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宽厚善忍,方为龙象
忍耐是一种精神力
2000多年前,孟子就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在美国阿拉斯加寒冷的大地上生存着一种叫作“林蛙”的生物。对于这种生物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熬过阿拉斯加异常寒冷的冬天,那里的气温常会降至-20℃以下。
林蛙熬过寒冬的方法是把自己冷藏起来。这种方法听上去恐怖,真正实施起来更需要无比的付出——林蛙要忍耐常人所无法想象的代价和痛苦。
首先,它要跳入一片即将封冻的冰冷河水中,然后,一动不动地浸泡在其中,一直等到严寒下降到足以把它连同河水一起冻僵、冻结起来。在林蛙被冻僵的过程中,它的体内会不断地分泌出一种糖液物质,随着体温下降分泌会越来越多,等到这种物质慢慢覆盖住林蛙的全身,就形成一层厚厚的保护膜。
这层保护膜以保证它自身体内所有的重要器官,在即将到来的更严酷的低温下不被冻破裂。只要重要器官完好无损,即使是表皮被冻伤,林蛙也能在下一个春天活过来。
在整个“冰冻”的过程中,最难以忍受的,当属跳入河水中一瞬间的痛苦,以及浮在水面上忍耐着河水的冰凉。每年都有不少林蛙因为忍受不了水中刺骨的寒冷,迫不及待地重新跳回到河边,因此不能分泌出保护液,很快就在严寒到来之时,活活被冻死。
跳进冰冷河水,忍耐被冻僵的煎熬,唯有这样,林蛙才能免于被冻死,这其中,需要多大的精神力量啊。在自然界,有些动物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力量,才能够生存下来。而在人类社会,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具备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忍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难、挫折、屈辱,等等,才能成就成功的人生。
荀子认为:“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碎而能容杂。”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一些人说对不起自己的话或做对不起自己的事,当别人对不起我们时,我们应当怎么办呢?是针锋相对、以怨报怨呢,还是宽容为怀、原谅别人呢?最好的回答应当是容之,理解之,原谅之,并以实际行动感化之。
罗明下岗后,从事销售工作。
有一个朋友问过罗明关于销售中“扫楼”的事情。那个朋友阴阳怪气地问他:“‘扫楼’是不是很威风,一层一层,挨门逐户,就像鬼子进村扫荡一样?”罗明听完这番话,内心真是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往事不堪回首,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扫楼”之初的那种狼狈和艰辛。他曾经精确地统计过,他“扫楼”的最高纪录是一天内跑了10栋写字楼,“扫”了72家公司,感觉身体像散了架一样,腿和脚都不是自己的了,别说走路,挪动一下都很困难。那天晚上,他坐电梯从楼上下来,在电梯间里,他感到自己的胃正在一阵阵痉挛,唯一的想法就是找个清静的地方大吐一场。
但是他坚持住了,并且积极从中寻找到诀窍。2004年初,他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销售公司。如果没有当年的“低人一等”,哪里会有后来的“高人一筹”呢?
我们也知道忍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别人冤枉了你,你感到深受伤害,那你如何去忍让这个人呢?
首先,你应该从对方的立场看问题。这么做,也许会使你看到自己的观点不完全是客观的。其次,不要愤怒,不要嫉妒。你受到愤怒的折磨,你用敌视坑害自己,而你恨之入骨的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你在恨他。
所以,忍让他人不仅是为了你的尊严和价值,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更是为了以后办起事来更加顺利。
难行能行,难忍能忍
自从人生下来的那一刹那起,就注定要回去。这中间的曲折磨难、顺畅欢乐便是人的命运。不要因为命运的怪诞而俯首听命于它,任凭它的摆布。
难行要行,难忍要忍,从某种程度上说,忍耐是成就一项事业的必需,忍耐能让你在清净沉寂中体会生命的幸福。人要获得某方面的成就,必须学会忍耐。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曾经说过:“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但它会逐渐给你带来幸福。”
“忍”,是修行佛道必须具备的心理姿态。这其中的忍是智慧,是力量,是认识、担当、负责、化解的意思。佛教讲“忍”有三个层次,即生忍、法忍、无生法忍。所谓“生忍”,即是一个人要维持生命,必须能忍。所谓“法忍”,就是除了维持基本的生存条件之外,还要活得自在,所以心理上的贪嗔痴成见,都要能自我克制,自我疏通。对于时间上的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功名利禄、人情冷暖等,不但不为所动,而且要能真正地认知、处理、化解、消除。
佛陀住世时,舍卫城中住着一位名叫须赖的赤贫佛弟子。虽然他生活贫穷但丝毫不把贫苦放在心上,寡欲知足。
须赖艰苦卓绝、一心向道的愿行,使他善名远播。忉利天主释提桓因忌妒他的修行,恐怕他取代天主的位子,于是释提桓因以其神通力,化作一群人,向须赖住处走去。须赖在家突然听到门外有人谩骂嘲笑他,丝毫不为所动,不发一语地继续禅修。于是,这群化人改以刀杖瓦石破坏须赖的住处,危害他的身体,但须赖仍然安忍于他们迫害与侮辱,甚至对他们心怀悲悯。
两次试验都没办法动摇须赖的心志,于是释提桓因化身成另外一个人威胁须赖:“倘若他们要来杀害你了,看你怎么办!”
须赖平稳的口气回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假若有人想要将我杀了,我对他既不愤恨,也不会想报复,反而十分同情他。因为将来他会自作自受,得到堕落恶道的果报。”
再次失败的释提桓因决定采用利诱的方式,他变化成许多人与一座金光闪闪的七层宝塔,诱惑须赖收下金塔。
“谢谢你的好意,但我自知今生的贫困乃是过去生所种下的因。假若现在轻易接受了这座金塔,来世恐怕会更加困苦了。”显然,财宝无法迷惑须赖的心。于是释提桓因又现另一个化人,试图以人情说服他收下价值连城的珍珠,无奈又被拒绝了;再派遣娇艳无比的天女下凡,以美貌来诱惑须赖放弃修行,同样是无功而返!
最后,释提桓因终于按捺不住了,亲自来到人间问须赖:“请问大德,究竟你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是怎样的愿心,让你对修行如此坚定呢?忉利天主之位是大家所渴望的,莫非你也想追求?”
