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成语故事
22665700000004

第4章 三画

才高八斗

谢灵运是东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他从小好学,博览群书,文采出众,擅长书法。他是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南朝刘宋政权建立后,他被降为康乐侯,世人称他“谢康乐”。谢灵运身为公侯,才能出众,但没有机会参与时政机要。谢灵运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自叹怀才不遇,常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归隐,寄情于山水,写出了不少声色兼美的山水诗,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被当时的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很赏识谢灵运的文学才能,将他的诗歌和书法称为“二宝”。有一次,谢灵运边喝酒边说:“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从他的话中可知,他对曹植非常推崇,且自我评价也很高。

释义 形容人极有才华。

出处 唐·李延寿《南史·谢灵运传》。

飞蛾扑火

到荩是南北朝时期梁朝文学家、金紫光禄大夫到溉的孙子,曾任太子舍人、宣城王主簿、太子洗马、尚书殿中郎等职务。到荩自幼聪慧,尤其擅长诗文,深受梁武帝萧衍的赞赏,两人经常一起饮酒赋诗。

有一次,到荩跟随梁武帝游览京口(在今江苏镇江),登上北固楼观景、作诗,到荩接到梁武帝的诏令后很快就完成了诗作。梁武帝将到荩的诗作拿给到溉看,并开玩笑地对他说:“到荩一定是才子,恐怕您以前的文章都是到荩代写的。”于是,梁武帝写了一首《连珠》赏赐给到溉,诗作共六句:“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前四句的意思是:砚台磨出墨汁来行文,毛笔飞动毫锋来写信。如同飞蛾扑火一般,哪里吝惜被焚烧的身体?

释义 飞蛾扑向火焰。比喻自寻死路。

出处 东晋·支昙谛《赴火蛾赋》。

口蜜腹剑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的奸相。他出身于李唐宗室,曾祖父李叔良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堂弟。李林甫懂得音律,善于钻营,为人狡诈。他无德无才,惯于玩弄阴谋手段,排斥、打击不附和自己的人。他拉拢讨好宦官、妃嫔,非常清楚皇上的各种举动。因此,他每次都能顺着皇上的心思说话,获得了唐玄宗的赏识。

李林甫手握大权时,变本加厉地打击异己,排斥贤才,以巩固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中书侍郎严挺之非常讨厌李林甫的为人,不愿意同他交往。李林甫就在唐玄宗面前进谗言,诽谤严挺之,使其被贬为洛州刺史。

过了些日子,唐玄宗忽然想起严挺之,打算重新重用他,就问李林甫:“严挺之是个人才,如今他在哪里?”李林甫不动声色,退朝后急忙把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找来。李林甫对严损之说:“皇上还惦记着你哥哥,今天还跟我提起他。你请他上封奏折,就说患了风湿病,要来京城治疗。”严损之回家把李林甫的话对哥哥说了。

李林甫两面三刀,等严挺之上书唐玄宗后,他又对唐玄宗说:“严挺之年事已高,又患风湿病,怕难以担当重任。皇上给他安排个闲职更利于他养病。”唐玄宗无奈地打消了重用严挺之的想法。

李林甫和人交往,表面上甜言蜜语拉拢人,嘴上说的都是好听的、为对方着想的话,可是背地里,他经常耍阴谋诡计陷害人。时间久了,朝中大臣都知道了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伎俩,都说:“李公虽面有笑容,而肚中铸剑也。”

宋朝司马光在著作《资治通鉴》中这样评价李林甫:“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后来就演变成了“口蜜腹剑”这个成语。

释义 比喻口头上说得好听,话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口蜜,说话甜蜜好听。腹剑,肚里藏着利剑。

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肉腰刀》。

口若悬河

郭象是西晋时期玄学家。他从小勤学好问,善于发现问题,有钻研的精神。郭象知识渊博,对日常事务常有独到见解。他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擅长清谈。

