通过的考验也越多。所以要放松心情,靠意志力和自信心冲破难关。

保持积极的人生观,可以帮助你了解逆境其实很少危害生命,只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愤慨,何况一定的压力也有好处。舒适安逸的生活无法带给人快乐与满足,人生若是少了有待克服的障碍、有待解决的问题、有待追求的目标、有待完成的使命,便毫无成就感可言了。

人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接二连三的打击则是最好的生活导师。享乐与顺境无法锻炼人格,逆境却可以。一旦征服了难关,遇到再糟的情况也不会惊慌。人生有甘也有苦,物质环境的优劣与生活困厄的程度毫无瓜葛,重要的是我们对环境采取何种反应。接受好花不常开的事实,日子会优哉许多。记住这句话:人生苦多于乐,不必太在乎。

冲出自己编织的“心理牢笼”

世界上最难攻破的不是那些坚固的城堡和城池,而是自己为自己编织的“心理牢笼”,要想走上成功的道路,摆脱不顺的现状,必须冲出自己编织的“心理牢笼”。

很多时候,一个人没有获得成功,在境况不算差的时候,依然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原因往往很简单,那就是他们陷入了自己所编织的“心理牢笼”中不能自拔。

因此,如果你渴望成功,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被自己编织的“心理牢笼”困住。

一个人在他20多岁时被人陷害,在牢房里待了10年。后来冤案告破,他终于走出了监狱。出狱后,他开始了几年如一日的反复控诉、咒骂:“我真不幸,在最年轻有为的时候竟遭受冤屈,在监狱度过本应最美好的一段时光。那样的监狱简直不是人居住的地方,狭窄得连转身都困难,唯一的窄小窗口里几乎看不到阳光,冬天寒冷难忍;夏天蚊虫叮咬……真不明白,上帝为什么不惩罚那个陷害我的家伙,即使将他千刀万剐,也难以解我心头之恨啊!”

75岁那年,在贫病交加中,他终于卧床不起。弥留之际,牧师来到了他的床边,说:“可怜的孩子,去天堂之前,忏悔你在人世间的一切罪恶吧……”

牧师的话音刚落,病床上的他声嘶力竭地叫喊起来:“我没有什么需要忏悔,我需要的是诅咒,诅咒那些施予我不幸命运的人……”

牧师问:“您因受冤屈在监狱待了多少年?离开监狱后又生活了多少年?”他恶狠狠地将数字告诉了牧师。

牧师长叹了一口气:“可怜的人,您真是世上最不幸的人,对您的不幸,我真的感到万分同情和悲痛!他人囚禁了你区区10年,而当你走出监牢本应获取永久自由的时候,您却用心底里的仇恨、抱怨、诅咒囚禁了自己整整40年!”

一位公司职员,一天觉得自己好像生病了,就去图书馆借了本医学手册,看该怎样治自己的病。他一口气读完了该读的内容,然后又继续读下去。当他读完介绍霍乱的内容时,方才明白,自己患霍乱已经几个月了。他被吓住了,呆呆地坐了好几分钟。

后来,他很想知道自己还患有什么病,就依次读完了整本医学手册。这下可明白了,除了膝盖积水症外,自己身上什么病都有!

他非常紧张,在屋子里来回踱步。他认为:“医学院的学生们,用不着去医院实习了,我这个人就是一个各种病例都齐备的医院,他们只要对我进行诊断治疗,然后就可以得到毕业证书了。”

他迫不及待地想弄清楚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于是,他就搞了一次自我诊断:先动手找脉搏,起初连脉搏也没有了!后来他才突然发现,脉搏一分钟跳140次!接着,他又去找自己的心脏,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感到万分恐惧,最后他认为,心脏总会在它应在的地方,只不过自己没找到罢了……

他往图书馆走时,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而当他走出图书馆时,却被自己营造的“心理牢笼”所监禁,完全变成了一个全身都有病的老头。

他去找医生,一进医生的家门,他就说:“亲爱的朋友!我不给你讲我有哪些病,只说一下没有什么病,我的命不会长了!我只是没有得膝盖积水症。”