须赖摇摇头说:“我所衷心企求的,就只是令世间所有苦难的众生脱离苦海而已,再没有别的了。”
忉利天主听到须赖的答复,深受感动,欢喜、赞叹他能以无比的悲心愿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即发愿带领诸天护持须赖的愿力及修行。
须赖因其修持忍辱的因心是为了众生,而不是为自己,因此不论遭遇威逼杀害,或是名利财色,种种的顺逆境考验都无法动摇他的心志。
我们平时所说的忍,通常即是忍耐。忍耐是一种很高的智慧,缺少忍耐常常使事情难以圆满解决,甚至会因一时愤怒酿成大错或大祸,这在现实生活中绝非少见。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人在盛怒下常常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他说:“愤怒从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培根则告诫道:“无论你怎么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忍耐是一种保全谋略,因为小不忍则乱大谋,因为风物长宜放眼量。忍耐是一种弹性前进策略,它是生活的延长线,就像战争中的防御和后退有时恰恰是赢得胜利的一种必要准备。
生活中我们要有忍耐精神,因为生活中纷扰不断,若总以“得理不饶人”的心态去面对,自然会让自己处于一种孤立的境地,因此,应该学会忍耐。
每一位优秀人物的身旁总会萦绕着各种纷扰,对它们保持沉默要比寻根究底明智得多。生活中有些事情或许你永远不会习惯,但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地过下去,所以你必须学会忍耐。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你就必须忍耐、适应,等一切都过去了,剩下的就是美好了。
当然,忍耐不是单纯的品格个性,它是一种谋略。善于利用忍耐有助于事态向好的方面发展,反之就会恶化,所以说忍耐并不是逆来顺受,屈服于命运。生活的艰辛在人们的心中埋下了太多的隐痛,忍耐却可使人相信,风雨过后必见彩虹。
能够拥有“生忍”,就具足面对生活的勇气;能够拥有“法忍”,就具备斩除烦恼的力量;能够拥有“无生法忍”,则到达了处处桃源净土自由自在的世界。
能忍小事,方能立大业
咸丰二年,咸丰帝钦点曾国藩为湖南帮办团练大臣。当时,曾国藩正在为母亲守孝,接到圣旨,不敢怠慢,赶紧收拾行李去了长沙。
在长沙城里,驻扎的不仅有湘军,还有清廷的正规军,被称为绿营兵。自从清军入关,到咸丰时期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绿营兵早已没了当年的英勇,战斗力极差。可是,清廷一向娇惯绿营兵,平日里他们不是喝酒就是吸大烟,根本就不参加正规的训练。这让曾国藩颇感为难。
他将绿营兵和湘军放在一起训练,可是平日里被惯坏了的绿营兵,让他们在烈日里训练,简直像要了他们的命一样。为此,曾国藩特意让湘军将领塔齐布做总指挥,负责两支军队的训练。这样的安排引发了绿营兵将领的不满,在他们的教唆之下,绿营兵更加憎恨曾国藩和塔齐布。
平日里,因为湘军的军饷比绿营兵的高出三倍,所以绿营兵总是喜欢找湘军的麻烦,军营里也常常发生两军的械斗事件。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每一次曾国藩都会对参加械斗的湘军进行严惩,但是绿营兵的将领对其部将犯下的错误不闻不问。这样,绿营兵更加有恃无恐地对湘军进行挑衅。
一天,塔齐布带着几个关系比较好的湘军去吃饭,恰好遇上了几个绿营兵在街上酒后闹事。他们几个人看到了塔齐布,就冲上来一顿拳打脚踢。血气方刚的湘军看不下去了,冲上去教训了那几个绿营兵。绿营兵的战斗力不强,再加上人少,只有挨打的份,他们很快就招架不住逃跑了。
待塔齐布等人吃过饭后回到营地,突然从四面冲出100多名绿营兵,将他们团团围住。塔齐布一看大事不妙,掉头就跑。绿营兵在后面一路追到了塔齐布落脚的参将府,依然没有找到他的影子,愤怒之下,一把火烧了参将府。
绿营兵的将领眼见众怒难平,就趁机点火,说了很多曾国藩的不是,结果愤怒的士兵又冲向了曾国藩的府邸,想要杀了他。曾国藩听闻消息后,躲进了巡抚衙门,才逃过这一劫。
经过这么一闹,曾国藩心里明白,在长沙自己是待不下去了。有人劝他上奏圣上,说绿营兵的将领不听从指挥,可是曾国藩没有那么做,他忍下了这口气,率领湘军移师衡州。在以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很快训练出了一支颇具实力的军队。
被朝廷委以重任的大臣,却屡屡受到排挤,甚至险些丢掉性命,换成一般人也许无论如何也是咽不下这口气的,但是曾国藩忍了下来,他把与别人争风吃醋、钩心斗角的精力都用在了团练上,终于以一支相对强大的正规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曾国藩认为,不仅要“跳得了龙门”,享受生命的辉煌,还要能够“钻得了狗洞”,忍受生活中所受的委屈。其实不仅是曾国藩,凡是有大志向的人,都能忍受命运的不公,不会一味地跟别人逞强斗狠,而是从大局出发,从大处着眼,宽厚待人。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他们会忍辱负重,以曲求伸,等待时机,寻找获胜的机会。其实,现在的低头只是为了以后把头抬得更高。只有把拳头缩回来,再打出去,才是最强劲有力的。
西汉初年,随着刘邦“龙驭上宾”,吕后当政,独揽朝廷大权,并要强夺刘氏家族的皇位,危及刘氏江山。右丞相陈平对于吕后之乱忧心忡忡,可是又无能为力,又怕殃及自身,便长时间深居简出。
有一天,陈平的知交好友陆贾前来拜访陈平,看到陈平忧愁的面容,陆贾说:“你现在官拜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算是富贵到顶了,如果说还有什么值得你忧虑的事情,恐怕就是担心吕后和少主吧?”陈平说:“正是,不知阁下有何良策呢?”