西晋时期推崇老庄思想,当时虽有十几位名家为《庄子》作注,但都不能将《庄子》的思想精髓研究通透。向秀为《庄子》作注,他将作品中美妙的玄理表述出来,将以往人们没有发现的奇思妙想发挥得淋漓酣畅,在当时引起大谈老庄思想的热潮。可惜的是,《庄子》中《秋水》《至乐》两篇还没有注释完成,向秀就去世了。

向秀的儿子尚年幼,未能继承父亲的遗志,幸而文稿被郭象获得。郭象为《秋水》《至乐》两篇作注,又改了《马蹄》一篇的注解,其他各篇的注解就只在向秀的基础上改了些文句,然后就以自己的名义抄录,成书《〈庄子〉注》。《〈庄子〉注》使他声名远播,所以后来只有郭象的《〈庄子〉注》,而没有向秀的《〈庄子〉注》了。

当时的一些清谈名士很推崇郭象。有一次,太尉王衍与郭象闲谈,发现郭象口才很好,能言善辩,说得头头是道,很有见地。王衍感叹道:“郭象言论,如同瀑布倾泻,滔滔流注,永不停歇。”

释义 说话像瀑布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悬河,瀑布。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大公无私

祁奚,字黄羊,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他公正无私,誉满朝野,深受人们的爱戴。

一次,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缺个县令,你看派谁去比较合适?”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胜任。”晋平公觉得很奇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祁黄羊回答说:“您只问我什么人最适合这个职位,并没有问我的仇人是谁呀!”晋平公点头,称赞道:“好!”晋平公采纳了祁黄羊的建议,派解狐到南阳任县令。果然,解狐到南阳后很有作为,为当地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受到人们的赞颂。

又过了些天,晋平公又问祁黄羊:“朝廷里缺个军事长官,你看谁适合这个职位?”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晋平公说:“祁午是你的儿子,你推荐自己的儿子,不怕别人说闲话吗?”祁黄羊答道:“您只问我谁可以胜任军事长官的职位,并没有问我的儿子是谁呀!”晋平公又称赞说:“好!”祁午当上军事长官后恪尽职守,严明执法,人们都称赞祁午。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哇!他推荐人才,对外不排除自己的仇人,对内不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称得上是大公无私呀!”

释义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丝毫不为个人打算。

出处 《吕氏春秋·去私》。

门庭若市

邹忌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臣。他身高八尺多,身材魁梧,容貌俊美。一天早晨,他穿好官服,戴好官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哪!”

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面来,邹忌与客人坐着聊天儿,又问客人:“我和徐公哪个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有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观察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自己,更觉得不如徐公美。晚上躺在床上,邹忌反复思考这件事,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对我有所求。”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对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求于我,所以他们都说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国土方圆千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宫中妃嫔和左右侍从没有谁不偏爱您,朝廷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的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很深。”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到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受到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出我的过错并让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就争相前来进言劝谏,宫门前、庭院里的人非常多,像集市一样。几个月后,偶尔会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所谓的“战胜于朝廷”。

释义 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集市一样。形容来的人多,非常热闹。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一》。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爆发了黄巾起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坐拥朝廷。孙权凭借长江天险,拥兵东吴。当时刘备驻军新野,在谋士徐庶的帮助下,几次打败曹军。后来曹操囚禁了徐庶的母亲,为了母亲的安危,徐庶含泪辞别刘备,前去曹营。徐庶临行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刘备求贤若渴,赶紧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前去隆中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不巧,诸葛亮刚好出游了。书童也不知道诸葛亮去了哪里,什么时候回来。刘备一行只好打道回府。过了几天,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马上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来到诸葛亮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是那青年不是诸葛亮,而是他的弟弟诸葛均。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请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让他转交给诸葛亮。刘备信中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新春。刘备选择吉日,沐浴更衣,带领关羽、张飞一同前往隆中。离诸葛亮草庐半里地时,刘备下马步行,途中遇到诸葛均,从他口中得知诸葛亮昨天傍晚回来了。三人来到诸葛亮的住所叩门拜访,书童说诸葛亮在草堂中睡觉,尚未醒来。刘备吩咐书童不要通报,他和关、张两人站在门外台阶上等候。张飞大怒,要去吵醒诸葛亮,被关羽劝住。后来诸葛亮睡醒,听书童说刘备来访,便换了衣服,迎接刘备等人进屋详谈。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曹操拥兵百万,占天时;孙权借助长江天险,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荆州,占领蜀川,成就大业,和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诸葛亮相助。诸葛亮答应出山,辅佐刘备成就大业。

