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学与口才技巧
22672400000007

第7章 好心情原理——说话时机重于说话内容

心理学中是有一个重要现象:人心情好的时候,觉得什么都好,以前看不惯的事也觉得可以容忍了。这一现象我们称之为好心情原理。这一原理在口才中的运用便是,在别人心情好的时候请求帮助,很可能会让你如愿以偿。

会听话,更要会适时说话

在工作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下属,他们从不主动和领导交谈,只是在领导安排工作时和领导说两句,这样的人虽然都能够很好地完成工作,但是他们并不受领导的重视。

下属在与领导沟通时,成为良好的倾听者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更重要地是学会在合适的时机说话,因为领导需要的不是自言自语,而是和人交流,他们想要听到下属的反馈和建议。

所以作为下属,我们除了要随时倾听领导的话之外,更要在领导需要时适时地说话,这样才能得到领导的信任。

安陵君是战国时期一个非常受楚王宠爱的大臣,他位高权重,享尽了荣华富贵,其他的大臣无不对他敬佩有加,对此安陵君感到十分的高兴,但是他的朋友江乙却觉得安陵君现在虽然享受着荣华富贵,但是这些都是楚王给予他的,所以安陵君必须巩固住自己在楚王心中的地位,否则要是有一天楚王不再宠爱他了,那么他就什么都没有了。于是江乙对安陵君说:“您看,虽然现在您待遇优厚,国人都对您跪拜行礼,听从您的号令,但是这些都是楚王给您的,我们都知道酒肉朋友不可信、以色事人者不能长久,同样地,楚王总有不再宠爱您的时候,那时您要怎么办呢?”

听了江乙的话,安陵君也想到了自己的地位可能有所不保,于是他请教江乙该怎么办。江乙告诉他说:只要告诉大王您愿意和他同生共死就可以了。安陵君欣然接受了江乙的意见,但是过了三年的时间,安陵君并没有向楚王进言。江乙感到十分不高兴,他质问安陵君是不是不相信他说的话,安陵君解释说不是他不相信江乙,而是说话的时机还没有到。

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一天楚王带着众大臣到云梦泽去打猎,期间一头野牛冲着楚王狂奔而来,结果被楚王一箭射死了,对于楚王精准的剑法,随侍的大臣和护卫们都齐声称赞,一时间整个云梦泽都掌声雷动。

楚王自己也十分高兴,他感叹地说:“今天的游猎让我非常的愉快啊,但是等到我死去后,谁还能和我一起享受像今天这样的快乐呢?”

群臣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安陵君知道他说话的时机到来了,于是他痛哭流涕地来到楚王的面前说:“大王一直厚待我,大王允许我和您坐在一起,和您乘坐同一辆马车,大王对我的恩惠太多了,等到大王去世之后,我愿意和大王一起奔赴黄泉,为大王鞍前马后在所不惜。”

听了安陵君的话,楚王感动不已,他立即封赏了安陵君,从此安陵君的地位再无人能撼动了。

世人在谈论这件事时都对江乙的才智大加赞赏,但是更加钦佩的是安陵君把握时机的能力。

孔子在《论语·季氏》里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不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该说话的时候说了,叫作急躁;应该说话的时候却不说,叫作隐瞒;不看对方的脸色变化,贸然信口开河,叫作闭着眼睛瞎说。

这三种毛病都是没有把握说话的时机,没有注意说话的策略和技巧。因为说话是双方的交流,不是一个人的单方面行为,它要受到诸如说话对象、设定时间、周边环境等种种限制,所以说话要把握时机。如果该说的时候不说,时机转瞬即逝,很快便会失去成功的机会。同样地,如果不顾说话对象的心态,不注意周边的环境气氛,不到说话的火候却急于抢着说,很可能引起对方的误解甚至反感。如果信口开河,乱说一通,后果就更加严重。

因此,作为下属除了具备才能,善于听领导的话之外,更要具有能够在适当的时机说话的能力。有些事情虽然我们想要和领导说,但是我们首先要做好和领导谈话的准备,把所有领导可能提出的问题都列出来,不要在和领导交谈时语意不明、表述不清或者逻辑混乱。