医生给他做了诊断,坐在桌边,在纸上写了些字就递给了他。他顾不上看处方,就塞进口袋,立刻去取药。赶到药店,他匆匆把处方递给药剂师,药剂师看了一眼,就退给他说:“这是药店,不是食品店,也不是饭店。”

他很惊奇地看了药剂师一眼,拿回处方一看,原来上面写的是:“煎牛排一份,啤酒一瓶,6小时一次;走1000米路程,每天早上一次。”他照这样做了,一直健康地活到现在。

这位职员幸亏治疗及时,否则一定会被自己营造的“心理牢笼”所囚禁,最后非得病不可。

人的心理牢笼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所谓的“心理牢笼”都是人自己制造的。别人对自己不好,就充满仇恨、诅咒;自己做错了一点事情,就老是责备自己的过失;有些人总是唠叨自己的坎坷往事和不平待遇,有些人念念不忘生活和疾病所带来的痛苦……

时间一长,个人就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囚禁在“心狱”之中,就像故事中的那个可怜的人那样,至死都没有觉悟,哪还有时间去追求成功呢?

一个渴望有所成就的人,必须走出自己的“心狱”。

改变你生命的视角

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首先改变自己的视角。生活中的难题也许在你改变了视角之后,就不难了。

1941年,美国洛杉矶。

深夜,在一间宽敞的摄影棚内,一群人正在忙着拍摄一部电影。

“停!”刚开拍几分钟,年轻的导演就大喊起来,一边做动作一边对着摄影师大声说:“我要的是一个大仰角,大仰角,明白吗?”

又是大仰角!这个镜头已经反复拍摄了十几次,演员、录音师……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已累得筋疲力尽。可是这位年轻的导演总是不满意,一次次地大声喊“停”,一遍遍地向着摄影师大叫“大仰角”!

此时,已是扛着摄影机趴在地板上的摄影师再也无法忍受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站起来大声吼道:“我趴得已经够低了,你难道不明白吗?”

周围的工作人员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有些幸灾乐祸地看着他们。年轻的导演镇定地盯着摄影师,一句话也没有说,突然,他转身走到道具旁,捡起一把斧子,向着摄影师快步走了过去。

人们不知道这位年轻的导演会做怎样的蠢事。就在人们目瞪口呆的注视下,在周围人的惊呼声中,只见年轻的导演抡起斧子,向着摄影师刚才趴过的木制地板猛烈地砍去,一下、两下、三下……把地板砸出一个窟窿。

导演让摄影师站到洞中,平静地对他说:“这就是我要的角度。”就这样,摄影师蹲在地板洞中,无限压低镜头,拍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仰角,一个从未有人拍出的镜头。

这位年轻的导演名叫奥逊·威尔斯,这部电影是《公民凯恩》。电影因大仰拍、大景深、阴影逆光等摄影创新技术及新颖的叙事方式,被誉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至今仍是美国电影学院必备的教学影片。

拍电影是这样,对待人生更是如此,如果你的视角很低、很小,你怎么能看到难过的日子后面的希望和快乐呢?

改变你的视角,你就能看见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拥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世上没有“不可能”

如果你总是认为某件事是“不可能”的,那说明你一定没有去努力争取,因为这世上本来就没有“不可能”。

螃蟹可以吃吗?不可能。那你就错了,很快就出现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拿破仑·希尔年轻时买下一本字典,然后剪掉了“不可能”这个词,从此他有了一本没有“不可能”的字典,而他也就成了成功学大师。其实,把“不可能”从字典里剪掉,只是一个形象,关键是要从你的心中把这个观念铲除掉。并且,从我们的观念中排除它,想法中排除它,态度中去掉它、抛弃它,不再为它提供理由,不再为它寻找借口,把这个字和这个观念永远地抛弃,而用光辉灿烂的“可能”来替代它。

比如汤姆·邓普西,他就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典型。

汤姆·邓普西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半只左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父母从来不让他因为自己的残疾而感到不安。结果是任何男孩能做的事他也能做,如果童子军团行军5公里,汤姆也同样能走完5公里。

