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舍得:经营人生的智慧
22656200000002

第2章 舍得:成就人生的处世艺术

“舍”只是“得”的另一个名字

执着地对待生活,紧紧地把握生活,但又不能抓得过死,松不开手。人生这枚硬币,其反面正是那悖论的另一要旨:我们必须接受“失去”,学会放弃。

国王有5个女儿,这5位美丽的公主是国王的骄傲。她们那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远近皆知,所以国王送给她们每人10个漂亮的发夹。

有一天早上,大公主醒来,一如往常地用发夹整理她的秀发,却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于是她偷偷地到二公主的房里,拿走了一个发夹。

当二公主发现自己少了一个发夹,便到三公主房里拿走一个发夹;三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也如法炮制地拿走四公主的一个发夹;四公主只好拿走五公主的发夹。

于是,最小的公主的发夹只剩下9个。

隔天,邻国英俊的王子忽然来到皇宫,他对国王说:“昨天我养的百灵鸟叼回一个发夹,我想这一定是属于公主们的,而这也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不知道百灵鸟叼回的是哪位公主的发夹?”

公主们听到了这件事,都在心里说:是我掉的,是我掉的。可是头上明明完整地别着十个发夹,所以都懊恼得很,却说不出口。

只有小公主走出来说:“我掉了一个发夹。”话才说完,一头漂亮的长发因为少了一个发夹,全部披散下来,王子不由得看呆了。

故事的结局,当然是王子与公主从此一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对善于享受简单和快乐的人来说,人生的心态只在于进退适时、取舍得当。因为生活本身即是一种悖论:一方面,它让我们依恋生活的馈赠;另一方面,又注定了我们对这些礼物最终的舍弃。

失去了一样东西,必然会在其他地方有所收获。关键是,你要有乐观的心态,相信有失必有得。要舍得放弃,要正确对待你的失去,失去才能得到,有时舍弃不过是获得的另一个名称,失去也就是另一种获得。

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下爱情。然而,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所以,人生要学会放弃,并敢于放弃一些东西。

存心舍弃,会有加倍的收获

有取就有舍,而有舍才有得。我们往往只是看到了一个人舍去世俗的荣华富贵和荣誉地位,却忽略了他舍弃这些东西后所得到的比这些东西更加珍贵的东西,那便是无穷的智慧和人生那种宁静而豁达的境界。其实人生就是一连串取舍的过程,有取就有舍,有舍才有得,而主动舍弃的人,则可能得到上苍加倍的馈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时,以美英法为首的战胜国首脑们几经磋商,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一切准备就绪后,大家才发现,这个全球至高无上、最权威的世界性组织,竟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买一块地皮,刚刚成立的联合国还身无分文。让世界各国筹资,牌子刚刚挂起,就要向世界各国搞经济摊派,负面影响太大。况且刚刚经历了二战的浩劫,各国政府都财库空虚,许多国家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筹资在寸土寸金的纽约买下一块地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联合国对此一筹莫展。

听到这一消息后,美国著名的家族财团洛克菲勒家族经商议,果断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将这块地皮无条件地赠与了这个刚刚挂牌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同时,洛克菲勒家族亦将毗邻这块地皮的大量地皮全部买下。

对洛克菲勒家族的这一出人意料之举,美国许多大财团都吃惊不已。870万美元,对于战后经济萎靡的美国和全世界,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洛克菲勒家族却将它拱手赠出,并且什么条件也没有。这条消息传出后,美国许多财团主和地产商都纷纷嘲笑说:“这简直是蠢人之举!”并纷纷断言:“这样经营不要十年,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财团,便会沦落为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贫民集团!”