然后要了解领导的性格爱好,找到能够投其所好的说话方式,用自己真诚的态度去打动领导。

当时机成熟时,不要犹豫,一定要及时和领导沟通,不要错失良机。这时我们要记住,不要在领导面前夸夸其谈、弄虚作假。同时,当领导的观点和自己的想法相冲突时,不要正面和领导冲撞,要学会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避免在交谈中得意忘形。

还要记得不要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在和领导交谈时总是强调某些事情和自己无关,这会让领导觉得你是一个没有担当的人,这些言语会招来领导的反感和厌恶。

在工作中,我们不但要做到该听的时候听,还要做到该说的时候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领导的信任,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

把握好和领导说话的时机

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能否把握说话的时机,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说话效果。所谓时机,就是指双方能谈得开、说得拢的时候,对方愿意接受的时候。

当领导正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你却找他去谈待遇的不公,那你肯定要吃“闭门羹”,甚至遭到训斥。掌握好说话的时机,才能提高办事的成功率。那么,什么时候与领导交谈和沟通才算抓住了时机呢?

1.在领导情绪高涨时

人的情绪有高潮期,也有低潮期。当人的情绪处于低潮时,人的思维就显现出封闭状态;心理具有逆反性。这时,即使是最要好的朋友赞颂他,他也可能不予理睬,更何况是求他办事。而当人的情绪高涨时,其思维和心理状态与处于低潮期正相反,此时,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心情愉快,说话和颜悦色,内心宽宏大量,能接受别人对他的求助,能原谅一般人的过错;也不过于计较对方的言辞,同时,待人也比较温和、谦虚,能不同程度地听进一些对方的意见。

因此,在领导情绪高涨时,正是我们与其谈话的好机会,切莫坐失良机。

2.在领导喜事临门时

所谓喜事临门时,是指令人高兴、愉快、振奋的事情降临于对方时。如,领导在职位上得到进一步的晋升时;在科研上攻克难关,取得重大成果时;工作中成绩突出,受到上级奖励时;经济上得到收益时;找到称心伴侣、婚嫁或远方亲人来探望时等。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精神愉快好办事”。

当喜事降临领导身上时,我们上门找其交谈,对方会不计前嫌,而且会认为是对他业绩的肯定、喜事的祝贺、人格的敬重,从而也就乐意接受或欢迎你的到来,所求之事,多半会给你一个完满的答复。

3.为领导帮忙之后

中国文化历来讲究“礼尚往来”、“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在你帮了领导一个忙后,他必然对你充满感激,这样,在你有事求他帮忙的时候,他必然要知恩图报。在不损伤领导利益的前提下,他能做到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会竭尽全力去帮助你。“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托人办事的时机,我们是可以进行预先创造的。

4.若解决冲突应在领导有和解愿望时

绝大多数人都具有“羞恶之心”,这种“羞恶之心”体现在与他人发生无原则的纠纷之后,会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反省。通过反省察觉到自己的过错之时,一种求和的愿望就会油然而生,并会主动向对方发出一系列试探性的和解信号。这时只要我们能不失时机地友好地找领导谈谈,僵局就会被打破,双方的关系也会重新“热”起来。

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领导发出的求和信息。例如,领导主动和我们接近、打招呼,与我们见面时由过去满脸阴云到“转晴”,或者暗中帮助我们排忧解难,等等。这时,我们就应该及时投桃报李,以更高的姿态、更炽热的感情找其交谈。我们切不可视而不见、见而不说、说而不诚。否则,领导一旦认为求和试探失败,和解的愿望就会顿消,误解将会转化为敌意,将会出现严重对抗的局面。

下属和领导说话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时机对才能好办事,时机不对也不用急于开口,耐心等待机会,但切记好机会不可让它溜走。

切合时机,说出恰当的话

子禽曾经向墨子请教:“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虾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震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

墨子告诫我们,多说无益,重要的是说话要切合时机。

“多言何益,唯其言者之时也。”与领导说话尤其要注意这一点。通常情况下,领导不会直接说出自己的意图,但又十分希望自己的下属能够认清形势场合的变化,通过对形势的判断理解他隐含的意图,说出他想听的话。