陆贾说:“要天下安定,就看丞相的本事;要救天下于危难,就看将军的能耐。国家安危主要掌握在将相手中。我想找个机会与周勃谈谈,可他总是和我开玩笑,不理解我的苦衷。你为什么不和太尉多多交往呢?”接着,陆贾为陈平献了几条对策应付吕后。陈平按照陆贾的建议,送给周勃五百两黄金以祝寿,还送去了大量的舞姬和寿酒,周勃如此还报。这样将相深交,达成默契。
就在陈平为剿灭吕后一族努力的时候,另一位宰相王陵坚决反对吕后给几个吕姓子弟封王这件事,因为开国初年,刘邦就订立了“非刘姓不得封王”的盟约。但陈平和周勃却不置可否,于是,王陵就指责他们不据理力争,陈平却说:“据理力争,我们二人不如你;可是保卫刘氏天下,你不如我们。”果然,王陵因激怒了吕后而被迫告老还乡,而陈平等人因为暂时的忍让和妥协,幸免于难。他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最后终于一举歼灭了吕家势力,保卫了刘氏天下。
陈平的成功就在于能忍。试想,如果他也像王陵一样小处不能忍,又怎么有机会能成大事呢?
我们总是向往成功,可是那些成功人士也并非一开始就“高人一筹”、风光无限的,他们也曾有过艰难曲折的经历,但他们能够端正心态,不妄自菲薄,不怨天尤人。他们能够忍受“低微卑贱”的经历,也能够忍住暂时的屈辱,并在低微中养精蓄锐、奋发图强,然后他们才攀上成功的巅峰。所以,处于人生低潮的人,不要因为现在的生活就放弃了自己,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肯受气才能飞得起
《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说天道运行强健不息,君子也应该积极奋发向上,永不停止进步才对。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无论是来自自身的,还是来自外界的,都会令人烦闷不堪。
能不能忍受一时的不顺利,这就要看你是否具有百折不挠的雄心与意志。
一个真正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面对挫折,必然会忍辱负重,坚忍不拔地克服重重障碍,直至梦想成真。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冒顿单于执政时,匈奴势弱。东胡国王想趁机灭掉匈奴,便故意找碴儿。他听说匈奴有一匹千里马,便派使者来索要。冒顿单于知道东胡国的阴谋,对愤愤不平的群臣说:“东胡跟我国十分友好,所以才向我们索要宝马。我们怎么能因为一匹马而影响与邻国的关系呢?”于是,他将宝马拱手送给东胡。
东胡国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派使者索要冒顿的妻子为妃。
这个要求太过分了,就算一个普通男人,也不能忍受这般蛮横无理的羞辱!
匈奴的文臣武将忍无可忍,表示要好好教训一下东胡。冒顿却十分冷静,对那些喊打喊杀的臣子们说:“天下女子多的是,东胡却只有一个。为了与东胡国睦邻友好,我愿意献出我的妻子。”
东胡国王得到宝马与美妻后,暂时没找冒顿的麻烦。趁此时机,冒顿励精图治,国力渐强。东胡国王深感不安,又来挑衅,派使者求见冒顿,说:“你我两国边境之间有块空地,有一千多里,你匈奴也到不了那里,把这块地送给我吧。”
冒顿又问左右大臣该如何。
左右大臣们见冒顿从前事事懦弱忍让,全无斗志,便说:“这本来就是块无用的土地,给他也可以,不给也可以。”
冒顿闻言大怒,说道:“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把土地送给别人?”
凡是说可以把地给东胡的大臣都被冒顿斩首,然后冒顿传令集中兵马,有敢迟到者一律斩首,亲率大军袭击东胡。东胡素来轻视匈奴,全然不加防备,冒顿一举消灭了东胡。
“忍”有时候会被认为是屈服、软弱,但若从长远来看,“忍”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智慧。凡是智者,都懂得在恰当时机忍耐,毕竟获取胜利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忍耐常有附带条件,如果你是弱者,并且主动提出忍耐,虽然可能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但却可以换得“存在”的空间和余地。“存在”是一切的根本,没有“存在”,就没有明天,没有未来。
《劝人百箴》中这样说道:能顾全大局的人,不会拘泥于区区小节;能做大事的人,不会追究一些细碎的小事;观赏大玉圭的人,不细考察它的小疵;得巨材的人,不为其上面有蠹蛀而怏怏不乐。因为一点瑕疵就扔掉玉圭,就永远也得不到完美的美玉;因为一点蠹蛀就扔掉木材,天下就没有完美的良材。
古往今来,凡能成大事的,大都是能纵观全局,能够为了全局的利益而忍一时小气的人。而那些喜欢斤斤计较、忍不得一点小气的人,轻则不能成功,重则可能会毁掉自己的一生。
十六国时期,前秦苻坚手下的重臣王猛曾率大军前去与前燕作战。开战前,王猛军队中的大将徐成违背了军令,依法当斩。因徐成是邓羌的部下,所以邓羌出来说情,遭到王猛拒绝,邓羌一怒兴兵谋反,要杀掉王猛。事情败露后,王猛问他为什么要谋反,邓羌说:“我们一起出来与前燕作战,有人在内部自相残杀,所以我要除掉这个奸贼。”
但是,王猛还是容忍了邓羌的反叛行为,因为考虑到大敌当前,应当以大局为重,王猛不仅释放了徐成,而且为了团结邓羌,还好言安抚了他一番,说:“将军对自己的部下如此讲义气,何况对朝廷呢!”这样的软化,终于平息了邓羌的怒火。
后来,当两方开战的时候,王猛要调动邓羌的军队前去应敌。这个时候,邓羌却趁机开价,要求打败燕军后要让他出任司隶校尉。王猛回答说:“这不是我可以决定得了的。”王猛说的是实情,可是邓羌竟然私自按兵不动,再次要挟。王猛只得再次从全局出发容忍了邓羌,答应了他的无理要求。邓羌这才带着人马出战,一举歼灭了前燕的军队。