释义 比喻对人十分尊重、信赖,诚心诚意地一再拜访、邀请。

出处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三人成虎

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互相攻伐。为了使各国能真正遵守盟约,诸侯国之间经常将各自的太子交给别国作为人质。

当时边境相邻的魏国和赵国,订立了友好盟约。为了使盟约更有效,两国之间决定互换人质作担保。因此,魏王决定把太子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人质。为了保证太子的安全,魏王决定派大臣庞葱陪同太子前往赵国。

庞葱是魏国一个很有才能的大臣,他担心自己离开魏国以后有人会借机陷害他。于是临行之时他对魏王说:“大王,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回答:“我不相信。”

庞葱接着问:“如果有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回答:“我有些半信半疑了。”

庞葱又问:“如果有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有些迟疑地回答说:“那我就只好相信了。”

听魏王这样回答,庞葱更担心了。他叹息了一声,说道:“大王,您想想看,老虎是不会跑到街市上来的,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只是因为三个人都说街市上有老虎,您就信以为真了。赵国邯郸离我们魏国的都城大梁,比王宫离大街远得多,而且背后议论我的人可能还不止三个,希望大王能够明察。”

魏王明白庞葱一番话的深意,就点点头说:“你的心思我知道了,你只管放心陪同太子去吧!”

于是,庞葱陪同太子到了邯郸。不久,果然有很多人对魏王说庞葱的坏话。起初,魏王总是为庞葱辩解。后来,当庞葱的政敌三番五次对魏王说庞葱的坏话时,魏王还是相信了他们的谗言。当太子充当人质期满回国的时候,庞葱却未能再获得魏王的召见。

释义 三个人谎传街市上有老虎,人们就会信以为真。比喻谣言一再出现,人们就可能信以为真。

出处 《战国策·魏策二》。

亡羊补牢

战国时期,楚襄王即位后,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国家日渐衰落。大臣庄辛对楚襄王说:“国君您在宫里的时候,左边有州侯,右边有夏侯;出去的时候,车后面有鄢陵君和寿陵君跟着,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不理朝政,这样国都郢很危险。”楚襄王听了,很生气地说:“先生老糊涂了吗?竟以为楚国将要遇到灾祸?”庄辛不慌不忙地说:“我确实看出您这样做的结果,认为这是国家遭遇不幸的征兆。您若继续宠幸这四个人,楚国一定会灭亡。我请求您允许我去赵国避难,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了赵国,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占了楚国的鄢、郢、巫、上蔡、陈这几个地方,楚襄王被迫流到城阳。于是,楚襄王派人去赵国请庄辛回国。庄辛说:“好!”庄辛到了楚国,楚襄王对他说:“我没有听你的话,现在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怎么办呢?”庄辛回答说:“我听到有个俗语说:‘看见兔子再放狗去追,不算晚;丢了羊再修补羊圈,不算迟。’”

庄辛鼓励楚襄王励精图治、重整旗鼓。楚襄王授予庄辛爵位,封他为阳陵君。不久之后,庄辛替楚襄王收复了淮北的失地。

释义 比喻出了差错,应及时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出处 《战国策·楚策四》。

小鸟依人

褚遂良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变化多端,自成一家。他因为精通书法,被直谏敢言的魏徵推荐给唐太宗,并受到赏识。

唐太宗任命褚遂良担任起居郎一职,专门记载皇帝的言行起居。有一次,唐太宗问褚遂良:“你每天记载我的言行起居,我可以看看吗?”褚遂良回答说:“如今设立的起居郎的职位,如同古代的史官,善行恶行都要记录在案,以督促皇帝不犯错。我从未听说皇帝本人要看这些内容的。”唐太宗又问道:“如果我有不好的言论、行为,你也要记下来吗?”褚遂良回答说:“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您的一言一行,我都要记下来。”由此可见,褚遂良的耿直非同一般。