因此,作为一个聪明的下属,要学会灵活处世,领悟领导的做事方法与技巧,在具体事务中通过察言观色猜测领导的意图,选择在合适的时机说出适宜的话。

大明房地产公司在市郊投资了一块地皮,正准备建造一批商品房,由于刚交付了一大笔土地使用费,再加上各种手续的费用,公司流动资金便有些紧张。小道消息传出后,承包商怕投资的钱打水漂,纷纷来公司索要欠款。

这一天,建筑承包商王某来公司见老板,希望把上期的60万欠款结清。老板很为难,他知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公司也有能力拿出60万还款。但是最近用钱的地方太多了,虽然给他60万不多,如果别的地方再用钱就比较紧张了。而且二期工程马上要开工,公司还希望继续做工程。不过假如一分钱不还的话,其他承包商肯定人心惶惶,公司的损失不可预计,但这又不便直接向承包商全部透露。

于是,老板将公司会计小刘叫进来,问:“目前公司账上还有多少钱?看看有没有60万余款拿出给王总。”

小刘心里知道,老板不可能对公司的账目一无所知,叫自己进来是因为承包商要账,想用自己的话做挡箭牌,其实老板既不想让承包商以为自己的财务紧张,又不想把所有的还款放出去。

小刘考虑了一下工程的进度和财务的进账出账,说:“老板,目前账上还有几百万元的资金,但是土地开发的费用在今天下午需要交到土地管理局,另外还需要上交税务款,今天只能拿出30万现款,不过,等下期工程完成后,房子卖出,就会有一笔款入账。”

老板听完后很不好意思地跟王某说:“王总,您一向了解,开工前公司的资金总是流转不开,而且政府部门的钱必须得交付,小刘会计的话您听到了,这样,今天先还给您30万,等工程完工,肯定少不了您的钱,行吗?”

王某想想,情况确实也是,并且欠款已经拿到一半,便也无话可说,告辞离开。

老板因为借会计小刘之语拒绝了承包商,达到了自己想说的话语,等承包商走后,老板对小刘的随机应变称赞有加。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小刘直接说有几百万流动资金,可以给承包商结清欠款,那么老板就难做了。即使结清了,后期资金也很容易出现问题。如果不结清,承包商肯定更不会罢休。小刘正是通过察言观色,明白领导的心思,顺应老板的意图,说出了领导想说的话。

其实,小刘面临的情况在公司里时常会有发生,这个时候,作为下属的你如若能和领导很默契地配合,为其排忧解难,相信会赢得领导的信任和赞赏。

和领导说话讲究的是一个时机的问题。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话做事时机的把握对于成败的结果往往起关键的影响作用,当你切入的时机成熟,可能会事半功倍;如果时机不成熟或时机不对,往往不会有效果,更有甚者,则会收到与预期相反的效果。

因此,切莫与领导的意图反着来,这样只会引起领导的反感。你只有在合适的时机说话,才能被领导重视,在对的时机说出对的话,才有可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当然,如果你真的不知道何时表达自己的意见更合适,那就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不要刻意去揣摩领导的意图,否则,在不恰当的时机说了不该说的话,就会触动职场中的雷区,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看准领导情绪,把握时机说对话

我们去商店买东西时会观察到营业员的推销方法。好的营业员不是一开始对谁都热情,他会找准你对商品已经表现出喜爱之情的时候适时向你推销。例如“这件衣服跟您的蓝色裙子很搭配,您穿上更显得皮肤白皙了。”这时候心花怒放的顾客多半会爽快地买下商品。

同样地,和领导说话时,下属的身份无异于商品推销员,只不过我们向领导推销的是我们的想法和理念。看准领导的情绪再适时说话,是向领导成功推销的主要秘诀之一。

刚毕业的高明怀着满腔热忱进入了现在的公司,他不仅天生好学,而且作为新人热情高涨,想尽快在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绩,所以他每天都向领导请教,不仅请教自己的项目组长,而且常常直接去问部门经理。大家看见这个新人如此肯上进,都愿意毫无保留地教给他各种工作技巧。

这一天,项目组长张大姐正在上小学的儿子病了,接到班主任的电话,张大姐急坏了,跟领导请了假正收拾背包打算去学校接儿子去医院。碰巧高明有一张图纸看不懂,而这张图纸是张大姐画的,一定要请教她才行。