但出人意料的是,联合国大楼刚刚建成完工,毗邻的地价便立刻飙升起来,相当于捐赠款数十倍、近百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尽地涌进了洛克菲勒家族财团。这种结局,令那些曾经讥讽和嘲笑过洛克菲勒家族捐赠之举的财团和商人们目瞪口呆。

这是典型的“因舍而得”的例子。如果洛克菲勒家族没有做出“舍”的举动,勇于牺牲和放弃眼前的利益,就不可能有“得”的结果。放弃和得到永远是辩证统一的。然而,现实中许多人却执着于“得”,常常忘记了“舍”。殊不知,没有舍就没有得,什么都想获得的人,最终会因为无尽的欲望,导致一无所获。

生活就是如此,如果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的时候,那么就应该学会舍弃,生活有时候会迫使你交出权力,不得不放弃机会和恩惠。然而我们要知道,舍弃并不意味着失去,有时候,我们主动舍弃,反而会得到更多。

舍得舍得,舍和得永远不分开

有人可能会觉得,放弃曾经所有的一切从零开始,很可惜。所以他们在该放弃时不放弃,优柔寡断,结果错过了很多好机会。其实,放弃一件事情,也许会开启另一道成功的门。生活是一个单项选择题,每时每刻你都要有所选择,有所放弃,要追求一个目标,你必须在同一时间放弃一个或数个目标。该放弃时就放弃吧,不要在犹豫不决中虚度光阴,可能到最后还会无奈地放弃。世界上许多顶级的富豪都是敢于选择、舍得放弃的人。

拥有中国色彩第一人称号的于西蔓回国建立了“西蔓色彩工作室”。她将国际流行的“色彩季节理论”带到了中国,她使中国女性认识到了色彩的魅力。于西蔓在日本学习的是经济,但她在毕业后,凭着自己对色彩的爱好,苦学了两年,取得了色彩专业的资格,在当时,她成为全球2000多名色彩顾问中唯一的华人。在国外,她看到了中国同胞的穿着经常引起别人的非议,每次她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要让中国人也美起来。随后,她放弃了在国外优厚的生活,毅然回到了祖国,并于1998年在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色彩工作室。面对中国消费群体的不同,刚开始时,于西蔓只是凭自己的主观确定价位。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这并不适合大多数群体,同时也违背了她的初衷——要让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什么是色彩。于是,她又重新做了计划,降低价位,并做了很多的辅助工作,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年轻的时尚一族纷至沓来,连上了年纪的人也成了工作室的座上宾,热线咨询电话也响个不断。

于西蔓的个人才华及所创立的事业对中国的贡献和影响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媒体的高度赞誉和肯定,她被誉为“色彩大师”“中国色彩第一人”。

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于西蔓说她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懂得放弃,因为没有放弃就没有新的开始。于西蔓几次放弃了自己令人羡慕的工作而重新开始,是因为她深深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及自身的价值。

放弃是对卓越者勇气和胆识的考验。在商人看来,有时在经商中选择放弃,需要承受来自内心和外界方方面面的压力。可以说,任何一次决策中的取舍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胆识,需要非凡的毅力和智慧。只有当一个商人把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作为目标时,他才会顶住压力,卧薪尝胆、历尽艰辛,走向更大的辉煌。

在商业社会之中,无论你经营哪个行业,都会遇到众多的竞争对手在与自己争抢市场,能够凭实力一路打拼、高唱凯歌当然最好,如果与对手相比,自己在资金、技术、知名度、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处于劣势,那该怎么办呢?硬拼,可能是鸡蛋碰石头,自取其辱。聪明的商人在这个时候就会选择一走了之,惹不起总躲得起吧,这才是上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不是懦弱,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市场已经饱和,而且又没有发展前景的时候,就得考虑放弃你现在所处的行业,趁早另起炉灶,否则只有坐以待毙。比如手机普及之后,谁还在做寻呼台的生意?“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这话虽然残酷,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没有市场价值的东西就应该“见好就收”。

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有得。这就是成功商人要告诉我们的创富秘籍!

取舍之间,唯心而已

弘一大师曾说:“不可闲谈、不晤客人、不通信(有十分要事,写一纸条交与护关者)。凡一切事,尽可俟出关后再料理也,时机难得,光阴可贵,念之!念之!”舍掉闲谈,舍掉见客,舍掉与人通信,用这些时间来闭关修炼、研究佛法,弘一大师因此取得了佛学上的大成就。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懂得取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有两个禅师是同门师兄弟,都是开悟了的人,一起外出行脚。从前的出家人肩上背着一个铲子。这个铁铲有两个用处,一个是可以随时种植生产,带一块洋芋,把洋芋切四块埋下去,不久洋芋长出来,可以吃饭,不用化缘了。另一个是,路上看到死东西就把其埋掉。两师兄弟在路上忽然看到一个死人,一个挖土把尸体埋掉;一个却扬长而去,看都不看。

