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是一条看不见的灵魂锁链
画,远看则美。
山,远望则幽。
思想,远虑则能洞察事物本末。
心,远放则可少忧少恼。
……
在某些情境之下,距离是能够产生美的,对名利的疏远尤甚,能够给人带来清明的心智与洒脱的态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古至今,多少人在名利场中百般挣扎反而落得身败名裂。古人说得好:“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
这世上的人,有几人能够在名利面前淡然处之,泰然自若?
“人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这是《红楼梦》里的开篇偈语,这一首《好了歌》似乎在诉说繁华锦绣里的一段公案,又像是在告诫人们提防名利世界中的冷冷暖暖,看似消极,实则是对人生的真实写照,即使在数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世人总是被欲望蒙蔽了双眼,在人生的热闹风光中奔波迁徙,被身外之物所累。
思想,远虑则能洞察事物本末。
那些把名利看得很重的人,总是想将所有财富收到自己囊中,将所有名誉光环揽至头顶,结果必将被名缰利锁所困扰。
一天傍晚,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中散步。这时,有位小和尚从林中惊慌失措地跑了出来,俩人见状,并拉住小和尚问:
“小和尚,你为什么如此惊慌,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和尚忐忑不安地说:“我正在移栽一棵小树,却突然发现了一坛金子。”
这俩人听后感到好笑,说:“挖出金子来有什么好怕的,你真是太好笑了。”然后,他们就问,“你是在哪里发现的,告诉我们吧,我们不怕。”
和尚说:“你们还是不要去了吧,那东西会吃人的。”
两人哈哈大笑,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怕,你告诉我们它在哪里吧。”
于是和尚只好告诉他们金子的具体地点,两个人飞快地跑进树林,果然找到了那坛金子。好大一坛黄金!
一个人说:“我们要是现在就把黄金运回去,不太安全,还是等到天黑以后再运吧。现在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先回去拿点儿饭菜,我们在这里吃过饭,等半夜的时候再把黄金运回去。”于是,另一个人就回去取饭菜了。
留下来的这个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该有多好!等他回来,我一棒子把他打死,这些黄金不就都归我了吗?”
回去的人也在想:“我回去之后先吃饱饭,然后在他的饭里下些毒药。他一死,这些黄金不就都归我了吗?”
不多久,回去的人提着饭菜来了,他刚到树林,就被另一个人用木棒打死了。然后,那个人拿起饭菜,吃了起来,没过多久,他的肚子就像火烧一样痛,这才知道自己中了毒。临死前,他想起了和尚的话:“和尚的话真对啊,我当初就怎么不明白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可见,“财”这只拦路虎,它美丽耀眼的毛发确实诱人,人一旦骑上去,又无法使其停住脚步,最后必将摔下万丈深渊。
名利,就像是一座豪华舒适的房子,人人都想走进去,只是他们从未意识到,这座房子只有进去的路,却没有出来的门。枷锁之所以能束缚人,房子之所以能困住人,主要是因为当事人不肯放下。放不下金钱,就做了金钱的奴隶;放不下虚名,就成了名誉的囚徒。
庄子在《徐无鬼》篇中说:“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追求钱财的人往往会因钱财积累不多而忧愁,贪心者永不满足;追求地位的人常因职位不够高而暗自悲伤;迷恋权势的人,特别喜欢社会动荡,以求在动乱之中借机扩大自己的权势。而这些人,正是星云大师所说的“想不开、看不破”的人,注定烦恼一生。
权势等同枷锁,富贵有如浮云。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莫不如退一步,远离名利纷扰,给自己的心灵一片可自由驰骋的广袤天空,于旷达开阔的境界中欣赏美丽的世间风景。