高明赶紧拦住了行色匆匆的张大姐:“张姐,这个图例是什么意思啊,我半天都没看懂。”

张大姐头也没顾得上抬,说:“小高,我得赶紧去孩子学校一趟,等我回来告诉你啊。”

高明却仿佛没看出来张大姐着急的样子,仍旧紧跟了上去:“不行啊,您看这都3点了,等您回来都下班了,就一个小图例,您就现在告诉我吧。”

“你这孩子,真是的!”张大姐丢下这一句话,头也不回地走了。

高明还留在原地摸不到头脑。这时他决定直接去问经理,走到经理办公室门口却正好听见经理在发火:“这么简单的一个报告,居然有6处错误,还有一个错别字,你的4年大学就是这样读的吗!”随后看见一位女同事面色难看地抱着文件走出来。

高明紧跟着就进去了,把图纸往经理办公桌上一摊,指着图纸问:“经理您看,这个图例是什么意思?”

正在气头上的经理没好气地说:“学校制图课没学过吗,回去看教材!”

不明所以的高明只好灰溜溜地出来了,他问坐在身边的一位老同事:“今天领导们都是怎么了?”

老同事意味深长地说:“小高,先放下手中的图纸,好好学习一下怎么选择合适的时间跟领导说话吧。”

高明之所以接连在两位领导那里碰了钉子,原因就在于他没有找准和领导说话的时机,说的又都是当时领导不想听的话。我们可以想象,在张大姐那里,接孩子看病比教高明看图纸重要而且紧急;在经理那里,正为错误百出的报告发火的领导当然也没有心情指导高明图例的小问题,况且上一位挨批评的同事刚刚被经理认为在学校没有好好学习,高明无论如何不应该拿着书本上最基础的问题去问经理,正可谓是撞在枪口上了。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找准合适的时机和领导说话,做一名识趣的下属呢?

首先,在说话之前,要注意观察领导。正常情况下,领导的脸色既不会太阴沉也不会太高兴,而是面色平静,正在有条不紊地做自己的工作。同时还要注意观察环境,看是否有客人在领导的办公室里,是否有紧急情况正需要领导去处理,要先确定当时领导有时间、有精力和你谈话后再敲门进入领导的办公室。

其次,如果进入领导办公室后才发现领导情绪不好时,也不需要急于退出来。可以先给领导倒一杯茶,如果是平日里关系不错的领导还可以适当安慰几句。如得知了领导情绪不好的原因,可以尽量帮助领导解决问题,这样,以后领导帮你解决问题时也许会更加顺利。

当然,揣摩领导情绪,找准时机,挑领导感兴趣的事情说话,并不等同于整天察言观色、逢迎拍马,而是要掌握一种工作中和领导交往的方法,看准领导情绪,把握好时机说对话。

抓住闲谈的机会,适时推销自己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沟通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两种。

正式沟通一般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例如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公函来往、组织内部的文件传达、召开会议、上下级之间的定期情报交换等。

非正式沟通是指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外进行的各种沟通活动,一般以办公人员之间的交往为基础,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交往而产生。它的作用在于可以弥补正式沟通渠道的不足,传递正式沟通无法传递的信息,使领导了解在正式场合无法获得的重要情况,了解下属私下表达的真实看法,为决策提供参照;减轻正式沟通渠道的负荷量,促使正式沟通提高效率,等等。

结合下属的日常工作,在办公室向领导汇报工作属于正式沟通,而工作之余与领导闲谈就是属于非正式沟通。这种闲谈可以在一本正经的工作之外,增进领导与下属的各方面了解,当然,也是下属推销自己的大好时机。

又到了校园招聘的季节,作为去年刚刚大学毕业进入公司的招聘助理张晴来说,在这一年中兢兢业业做了好多其他老员工不愿做的工作,默默无闻地加了很多次班,可是升职加薪似乎仍然和她没关系。

这一天,公司董事长亲自来人力资源部过问今年校园招聘的准备工作,午休时间,就顺便和员工们一起去食堂用餐,张晴刚好坐在董事长旁边。

张晴虽然是第一次与董事长距离这么近,但她毫不紧张,自然地和董事长闲谈起来:“董事长,从这次准备校园招聘工作的一开始,我就不断想起去年您在我们学校做校园宣讲会的情景,至今仍对您说的话记忆犹新。当时您讲完了自己的创业史,说道,只有同企业一同成长,员工才能取得更快、更大的成就。”