假如王猛不能忍受邓羌的气,一怒之下杀了邓羌,当然在道理上讲也是讲得通的,但是如果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就不如“姑且容忍”更高明。在大敌当前的严峻时刻,王猛能够为了维护自己内部的团结、统一而忍受邓羌的要挟,才能彻底消灭前燕、俘虏前燕君主的大业。
忍是一种强者才具有的精神品质。那些表面上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的人,其实是色厉内荏、不堪一击的。忍,有时看似是吃了亏,其实一个人敢于吃亏,不去占眼前的便宜,大多是因为有更高的境界和更高的追求;而那种事事处处都想占别人便宜、不愿吃亏的人,到头来往往只能收获蝇头小利,从大处看则反而吃了大亏。
“忍”是一种做人的智慧,即使是强者,在问题无法通过积极的方式解决时,也应该采取暂时忍耐的方式处理,这可以避免时间、精力等“资源”的继续投入。在胜利不可得而资源消耗殆尽时,忍耐可以停止消耗,使自己有喘息、休整的机会。也许你会认为强者不需要忍耐,因为他资源丰富而不怕消耗。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上问题是,当弱者以破釜沉舟之心咬住你时,强者纵然得胜,也是损失不小的“惨胜”。所以,强者在某些状况下也需要忍耐,借忍耐的和平时期,来改变对你不利的因素。总而言之,无论是谁,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都要善于忍耐,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与其作无谓牺牲,不如在逆境中养精蓄锐,发展壮大自己。这样一旦时机来临,你就能拥有足够的力量,扭转“颓势”,改写人生。
忍得一时,风光一世
一个人能“忍”的程度也是他可“负”的程度,成大事者莫不是从危机四伏中打开一条生路,其间所受之辱超乎想象。但正是如此,这般屈辱使他们百忍成金,磨砺似钢,挑起常人挑不起的重担,走上成功之路。
范雎是战国时期一位十分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而他走上政治舞台却历经了坎坷。
他原是魏国人,早年有意效力于魏王,由于出身贫贱,无缘直达魏王,便投靠在中大夫须贾的门下。
有一年,他随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知范雎之贤,馈以重金及牛、酒等物,范雎辞谢没有接受。须贾得知此事后,以为范雎一定向齐国泄露了魏国的秘密,便将此事报告了魏的相国魏齐。魏齐不问青红皂白,令人将范雎一阵毒打,直打得范雎肋断齿落。范雎装死,被用破席卷裹,丢弃在茅厕中。须贾目睹了这一幕,不置一词,还往范雎的身上撒尿。
范雎强忍着一时之气。他待众人走后,从破席中伸出头对看守茅厕的人说:“公公若能将我救出,以后定当重谢。”守厕人便去请求魏齐,允许让他将厕中的“尸体”运出。
范雎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秦国都城咸阳,并改名换姓为张禄。此时的秦国正是秦昭王当政,而实际上控制大权的却是秦昭王之母宣太后以及宣太后之弟穰侯、华阳君和她的另外两个儿子径阳君、高陵君。这些人以权谋私,秦昭王完全被蒙在鼓里,形同傀儡。
但范雎看出秦国是最具实力的国家,秦昭王也不是一个无所作为的国君。几经周折,范雎终于见到了秦昭王。他以其出色的辩才向秦昭王指出秦国政策的失误,并提出了自己内政外交等一系列主张。
秦昭王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废太后,驱逐穰侯、高陵、华阳、径阳四人于关外,将大权收归己有,并拜范雎为相。
范雎所提出的外交政策,便是闻名于后世的“远交近攻”,而他所要进攻的第一个目标,便是他的故国魏国。
魏国大恐,派使臣须贾来向秦国求和。不过,须贾只知道秦的相国叫张禄,而不知他就是范雎。
范雎得知须贾到来,便换了一身破旧衣服,也不带随从,独自一人来到须贾的住处。须贾一见大惊,问道:“范叔别后还好吗?”范雎道:“勉强活着吧!”须贾又问:“范叔想游说于秦国吗?”范雎道:“没有。我自得罪魏的相国以后,逃亡至此,哪里还敢游说。”须贾问:“你现在干什么呢?”范雎道:“给别人帮工。”须贾不由得起了一丝怜悯之情,便留范雎吃饭,说道:“没想到范叔贫寒至此!”同时送给他一件丝袍。
席间,须贾问:“秦的相国张禄,你认识吗?我听说如今天下之事,皆取决于这位张相国,我此行的成败也取决于他,你有什么朋友与这位相国认识吗?”范雎道:“我的主人同他很熟,我倒也见过他,我可以设法让你见到相国。”
第二天,范雎赶来一辆驷马大车,并亲自当驭手,将须贾送往相国府。进入相府时,所有的人都避开,须贾觉得十分奇怪。到了相府大堂前,范雎说:“你等一下,我先进去替你通报一声。”
须贾在门外等了好久,也不见有人出来,便向守门人问道:“这位范先生怎么这么半天也不出来?”后来才明白刚才拉他进来的“范先生”就是他要找的相国。
须贾大惊失色,于是脱衣袒背,一副罪人的打扮,请守门人带他进去请罪。范雎雄踞堂上,身旁侍从如云。须贾膝行至范雎座前,叩头道:“小人有必死之罪,请将我放逐到荒远之地,是死是活都由大人安排!”范雎问:“你有几罪?”须贾说:“小人之罪多于小人之发。”范雎道:“你有三大罪:我生于魏,长于魏,至今祖先坟茔还在魏,我心向魏国,而你却诬我心向齐国,并诬告于魏齐,这是你的第一大罪。当魏齐在厕中羞辱我时,你不加阻止,这是你的第二大罪。不止如此,你还乘醉向我身上撒尿,这是你的第三大罪。我今天之所以不处死你,是因为你昨天送了我一件丝袍,看来你还没忘旧情,我可以放你回去,不过你替我转告魏王,赶快将魏齐的脑袋送来!要不然,我就要发兵血洗魏都大梁城!”