名利不过是生命的尘土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住持,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找接班人。
一日,他将两个得意弟子叫到面前,这两个弟子一个叫慧明,一个叫尘元。高僧对他们说:“你们俩谁能凭自己的力量,从寺院后面悬崖的下面攀爬上来,谁将是我的接班人。”
慧明和尘元一同来到悬崖下,那真是一面令人望而生畏的悬崖,崖壁极其险峻、陡峭。
身体健壮的慧明,信心百倍地开始攀爬。但是不一会儿他就从上面滑了下来。
慧明爬起来重新开始,尽管他这一次小心翼翼,但还是从悬崖上面滚落到原地。
慧明稍事休息后又开始攀爬,尽管摔得鼻青脸肿,他也绝不放弃……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慧明屡爬屡摔,最后一次他拼尽全身之力,爬到一半时,因气力已尽,又无处歇息,重重地摔到一块大石头上,当场昏了过去。高僧不得不让几个僧人用绳索将他救了回去。
接着轮到尘元了,他一开始也和慧明一样,竭尽全力地向崖顶攀爬,结果也屡爬屡摔。
尘元紧握绳索站在一块山石上面,他打算再试一次,但是当他不经意地向下看了一眼以后,突然放下了用来攀上崖顶的绳索。然后他整了整衣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扭头向着山下走去。
旁观的众僧都十分不解,难道尘元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大家对此议论纷纷。只有高僧静静地看着尘元的去向。
尘元到了山下,沿着一条小溪顺水而上,穿过树林,越过山谷,最后没费什么力气就到达了崖顶。
当尘元重新站到高僧面前时,众人还以为高僧会痛骂他贪生怕死、胆小怯弱,甚至会将他逐出寺门。谁知高僧却微笑着宣布将尘元定为新一任住持。众僧皆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尘元向其他人解释:“寺后悬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但是只要在山腰处低头看,便可见一条上山之路。师父经常对我们说‘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就是教导我们要知伸缩退变啊!”
高僧满意地点了点头说:“若为名利所诱,心中则只有面前的悬崖绝壁。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笼之内,徒劳苦争,轻者苦恼伤心,重者伤身损肢,极重者粉身碎骨。”随后,高僧将衣钵锡杖传交给了尘元,并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攀爬悬崖,意在勘验你们的心境,能不入名利牢笼,心中无碍,顺天而行者,便是我中意之人。”
不去追求虚假的得益,实实在在地施为,高僧传达的正是这个意旨。在这个世界上,名与利通常都是人们追逐的目标。虽然人人都道“富贵人间梦,功名水上鸥”,可真正要一人放弃对名利的追求,如自断肱骨,是难而又难的。对于名利的追求,已经渗入我们的骨髓了。谁不爱名利呢?名利能给人带来优越的生活,显赫的地位。
然而,谁又能保证这种“心想事成”的梦幻生活,能保持5年、10年、甚至更久?13岁的李叔同就能写出“人生犹似西山月,富贵终如草上霜”的诗句,佛意十足。他自己也真正视名利如浮云,飘然出家。
出家,不过出的是家门,人仍在红尘内,名与利仍然如炎夏的蔓藤伸出小而软的触手,纠缠不清。做和尚也是有三六九等的,普通僧人青灯古卷,寒衣草履,有权势的僧人也会出入高屋庙堂与政要周旋,来往前呼后拥,排场十足。弘一法师对此深感惋惜,而他自己对功名利禄则是毫无兴趣。
弘一法师出家后,极力避免陷入名利的泥沼自污其身,因此从不轻易接受善男信女的礼拜供养。他每到一处弘法,都要先立三约:一不为人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吹嘘。他谢绝俗缘,很少与俗人来往,尤其不与官场人士接触。
那时弘一法师在温州庆福寺闭关静修时,温州道尹张宗祥慕名前来拜访。能与道尹结交,是一般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弘一法师却拒不相见。无奈张宗祥深慕法师大名,非见不可,弘一法师的师父寂山法师只好拿着张宗祥的名片代为求情,弘一央告师父,甚至落泪:“师父慈悲!师父慈悲!弟子出家,非谋衣食,纯为了生死大事,妻子亦均抛弃,况朋友乎?乞婉言告以抱病不见客可也!”
