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讲给年轻人的财富课(全新升级版)
22668500000002

第2章 实业为基——以实业聚财,累积财富真资本

开拓实业,要做就做最好

在不少人看来,素来有儒商之誉的李嘉诚着实有些“嬗变”,但这种嬗变是表现在他的实业开拓上,从当初塑胶业起家,李嘉诚先后涉足了地产、石油、货柜码头、电讯、网媒、零售、航运等。一路走来,李嘉诚从来不满足于一个行业领域的成功,他随时都在关注商海潮流,每一次小小的波动,李嘉诚总能依靠着他敏锐的嗅觉在第一时刻洞悉,从而转战商海的各个战场。

如今李嘉诚的实业帝国已经跨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然而令人们不得不称叹的是,不论李嘉诚踏足哪个行业,似乎他总能得心应手。或者说李嘉诚是干一行,精一行,每一次新的尝试与冒险,李嘉诚总是准确分析计划,然后大胆投资,精到运营,所以从“塑胶花大王”到地产巨擘,再到货运霸主、3G先锋……李嘉诚的实业开拓,从不是盲目跟风,他奉行的是要做就做最好。

和李嘉诚颇为相似的是,名列亚洲富豪第12位的菲律宾首富陈永栽。这位同样有着儒商美誉的华裔商人,也以他的商海“72变”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陈永栽是一个传奇。从平凡到辉煌,从贫穷到富有,这样的经历听起来更像神话。对怀抱梦想的年轻人来说,陈永栽又是一个活生生的梦想成真的例子。陈永栽的经历向人们证明,通过个人奋斗获得成功不仅是故事,而且是可以实现的现实。

陈永栽1934年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一个普通家庭,父亲陈延奎在一家烟厂做工。当时,日寇侵华,闽南沿海一带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年仅4岁的陈永栽随父母远渡重洋,背井离乡来到昔日被人们称为吕宋的菲律宾谋生。几年后,父亲身患重病,只得举家陪同父亲回乡治病。当跟随叔父重返菲律宾时,陈永栽已经11岁。为了补贴家用,他只好在烟厂当童工。他白天干活挣钱,晚上挑灯夜读,以顽强的毅力修完了中学课程,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远东大学化学系。之后,他半工半读,完成了大学课程。毕业后,他在一家公司任实验室助理,不久就被提升为业务经理。

1954年,年仅20岁的他和朋友合资开了一家玉米淀粉加工厂,不赚反赔。这一次的失败,并没有击垮意志坚定的陈永栽,他曾说:任何事情都有好坏两个方面,关键是将不利条件转变为有利的条件。他没有活在失败的阴霾中,而是将借来的钱创立了甘油公司和化学原料公司,这让他初尝了赚钱的滋味。

11年后,陈永栽经过缜密的考察后卷土重来,在马里拉市郊购买了一块土地,创办了福川卷烟厂。到20世纪70年代末,福川卷烟厂已发展成为全菲最大的烟厂,产品占据了菲律宾卷烟市场的七八成,并辐射到香港和东南亚各国。1979年,是福川香烟的鼎盛时期。在当年举行的第13届世界巴黎香烟质量评比会上,陈永栽烟厂生产的香烟一举夺得了三枚金牌和一枚银牌。从此,他的福川牌香烟全面打入了国际市场,在欧美、日本、中东的香烟市场上都占有一席之地,陈永栽本人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南亚烟草大王。

20世纪70年代起,陈永栽开始涉足进出口贸易和房地产,先后创办了椰油厂、肥皂厂、石棉厂、电子厂、炼油厂和养殖场等企业。20世纪70年代后期,陈永栽又将目光瞄准金融业,创办了菲律宾联盟银行,并亲任董事长。目前,联盟银行在菲律宾国内有近百家分行,成为菲律宾华资三大银行之一。

20世纪80年代,陈永栽开始进军海外。他首先瞄准的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香港,在港设立了自己的海外发展基地——福川贸易公司和新联财务公司。1981年,为了满足在美国大市场投资业务的发展,他在美创办了美国海洋银行。此后,陈永栽看好内地的发展前景,投资3亿元人民币,创建了厦门商业银行。

陈永栽的身上有一股和李嘉诚极为相似的执着劲,那就是“一件事不干则已,要干必干好”。而这句话也一直被公认为陈永栽的发财秘诀。陈永栽一直坚信物极必反的道理,他总说,人被逼到墙角就会反弹,发挥出惊人的力量。在商场上,开疆辟土,绝不能抱着随随便便或者跟风的心态,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广撒网才能多丰收