魏齐吓得仓皇出逃,可赵、楚等国畏于秦国的兵威,谁也不敢收留他,魏齐终于被迫自杀。
忍人之不能忍,方能成别人所不能成之事。人生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只要能忍受挫折中的屈辱和痛苦,将挫折当成成功来临前的磨砺,并以此自勉,一旦东山再起,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力量。
在忍耐中执着地追求
失败从来都是成功的前奏,无数成功者在成功之前都是默默忍受了无数次的失败。英国小说家约翰·克里西总计被退稿734次;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到30岁时,写出的稿纸已有一人多高,依然默默无闻;德国医学家欧立希和他的助手成功研制“砷凡纳明”之前经过606次失败的实验,历时整整10年才研制成功……
他们能够忍耐住失败的寂寞,能够坚持执着地追求,把失败当成是成功的阶梯。英国化学家戴维曾经说过:“我的那些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发而获得的。”可见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朝三暮四的浮躁。能够忍得住失败时的落寞,不放弃执着地追求的人,才能真正成功。
克莱斯勒总裁李·亚科卡的一生充满挫折与坎坷。
亚科卡年轻的时候在福特公司谋了一份差事。可是,好日子没过多久,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的不景气便影响到了福特公司。公司大批减员,亚科卡虽然留在了福特公司,却只能去当销售员。
后来,亚科卡凭着自己的努力,当上了费城地区的助理销售经理。与公司共患难度过了几年后,亚科卡发起了把重心放在汽车安全设备上的改革。但是,这次亚科卡失败了,他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失败并没有影响到亚科卡积极创新的精神,他愈挫愈勇,又组织开发“野马”车,创造了汽车销售史上的奇迹,亚科卡也因此被称为“野马之父”。
正当亚科卡在福特的业绩越来越辉煌时,他却在不经意间得罪了亨利·福特二世,从而被解聘了,这位汽车奇才和他的全家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但亚科卡在困境中忍耐了下来,他决心再次寻找施展才华的机会,接受了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公司的聘请,担任总裁。经过几年的拼搏,亚科卡终于带领克莱斯勒公司走出了困境,一年便盈利几十亿美元,一度风头盖过了杰克·韦尔奇。
亚科卡懂得忍耐,懂得执着,在各种挫折面前勇敢面对,想办法克服。正是他的这种品质,造就了他人生的辉煌。
在生活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这种时候,我们只需要坚强地忍耐,执着地追求,先低头劳作,才能够像龙一样腾飞。
做人少一些急躁,多一些忍耐,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的失败与挫折,才能够不放弃、不抛弃。只有坚持忍耐,才可能取得成功。一个人要克服一点儿困难也许并不难,难的是能够能耐得住失败所带来的挫败感,直到最后成功。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不同凡响了。
世界上只有坚忍不拔的勇者,而没有常胜将军。优秀的成功者善于在挫折中忍耐,在逆境中执着。只有耐得住落寞的人,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成为优胜者。
古往今来,“忍”字堪称众多有志之士的人生哲学。越王勾践也好,韩信也罢,都曾忍受过常人难忍之辱,最终渡过了难关,成就了大业。清代金兰生《格言联璧·存养》中说:“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功。”
忍,是一种韧性的战斗,是一种永不败北的战斗策略,是战胜人生危难和险恶的有力武器。忍,是医治磨难的良方。忍人一时之疑、一时之辱,一方面可脱离被动的局面,同时也是一种对意志、毅力的磨炼。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忍住自己的私欲、怒火,实际上是帮助你自己成就大业。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这时候,你一定要谨慎面对。要知道,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当对手足够强大时你的强硬无异于以卵击石。一定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斗,只能是无谓的牺牲。这时候,就需要用另一种方法来迎接生活。
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坚韧的忍耐精神是一个人意志坚定的表现,更是一个人处世谋略的体现。尤其在生活中难得事事如意,丢失面子是常有的事,学会忍耐,婉转退却,才可以获得无穷的益处。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能舍弃某些蝇头微利,也将有助于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获得他人的好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利益和影响力。凡事有所失必有所得,若欲取之,必先予之。有识之士不妨谨记:百忍成金,遇事“忍”字当先,必能给自己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二节 务实不务虚,踏实不踏空
要巧干,更要实干
一步一个脚印现在大多用在形容人们踏实肯干,不怕吃苦。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讲求厚道,不弄虚作假,一步一个脚印,才能逐步走向成功,品尝到成功的甜蜜滋味,否则只能是欲速不达。
从前,有一对以拾破烂为生的兄弟,天天都盼着能够发大财。他俩甚至做的每一个梦都与发财有关。最终,上天终于被他们的行为所感动,决定给他们一次发财的机会。
一天,兄弟俩和平常一样从家里出发,沿着街道一起向前走去。但是这条偌大的街道仿佛被人来了一次大扫除,连平日里最微小的破破烂烂都不见了踪影,这让靠收破烂为生的兄弟很懊恼。现在大街上仅剩的就是地上东一个西一个的小铁钉,这些小铁钉杂乱无章地躺在那里,每一个约有一寸长。
老大看到路上的铁钉,便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捡了起来,放在自己的破袋里。老二却对老大的行为不屑一顾,并且说:“两三个小铁钉能值几个钱?捡得再多撑死也就是一顿饭钱。”等兄弟两人走到了街尾的时候,老大差不多捡了满满一袋子的铁钉。看到老大的成绩,老二似乎若有所悟,他也打算学老大那样捡一些铁钉,不管多少,最起码也能卖点钱。于是他便回头再去找,可等他回头看的时候,来时路上的小铁钉却一个都没有了,看来小铁钉全被老大捡光了。
老二心想:没关系,反正几个铁钉也卖不了多少钱,老大的那一袋,可能就只能换几个馒头,所以他也就不觉得可惜。于是,兄弟两个继续向前走,没过多久,兄弟俩几乎同时发现街尾新开了一家收购店,这家店门口挂着的一块牌子写道:“本店急收一寸长的旧铁钉,一元一枚。”
老二看到这牌子后,后悔得捶胸顿足。老大则欣喜地用小铁钉换回了一大笔钱。老大接到钱后打算用这钱经营一家小店,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
店主兑换完老大的铁钉后看着发呆中的老二,慈祥地问道:“孩子,你们走在同一条路上,难道你就一个铁钉也没看到?”老二很沮丧地说:“我看到了啊。可那小铁钉并不起眼,我更没想到它竟然这么值钱,等我知道它很有用时,却连一根也找不到了。”
路是人走出来的。人生就是要靠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把成功之路走出来。故事中的老大勤勤恳恳,踏实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路,所以他最终获得了财富。而不注重细节的老二,在小事上不上心,为人浮躁,最后自己什么也没有得到。所以人在向前走路的时候,一定要不怕麻烦,不怕吃苦,踏实地走每一步。如果不肯将自己的脚步提起,不肯细致慎重地跨出,那怎么会有前途呢?俗语说“不怕慢,只怕站”,很多人因为固执,因为保守,因为浮躁,没有一步一脚印,而最终一事无成。
人生的道路漫长而悠远。在回首人生时,每一个不会磨灭的脚印都深深记录着自己曾经走过的风风雨雨,每一个不能忘却的足迹都铭刻着你自己当年深深的记忆,每一个不可抹去的脚步都镌刻着自己当时种种的情感。因为有了这些珍贵的脚印,我们能体会到从前的酸甜苦辣和现在的苦尽甘来;因为有了这些让人难以忘怀的脚印,我们能联想到往昔的峥嵘岁月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在人的一生中,有轻快的脚印、沉重的脚印以及凌乱的脚印。轻快的印证了我们的快乐、幸福;沉重的印证了我们的忧愁、悲愤;凌乱的印证了我们的苦痛与仇恨,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个、一串串、一片片不同的脚印,我们的人生之路才会值得去细细回味,也正因为这样才能够让人永远地铭记在心里。