董事长显然很高兴有员工能够准确地记住自己说过的话:“你说的还真是一字不差,我的确这样说过。”

张晴接着说道:“当时我备受鼓舞,特别渴望有一种成就感,能够有一天在事业上做一名像您一样的成功者。所以,这几天我一直在想,能不能把同企业一同成长变成我们公司的一种正式的文化理念,运用到这次校园招聘中,一定能够起到吸引应届生、鼓舞士气的效果。”

董事长听了,顿时眼前一亮:“这个创意非常好,具体就由你来执行。执行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你就直接向我汇报。”

得到董事长的“尚方宝剑”后,张晴更加努力工作,将创意完美地运用到校园招聘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校园招聘工作结束后,董事长直接授权人力资源部经理,将张晴任命为企业文化专员,张晴的才能终于有机会得以进一步发挥了。

原本是一次不经意的与领导午间闲谈,却给张晴的职场之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机遇。这种看似偶然的机遇当中,实际上蕴含着种种必然,我们在此可以逐条分析、加以学习。

首先,张晴与领导的闲谈,看似“闲”,实则不然。张晴挑起的闲谈话题并不落俗套,不评价衣着打扮,不打听私人状况,而是看似不经意地谈起了工作。而所谈的工作,张晴又早有准备,有自己成熟的想法和建议。张晴轻而易举地把和领导的谈话引入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中。

其次,张晴与领导的闲谈始于对领导的含蓄恭维。无论是真是假,张晴的确一字不差地背出了董事长讲话的原文。作为领导,当然会对如此尊敬自己的员工另眼相看。既然是与领导闲谈,当然要找领导喜欢的话题,这样一个好的开始,才能够引发领导的谈话兴趣,赞成自己的想法。

最后,与领导交流的机会是宝贵的,起于闲谈而不能止于闲谈。在向领导推销了自己的想法之后,要积极地去落实,拿出切切实实的工作成绩来回报给领导。这样才能起到闲谈的最终目的——让领导注意到你的才能,并委以重任。

领导平时很忙,作为下属,能够直接介入其中的部分很少。而如果下属抓住了和领导闲谈的机会,就等于抓住了以另一种方式向领导推销自己的敲门砖。

闲聊时提要求更容易得到满足

现如今,上班族的压力越来越大,为此有的公司开始不定期地组织员工出去放松一下。聚个餐,喝喝酒,去歌厅吼几嗓子,既能放松紧张的神经,又能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下属能巧妙地利用酒席的空当与领导搞好关系,那么即使再棘手的要求,想必领导都不会强硬回绝。

俗话说,酒能壮胆。平时下属在办公室里都是毕恭毕敬的模样,小心翼翼地应对领导,生怕哪句话说错了,得罪了领导。可是,在酒桌上就不一样了。大家都已经不再计较平日的俗套,几杯酒下肚,大家都是不错的朋友。酒精有麻醉人的神经的作用,当血液里的酒精达到一定的浓度的时候,人的大脑往往转得很慢。这个时候,领导也会比平时更加容易被说服。

接近年底了,章飞公司组织了年会。领导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同时对下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会议结束后,大家在一起聚餐。魏经理的酒量一般,本来想不参加,但是拗不过公司员工的一再邀请,也就参加了。这正中了章飞的下怀,他早就有了想升职的念头,可是平日里争那个职位的人很多,自己有没有什么别的途径,正好借此机会,看看能不能跟领导套套近乎。

果然,不胜酒力的魏总三杯酒下肚就已经面露醉意。大家仍然意兴未尽,于是转战到了KTV。大家边唱歌边聊天,气氛相当随和。于是,章飞坐到了魏总身边,开始跟他拉家常,一来二去,俩人聊得还挺尽兴。

章飞先是问了一下公司的发展状况,谈了一下对现在进行的项目的一些看法。魏总也一改往日的严肃面孔,加上酒精的作用,话也越说越多。

章飞于是趁机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魏总,您看我在公司也待了挺长时间的了,对公司的业务也比较熟悉了。我想再进一步为公司做贡献,您看我能不能提升到主管的位子上?”

