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唐诗三百首
22661300000007

第7章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1]蝉声唱,南冠[2]客思深。

那堪[3]玄鬓[4]影,来对白头[5]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6]?

作者简介

骆宾王

骆宾王(约638—?),唐朝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也称骆临海。后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兵败后不知所终。骆宾王年少时即有才名,擅长七言歌行,是“初唐四杰”之一。他的歌行慷慨悲壮、情韵悠长;五言古诗和律诗苍劲、精巧,既有魏晋古诗的气度,又有六朝诗歌的风采。

注释

[1]西陆:指秋天。[2]南冠:指囚犯。[3]那堪:也作“不堪”。[4]玄鬓:黑色的鬓发,这里指蝉。[5]白头:这里指已生白发的诗人。[6]予心:我的心。

精彩解说

秋天,我在狱中听着蝉鸣,不由得生起思乡之情。这蝉的鸣叫,让我这个白发的囚徒如何忍受!露过重,它有翅难飞;秋风太猛,它的鸣唱也变得低沉。无人相信我和它一样高洁,谁又能为我辩白?

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他被诬陷贪赃而下狱。古人认为蝉栖于高枝,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所以把它当作高洁的象征,而且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却没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最后两句比喻诗人有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还被诬陷入狱。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来替诗人申冤。骆宾王在狱中写下这首诗,旨在以蝉自比,同时为自己的遭遇感到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