只要一步一个脚印,不怕吃苦,慢慢积累,那么,迟早有一天会迈向成功,走向幸福。
弗兰克·伍尔沃斯是美国著名的商品零售高手。1879年,他开办了美国第一家商品零售店。但是在此之前,他的生活却是非常贫困潦倒的,常常是处于饥饿的状态。
这天,他沿着镇里的店铺挨家访问,想要谋求一份店员的工作,但是人们都拒绝了他。到后来,他到了一家布料店,老板认为他一点经验都没有,不能接待客人,于是令他大清早到店里去升炉火,然后擦地板、擦窗子,给客户送货,而且要求他在半年内不能领薪水,伍尔沃斯听了以后表示同意,但是他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说自己在农场工作了十年,存了50美元,现在只能维持三个月的生活,那么至少从第四个月开始,付他日薪50美分吧!老板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老板提出的条件是每天必须要工作十五小时以上。伍尔沃斯同意了。
一年后,伍尔沃斯用自己所积存的钱还有借来的300美元开设了自己的商品零售店,店里销售的全是五分钱的货物。就这样,他一步一步地走,一步一步地发展壮大,十几年后,他建造了当时世界第一高楼——伍尔沃斯大厦。
伍尔沃斯的成功不是偶然,他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正因为有这样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的性格,他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的确,若想攀上巅峰,必须一步一脚印地拾级而上。巧干是需要的,但是大多数时候,成功离不开埋头的实干。只有这样踏实而行,才能一步一步地接近成功。
侥幸一阵子,受害一辈子
曾国藩刚兼任刑部左侍郎时,曾经遇到了一件麻烦事。
一天,有一位同乡来他的府上拜访。这位同乡在某地任知府,平日里很少往来,此时突然来访,还带着一箱金子,曾国藩马上感觉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果然,话没有说几句,对方就讲出了他此行的目的。原来,知府的侄子自持生在官宦世家,平日里被宠坏了,总是做一些打架斗殴的勾当,如今他与别人为了争夺一个头牌歌姬,不小心失手杀了人。死者的家属得知此事,将知府的侄子告到了官府,被知府压了下来。但是知府能够控制一时,却不能在此事上有更进一步的定夺,想来想去,也只有曾国藩能够帮他这个忙,保住他侄子的性命。
曾国藩听闻此事,就安慰知府说:“你先回去。既然是误杀,官府一定会给你侄子一个说法的,不会有事的。”知府见状,忙给曾国藩递上金子,说:“只要曾大人一句话,我侄子的性命就能够保住了。”曾国藩无论如何也不肯收他的金子,可是知府哪里肯将送来的金子再拿回去?留下了箱子,自己迅速离开了。
曾国藩看知府这番举动,心里顿时犯了嘀咕:按说,如果是误杀,知府不应该这么紧张,况且也用不着送上这箱金子啊。这其中一定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想到此处,曾国藩赶紧派人去调查。
果真不出曾国藩所料。这个知府的侄子仗着有叔父撑腰,平日里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欺男霸女,无恶不作,老百姓都恨透了他。曾国藩知道后非常气愤,下令一定要严惩那个恶贼,还要弹劾知府。
从这件事情中,曾国藩想到了自己在家乡的兄弟侄子。官宦人家的孩子总是存有一种侥幸心理,觉得有人给自己撑腰,就可以随意妄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这样想的结果常常是害了自己。于是,他写信叮嘱自己的亲属,做事情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能因为存在侥幸心理,就放任自己的行为。
不仅在对待生活方面,曾国藩提倡远离侥幸心理。在军事上,他也十分注重实力的修炼。为此,他一直强调说:“至军事之成败利钝,此关乎国家之福,吾惟力尽人事,不敢存丝毫侥幸之心,诸弟禀告堂上大人,不必悬念。”正是因为远离侥幸心理,曾国藩以文人的心态自修,以武将的心态战斗。
远离侥幸心理,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很多人把事情的成功与否寄托在运气上,如果没有达成自己的心愿,就责怪自己时运不佳,这其实是没有道理的。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自己实力的修炼当中,我们才能逐渐完善自己,最终战胜种种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相反,侥幸一时,有可能耽误我们一生的发展。因为获得过于容易,就不知道努力,也就不懂得珍惜了。
提到侥幸,有的人以为孙武的智慧就是从别人的身上找破绽,而不赞成强大自己。这是对《孙子兵法》的一种误解,孙武的“慎战”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强调如何强大自己,也就是“内修”。
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而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种生活态度。曾经有一位作家在自己的传记中写道:“我不祈求上帝让我平安无事,我只祈求上帝在考验我的同时,赐予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真金不怕火炼,只要我们准备充分,拥有战胜苦难的实力,无论何时都能够经受住考验。
怎样让自己实力雄厚呢?首先,我们要战胜侥幸心理。生活中处处都是侥幸心理的影子,考试之前猜题、押题,考试时作弊;在口头表达上,经常使用“可能、也许、万一、大概”之类的词汇;总是期待着“意外收获”;不肯脚踏实地地努力,反而将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好运”上。
其次,就是要看到实力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恒心。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左思写《三都赋》、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10年;司马迁写《史记》用了15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0年;歌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几乎所有的伟大作品和伟大发明都不是几天之内完成的,需要长久的积累和准备。
侥幸有时候会带给我们惊喜,更多时候是一种始料未及的失败。面对事物时不做好准备工作,却希望能够幸免,无疑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将人生大厦建立在侥幸上,犹如空中楼阁、水中花月,只有远离侥幸,我们才能处世稳妥,也才能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把握自己的命运。
唯有埋头,才能出头
生活中,很多时候你越是想远离痛苦就越觉得痛苦,越是想要放弃或逃避越是逃脱不了:父母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不能做你强有力的靠山,还要你赚钱贴补家用;你没有过人的才华,不懂得为人处世的技巧;在办公室里,你要小心翼翼地做人,唯恐一时失言把别人得罪了;你没有漂亮的脸蛋、魔鬼的身材,走在人群当中,你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资本去高昂头颅,展露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
但是,这并不是妨碍我们成功的因素,既然无法高昂着头颅,那就低下头来,埋头看路,只有低头走路,才有出头的一天。
有一位老教授说起自己曾经的经历:“在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许多在校时资质平平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大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没有特殊的天分,有的只是安分守己的诚实性格。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不爱出风头,只是默默地奉献。他们平凡无奇,毕业分手后,老师、同学都不太记得他们的名字和长相。但毕业后几年、十几年,他们却带着成功的事业回来看老师。而那些原本看起来会有美好前程的孩子却一事无成。这是怎么回事?”