魏总沉思了一会儿,说:“那个职位的确很多人都想得到,但是必须要有特殊的贡献才可以得。好好表现吧!目前公司正在做一个重要的项目,需要人,要不你先参与一下试试?”

章飞一想,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要是表现得好,跟同事的关系处得好,到时候领导再给我升职,别人也不好干涉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是不容错过啊,于是章飞赶忙答应:“我可以过去试试。”

结果,章飞的表现令领导相当满意,不久就如愿以偿地坐上了主管的位子,薪金也提升了不少。

章飞成功地让领导满足了自己的要求,技巧就在于他善于抓住时机,巧妙地利用酒桌上的闲聊,向领导推荐自己,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此,当我们想向领导提出要求的时候,不妨也试试酒桌旁这样随意的场合。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此次喝酒的目的,千万不可以在领导还没醉的情况下,自己先酩酊大醉,这样不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反而在领导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到时候再想挽回可就难了。

那么,该如何把握喝酒的这个“度”呢?

首先,千万不能把领导灌得太过了。

如果领导不胜酒力,只要他心里知道你在说什么,但又因为有醉意而反应迟钝,那么你就可以放开顾忌去跟他谈。如果把领导灌得太多了导致领导意志全无、胡话连篇,那你的计划不仅泡汤了,过后领导也会因为你做事不注意分寸而迁怒于你。

其次,对自己的酒量也要十分清楚。

领导不喜欢喝多了破坏气氛的人。你一定要保证自己有七分清醒,稍微有一点醉意没有关系,反而能给自己壮壮胆子。你可以在喝酒之前就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跟领导说一下,喝酒时哪怕喝多了,领导也不会怪罪你,反而认为你比较实在。

和领导谈正事,趁他情绪好时说

领导作为一个普通人,也会有一定的情绪起伏。在与领导说话时,若想收到好的效果,不妨选一个他高兴的时刻和他交谈。

生活中,我们都有深切感受:人的心理状态好坏决定人的思维敏捷与否。当情绪高涨、心情愉悦时,思维清晰敏捷、乐于接受新事物,但在低落状态下,则容易情绪不稳定、思维迟钝。一个好的建议,在领导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时提出,比其心情低落时提出更容易被采纳。

要想让领导在情绪高涨的时刻能用心领会自己的意见,需要选取合适的场合。一般来说,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领导的情绪最为放松,意见和建议更有利于被采纳,若所提建议与当时场合的气氛一致,领导更容易产生有益联想,从而达到说正事的效果。

但也需要注意选择有利的进言时机,不要弄巧成拙,引起领导的反感。比如下面这两个小例子:

A:领导正在专心与别人下棋,正在举棋未落之时,甲下属走过来,询问领导对所提方案的意见。领导倾听过程中不小心分神,棋局处于下风,气恼之中,领导说:“方案太复杂,继续修改!”

B:领导正在专心与别人下棋,正在举棋未落时,乙下属走过来,静观领导落棋,“将军!”领导哈哈大笑,乙下属面带喜色说:“好棋!”领导喜滋滋抬头看时,乙趁机提出:“领导,您看我提的方案可不可行?”领导笑道:“写得不错,再继续修改一下就能通过了。”

同样在放松的场合,甲下属和乙下属跟领导说正事的结果却大不相同,原因是两人选取的时机不同。毕竟娱乐对于许多领导来说是难得的放松时刻,他们不想被人打扰了好兴致,想要谈话达到目的,这时最需要做的是给领导充足的时间来放松休闲,也可以在一旁给他助兴,当其获得成功的快乐后,会感谢身边的你,这时的谈话心理气氛属于最佳。

趁着领导高兴时说正事效果好,同时,聪明的下属也可以巧妙地利用恰当的时机接住领导的话茬儿,通过借题发挥,在谈话中巧妙表达,让领导保持高兴的情绪的情况下说出自己的想法,获得领导的支持,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某单位新购置了一批新的仪器和相关的设备,这些东西都比较娇贵,需要单独搭建一个机房来保存,并要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保养得很好。为此,负责单位机房管理的老李数次向张局长提出给机房安装空调,但却被张局长以资金不足为由予以拒绝,老李对此觉得束手无策。

这天,单位组织集体出游,在参观文物展览会的过程中,张局长看到好多自己喜欢的文物都保护得很好,不由高兴地对老李一一说出自己对这些文物的了解。张局长还问老李:“你知道这些文物为什么能保护得这么好吗?”

