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把生活和未来过成你想要的样子
22656500000002

第2章 独立美好地过一生,活出自己喜欢的模样

比进入别人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打开自己的世界

一位诗人说过:“不可能每个人都当船长,必须有人来当水手,问题不在于你干什么,重要的是能够做一个最好的你。”把身边的工作做好,就是成功。

一大早,格尔开着小型运货汽车来了,车后扬起一股尘土。

他卸下工具后就干起活来。格尔会刷油漆,也会修修补补,能干木匠活,也能干电工活,修理管道,整理花园;他会铺路,还会修理电视机,他是个心灵手巧的人。

格尔已经上了年纪,走起路来步子缓慢、沉重,头发理得短短的,裤腿留得很长,他给别人干活。

他的主人有几间草舍,其中有一间,格尔在夏天租用。每年春天格尔把自来水打开,到了冬天再关上。他把洗碗机安置好,把床架安置好,还整修了路边的牲口棚。

格尔摆弄起东西来就像雕刻家那样有权威,那种用自己的双手工作的人才有的权威。木料就是他的大理石,他的手指在上边摸来摸去,摸索什么,别人不太清楚。一位朋友认为这是他自己的问候方式,接近木头就像骑手接近马一样,安抚它,使它平静下来。而且,他的手指能“看到”眼睛看不到的东西。

如果你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事,做最好的自己,你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超越他人,跨越平庸的鸿沟,脱颖而出。

有一天,格尔在路那头为邻居们盖了一个小垃圾棚。垃圾棚被隔成3间,每间放一个垃圾桶。棚子可以从上边打开,把垃圾袋放进去,也可以从前边打开,把垃圾桶挪出来。小棚子的每个盖子都很好使,门上的合叶也安得严丝合缝。

格尔把垃圾棚漆成绿色,晾干。一位邻居走过去一看,为这竟是一个人做的而不是在什么地方买的而感到惊异。邻居用手抚摩着光滑的油漆,心想,完工了。不料第2天,格尔带着一台机器回来了。他把油漆磨毛了,不时地用手摸一摸。他说,他要再涂一层油漆。尽管照别人看来这已经够好了,但这不是格尔干活的方式。经他的手做出来的东西,都看上去不像是自己家做的。

在格尔的天地中,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因为那都是他在某个时候制作的、修理的,或者拆卸过的。保险盒、牲口棚、村舍全出自格尔的手。

格尔的主人们从事着复杂的商业性工作。他们发行债券,签订合同。格尔不懂如何买卖证券,也不懂怎样办一家公司。但是当做上面提到的那些事时,他们就去找格尔,或找像格尔这样的人。他们明白格尔所做的是实实在在的、很有价值的工作。

当一天结束的时候,格尔收拾工具放进小卡车,然后把车开走了。他留下的是一股尘土,以致还有一个想不通的小伙伴。这个人纳闷,为什么格尔做得这样多,可得到的报酬却这样少。

然而,格尔又回来干活儿了,默默无语,独自一人,没有会议,也没有备忘录,只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该干什么活就干什么活,自己的活自己干,也许这就是自由的一个很好的定义。

你有权按自己的曲子跳舞

一个物质生活颇为优越的商人,处处与别人比较,他不允许自己得到的东西比别人差。他做到了,他成了交际圈中的佼佼者。可是,他的内心却没有丝毫快乐可言。他为了寻找到自己的快乐,决定出门旅行。

有一天,他来到了一个很偏僻的村寨,这里相对封闭,人们的生活很俭朴。可是,他发现村民们活得非常快乐。一到晚上,人们吃罢晚饭,就在一片空地上点起篝火,乐师们弹起他们心爱的乐器,男女老少一起载歌载舞,将欢声笑语洒在村寨的每一个角落。从他们的神态中,除了快乐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忧愁。他们有什么值得快活的资本呢?商人百思不得其解。

一个晚上,在村民们跳舞的间隙,商人与一位年长的乐师攀谈,他问乐师:“为什么你们总是那么快乐?”老乐师听了他的话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拿起乐器,弹起了一首曲子,老乐师对他说:“年轻人,跳起来吧,按照你自己心中的那只曲子跳舞,而不要受我的影响。我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就这样,他真的跳了起来,而且没有受乐曲的一点影响。虽然,他跳得很累,但是不知怎么回事,一场舞跳下来,他却很轻松、很惬意,那是一种他从来也没有感受过的快乐。而就在他静下来的一刹那,心中突然一亮,他真正地明白了,原来,获得快乐的秘诀,就是按自己的曲子跳舞。