张宗祥无奈,只好怏怏而去。
一个人,心要像明月一样皎洁,像天空一样淡泊,才能做到与人无争、与世无争。人世皆无争,才能安心做一名淡泊名利的人。心安定了,才能专注于修行。弘一法师研修律宗,最后能成为一代宗师,与他淡泊名利的心境是分不开的。
慧忠禅师曾经对众弟子说:“青藤攀附树枝,爬上了寒松顶;白云疏淡洁白,出没于天空之中。世间万物本来清闲,只是人们自己在喧闹忙碌。”世间的人在忙些什么呢?其实不外乎名、利两个字。不入名利牢笼,才能专注于眼前事、当下事,没有烦忧,达到洒脱的精神境界。
尘世浮华如过眼云烟
人生像一场梦,无定、虚妄、短促,还要承受某些无法避免的痛苦。人生就像天气一样变幻莫测,有晴有雨,有风有雾。无论谁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况且,一帆风顺的人生,就像是没有颜色的画面,苍白枯燥。
一个经历过苦难的人,即使他现在的生活依旧被困境所包围,他的内心也不会有太多的痛苦,苦难之于他,早已化为过去的云烟。生命的诞生即是体味困苦的开始,而因为惧怕苦痛而躲避在尘世之外,则永远也尝不到真正的快乐。
等人老了的时候,回过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开心的、伤心的,不都成了过眼云烟吗?一路走过来,难免会有许多辛酸的泪水,难免会有许多欢乐的笑声,当一切成为过去,谁还记得曾经有多痛,曾经有多快乐。
按照这种思路想来,一切都会过去的。那么,对于眼前的不幸,又何必过于执着?尘世的一切荣华富贵,或是苦难病痛,最终都会如云烟般消散,既然如此,无论是幸或不幸,便没有了执着的缘由。
上帝经常听到尘世间万物抱怨自己命运不公的声音,于是就问众生:“如果让你们再活一次,你们将如何选择?”
牛:“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只猪。我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干的是力气活,有谁给我评过功,发过奖?做猪多快活,吃罢睡,睡了吃,肥头大耳,生活赛过神仙。”
猪:“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当一头牛。生活虽然苦点儿,但名声好。我们似乎是傻瓜懒蛋的象征,连骂人也都要说‘蠢猪’。”
鼠:“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猫。吃皇粮,拿官饷,从生到死由主人供养,时不时还有我们的同类给它送鱼送虾,很自在。”
猫:“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鼠。我偷吃主人一条鱼,会被主人打个半死。老鼠呢,可以在厨房翻箱倒柜,大吃大喝,人们对它也无可奈何。”
鹰:“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只鸡,渴了有水喝,饿了有米吃,住有房,还受主人保护。我们呢,一年四季漂泊在外,风吹雨淋,还要时刻提防冷枪暗箭,活得多累呀!”
鸡:“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任意捕兔捉鸡。而我们除了生蛋、报晓外,每天还胆战心惊,怕被捉被宰,惶惶不可终日。”
女人:“假如让我再活一次,一定要做个男人,经常出入酒吧、餐馆、舞厅,不做家务,还摆大男子主义,多潇洒!”
男人:“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个女人,上电视、登报刊、做广告,多风光。长得漂亮,一句嗲声嗲气的撒娇,一个朦胧的眼神,都能让丈夫神魂颠倒。”
上帝听后,大笑起来,说道:“一派胡言,一切照旧!还是做你们自己吧!”
人们总渴望获得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对自己所拥有的不加以珍惜。其实,每一个生命的个体之所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自有它存在的意义;每一个人所得的上帝一样不会少给,不该得的,绝不会多给。因此,安心做自己,才是智慧的人。
只有安心做自己的人,才能领会放下的大意境,明天在不断更新,何必总是着眼于过去呢?其实,一切事物都是不增不减的,它有它自然循环的道理。繁华的世态看似好,让人可以过享尽荣华富贵的生活,所以人们不遗余力地追求,但它背后的真实不过如此,为了追求它,人们在不留神之际便沦陷成名利的玩物,失去快乐的生活。在这里,并不是要人们面对幸福和易于得来的金钱而不去享用,只是把这些看得透彻些,活在当下,自在自然,坦然接受所拥有和能够拥有的一切,面对贫富的变化少一些迷茫,多一些坦然,真正的幸福才能不请自来。
名声长久而短暂
看看周围那些你熟知的人,他们之中的一部分可能没有目标,做着一些对自己、对别人都毫无益处的事情,却不明白自己身上真正的本性是怎样的,有一点虚名就会沾沾自喜。这样的做法是不明智的,相反的,在做事情之前,我们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本性是什么,之后遵从自己的本性,只做属于自己本性的事情。一定要记住,你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以这件事情的本身价值来进行判断,不要过分注意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将会对命运的安排和生活的赐予感到满足。