有人去问他们的师父:“您两个徒弟都开悟了,我在路上看到他们,两个人表现不同,究竟哪个对呢?”师父说:“埋他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脱。因为人死了最后都会变成泥巴的,放在地上变泥巴,摆在地下也变泥巴,都是一样,所以说,埋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脱。埋也对,不埋也对,取也对,舍也对。”

取舍之间,很多时候,人们向往去取得,并且认为多多益善。然而,“取”却是以“舍”为代价的。取到多少,就会舍掉多少。有时候,取舍是由个人主观意志所决定。例如,弘一大师,他舍去了世俗婚姻家庭,得到了佛法的博大精深;舍掉了红尘爱恨嗔痴,得到了心灵的圆满平静。这取舍,是由他自己做主的,心甘情愿,罔顾周围人的劝阻。而有些时候,取舍是不知不觉间命运的安排。《笑傲江湖》中令狐冲被师父罚到后山面壁思过,因而失去了与小师妹朝夕相处的机会。恰巧林平之到来,令狐冲在师妹心中的重要地位自此被林平之所取代,而正是由于这次面壁思过,使他发现了石壁后的秘密,自此逐渐走向了武学大道。

现实生活中,取舍比比皆是,而很多取舍,并非命运所定、无法摆脱。诸多的取舍,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

商人重利轻别离,舍掉家庭的和和美美,用孤寂繁忙得来苦苦追逐的利益,这是商人的取舍;玄武门李世民杀兄弑弟得到皇位,这是政治家的取舍;盗贼入关时荀巨伯宁死不弃朋友、程婴忍受世人误解唾骂抚养赵氏孤儿,这是君子的取舍;朱自清宁愿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鲁迅弃医从文唤醒浑浑噩噩的国民大众,这是爱国者的取舍……生活中的诸多选择是非常沉重的。因为我们作出一种选择,在得到的同时就意味着放弃、舍弃一些别的东西,一旦放弃,往往意味着不再拥有。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取与舍呢?俄国作家奥斯托洛夫斯基曾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或者取,或者舍。当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为自己的取舍感到后悔,这样的取舍便是正确的、值得的。

失去可能是一种福音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行程中,你会用心去欣赏沿途的风景,同时也会接受各种各样的考验,这个过程中,你会失去许多,但是,你同样也会收获很多,因为,失去所传递出来的并不一定都是灾难,也可能是福音。

有一位住在深山里的农民,经常感到环境艰险,难以生活,于是便四处寻找致富的好方法。一天,一位从外地来的商贩给他带来了一样好东西,尽管在阳光下看去那只是一粒粒不起眼的种子。但据商贩讲,这不是一般的种子,而是一种叫作“苹果”的水果的种子,只要将其种在土壤里,两年以后,就能长成一棵棵苹果树,结出数不清的果实,拿到集市上,可以卖好多钱呢!

欣喜之余,农民急忙将苹果种子小心收好,但脑海里随即涌现出一个问题:既然苹果这么值钱、这么好,会不会被别人偷走呢?于是,他特意选择了一块荒僻的山野来种植这种颇为珍贵的果树。

经过近两年的辛苦耕作,浇水施肥,小小的种子终于长成了一棵棵茁壮的果树,并且结出了累累硕果。

这位农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嗯!因为缺乏种子的缘故,果树的数量还比较少,但结出的果实也肯定可以让自己过上好一点儿的生活。

他特意选了一个吉祥的日子,准备在这一天摘下成熟的苹果,挑到集市上卖个好价钱。当这一天到来时,他非常高兴,一大早便上路了。

当他气喘吁吁爬上山顶时,心里猛然一惊,那一片红灿灿的果实,竟然被外来的飞鸟和野兽们吃了个精光,只剩下满地的果核。

想到这几年的辛苦劳作和热切期望,他不禁伤心欲绝,大哭起来。他的财富梦就这样破灭了。在随后的岁月里,他的生活仍然艰苦,只能苦苦支撑下去,一天一天地熬日子。不知不觉,几年的光阴如流水一般逝去。