当你足够好,才配得起更好

一位名叫希瓦勒的乡村邮递员,每天徒步奔走在各个村庄之间。有一天,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

他发现,绊倒他的那块石头样子十分奇特,他拾起那块石头,左看右看,有些爱不释手了。

于是,他把那块石头放进自己的邮包里。村子里的人们看到他的邮包里除信件之外,还有一块沉重的石头,都感到很奇怪,便好意地对他说:“把它扔了吧,你还要走那么多路,这可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他取出那块石头,炫耀地说:“你们看,有谁见过这样美丽的石头?”

很多人抱怨生活中缺少或没有光明,这是因为他们自己缺少或没有希望的缘故。无论在多么艰难的困境中,只要活在希望中,就会看到光明。

人们都笑了:“这样的石头山上到处都是,够你捡一辈子。”

回到家里,他突然产生一个念头,如果用这些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将是多么美丽啊!

于是,他每天在送信的途中都会找几块好看的石头。不久,他便收集了一大堆,但离建造城堡的数量还远远不够。

于是,他开始推着独轮车送信,只要发现中意的石头,就会装上独轮车。

此后,他再也没有过上一天安闲的日子,白天他是一个邮差和一个运输石头的苦力,晚上他又是一个建筑师。他按照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来构造自己的城堡。

所有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认为他的大脑出了问题。

20多年以后,在他偏僻的住处,出现了许多错落有致的城堡,当地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性格偏执、沉默不语的邮差,在干一些如同小孩建筑沙堡的游戏。

1905年,美国波士顿一家报社的记者偶然发现了这群城堡,这里的风景和城堡的建造格局令他慨叹不已,为此写了一篇介绍希瓦勒的文章。文章刊出后,希瓦勒迅速成为新闻人物。许多人都慕名前来参观,连当时最有声望的大师级人物毕加索也专程来参观了他的建筑。

在城堡的石块上,希瓦勒当年刻下的一些话还清晰可见,有一句就刻在入口处的一块石头上:“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

据说,这就是那块当年绊倒希瓦勒的第一块石头。

其实有愿望的不是石头,而是我们的内心有了一股强大的信念,这个信念就是要过自己向往的生活。

许多人之所以不平凡,是因为他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一点:自己想过什么生活,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当他们有了自己的梦想以后,任何困难都是微不足道的。

怀有成为珍珠的信念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养蚌人,他想培养一颗世上最大最美的珍珠。

他去海边沙滩上挑选沙粒,并且一颗一颗地问那些沙粒,愿不愿意变成珍珠。那些沙粒一颗一颗都摇头说不愿意。养蚌人从清晨问到黄昏,他都快要绝望了。

就在这时,有一颗沙粒答应了他。

旁边的沙粒都嘲笑那颗沙粒,说它太傻,去蚌壳里住,远离亲人、朋友,见不到阳光、雨露、明月、清风,甚至还缺少空气,只能与黑暗、潮湿、寒冷、孤寂为伍,不值得。

可那颗沙粒还是无怨无悔地随着养蚌人去了。

斗转星移,几年过去了,那颗沙粒已长成了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而曾经嘲笑它傻的那些伙伴们,却依然只是一堆沙粒,有的已风化成土。

也许你只是众多沙粒中最平凡的一颗,但如果你有要成为一颗珍珠的信念,并且忍耐、坚持,当走过黑暗与苦难的长长隧道之后,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平凡如沙粒的你,在不知不觉中,已长成了一颗珍珠。每颗珍珠都是由沙子磨砺出来的,能够成为珍珠的沙粒都有着成为珍珠的坚定信念,并无怨无悔。沙粒之所以能成为珍珠,只是因为它有成为珍珠的信念。芸芸众生中,我们原本只是一粒粒平凡的沙子,但只要怀有成为珍珠的信念,你终会长成一颗珍珠的。

永远保留希望,永远相信自己

希望和欲念是生命不竭的原因所在。记住,无论在什么境况下,我们都必须有继续向前行的信心和勇气,生命的生动在于我们满怀希望,不懈追求。

有一个老人,刚好100岁那年,不仅功成名就,子孙满堂,而且身体硬朗,耳聪目明。在他百岁生日的这一天,他的子孙济济一堂,热热闹闹地为他祝寿。

在祝寿中,他的一个孙子问:“爷爷,您这一辈子中,在那么多领域做了那么多的成绩,您最得意的是哪一件呢?”