过去熟悉的一些词语现在已经不用了。同样,有些曾经风光一时的名字如今也不被大众所熟悉,例如卡米卢斯、恺撒、沃勒塞斯、邓塔图斯以及稍后一些时候的西庇阿、加图,然后是奥古斯都,还有哈德里安和安东尼。这些事情很快就过去了,变成了历史,甚至有可能被有些人忘记了。所以,认识到了本性的人,早就放弃了对名利的追求,即使他们偶然获得了荣誉,也完全不放在心上,只会淡化自己对于名利的渴望和与人攀比的虚荣。
居里夫人因取得了巨大的科学成就而天下闻名,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颇多,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但她对此全不在意。
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访,发现她的小女儿正在玩一枚金质奖章,而那枚金质奖章正是大名鼎鼎的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给她的。这位朋友不禁大吃一惊,忙问:“居里夫人,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够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1921年,居里夫人应邀访问美国,美国妇女为了表示崇拜之情,主动捐赠1克镭给她,要知道,1克镭的价值是在百万美元以上的。
这是她急需的。虽然她是镭的母亲——发现者(但她放弃为此而申请专利),但她买不起昂贵的镭。
在赠送仪式之前,当她看到《赠送证明书》上写着“赠给居里夫人”的字样时,她不高兴了。她声明说:“这个证书还需要修改。美国人民赠送给我的这1克镭永远属于科学,但是假如就这样规定,这1克镭就成了我的私人财产,这怎么行呢?”
主办者在惊愕之余,打心眼儿里佩服这位大科学家的高尚人品,马上请来一位律师,把证书修改后,居里夫人这才在《赠送证明书》上签字。
居里夫人的成就在科学史上是空前的,可是她早就看淡了名利,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人的行为都是受欲望支配的,可欲望是无穷的,尤其是对于外部物质世界的占有欲,更是一个无底深渊。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诱惑,人的占有欲往往就这样被强烈地激发出来。但是,虽然人们承认欲望的客观存在,并不代表肯定欲望本身,欲望的永无休止只会给我们带来更深重的灾难,所以我们竭力要避免和舍弃的东西正是在欲望的支配下对名利无休无止的渴望。
可以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
伊索有句话说:“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对于生活,普通的老百姓没有那么多言辞来形容,但是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语言。于是,老人们会在我们面前念叨:“做人啊,要本分,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这个道理其实与文化人伊索说的是一样的。
的确,人生的沮丧很多都是源于得不到的东西,我们每天都在奔波劳碌,每天都在幻想填平心里的欲望,但是那些欲望却像是反方向的沟壑,你越是想填平,它就越向下凹得越深。
欲望太多,就成了贪婪。贪婪就好像一朵艳丽的花朵,美得让你兴高采烈、心花怒放,可是你在注意到它的娇艳的同时,却忘了提防它的气味,那是一种让你身心疲惫却永远也感受不到幸福的毒药。从此,你的心灵被索求所占据,你的双眼被虚荣所遮蔽。
年轻的时候,艾莎比较贪心,什么都追求最好的,拼了命想抓住每一个机会。有一段时间,她手上同时拥有13个广播节目,每天忙得昏天暗地,她形容自己:“简直累得跟狗一样!”
事情总是对立的,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事业愈做愈大,压力也愈来愈大。到了后来,艾莎发觉拥有更多、更大不是乐趣,反而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她的内心始终有一种强烈的不安笼罩着。
1995年,“灾难”发生了,她独资经营的传播公司日益亏损,交往了7年的男友和她分手……一连串的打击直奔她而来,就在极度沮丧的时候,她甚至考虑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面临崩溃之际,她向一位朋友求助:“如果我把公司关掉,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朋友沉吟片刻后回答:“你什么都能做,别忘了,当初我们都是从‘零’开始的!”