一天,他偶然来到了这片山野。当他爬上山顶后,突然愣住了,因为在他面前出现了一大片茂盛的苹果林,树上结满了累累硕果。

这会是谁种的呢?在疑惑不解中,他思索了好一会儿才找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这一大片苹果林都是他自己种的。

几年前,当那些飞鸟和野兽在吃完苹果后,就将果核吐在了旁边,经过几年的生长,果核里的种子慢慢发芽生长,终于长成了一片更加茂盛的苹果林。

现在,这位农民再也不用为生活发愁了,这一大片林子中的苹果足以让他过上温饱的生活。

有时候,失去是另一种获得。花草的种子失去了在泥土中的安逸生活,却获得了在阳光下发芽微笑的机会;小鸟失去了几根美丽的羽毛,经过跌打,却获得了在蓝天下凌空展翅的机会。人生总在失去与获得之间徘徊。没有失去,也就无所谓获得。

生活中,一扇门如果关上了,必定有另一扇门打开。你失去了一种东西,必然会在其他地方收获另一个馈赠。关键是,我们要有乐观的心态,相信有失必有得。要舍得放弃,正确对待你的失去,因为失去可能是一种生活的福音,它预示着你的另一种获得。

舍与得之间,你需要一颗平常心

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的冠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得最多的就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保持平常的心态。的确,在竞技场上保持平常心态,就能使竞技者超水平发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在职场和人生中更是如此,只有保持平常心,才能取得工作和生活上的成功。

实际上,很多人并不是被自己的能力所打败,而是败给自己无法掌控的情绪。在现实工作中,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与强烈的成功欲望的双重压力下,从业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急躁、慌乱、失落、颓废、茫然、百无聊赖等困扰工作的情绪。这些情绪一齐发作,常常会让人丧失对自身的定位,变得无所适从,从而大大地影响了个人能力的发挥,使自己的工作效能大打折扣。

如古人所云:“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不管我们身在何种环境,承受什么样的压力,只要能够坦然面对,就能够轻松地走向成功。

有一次,有源禅师问大珠慧海大师:“大师修道是否用功?”大珠慧海大师回答:“用功。”

有源禅师问:“如何用功?”大珠慧海大师回答:“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有源禅师说:“这和一般人有何不同?”大珠慧海大师说:“一般人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所以不同。”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无论身处什么位置,遇到的问题可能不同,但所面临的压力其实是一样的。漫长的工作生涯中,不分昼夜地加班、工作碰到困难、获得褒奖、遭遇委屈甚至是挫折连连,这都是我们要经历的事情,它涉及所有的人,并不是单单指向某一个人。而职场中人不同的反应体现的则是个体的素质。所以,我们应当努力学会,而且必须学会去适应环境,而不是怨天尤人、沾沾自喜抑或是垂头丧气。如果我们能够随时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宠辱不惊,去留随意,我们就能够简简单单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量力而行,舍弃才能得到

据说有一年,香港财政拮据,便想出了一个办法:把中环海边康乐大厦所在的那块土地进行拍卖。这块土地面积大,属于黄金地段。消息传出后,有资产的人都兴致勃勃,连远在港外的富商们也都赶来参加投标。一时间,香港码头机场客流量大增,饭店老板个个眉开眼笑。想投标者虽多,但有资格的就那么几个,真正打这块地皮主意的,在香港只有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有限公司和英国的渣打银行。香港为了不让港外人士购地,有意让这两家中的一个获胜,便采取了暗中投标的方式,谁也不知道别人所投价格为多少。

李嘉诚心里有打算,地皮虽好,也有个底限,否则买回来也是亏本,而渣打银行必然拼命抬价,以扳回前几次败北丢的老面子,李嘉诚报上28亿港元。那渣打银行活脱脱的英国绅士脾气,底气不足却要打肿脸充胖子,又认为李嘉诚必定拼命抬价,于是豁出了老本,报出了42亿港元的价格。结果当然是渣打银行获胜。正当银行上下举杯欢庆时,打听消息的探子回来报告说,李嘉诚的报价比他们少14亿港元,顿时一个个脸色变得死灰,总裁吃惊得连酒杯都掉在地上摔得粉碎,连连说,英国绅士上了中国商人的大当。