老李知趣地说:“局长,还是您来解释一下吧。”

张局长高兴地说:“这其实是因为文物保护部门投入了大量经费,配备了一定的制冷设备,如空调等,使文物得以保存在一种恒温的状态下,所以文物才能保存得这么好。”

听到这里,老李灵机一动,赶紧对张局长说:“局长,同志们要求咱们机房装空调其实也是出于保护设备的目的啊。”

其实,机房刚建成后,除了老李,好多同志也都向张局长建议过安装空调,张局长却总认为这是浪费,应当节俭朴素,迟迟不予批准。而这一次,老李说完之后,张局长一反常态地说:“这个事情,我再考虑考虑。”

出游结束后,很快,机房安装上了空调。此后,单位里对于有益于集体财产的申请再也不以浪费为由拒绝批准了。

老李在领导没有批准申请的时候并没有怨天尤人,相反,他选择了在一个合适的场合和时机,趁领导高兴时恰当进言,既转变了领导盲目节俭的思维,又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参观娱乐过程中的寥寥数语比郑重其事的据理力争更有说服力,意见接受的一难一易之差别,值得做下属的深思。

和领导说话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达到说正事的效果,倘若能抓住时机,趁领导高兴时说出自己的想法,必然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因此,下属不妨从细微处观察领导情绪,把握其心理状态,选一个好的时机与场合,在与领导随意交流的过程中启发他的思维,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趁领导高兴之时顺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效果往往会比平常时候好。

领导说话时,把握好插话的时机

在领导说话时,下属不能只听到一半或只听一句就装出自己明白的样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听领导说话时,要不时做出反应,如附和几句“是的”等话语,这样既让领导知道你在听他说,又让他感觉你在尊重他,使他对你产生好感。

但是,万事都有忌,都有需要把握分寸的地方。许多下属过分相信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往往不等领导把话说完就中途插嘴,这种急躁的态度,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影响,不仅弄错了领导说话的意图,中途打断领导,还有失礼貌。所以,在领导说话时一言不发也不好,对方说到关键的时刻你贸然插话也不好,说完后,你若只看着领导而不说话,对方会感到很尴尬,他会以为没有说清楚而继续说下去。

还有不少下属在倾听领导说话时表现得唯唯诺诺的样子,好像什么都听进去了,可等到领导说完,他却又问道:“很抱歉,你刚才说什么?”这种态度,对于领导来说是有失礼节的事。

所以说,在领导说话时,即使你真的没听懂,或听漏了一两句,也千万别在他说话途中突然提出问题,必须等到他把话说完,再提出:“很抱歉,刚才中间有一两句您说的是……吗?”如果你是在领导谈话中间打断,问:“请等一下,您刚才这句话能不能再重复一遍?”这样,会使领导有一种受到命令或指示的感觉,显然,他对你的印象就没那么好了。

听人说话,务必有始有终,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多。有些下属往往因为疑惑领导所讲的内容,便脱口而出:“好像不是这样吧?”或因不满意领导的意见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当领导有些停顿时,抢着说:“你要说的是不是这样……”这时,由于你的插话,很可能打断了他的思路,要讲些什么他反而忘了。

丁力为人不错,在单位也挺受大家欢迎的,但他有一点不好的地方就是喜欢插话,而且不管当时说话人说的是什么,也不管他自己是否了解说话的内容,丁力都要插上一句。也因此,丁力惹下了不少的麻烦。

这天,经理过完年假回来上班。中午吃饭的间隙,员工们都围着他,让经理讲讲游玩新马泰的经历。经理心情不错地说道:“这个新马泰呀,有不少好玩的地方,比如说泰国的……”

没等经理说完,从旁边走过的丁力抢着说道:“普吉岛可是游览泰国必去的地方呀,普吉岛是……”