这句话让她恍然大悟,也让她勇气再生:“是啊!我们本来就是一无所有,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好怕的呢?”就这样念头一转,她不再沮丧。没想到,在短短半个月之内,她连续接到两笔很大的业务,濒临倒闭的公司起死回生。
历经这些挫折后,艾莎体悟到了人生“无常”的一面:费尽了力气去强求,虽然勉强得到,最后留也留不住;而一旦放空了,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更大的能量。她学会了“舍”。为了简化生活,她谢绝应酬,搬离了150平方米的房子,索性以公司为家,挤在一个10平方米不到的空间里,淘汰不必要的家当,只留下一张床、一个小茶几,还有两只为她做伴的小狗。
艾莎这才发现,原来一个人需要的其实那么有限,许多附加的东西只是徒增无谓的负担而已。
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无形中就成了欲望的奴隶。
在欲望的支配下,我们会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为了金钱而疲于奔命。我们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仍觉得不满足,因为在我们看来,很多人生活得比自己更富足,很多人的权力比自己的大。所以我们别无出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在无奈中透支着体力、精力与生命。
这样的生活,能不累吗?被欲望沉沉地压着,能不精疲力竭吗?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什么目标真的非要实现不可,又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用宝贵的生命去换取?
放弃生活中的“第四个面包”
非洲草原上的狮子吃饱以后,即使羚羊从身边经过,也懒得抬一下眼皮;瑞士的奶牛也是一样,只要吃饱了肚子,它就会闲卧在阿尔卑斯山的斜坡上,一边享受温暖的阳光,一边慢条斯理地反刍。
有一位作家非常赞赏瑞士奶牛和非洲狮子的生存哲学。他说,假如你的饭量是三个面包,那么你为第四个面包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愚蠢的。
王立有一个做医生的朋友,几年前王立到一个宾馆去开会,一眼瞥见领班小姐,貌若天仙,便上前搭讪。小姐莞尔一笑,用一种很不经意的口气说:“先生,没看见你开车来哦!”他当即如五雷轰顶,大受刺激,从此立志加入有车族。后来朋友和王立在一起吃饭,几杯酒下肚之后,朋友告诉王立,准备把开了一年的“昌河”小面包卖掉,换一辆新款的“爱丽舍”,然后又问王立买车了没有?王立老老实实地回答,还没有,而且在看得见的将来也没有这种可能性。他同情地看着王立:“唉!一个男人,这一辈子如果没有开过车,那实在是太不幸了。”
在欲望的支配下,我们会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为了金钱而疲于奔命。
这顿饭让王立吃得很惶惑。因为按他目前的收入水平,买辆“爱丽舍”,他得不吃不喝地攒上好几年。更糟糕的是,若他有一天终于买上了汽车,也许在他还没有来得及品味“幸福”滋味的时候,一个有私人飞机的家伙对他说:“作为一个男人,没开过飞机太不幸了!”那他这辈子还有救吗?
这个问题让王立坐立不安了很长时间。如何挽救自己,免于堕入“不幸”的深渊,让他甚为苦恼。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有菜篮子可提的女人最幸福。因为幸福其实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微之处,人生的真味存在于诸如提篮买菜这样平平淡淡的经历之中。我们时时刻刻拥有着它们,却无视它们的存在。
王立恍然大悟。原来他的朋友在用一个逻辑陷阱蓄意误导他:没有汽车是不幸的。你没有汽车,所以你是不幸的。但这个大前提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汽车”与“幸福”并无必然的联系。
在一个成功人士云集的聚会上,王立激动地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不生病,不缺钱,做自己爱做的事。”会场上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成功只是幸福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幸福的全部。人们对“成功”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没完没了地追求来自外部世界的诱惑——大房子、新汽车、昂贵服饰等,尽管可以在某些方面得到物质上的快乐和满足,但是这些东西最终带给我们的是患得患失的压力和令人疲惫不堪的混乱。
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站在熙熙攘攘的雅典集市上叹道:“这儿有多少东西是我不需要的!”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看起来很重要的东西,其实,它们与我们的幸福并没有太大关系。我们对物质不能一味地排斥,毕竟精神生活是建立在物质生活之上的,但不能被物质约束。面对这个已经严重超载的世界,面对已被太多的欲求和不满压得喘不过气的生活,我们应当学会用好生活的减法,把生活中不必要的繁杂除去,让自己过一种自由、快乐、轻松的生活。
莫为名利诱,量力缓缓行
懂得知足的人往往会量力而行。即使前面有很多诱惑,但是他仍然能够不为所动,仔细斟酌自己一天至多能行多远。他深思熟虑之后才去安排行程。尤其是在一条从没走过的道路,他会花费更多的心思去衡量:何处崎岖、何处坎坷、何处严寒、何处酷热,他都要弄得一清二楚。不管别人给他施加多少压力,或者前方有多少诱惑,他都不急不躁,沿着既定的路线缓缓而行。