老人想了想说:“是我要做的下一件事情。”

另一个孙子问:“那么,您最高兴的一天是哪一天呢?”

老人回答:“是明天,明天我就要着手新的工作,这对于我来说是最高兴的事。”

这时,老人的一个重孙子,虽然还30岁不到,但已是名闻天下的大作家了,站起来问:“那么,老爷爷,最令您感到骄傲的子孙是哪一个呢?”说完,他就支起耳朵,等着老人宣布自己的名字。

没想到老人竟说:“我对你们每个人都是满意的,但要说最满意的人,现在还没有。”

这个重孙子的脸陡地红了,他心有不甘地问:“您这一辈子,没有做成一件感到最得意的事情,没有过一天最高兴的日子,也没有一个令您最满意的孙子,您这100年不是白活了吗?”

此言一出,立即遭到了几个叔叔的斥责。老人却不以为忤,反而哈哈大笑起来:“我的孩子,我来给你说一个故事:一个在沙漠里迷路的人,就剩下半瓶水。整整5天,他一直没舍得喝一口,后来,他终于走出大沙漠。现在,我来问你,如果他当天喝完那瓶水的话,他还能走出大沙漠吗?”

老人的子孙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

老人问:“为什么呢?”

他的重孙子作家说:“因为他会丧失希望和欲念,他的生命很快就会枯竭。”

老人问:“你既然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不能明白我刚才的回答呢?希望和欲念,也正是我生命不竭的原因所在呀!”

生命在于永不放弃,我们的事业也如此,有希望在,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就有了不竭的动力。

你的人生只要对你自己有意义就可以了

人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的主人。

“老师让我去报名参加那个拼写竞赛。”13岁的安琪一回到家就告诉父母。

“太好了,你已经报名了吗?”

“还没有呢。”

“为什么,宝贝?”父母奇怪地问。

“我有点害怕,台下可能会有许多人看着。”安琪很激动,她在家一向是个听父母话的孩子,在学校平时也不爱多说话,但是学习成绩很好。

“我想你还是先报个名吧,你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不过这事儿你还是得自己决定。”

父母离开了安琪的屋子。过了两天之后,学校老师打来电话,让安琪的父母说服安琪去报名参加拼写竞赛。

安琪回到家后,父母又跟她谈了话,父母对她说:“首先,我们并不是强迫你一定要报名,这件事还是你来作决定,但是我们可以谈谈关于参加竞赛的利弊。参加竞赛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智力,还能增强自己的信心。比赛赢了更好,没有得名次,也是无关紧要的,我们不在乎。因为你在我们的心目中是很有能力的孩子,这点并不需要用竞赛的名次来证明。”

父母又对她说:“老师打电话来说,他也很相信你的能力。我们对你的比赛结果都不太关心,关心的只是你是不是想用这一次机会去锻炼自己。”

有这样开明的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最后安琪还是报名了。

安琪的父母知道安琪很聪明,只是她太胆小了。她不敢想象如果自己站在台上面对那么多的观众拼写单词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她的父母很想让安琪见一见世面,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还有,父母想让安琪通过这一机会来证明她自己的能力,也好好地锻炼自己的胆量,发现自己的一些潜力,明白自己只是有些发怵,需要自己的父母给加油,同时,又能够消除得一个名次的压力。

安琪的父母对安琪充满了信心,但他们并不催促安琪,而是让她自己来作这一决定。

通过这件事,安琪增强了自己的独立性和勇气,而父母则很满意自己鼓励了安琪,使她没有失去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要驾驭命运,从近处说,要自主地选择学校,选择书本,选择朋友,选择服饰;从远处看,则要不被种种因素制约,自主地选择自己的事业、爱情和大胆地追求崇高的理想。

你的一切成功、一切造就,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你应该掌握前进的方向,把握住目标,让目标似灯塔般在高远处闪光;你应该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懂得自己解决问题。你不应相信有救世主,不该信奉什么神仙或皇帝,你的品格、你的作为,你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自己行为的产物,并不能靠其他什么东西来改变。在生活道路上,你必须善于作出抉择,不要总是踩着别人的脚步走,不要总是听凭他人摆布,而要勇敢地驾驭自己的命运,调控自己的情感,做自己的主宰,做命运的主人。