不久之后,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我今天要当面评论你们的功过得失,使你们警惕。说者没有过错,听者自己改过。”说完他就看着长孙无忌说:“你善于避嫌和随机应变,但是领兵打仗不是你的强项。高士廉博览群书,悟性很高,临危受难不变节,做官也不拉帮结派,但是缺少直谏的勇气……”唐太宗将朝中大臣评论一番,最后说到了褚遂良。唐太宗说:“褚遂良在学问方面大有长进,性格很刚直,对朝廷忠心,对我很有感情,平时一副飞鸟依人的模样,我很是怜爱他呀!”

释义 像小鸟那样依偎着人。比喻少女或小孩娇小可爱。

出处 五代·后晋·刘昫等《旧唐书·长孙无忌传》。

小题大做

战国时期,赵国的孝成王很不争气。他目光短浅,喜欢独断专行,听不进大臣的建议,且贪心十足,经常贪小利而受大害。

有一年,赵国和燕国发生了冲突。燕国国君一怒之下任命高阳君为统帅,领兵征讨赵国。孝成王看到燕国大军前来征讨的军报,吓得不知所措。他自认为赵国没有一个大将能带兵与燕国军队相抗衡,便派人去齐国请齐国大将田单担任赵军统帅,统领三军与燕国军队作战。齐王听完赵国使者的话,提出了条件:要求赵国把济水以东的三座城池和高唐、平原一带的五十七座城邑、集市作为谢礼全部赠送给齐国。使者返回赵国传达齐王的条件,孝成王觉得齐国这是趁火打劫,要价太高。但是他又担心不答应齐王的条件,齐王就不让田单来赵国领兵作战,那样燕王会一举灭了赵国。他思前想后,终于决定答应齐国苛刻的条件。

孝成王的决定让满朝大臣大为震惊,他们没想到孝成王会有这样荒谬的想法,作这样荒唐的决定,纷纷在私底下议论。

朝中大臣中最为不满的是马服君赵奢,但他不敢公开反对孝成王的决定。他找到平原君商议,说:“我们赵国并不是没有能统领军队、抵御外敌的大将。如今为了聘请齐国的田单,居然要割让那么多座城池给齐国,这不是小题大做吗?”平原君劝慰他说:“这是大王决定了的事情,再谈有什么用呢?”赵奢非常气愤地说:“我们赵国士兵强悍,大将勇猛,经常上战场作战的不少于万人。如果让我领兵迎敌,不出一百天就能把燕军消灭干净。”赵奢看着平原君,见他无动于衷,接着说,“田单算什么!如果他没本事,一定会败给燕国;如果他真有领兵作战的本领,也不会为我们赵国卖命。请田单领军,有害而无利,这道理清楚明白,大王怎么就看不透哇!”

赵奢慷慨陈词一番,见平原君态度冷漠,无动于衷,就叹口气走了。

释义 把小的题目写成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的篇章。后比喻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处理。

出处 明·王思任《小题怡赠自序》。

下笔成章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他自幼好学,聪明伶俐,喜欢诗词歌赋,十多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论和辞赋几百篇。

曹操很欣赏曹植的才气,但又觉得曹植小小年纪能写出文采斐然的文章,着实令人感到奇怪。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写的文章后,怀疑不是出自曹植笔下,便盘问他说:“你写的文章我看过了,写得很好,但是这文章是不是你请人代写的呢?”曹植连忙下跪回答道:“言出为论,下笔成章,我怎么会请人代写呢?如果您不相信,可以当面考我。”

不久之后,曹操在邺城修建的铜雀台竣工了。曹操想试一试几个儿子的文采,就让他们游览铜雀台,并以铜雀台为题写一篇辞赋交给他看。曹植思考片刻,落笔成章。曹操读完曹植的文章,连连称赞。这也正好验证了曹植前面说的话:“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我们要想写好文章,就必须努力学习,打下牢固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满腹经纶,下笔成章。

释义 形容才华横溢,思路敏捷。

出处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