超级富翁的“超级”形容的不仅仅是他资产的多寡,一定程度上也指他涉及领域的庞大规模。聪明的商人明白其中的真谛,“播种”越多,才会有更多更好的收成。

怎样才能赚大钱?投资房产、买股票、搞航运还是涉足其他行业?只要具有精明的商业头脑和前瞻的智慧,每个行业都可以赚大钱。现代社会,优秀商人已不仅仅将眼光局限在某一特定领域,一个行业赚钱再多,总显得有些“单调”。真正有大气魄的商人会尽量涉及多种行业,他们明白多投多得的道理,如同种地,春华秋实,播种越多,收获越丰盈。

李嘉诚不仅在塑胶业大有建树,而且在地产业可谓如鱼得水,不但在香港稳坐宝座,而且还把触角伸到了世界几十个国家,真可谓世界级地产家。与此同时他还在电讯业、石油、货港码头、网络、零售业……叱咤风云。所谓广撒才能多丰收。只有一粒种子,若想套住多只珍稀鸟类,无异于痴人说梦;但若是撒上各类种子,则或可以每有对路,一网打尽。

同李嘉诚一样,香港商业大亨霍英东也是这样一个成功商人。他一生经营领域众多:房产、博彩、石油、酒店、航运等都留下过他投资的身影。

霍英东原籍广东番禺,幼时家境相当贫困,全家靠父亲的驳船生意生活。霍英东小时候,父亲因为翻船溺水身亡,两个哥哥也在随后的一次台风中身亡。有人说,霍英东或许是香港亿万富翁中身世最苦的一个。但苦难没有摧毁这个亿万富翁的心,反而更加激励他去创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香港金融业发展迅猛,霍英东觉得金融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商业住宅楼的发展,他断定房地产业将大有可为,就率先投资280万港币大兴土木,创立立信置业建筑有限公司。通过购房者的定金建造楼房,他也因此大赚一笔,一举打破当时香港房产生意的最高纪录。此后,霍英东当上香港房地产建筑商会会长,拥有香港70%的房产生意,他也由此得到了香港“土地爷”的美名。

20世纪60年代,淘沙在香港商界还是个被“遗弃”的行业,它需要投入大量劳力和资金,但回报相对很小。通过在房产行业的打拼,霍英东意识到淘沙业的丰厚利润,毅然投入大笔资金从泰国购入一艘大型挖沙船,正式挺进淘沙业。随着香港经济的飞速发展,无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建筑用沙成为抢手货,霍英东的淘沙船又一次挖得满满黄金,霍英东也得到了“海沙大王”的美称。

霍英东还参股澳门娱乐有限公司,经营澳门博彩业。据资料显示,澳门娱乐每年给他的分红颇为丰厚,从5000万到2亿港币不等——1984年5000多万,1992年达到2.6亿港币。此外,他于1962年成立信德船务有限公司,专营港澳海运,吸引香港旅客到澳门旅游的同时,也间接刺激澳门的博彩业。1973年信德船务在香港上市,20世纪90年代,它成为香港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市值一度达到120亿港币,霍英东每年也有一两亿港币进账。

20世纪70年代,霍英东又在广东中山兴建宾馆。宾馆动工之时,内部设备和用品全需进口,在宾馆建成的时候,总计投入4000万港币,占地100万平方米。1982年中山宾馆的营业额在全国第五,跻身内地五大宾馆之列。

李嘉诚和霍英东都是集亿万财富于一身,除了依仗过人的商业智慧外,敢于在多领域投资的魄力和胆识也是他们成为富豪的重要原因。试想一下,如果当年李嘉诚在自己创业成功的某一领域一直做下去,即使做大做强,也只是某一领域的大亨。

一条路再宽,也只是一个方向、一种途径,不会有新的发现与探索。富豪们正是敢于在不同行业尝试,才不断地淘出金子。平凡的我们也应该这样,条条大路通罗马,财富的道路也不止一条,要学会从多个行业赚钱,这样你才会成为富翁。

不要小看零售业的“蝇头小利”

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可能产生惊人的影响。所以,只要自己没有与世隔绝,一举一动就处在世界的生产链条上,时刻准备验证蝴蝶效应。生活中,往往含有一些酵质,假如酵质膨胀了,就会使生活产生剧烈的变化,从而影响命运。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作品《一年到头》中写道:“有人曾经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天才?’他回答说:‘天才就是注意细节的人。’”在风云变幻的现代经济社会里,零售业就是商场中的细节,而一个成功的商人,往往也是善于发现并成功运作细节的人。李嘉诚的企业王国里,零售业占据了一方不容忽视的天空。他旗下的屈臣氏连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零售业的巨大利润空间,不仅李嘉诚看到了,全球巨商中的许多双眼睛也都盯住了这个领域。全球500强榜首企业的沃尔玛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截至2009年5月,沃尔玛在全球14个国家开设了7900家商场,员工总数210万人,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1.76亿人次。沃尔玛1996年进驻中国,为实现在中国百姓心中的大面积“着陆”,沃尔玛一直都在努力降低成本,为顾客省钱。几年的努力使沃尔玛在中国获得了迅猛发展,并一跃而起占据了中国零售超市的榜首。