人若失去自己,是一种不幸;人若失去自主,则是人生最大的缺憾。

主宰自己的命运

年轻的亚瑟国王被邻国的伏兵抓获。邻国的君主并没有杀他,而是向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并承诺只要亚瑟回答得上来,他就可以给亚瑟自由。亚瑟有一年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一年期满还不能给他答案,亚瑟就会被处死。

这个问题是: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令许多有学识的人困惑不解,何况年轻的亚瑟。但求生的欲望使亚瑟接受了国王的命题——在一年的最后一天给他答案。

亚瑟回到自己的国家,开始向每个人征求答案:公主、妓女、牧师、智者、宫廷小丑。他几乎问了所有的人,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回答是男人,有的说是孩子,有的说是金钱,还有的说是地位,但没有一个答案可以令他满意。最后,人们建议亚瑟去请教一个女巫,也许她能够知道答案。但是他们警告他,女巫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条件,这些条件往往使人们不敢向她求助。

一年的最后一天到了,亚瑟别无选择,只好去找女巫试试看。女巫答应回答他的问题,但他必须首先接受她的交换条件:让她和加温结婚。而加温是最高贵的圆桌武士之一,是亚瑟最亲密的朋友。亚瑟惊骇极了,看看女巫:驼背,丑陋不堪,只有一颗牙齿,身上发出臭水沟般难闻的气味,而且经常发出猥亵的声音。他从没有见过如此丑陋不堪的怪物。他拒绝了,他不能让他的朋友为了救他而牺牲自己的幸福。

加温知道这个消息后,对亚瑟说:“我同意和女巫结婚。对我来说,没有比拯救你的生命更重要的了。”亚瑟感动极了,深情地拥抱了他的朋友。于是亚瑟宣布了婚礼的日期,女巫也回答了亚瑟的问题:女人真正想要的是——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人们都明白了女巫说出的是真理,于是邻国的君主如约给了亚瑟永远的自由。

加温的婚礼如约举行,而亚瑟也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这是怎样的婚礼呀——加温一如既往地温文尔雅,而女巫却在婚礼上表现出非常丑陋的行为:蓬头垢面,用嘶哑的喉咙大声讲话,还用手抓东西吃。她的言行举止让所有的宾客都感到恶心,大家也都深切地同情加温。

新婚之夜对于所有的人都是美妙的,但对加温却是异常可怕的,但它终究还是到了。然而,加温走进新房,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个他从没见过的美丽少女斜倚在婚床上!加温忽然如入梦境,不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少女回答说:“我也曾被别人施以魔咒,我自己在一天的时间里一半是丑陋的,另一半是美丽的。你愿意怎样分配这丑陋与美丽呢?”

多么残忍的问题呀!加温开始面对他的两难选择:是在白天向朋友们展示自己的美丽妻子,而在夜晚自己的屋子里,面对一个如幽灵般又老又丑的女巫呢,还是在白天拥有一个丑陋的女巫妻子,但在晚上与一个美丽的女人共度亲密时光呢?出乎意料的是,加温没有做任何选择,只是对他的妻子说:“既然女人最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那么就由你自己决定吧!”

少女眼中闪着泪光,动情地说:“谢谢你替我解除了诅咒,当有一个男人愿意让我主宰自己命运的时候,诅咒就会自动失效了。那么,我要告诉你,我会选择白天和夜晚都是美丽的女人,因为我爱你。”

如果不能坚持自我,还怎么过好一生

汤姆成长于环境复杂的纽约市劳工区切尔西。时值嬉皮士时代,汤姆身穿大喇叭裤,头顶阿福柔犬蓬蓬头,脸上涂满五颜六色的彩妆,为此,常遭到住家附近各类人士的批评。

有一天晚上,汤姆跟邻居友人约好一起去看电影。时间到了,汤姆身穿扯烂的吊带裤,一件绑染衬衫,头顶阿福柔犬蓬蓬头。当汤姆出现在朋友面前时,朋友看了汤姆一眼,然后说:“你应该换一套衣服。”

“为什么?”汤姆很困惑。

“你扮成这个样子,我才不要跟你出门呢。”