“我常与同事一起琢磨,认为成功与在校成绩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和踏实的性格密切相关。平凡的人比较务实,比较能自律,所以许多机会都落在这种人身上。平凡的人如果加上勤奋这个特质,成功之门必定会向他大方地敞开。”
只有埋头苦干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者,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在职场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在工作中,谁都希望能得到上司的信任与重用,都希望上司能把最重要的工作交给自己完成,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上司眼中的“红人”。一般来说,那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人更容易得到上司的重用。因为上司在委任工作时,除了考虑个人处理业务的能力以外,还要考虑这个人的人品和德行。德才兼备的人是承担重要工作的最佳人选,而脚踏实地工作的人又恰好占据了良好的品德和雄厚的实力。而那些眼高手低、不能踏踏实实工作的人很难得到上司的重用,公司一方面担心他们不具备过硬的业务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又担心他们会泄露公司秘密。
埋头苦干,除了需要脚踏实地的精神之外,也需要抹去一颗急功近利的心,专心致志,走好脚下的路,不去管路边那些和自己无关的名和利。
18世纪瑞典化学家舍勒在化学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是瑞典国王毫不知情。有一次去欧洲旅行的旅途中,国王才了解到自己的国家有这么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于是国王决定授予舍勒一枚勋章。可是负责发奖的官员孤陋寡闻,又敷衍了事,他竟然没有找到那位全欧洲知名的舍勒,而把勋章发给了一个与舍勒同姓的人。
其实,舍勒就在瑞典一个小镇上当药剂师,他知道要给自己发一枚勋章,也知道发错了人。但他只是付诸一笑,只当没有那么一回事,仍然埋头于化学研究之中。
舍勒在业余时间里用极其简陋的自制设置,首先发现了氧,还发现了氯、氨、氯化氢,以及几十种新元素和化合物。他从酒石中提取酒石酸,并根据实验写成两篇论文,送到斯德哥尔摩科学院。科学院竟以“格式不合”为理由,拒绝发表他的论文。但是舍勒并不灰心,在他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以后,根据这个实验写成的著作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舍勒在32岁那年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
如果你有舍勒这种埋头苦干的精神,有在平凡中求伟大的品性,那么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要知道在整个社会系统中,除了一些特殊的人从事特定工作之外,一般人的工作都是很平凡的。虽然是平凡的工作,但只要努力去做,和周围的人配合好,依然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厚道的人,通常待人诚恳,不刻意矫饰自己的缺点。其实有缺点并不可怕,平凡也不是闪光的坟墓。人生之中,无论我们处于何种在他人看来卑微的境地,我们都不必自暴自弃,只要渴望崛起的信念尚存,只要我们能坚定不移地笑对生活,那么,我们一定能为自己开创一个辉煌美好的未来!
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庄子》上曾记载了这样一则笑话:
庄子生活很清寒,常以编草鞋换取些微钱财来维持生活,这种生活也有难以维持的时候。一次,他的草鞋好久没卖出去,家中断炊了。没办法,只好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我将要得到封地上的赋税。那时,我借给您300镒黄金,好吗?”
庄子愤愤地说:“我昨天在路上听见大呼救命的声音,一看,原来东辙里有一条快要干死的鲋鱼,便问:‘你叫什么呀?’”
“鲋鱼答道:‘我是东海里的臣民,您能给我一升水救救我吗?’”
“我便说:‘行。我将到南边去拜访吴越的大王,请他发西江的大水来救您,好吗?’”
“鲋鱼气愤地说:‘我失去了经常相伴的水,以致落到这样的险境。我只要得到一升水就可活命,可您却说这样不着边际的话,还不如早些到干鱼市场上去找我!’”
这则故事是庄子编出来讽刺意味只说不做的朋友的。光说不做,或者说得多、做得少,不注重落实和结果,这确实是现实中很多人的通病。大多数人都是知之多于行之,没有主动去实现自己目标的勇气或者动力,没有把想法转变为实际的做法。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的那样:“我们大多数人都只关注把我们知道的东西划分到不同的专业领域去,而非竭尽全力去运用知识的力量来应付各种不同的问题。”
想法再完美,如果不去执行,就只是一点价值也没有的空谈。很多时候,有些人在行动,而有些人在空谈,这就是踏实的人和轻浮的人之间的区别,同样,这也是成功的人和平庸的人之间的区别。
CNN的总经理汤姆·约翰逊说,他总是尽量在24小时内回复所有的信件和电话。
那些轻浮的人之所以失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只设定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却很少关心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仅仅是滔滔不绝的空谈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行动,是马上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然而在现实中,“说”代替了“做”的现象存在于很多不够踏实的人身上。
有两个朋友,结伴去遥远的地方寻找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在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遇到了一条风急浪高的河流,而河的彼岸就是幸福和快乐的天堂。
关于如何渡过这条河,两个人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一个建议采伐附近的树木造成一条木船渡过河去;另一个则认为无论哪种办法都不可能渡过这条河,与其自寻烦恼和死路,不如等河干了,再轻轻松松地走过去。
于是,建议造船的人每天砍伐树木,辛苦而积极地制造船只,并学会了游泳;而另一个人则每天躺下休息睡觉,然后到河边观察河干了没有。
直到有一天,已经造好船的朋友准备过河的时候,另一个朋友还在讥笑他很愚蠢。
不过,造船的朋友并不生气,临走前只对他的朋友说了一句话:“去做每一件事不一定都能成功,但不去做则一定没有机会获得成功!”