发财致富是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但为什么只是少数人成为富翁,更多的人终其一生也难以做到?其原因就是这些人赚钱心理过于迫切,导致心态出现偏差,他们只想发大财、赚大钱,不把赚小钱的机会放在眼里,殊不知,许多大富翁都是从小生意做起,赚小钱发家的。

贾亚芳,2004年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之一,曾经的下岗女工,因为一碗凉皮成了闻名全国的百万富翁。她靠500元起家卖凉皮,后来将自己的捷尔泰凉皮连锁店开到全国20多个省市,有近200家店。

贾亚芳的凉皮事业从她下岗第二天就开始了。她先调查市场,然后采购原料制作凉皮。第一次卖凉皮就净赚20元,这让她高兴不已。她继续把凉皮做大,但第一次正式开店让她受到了损失,凉皮的口味不好导致无人上门。在第二次开店的时候,她更加精心地研制新的凉皮口味,开张的第一天,她的凉皮卖了110碗,第二天200碗,第三天350碗……前两个月她净赚3万,第三个月要吃捷尔泰凉皮就要早早排队,这也成了她店前的一景。小有成绩的贾亚芳并不满足,她又将自己的连锁店发展到了全国,捷尔泰凉皮已经在新加坡、加拿大注册,在贾亚芳眼里,世界才是真正的舞台。

贾亚芳的经历告诉我们,钱没有小钱大钱之分,只有人的能力有强弱之分。一个拥有致富心、财富梦的人能将小钱做成大钱,小生意也可以做出大格局。

李嘉诚的业务遍布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涉及多个领域,像这样一位华人首富,他也是从做推销员开始,如今也同样不会轻视零售业这样的“蝇头小利”。曾有位百万富翁说“小钱是大钱的祖宗”,现实中的很多百万富翁就是靠赚不起眼的小钱、做不值一提的小生意起家的。据统计,国外90%以上的大富豪是白手起家或靠小本起步的,只有不足10%的人靠继承遗产发家。

从李嘉诚、贾亚芳的例子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经商不要嫌生意太小,做小生意是赚大钱的必要步骤,做小生意可以增加阅历,培养金钱意识和赚钱能力,积累人脉,摸索市场。一个连小生意都经营不了的人更驾驭不了大事业。所以,不要好高骛远,把小事做好,也能开创一番广阔天地。

品牌意识很重要

经商讲究信誉,这就是一种品牌。坚持守信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吃点儿亏,但这是干大事业者必不可少的素质,与响当当的名头。要发展事业,更需要具备品牌意识。纵观世界各大品牌,无不在好质、好量、好服务上下足功夫,这就是品牌。

李嘉诚重视自己的品牌、信誉,他说:“信誉是我的第二生命。”当他的建筑形态遭到民众的反对时,他会选择放弃,即便是已经投入很多。这就是品牌,不会抢夺,理性而宽容。也因此,李嘉诚的盛誉名扬海外,他的名片即是他的品牌,他的品牌即是他的信誉,从而赢得了无数次抢先获得信息的先机。

营销大师科特勒曾这样说过:“事实上,市场上成熟的产品越来越多,竞争者大致类似,企业必须用品牌树立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有些成功的品牌,不论它涉足什么行业,人们都购买它的产品,因为它有品牌。”

闻名于世的雀巢公司始创于19世纪中叶。公司建立以后,发展非常迅速,产品线不断拓宽和加长,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雀巢公司并没有一味采用当时所通行的品牌延伸策略,将雀巢品牌应用到其所有的产品上。因为它清醒地认识到,在食品行业,当品牌过度扩展到太多不相关联的领域时,消费者的品牌联想力和品牌认知度就可能会逐渐减弱,从而削弱品牌原有的内在魅力,最终使公司的品牌成为一个没有特点、特色和竞争力的简单符号。

基于这种认识,雀巢公司实施了一种颇具特色的品牌策略,建立起公司品牌和产品品牌既相互促进又相对独立的金字塔形品牌体系。

雀巢公司非常重视品牌管理工作。它专门设立了战略经营总部来负责雀巢各品牌的连续发展和在相关领域的效能。采取不同的品牌定位方式为家族品牌定位,并利用家族品牌的力量进行延伸,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的各种产品品牌力量不断壮大,市场形象不断提升,使得这个品牌金字塔的塔基更加坚实,从而也使得位于塔尖的“雀巢”品牌日益耀眼夺目。