汤姆怔住了:“要换你换。”于是朋友走了。

当汤姆跟朋友说话时,母亲正好站在一旁。这时,她走向汤姆:“你可以去换一套衣服,然后变得跟其他人一样。但你如果不想这么做,而且坚强到可以承受外界的嘲笑,那就坚持你的想法。不过,你必须知道,你会因此引来批评,你的情况会很糟糕,因为与大众不同本来就不容易。”

汤姆受到极大的震撼。因为汤姆明白,当他探索另类的生活方式时,没有人鼓励他,甚至支持他。当他的朋友说“你得去换一套衣服”时,他陷入两难抉择:倘若我今天为你换衣服,日后还得为多少人换多少次衣服?母亲看出了汤姆的决心,她看出他在向这类同化压力说“不”,看出他不愿为别人改变自己。

人们总喜欢评判一个人的外形,却不重视其内在。要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就要能承受这些批评。汤姆的母亲告诉他,拒绝改变并没有错,但她也警告他,拒绝与大众一致是一条漫长的路。

汤姆一生都始终摆脱不了与大众一致的议题。当汤姆成名后,他也总听到人们说:“他在这些场合为什么不穿皮鞋,反而要穿红黄相间的快跑运动鞋?他为什么不穿西装?他为什么跟我们不一样?”到头来,人们之所以受到他的吸引,学他的样子,又恰恰因为他与众不同。

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

1863年冬天的一个上午,凡尔纳刚吃过早饭,正准备到邮局去,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凡尔纳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邮政工人。工人把一包鼓囊囊的邮件递到了凡尔纳的手里。一看到这样的邮件,凡尔纳就预感到不妙。自从他几个月前把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乘气球5周记》寄到各出版社后,经常收到这样的邮件。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拆开一看,上面写道:“凡尔纳先生:尊稿经我们审读后,不拟刊用,特此奉还。某某出版社。”每次看到退稿信,凡尔纳都是心里一阵绞痛。这已经是第15次了,还是未被采用。

凡尔纳此时已深知,那些出版社的“老爷”们是看不起无名作者的。他愤怒地发誓,从此再也不写了。他拿起手稿向壁炉走去,准备把这些稿子付之一炬。凡尔纳的妻子赶过来,一把抢过手稿紧紧抱在胸前。此时的凡尔纳余怒未息,说什么也要把稿子烧掉。他妻子急中生智,以满怀关切的口气安慰丈夫:“亲爱的,不要灰心,再试一次吧,也许这次能交上好运的。”听了这句话以后,凡尔纳抢夺手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接受了妻子的劝告,又抱起这一大包手稿到第16家出版社去碰运气。

这一次没有落空,读完手稿后,这家出版社立即决定出版此书。并与凡尔纳签订了20年的出书合同。

没有他妻子的疏导,没有为梦想持之以恒的勇气,我们也许根本无法读到凡尔纳笔下那些脍炙人口的科幻故事,人类就会失去一笔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成功需要坚持梦想。这种素质的人常常创造出人间奇迹。弗洛伊德、拿破仑、贝多芬、凡·高,还有《吉尼斯世界大全》一书中所记载的诸多人物,不能不承认,是所有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物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有声有色。他们都明显有一个共同点,即执着。他们执着地将他们热爱的某项事业推向极致,什么也阻止不了他们——除了自身的死亡。

过你想要的生活,就能有美好的体验

艾森豪威尔年轻时经常和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母亲总告诫他要“打好自己手中的牌”,他对这句话总是不甚理解。

一天晚饭后,他像往常一样和家人打牌。这一次,他的运气简直差到了极点,每次得到的都是很差的牌。他开始抱怨,最后,竟发起了少爷脾气。

一旁的母亲看到他这个样子,正色道:“既然要打牌,你就必须用自己手中的牌打下去,不管牌是好是坏。谁也不可能永远都有好运气!”

艾森豪威尔对妈妈的这种理论已经厌倦了,刚要争辩,却听到母亲接着说:“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像这打牌一样啊!发牌的是上帝。不管你手中的牌是好是坏,你都必须拿着,你都必须面对。你能做的,就是让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认真对待,把自己的牌打好,力争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打牌,这样对待人生才有意义啊!”

艾森豪威尔此后一直牢记母亲的话,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会尽全力打好自己手中的牌。就这样,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成为中校、盟军统帅,最后登上了美国总统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