后来他想玩橄榄球,他发现,他能把球踢得比任何在一起玩的男孩子更远。他要人为他专门设计一只鞋子,参加了踢球测验,并且得到了冲锋队的一份合约。但是教练却尽量婉转地告诉他,说他“不具有做职业橄榄球员的条件”,促请他去试试其他的事业。最后他申请加入新奥尔良圣徒队,并且请求给他一次机会。教练虽然心存怀疑,但是看到这个男孩这么自信,对他有了好感,因此就收了他。两个星期之后,教练对他的好感更深了,因为他在一次友谊赛中将球踢出55码远得分。这种情形使他获得了专为圣徒队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赛季中为他所在的队赢得了99分。

然后到了最伟大的时刻,球场上坐满了6.6万名球迷。圣徒队比分落后,球是在28码线上,比赛只剩下了几秒钟,球队把球推进到45码线上,但是根本就可以说没有时间了。“汤姆,进场踢球!”教练大声说。当汤姆进场的时候,他知道他的队距离得分线有63码远,也就是说他要踢出63码远,在正式比赛中踢得最远的记录是55码,是由巴尔第摩雄马队毕特·瑞奇踢出来的。但是,邓普西心里认为他能踢出那么远,而且是完全有可能的,他这么想着,加上教练又在场外为他加油,使他充满了信心。

正好,球传接得很好,邓普西一脚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笔直地前进。6.6万名球迷屏住气观看,接着终端得分线上的裁判举起了双手,表示得了3分,球在球门横杆之上几厘米的地方越过,圣徒队以19:17获胜。球迷狂呼乱叫——叫这踢得最远的一球而兴奋,这是只有半只脚和一只畸形的手的球员踢出来的!

“真是难以相信!”有人大声叫,但是邓普西只是微笑。他想起他的父母,他们一直告诉他的是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之所以创造出这么了不起的记录,正如他自己说的:“他们从来没有告诉我,我有什么不能做的。”

再强调一遍,永远也不要消极地认定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首先你要认为你能,再去尝试、再尝试,要知道,世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向折磨说一声“我能行”

挫折并不保证你会得到完全绽开的成功的花朵,它只提供成功的种子。饱受挫折折磨的人,必须自己努力去寻找这颗种子,并且以明确的目标给它养分并栽培它,否则它不可能开花、结果。

面对挫折,只有自强者才能战胜困难、超越自我。而如果一味地想着等待别人来帮忙,只能落得失败的下场。遭遇不顺利的事情时,坐等他人的帮助是一种极其愚蠢的做法,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解决问题,向折磨说一声“我能行”。记住:永远可以依赖的人只有自己!

一个农民只上了几年学,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二亩薄田。在他18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佳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改革开放后,农田承包到户。他把一块水洼挖成池塘,想养鱼。但村里的干部告诉他,水田不能养鱼,只能种庄稼,他只好又把水塘填平。这件事成了一个笑话,在别人看来,他是一个想发财但又非常愚蠢的人。

听说养鸡能赚钱,他向亲戚借了300元钱,养起了鸡。但是一场大雨后,鸡得了鸡瘟,几天内全部死光。300元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对一个只靠二亩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可谓天文数字。他的母亲受不了这个刺激,忧劳成疾而死。

他后来酿过酒,捕过鱼,甚至还在石矿的悬崖上帮人打过炮眼……可都没有赚到钱。

36岁的时候,他还没有娶到媳妇,即使是离异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因为他只有一间土屋,房子随时有可能在一场大雨后倒塌。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农村是没有人看得起的。

但他还是没有放弃,不久他就四处借钱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不料,上路不到半个月,这辆拖拉机就载着他冲入一条河里。他断了一条腿,成了残疾人。而那拖拉机,被人捞起来,已经支离破碎,他只能拆开它,当作废铁卖。

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他这辈子完了。

但是多年后他成了一家公司的老总,手中有上亿元的资产。现在,许多人都知道他苦难的过去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许多媒体采访过他,许多报告文学描述过他。曾经有记者这样采访他—

记者问:“在苦难的日子里,你凭借什么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缩?”