李嘉诚精打细算,忍住了黄金地段的巨大诱惑,果断地抽身而退,把烫手的山芋甩给了渣打银行。如果忍不住,把自己的老本全部押上,可能落个失败的“威风”,又有何价值。这就显示了凡事能够量力而行,就可以保持长久的成功。

懂得量力而行的人,不会在自己的能力之外贸然行动,这样也就不会招来危险。孙武在书中说:“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就是说有十倍于对方的兵力,就要围困它;有五倍于它的兵力,就要攻打它;只有对方的一倍多,就分散攻击它;与敌军匹敌,就能战则战;比敌人的兵力少,则能逃就逃。量力而为是在危险之中降低损失的最明智的办法,它不需要太多玄妙的智慧,只要我们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就可以了。

懂得量力而行也是一种舍得之道。放弃追逐自己能力以外的东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自己的能力进行最大限度发挥,便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社会财富。大凡有成就的人不会计较眼前的得失,他们明白有舍才有得。此时的放弃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失败,而是另一种对人生的成全,因为你所放弃的是生活的负累。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我们应审慎地运用智慧,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别忘了及时审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要学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全面研究问题,放弃掉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做正确抉择。

做人学学橡皮筋

人生有两种情境,一是逆境,一是顺境。面对困境和逆境,人有必要像橡皮筋一样,在逆境中,困难和压力逼迫身心,这时应懂得一个“屈”字,委曲求全,保存实力,以等待转机;在顺境中,幸运和环境皆有利于我,这时当不忘一个“伸”字,乘风万里,扶摇直上,以顺势应时,更上一层楼。

这就像打牌,输牌和赢牌是常有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输一场牌而沮丧不已。也不能因为赢了一场就洋洋自得,人当有穿梭于输赢之间的能力。

从做人上讲,应该有刚有柔。人太刚强,遇事就会不顾后果,容易遭受挫折。人太柔弱,遇事就会优柔寡断,坐失良机,很难成就大事,一味软弱,终究是扶不起的阿斗。做人就要刚柔并济,能刚能柔,能屈能伸,当刚则刚,当柔则柔,屈伸有度。适当的弹性有助于你克服障碍加快你前进的步伐。小草之所以抵得过强风,是因为懂得随风摇曳,随时改变自己的姿态;扁舟之所以抗得住恶浪,是因为能够顺水击流,随时调整自己的航向。

有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不得志,有人向他推荐一位得道大师。他找到大师,倾吐了自己的烦恼。大师沉思了一会儿,默然舀起一瓢水,说:“这水是什么形状?”这人摇头:“水哪有形状呢?”大师不答,只是把水倒入一只杯子,这人恍然,道:“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大师无语,轻轻地拿起花瓶,把水倒入其中,这人又道:“哦,难道说这水的形状像花瓶?”大师摇头,轻轻提起花瓶,把水倒入一个盛满花土的盆中。水很快就渗入土中,消失不见了。这人陷入了沉思。这时,大师俯身抓起一把泥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就是人的一生。”

那个人沉思良久,忽然站起来,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想通过水告诉我,社会就像一个个有规则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在什么容器之中就像什么形状。而且,人还极可能在一个规则的容器中消失,就像水一样,消失得迅速、突然,而且一切都无法改变。”

这人说完,眼睛急切地盯着大师,渴盼着大师的肯定。“是这样。”大师微笑,接着说:“又不是这样!”说毕,大师出门,这人随后。

在屋檐下,大师伏下身,用手在青石板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顿住。这人把手指伸向大师手指所触之地,那里有一个深深的凹口。大师说:“下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你看,这个凹处就是雨水落下的结果。”此人于是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又可以像这小小的雨滴,改变这坚硬的青石板,直到容器破坏。”大师点头:“对,这个窝会变成一个洞。”

做人就要像水一样,有弹性,能屈能伸,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感情上都是如此,可以和一些人在一起工作;也可以一个人工作。可以被人捧到天上,也要学会忍受别人的责骂。不会因为一次的失败而觉得前途阻力无限,不要因为人生路上的不如意对自己丧失信心,当以一颗坚强的心去面对生活的刁难和挑战。越王勾践也正是这样能够享受尊荣也能够卧薪尝胆,在大喜大悲之后依然能够称王,这便是弹性。在得意的时候能够开怀大笑但也能把握得住分寸,不让扑面而来的掌声鲜花迷失了双眼,这样才能使得自己的人生不断的辉煌。