雀巢的经验与李嘉诚虽然不尽完全相同,但他们有着同样的品牌理念,雁群高飞头雁领,不论飞行还是栖息,都能看到头雁的引领,头雁在雁群中是最强壮、最敏锐的那一只,所有的大雁都服从头雁的指挥,并无条件地接受它的队形引导。

一个出色的商人能成为商场中的“头雁”,能在天空中飞得高、飞得好,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然,每一位商人都想成为一只“头雁”,“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于是,这里就涉及一个“个人品牌”的问题,只有“品牌”打造得够强,含金量够高,你才有资格做那只“头雁”。

其实“品牌”,不仅仅是企业、产品的品牌,个人同样拥有品牌!李嘉诚无论是他的企业品牌还是其个人品牌,都已经形成一笔无形的资产,成为他事业辉煌的重要支柱。

存钱过“冬”的艺术

李嘉诚一生经历数次金融严冬,却始终屹立不倒,同时又常常能把握时机,逆市扩张,每每创造出在危机中创造财富的奇迹。究竟是什么使得他具备如此坚忍和逆风飞扬的能力?

其实李嘉诚也是个凡人,他不能未卜先知,也没有遇险化夷的超能力,他有的只是睿智敏锐的洞察力、冷静的分析力和优于常人的忍耐力,同时,在历经几次金融风暴的淬炼之中,李嘉诚逐渐磨炼出一套自己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比如现金为王、低负债率、全球多元化分担风险、看准股市高位适时融资,这些往往使得危机来临前的李嘉诚有着充足的资金储备。而这一切令他有足够的信心顺利过冬,同时又在过程中积蓄力量,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危机中的拓展机会,也因此李嘉诚似乎总比别人走得更稳健。

在李嘉诚的御冬术里,始终有一条是最为重要的,那就是现金。

许多人总是对于长远的重大战略重大决策具有高度的重视,而觉得企业日常事务中的现金流只是交由财务人员管理的小事。然而,在企业里,现金流的重要性不容小觑。现金流决定着企业生死。现金流对于一家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其影响远远超过利润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如果现金流断裂,即使企业未来的利润再高,也无法解决生存问题。没有了现金流的企业就等于在“等死”。

曾有记者问史玉柱:你提到了那次失败,对于那次失败,你最大的梦魇是什么?史玉柱的回答有些让人心酸:“就是被追债。现在给我留下的后遗症就是,我一定要留着充足的现金。现在我的账上趴着69亿现金,几乎是网游行业现金储备的总和。我觉得踏实。”也许非要经历过那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才会说出如此刻骨铭心的话。巨人当初在一个星期之内就迅速地垮塌了,从休克到死亡,一瞬间的事,许多人都没回过神来。蓦然回首,史玉柱肯定会有心惊肉跳的感觉。他说:企业最怕在现金流上出问题,企业亏损不一定会破产,但现金流一断企业就会完蛋。现在我不负债了,而且保持着大量的现金流。我们的现金储备已经超过网游行业的公司现金储备总和了。他总结道,10年前的民营企业,现在还活着的不到20%。主要问题其实不是管理不善,而是财务危机——投资失误导致资金紧张,最后资金链断裂。史玉柱以沉痛的教训为忽视现金流管理的错误埋单,也为之后的企业家敲响了警钟。

确实,作为商场经营者,必须懂得现金流的重要性,根据企业在不同阶段经营情况的特征,管理者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生存和正常的运营。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危机意识。尤其是那些处在高速成长期的企业,只看到自身的快速强大,而忽略了自己处在商海洪流中可能面临的危机。金融危机、产品安全危机、品牌信任危机、人事动荡危机……企业所面临的危机无处不在,如果不懂得以危机作为自己成长和进步的动力,企业难逃失败的宿命。

李嘉诚用他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使自己拥有有备无患的现金流总不是件坏事,保守谨慎和深谋远虑有时其实只是一件事的两面。存钱过冬,是保守,是谨慎,更是艺术,体现了一个深谋远虑又沉稳的商人睿智的经营策略。

李嘉诚启示录

李嘉诚如是说

现金流、公司负债的百分比是我一贯最注重的环节,是任何公司的重要健康指标。任何发展中的业务,一定要让业绩达致正数的现金流。

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

过去两年里股市最炽热的时候,有人说如果我们将码头业务出售,可以获得50~60倍的市盈率,我们不是不懂得买卖,但集装箱码头是我们的核心业务,这么多年建起来,不会随便卖掉公司的控股权。

因为我不是只投资一种行业,我是分散投资的,所以无论如何都有回报,我比较小心。而且我个人(资产),很多是一个礼拜便可以拿得到现金。一周能拿到现金(的项目)占我的投资比例不少于1/3。例如政府债券、股票,一个礼拜都能拿到。我当然还有其他的投资,例如地产,这不是马上可以兑换为现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