蒋方初到广州时,曾为找工作奔波了好长一段时间,起初他见几个跑业务的同学业绩不俗,赚了不少钱,学中文专业的他便找了家公司做业务员,然而,辛辛苦苦跑了几个月,不但没赚到钱,人倒瘦了十几斤。同学们分析说:“你能力不比我们差,但你的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谈、沟通,不善交际,因此不太适合跑业务……”
后来蒋方见一位在工厂做生产管理的朋友薪水高、待遇好,便动了心,费尽心力谋到了一份生产主管的职位,可是没做多久他就因管理不善而引咎辞职了。之后,蒋方又做过公司的会计、餐厅经理等,最终出于各种原因都被迫离职。
最后,蒋方痛定思痛,吸取了前几次的教训,不再盲目追逐高薪或舒适的职位,而是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凭借自己的中文系本科学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应聘到一家刊物做了文字编辑。这份工作相比以前的职位,虽然薪水不高,工作量也大,但蒋方却做得非常开心,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几个月下来,他就以自己突出的能力和表现让领导刮目相看,器重有加。回顾以往的工作历程,蒋方深有感触地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应当根据自己的能力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一味地追逐高薪、舒适的工作,曾让我吃尽了苦头,走了不少弯路。事实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结合自身条件,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去选择相应的事来做。放弃那些不适合自己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快乐。”
就如同故事里的蒋方,很多人都是受到了生活的诱惑,总觉得自己有能力可以获取更多,可是事实是我们还不具备那么多的力量,贪图诱惑,朝着更大的目标行进,只会加大我们的压力,让自己无法适从。
生活中,有人看到了巨大的利益,所以不停地调整自己的路线,甚至急躁地想要直奔利益的终点,可是急于求成的人往往会事倍功半。还有一些人,他们整天都在为了未来的事情操心,可能几十年以后才可能面对的难处,他们现在就开始忧心忡忡了。但是命运只肯按照现实的样子向我们展示,根本不可能因为我们的急躁就提前向我们展开未来的画卷。所以,我们只能按照自己既定的生活之路,一步一步地为未来打开局面。
过重的名誉会压断你起飞的翅膀
有一篇《蜗牛的奖杯》的文章。讲的是蜗牛原先善于飞行,在一次飞行比赛中荣获冠军,得到了一个奖杯,便成天背在身上,日久天长,奖杯成了外壳,翅膀也退化了,它只能慢慢爬行。做人也是一样,不能永远背着荣誉的外壳,要学会淡忘曾经的荣誉,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信陵君杀死晋鄙,拯救邯郸,击破秦兵,保住赵国,赵孝成王准备亲自到郊外迎接他。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人说:‘事情有不可以让人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有不可以不忘记的。’”
信陵君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唐雎回答说:“别人厌恨我,不可不知道;我厌恨人家,又不可以让人知道。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可以忘记;我对人家有恩德,不可以不忘记。如今您杀了晋鄙,救了邯郸,破了秦兵,保住了赵国,这对赵王是很大的恩德啊,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您,我们仓促拜见赵王,我希望您能忘记救赵的事情。”信陵君说:“我谨遵你的教诲。”
唐雎叫信陵君谦虚谨慎,淡忘功劳,这的确是高明的处世哲学。其实不仅仅是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同样需要淡泊曾经的功劳。
有资料称,每当年终岁末,日本的企业都要召开“忘年会”。会议上没有领导们的长篇总结报告和工作布置,也没有典型发言和表彰先进,只有简短的新年致辞:忘记昨天,新的一年继续努力吧!“忘年会”的内涵提示人们,成绩也好,荣誉也罢,代表的都是过去,在前进的道路上必须甩掉这些包袱,减轻“行囊”创造新的业绩。社会在与时俱进,市场瞬息万变,要发展就必须要创新。要创新,就得将装有“成绩”“荣誉”之类的“行囊”减轻直至甩掉,不断地从新的“零”开始,在“白纸”上画新的图画。没有了“包袱”,解放了思想,放开了手脚,在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理论创新、经营理念创新等诸多创新中,一定能有所作为,一定能再创辉煌。
同样,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坎坷和不幸,如竞争的失败、家道的中落、不测的病痛和突发的灾难;可能会遇到无端的误解和不公允的际遇;可能会有名利得失和荣辱毁誉;可能会有历史的伤痕和岁月的沧桑;可能会听到无中生有的流言蜚语,捕风捉影、蜚短流长的小道新闻……