当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努力,发现此路不通,就不要钻牛角尖,人要懂得转弯,绕道而行。当我们与对手竞争的时候也不要一味地将对手看作敌人,因为对手身上的优点很可能是你没有的,有时候对手就是一个榜样,值得你学习,而一味地将对手看作敌人的人想尽办法打赢对手的人是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的。而只有那些虽然存在竞争关系,但是仍然将对手当朋友做榜样的人才能走得更远,以后的路子会更宽。对于企业来讲,要有的是大企业的气魄,赢得起,输得起,在输的时候能够虚心地学习竞争对手是如何将企业做得更好,并感谢对手的存在让企业能够不断改善自身的弱点越做越强。

当事情失败的时候,看看能不能在败局中找到新的成功之路。给一个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一个悔恨的机会,多一份宽容,或许就在你对他微笑的那一刻起,你已经成了他这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人很多时候要具有弹性,才能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不能舍,只好在泥里团团转

暴雨刚过,道路上一片泥泞。一个老太太到寺庙进香,一不小心跌进了泥坑,浑身沾满了黄泥,香火钱也掉进了泥里。她不起身,只是在泥里捞个不停。一个慈悲的富人刚好坐轿从此经过,看见了这个情景,想去扶她,又怕弄脏了自己身上的衣服,于是便让下人去把老太太从泥潭里扶出来,还送了一些香火钱给她。老太太十分感激,连忙道谢。

一个僧人看到老太太满身污泥,连忙避开,说道:“佛门圣地,岂能玷污?还是把这一身污泥弄干净了再来吧!”

瑞新禅师看到了这一幕,径直走到老太太身边,扶她走进大殿,笑着对那个僧人说:“旷大劫来无处所,若论生灭尽成非。肉身本是无常的飞灰,从无始来,向无始去,生灭都是空幻一场。”

僧人听他这样说便问道:“周遍十方心,不在一切处。难道连成佛的心都不存在吗?”

瑞新禅师指指远处的富人,嘴角浮起一抹苦笑:“不能舍、不能破,还在泥里转!”

那个僧人听了禅师的话,顿时感到无比惭愧,垂下了目光。

瑞新禅师回去便训示弟子们:“金钱珠宝是驴屎马粪,亲身躬行才是真佛法。身躬都不能舍弃,还谈什么出家?”

心存取舍,则有邪见与妄行;凡成就大事之人,无不是心中存善念。像故事中的富人,舍不得一身皮囊,身价百万又如何?像故事里的僧人,舍不得自己的一身衣裳,以佛门清静地做借口,谈何出家乃至成佛呢。

名利富贵,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对其执着不忘,实在不宜。

人生的高度应是知足恬然,生命的高度应是能取能舍、当取则取、当舍则舍、善取善舍的安然。很多时候,人们向往去取得,并且认为多多益善,然而,“取”的前提必定是先“舍”,只有“舍”,才能“得”。

蚌舍弃安逸,才拥有了孕育珍珠的权利;种子放弃花朵,才拥有了孕育春天的资格。千古豪杰舍家为国,才垂青于史册;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才有了巍巍中华。取与舍在自然的荡涤中,展现并昭示了生命的高度,数千年白驹过隙,无数次金乌西坠,消磨掉了历史的棱角,打磨出中华文明不朽的生命之碑。

取,便是一培清澈的水,只那一培,便无须再希冀天上的银河;舍,就是一抖那背上的重负,只那一抖,便使你我得以仰望浩瀚的蓝天。但人生在这一取一舍之间,生命在无限地升华,并且拥有了自己的高度。

的确,取舍对于人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鲁迅弃医从文,改变了他的一生,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如果当初他不作出这样的取舍,他可能只是位医人治人的医生而已,成不了一代文豪。

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应该去坚持,而什么又该舍弃。

取舍,并非是很容易的事情,应该是:得,要先舍;而舍,则终必得。而舍不舍得,以及怎样去“舍”,又怎样去“得”,就全看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