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生哲理枕边书
22661700000016

第16章 以德修身

孔子认为,人可以分为四类:庸人、士、君子、贤人。

鲁哀公问孔子说:“请问什么样的叫作庸人呢?”

孔子说:“所谓的庸人,是嘴里不能说好话,心里不知道忧虑,不知道选择贤人善士寄托自身并借以除去忧难,行动不知道该做什么,七情六欲支配着自己,这样的人就可以叫作庸人了。”

鲁哀公说:“很好,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叫作士呢?”

孔子回答说:“所谓的士,他虽然不能全部知道做事的方法,但是还能够有所遵循;虽然不能把事情做得十全十美,但是肯定有所处置。所以他不追求知识的渊博,而追求知识的正确;不追求语言的冗杂,而追求所说的话正确;不追求行为的杂多,而追求所做的正确。所以他所掌握的知识,所说出的话,所做的事,就像生命和肌肤一样是不可更改的。因此富贵不能增加他,贫困也不能减损他,这就是士。”

鲁哀公又问:“那么怎样才算是君子呢?”

孔子回答说:“说话忠诚守信,但是内心并不以为这是什么了不起的品德;做事讲究仁义,但是并不以此为骄傲;思虑明通,但是言辞上并不争强好胜;所以他舒舒缓缓,就像别人可以赶得上,这就是君子。”

鲁哀公说:“夫子说得对极了!您能告诉我什么样的便可以是贤人呢?”孔子回答说:“贤人是说,他做事合乎规矩,但又不违反他的本性;言论足以做天下的表率,但是又不会因此而损伤到他自身;富有天下却并不蓄积财物,财物施舍给天下,但并不担心自己受贫。”

大道理

以德修身,以德养性,通过道德来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会达到君子和贤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