如果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不妨挥一挥衣袖,学会淡忘,淡忘应该淡忘的一切。淡忘功名利禄,那将使你不会高高在上,不会拥有那种孤独的高处不胜寒的悲凉;淡忘曾经的痛楚,那将有助于你寻找到另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淡忘曾经的仇恨,那将帮助你开辟另一条通往成功的大道;淡忘曾经的成功,那将有助于把你带往人生新的高峰。
放弃复杂欲求,恢复简单生活
生活在当下,我们是否应该审视一下现代人的生活?所有人都莫名其妙地忙碌着,被包围在混乱的杂事、杂务,尤其是杂念之中,一颗颗跳动的心被挤压成了有气无力的皮球,在坚硬的现实中疲软地滚动着。也许是因为在竞争的压力下我们丧失了内心的安全感,于是就产生了担心无事可做的恐惧,所以才急着找事做来安慰自己。这样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离真正的快乐、甚至真正的生活越来越远。
在20世纪末,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可谓达到了顶峰,人们恨不得把地球上能开发的地方都开发出来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我们深深地被工业、电子、传媒、科技等人工产业紧紧地包围着。信息的汹涌和浩大正如大海的波涛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海里沉浮着,在一层层海浪的推举下荡来荡去。也许我们并没失去什么,却凭空地感到凄凉。现代人已经很难找到宁静和从容,找到自己内心的真实。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在行动,而是大海的力量左右我们的行动。但如果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从而奋力反抗时势的捉弄,还有可能获得抵达遥远彼岸的希望。可怕的是,我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心已被时代蒙住,看不到自我行动的艰难,而思想的孱弱顺理成章,又极易把被动错认成自由。
也许是我们真的太累了。在追逐生活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尝试着放弃一些复杂的东西,还原生命的本源,让一切都恢复简单的面孔。其实生活本身并不复杂,复杂的只是我们的内心。所以,要想恢复简单的生活,必须重新开始。
让生命逍遥自在
古今中外,为了生命的自由、潇洒,不少智者都懂得与名利保持距离。
惠子在梁国做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庄子来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吧。”惠子很恐慌,想阻止庄子,派人在梁国搜了三日三夜。不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说:“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相位来吓我吗?”惠子十分羞愧。
一天,庄子正在濮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两位大夫前来聘请他:“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两位大夫道:“自然是愿意在泥水中摇尾而行了。”庄子说:“两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庄子不慕名利,不恋权势,为自由而活,可谓洞悉幸福真谛的达人。
人活在世界上,无论贫穷富贵,穷达逆顺,都免不了与名利打交道。《清代皇帝秘史》记述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兴致大发,随口问一个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道每天来来往往多少只船?”老和尚回答说:“我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一语道破天机。
淡泊名利是一种境界,追逐名利是一种贪欲。放眼古今中外,真正淡泊名利的很少,追逐名利的很多。今天的社会是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充溢着各种各样炫人耳目的名利诱惑,要做到淡泊名利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旷世巨作《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说过:“直到你失去了名誉以后,你才会知道这玩意儿有多累赘,才会知道真正的自由是什么。”盛名之下,是一颗活得很累的心,因为它只是在为别人而活着。我们常羡慕那些名人的风光,可我们是否了解他们的苦衷?其实大家都一样,希望能活出自我,能活出自我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世间有许多诱惑:桂冠、金钱,但那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最美,快乐最贵。我们要想活得潇洒自在,要想过得幸福快乐,就必须做到:学会淡泊名利,割断权与利的联系,无官不去争,有官不去斗;位高不自傲,位低不自卑,欣然享受清心自在的美好时光,这样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惬意。否则,太看重权力地位,让一生的快乐都毁在争权夺利中,那就太不值得,也太愚蠢了。
当然,放弃荣誉并不是寻常人具有的,它是经历磨难、挫折后的一种心灵上的感悟,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