他坐在宽大豪华的老板台后面,喝完了手里的一杯水。然后,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里,反问记者:“如果我松手,这只杯子会怎样?”记者说:“摔在地上,碎了。”“那我们试试看。”他说。

他手一松,杯子掉到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但并没有破碎,而是完好无损。他说:“即使有10个人在场,10个人都会认为这只杯子必碎无疑。但是,这只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钢制作的。”

是啊!这样的人,即使只有一口气,他也会努力去拉住成功的手,除非上苍剥夺了他的生命……

习惯抱怨生活太苦的人,是不是也能说一句这样的豪言壮语:“我已经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眼下的这一点痛又算得了什么?!”

我们在埋怨自己生活多磨难的同时,不妨想想这位故事主角的人生经历,或许还有更多多灾多难的人们,与他们相比我们的困难和挫折算什么呢?向折磨说一声“我能行”,自强起来,生命就会屹立不倒!

把不幸当作机遇

遇到不幸时,不要总是习惯于把自己放在一个弱者的地位上,等待着别人的同情,然后等着别人来拯救你,这样的话,只会让你一直处于遭人唾弃、鄙视的地位不能翻身。只有自强自立,把不幸当作一次机遇,你才能走出不幸的泥潭。

别林斯基说:“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自知者明,自强者胜,自强者可以征服山,就是跋山涉水也在所不辞;弱者就是面对一张薄纸,也不愿伸手戳破,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谁的一生都有挫折,自强者自然把挫折当玩具,戏之笑之,淡然视之,强者自强,而弱者把挫折当大山,多是惧之怕之,闭目待之,终是弱者更弱。调整你的心态,把不幸当作机遇,你就能战胜不幸,取得成功。

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总理的让·克雷蒂安小的时候,说话口吃,曾因疾病导致左脸局部麻痹,嘴角畸形,讲话时嘴巴总是向一边歪,而且还有一只耳朵失聪。

听一位有名的医学专家说,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可以矫正口吃,克雷蒂安就整日在嘴里含着一块小石子练习讲话,以致嘴巴和舌头都被石子磨烂了。母亲看后心疼得直流眼泪,她抱着儿子说:“克雷蒂安,不要练了,妈妈会一辈子陪着你。”克雷蒂安一边替妈妈擦着眼泪,一边坚强地说:“妈妈,听说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它的茧之后才变成的。我一定要讲好话,做一只漂亮的蝴蝶。”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久的磨炼,克雷蒂安终于能够流利地讲话了。他勤奋并善良,中学毕业时他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还获得了极好的人缘。

1993年10月,克雷蒂安参加全国总理大选时,他的对手大力攻击、嘲笑他的脸部缺陷,对手曾极不道德、带有恶意地说:“你们要这样的人来当你们的总理吗?”然而,对手的这种恶意攻击却招致大部分选民的愤怒和谴责。当人们知道克雷蒂安的成长经历后,都给予他极大的同情和尊敬。在竞争演说中,克雷蒂安诚恳地对选民说:“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最后他以极高的票数当选为加拿大总理,并在1997年成功地获得连任,被加拿大人民亲切地称为“蝴蝶总理”。

人不能因为不幸的来临而畏缩不前,轻言放弃。而应该把它当作一次机遇,抓住它,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你就可以获得不幸给予你的馈赠。

成功人士都是不惧怕困境的,他们总是把一次次不幸当作一次次机遇。面对长期的困境,他们或默默耕耘,或摇旗呐喊。他们凭着一副熬不垮的神经,一腔无所畏惧的勇气,振作精神,发奋苦干,以图早日突破困境的牢笼。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全神贯注于你所期望的目标,你就一定能够如愿以偿。如果你是个缺乏耐性、不能坚持,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要别人替你收拾残局的人,你应当在行动之前细心思索,不可贸然开始工作,免得骑虎难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水和石比,绳和木比,硬度显然相差太远,然而只要你不轻言放弃,把不幸当作机遇看待,全力做好一件事,天长日久,石头也会被水滴穿,木头也会被绳锯断。人做事也是这样,只要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就可以把事情做得比较完美,甚至做到完美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