本来是经理在兴致勃勃地讲述自己的旅游经历,没想到被丁力这么一插话,经理顿时觉得自己的话头被抢了,兴趣全无,因而拉下脸走了。

而丁力还在不明所以地说着……

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要贸然插话,否则会引起他人的不满。丁力就是犯了这一错误还不自知。

一个精明而有教养的人与人交谈,即使对方长篇大论地说个不休,也绝不会插嘴,这说明打断他人的言谈,不仅是不礼貌的事,还有可能毁了自己的前程。

在宴会上、生日舞会上,下属时常可以看到领导正和另外的同事聊得起劲,此时,大概是谁都存有加入进去的想法。而实际上呢?你只不过是想听听他们到底在讲些什么罢了。但是,一方面你不知道他们的话题是什么,另一方面你突然加入,可能会令他们觉得不自然,也许因此而话题接不下去,领导也会觉得你很没礼貌。

碰到这种情况,你最好等他们说完再过去和领导、同事打招呼,即使真有事必须当时告诉领导,给他一些小小的暗示,他就会提前结束当时的对话,找机会让你讲。

同时,你还应注意一点,不要静悄悄地站在领导的身旁,好像在偷听一样。你要尽可能找个适当机会,礼貌地说:“对不起,我可以加入你们吗?”或者大方地、客气地打招呼,如果可以的话再加入他人的对话,千万不要打断领导的话题,以免出现尴尬的气氛。

插话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稍微把握不好时机,就会堵了领导的话头,这样很容易遭到领导的不满。所以,在领导说话时,下属最好先注意听他说话,等到他说的一个主题基本完了,这个时候再插话,这样一来,领导会觉得你是一个善于倾听、善于接话的好下属,对你的好感自然也会增一分。

领导面前话不投机,赶紧转弯

下属在与领导谈话时,由于话题不定性,而且有可能从一个话题又转入另一个话题;谁也不会想到,谈着谈着,就与当时的气氛格格不入,这时也应及时“转弯”。即出现和领导话不投机的情况时,要学会及时转换话题,避免双方陷入尴尬之中。

话不投机有多种情况,在和领导沟通时尤其要注意这些情况,及早预防,以便保证和领导的沟通能顺畅地进行下去。

其一,某种言谈举止使领导感到为难,那就要及时转换话题,协调气氛。

两个下属去领导家里做客,在谈话中提到:

“经理,听说您的夫人是位优秀的职业培训师,改天让她去给我们公司开一场职业培训讲座吧?”

经理为难地沉默了片刻,说:“那是我以前的爱人,前不久分手了。”

“哦?对不起,经理……”

“没什么,喝点水吧。”

“经理,我们公司这回的活动,您看这样宣传……”

这样转换话题,特别是提出领导很愿意谈的话题,就会使谈话很快恢复正常,使气氛活跃起来。

其二是和领导意见对立谈不拢,但问题还要解决,不能回避,这种话不投机的情况就需要绕路引导。

其三是在说话过程中,当领导有意无意地触到我们心中的隐私、忌讳或者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时,如果一时没有好办法应答,那么就干脆避而不答;或者沉默不语,表示无声的抗议;或者转移话题,使在场者的注意力从自己身上挪开。当领导见你对其问题不予理睬,在尴尬的同时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失言,从而不再追问。

某单位一女领导结婚,在单位散发喜糖,刚巧该单位有一位尚未谈到对象的33岁的大龄女下属。大家吃着糖,突然这位女领导笑着对那位女下属说:“喂,什么时候吃你的喜糖?”大家都望着那位女下属。那位女下属脸微微一红,把眼光停留在女领导的身上,然后指着那位女领导身上的一件款式新颖的上衣问:“咦?领导,您这件上衣真好看,什么时候买的?在哪个商店买的?”

女领导被她转换了话题,两个人便兴致勃勃地谈起了那件衣服。

面对不愿回答的问题,这位女下属很聪明地把话题转移到领导的衣服上,借以回避对方询问的私人问题。女领导听到下属这样的回答,自然知道她不愿意当众说这件事情,因而也就不会再往下问了。

和领导说话出现话不投机的情况,有的时候是由领导造成的,有的时候是自己造成的,但无论起因于谁,你都应该主动转移话题,使双方快速从尴尬中摆脱出来,这样才能保证你和领导之间的沟通得以继续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