是的,躺着空谈,不如站起来行动!停留在分析和规划阶段,不拿出行动,就永远达不到目标。相反,若是能够拿出行动来,你根本不需要通过空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因此,一个踏实厚道的人必定是言出必行、不高谈阔论的人。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实际事,是厚道人恪守的生活准则。
须菩提尊者正在山中准备说法,还没有开始说,忽然从天空中飘洒下来无数的五彩鲜花,还传来由衷的赞叹声。
尊者就问:“谁在空中散花赞叹啊?为什么赞叹呢?”
空中传来浑厚的声音:“我是梵天天神。尊者的《般若经》说得实在太好了!我情不自禁地散花赞叹。”
尊者反问道:“可是,我还没有说《般若经》中的一个字呢!你怎么知道好呢?赞叹又从何说起呢?”
梵天意味深长地回答道:“是的,尊者没有说,我也没有听到。但正是像这样的不说,才是真正的解说智慧;正是像这样的无闻,才是真正的理解智慧。”
有时候,不需要用嘴去说,只因为,行动已经作出了真正的解说。
光说不做,是轻浮、是虚伪。一个吐口唾沫就是钉的人,才是真正踏实可信的人。他的言语不是空自绚烂的谎话,必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因此,管好我们的耳朵,不因诱惑的言辞而动摇;擦亮我们的眼睛,让说到做到的行动来证明。
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做
孔子说:“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翻译过来是无论报酬多寡,无论事情大小,都不敢怠慢,这样不是安泰而不轻狂吗?
任何一件事情,无论它有多么的艰难,只要认真去做,全力以赴去做,就能化难为易。在职场上也是如此,现在许多人总是抱着“扫天下者何以扫一屋”的心态,只想着做大事,对于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却不肯认真去对待,能马虎过去的就马虎过去。殊不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不肯做,小事做不好的人,怎么可能做大事?
李娟是原北京广播学院的一名毕业生,1990年,她从播音系毕业。作为播音系的学生,能够到中央电视台工作,是很多人的梦想。李娟在中央电视台实习,而且希望到这儿工作,可到中央电视台实习的不只她一个人。
北京广播学院到中央电视台20多公里,每天早晨,她5点多起床,6点多第一拨离开学校。在赶着往城里上班的人群中,她是其中一个。顶着星星最晚回去的,也是李娟。
很快,台里便安排李娟播体育新闻了。那是4月份的一天,风挺大。录了像,晚上6点多就可以走了,回到学院已经晚上8点多了。忽然,李娟想起一个字:镐。那个时候韩国下棋的小伙子李昌镐还不是很有名。“镐”有两个读音,一是“gǎo”,一是“hào”。李娟想,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就问老同志,这个字怎么读?老同志很果断地说:“李昌镐gǎo,李昌镐gǎo!”实习生就跟着来吧,李娟就念:“李昌镐gǎo……”
回到学院,李娟还在琢磨这事儿。买饭的时候,跟同学磋商,同学说,应该念“hào”!李娟也觉得应该念“hào”!回到宿舍查字典,地名的时候应该念“hào”,但没有注明人名的时候应该念什么。她还是拿不准,又给一个老师打电话,老师说:念“hào”,没错!
坏了,念“gǎo”了,这怎么办?播音嘛,白字、别字、错字,一定要杜绝!上学的时候,都把一些播音员念白字、错字的经历当笑话讲呀。李娟想,念错字让人当笑话讲也就罢了,正实习呢,出这么大一个错,这还得了!
李娟饭也不吃了,往回赶。外面的风很大,她赶到电视台时,已经是晚上9点50分了。李娟顾不上休息就来到三层的播音室,把录像带取出来,找到播音员,把“gǎo”改成了“hào”,还不放心,一直看着播完,才放心地走了。
在电梯间,李娟碰到了杨台长。
电梯间里就两个人。李娟知道这是杨台长,就主动打了招呼:“杨台长,您好!”
“啊,小姑娘,怎么这么晚才走?”
李娟有点不好意思了,她低声回答:“有一个字念错了,我回来改一下。”
杨台长说:“你住哪儿啊?”
“住广院。”
“啊,很辛苦啊。”
“没办法,念错了字,就要回来改。”
“好好好,小姑娘工作很认真。”
到了大门口,杨台长上了专车,李娟挤上了公共汽车。
最后,在中央电视台实习的五个学生中,只留下了李娟一个。
实习生的待遇并不高,但不能因为待遇不高就产生了怠慢之心,一个字的读音是一件极小的事情,但不能因为小事就产生怠慢之心。
“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也是工作态度的问题。任何上级都喜欢这样的员工。
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乐于做最普通的事情的人。这样的人才不浮躁,不张扬,不惹人厌恶。
曾有一个信徒这样问晴一法师:“法师,请问你参禅的时候有什么法门没有?”
晴一法师回答说:“有。”
信徒赶紧问他:“是什么呢?”
晴一法师说:“我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就睡觉。”
信徒不解地说:“大师,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世人皆是如此,有什么区别呢?”
晴一法师回答说:“当然是不一样的!”
信徒又问:“不一样在哪里呢?”
晴一法师微微一笑,说:“一般人吃饭的时候心中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去想;我睡觉时也从不做梦,所以睡得很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世人很难做到专心、专一,他们在利害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千般妄想’和‘种种思量’。很多时候,他们选择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就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
因此,世人只要把生命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当作大事来做,就能够找到生命的真谛。
比失败更可怕的是浮躁
孔子的学生子夏一度在莒父做地方长官,他来向孔子问政,孔子告诉他为政的原则:“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为要有远大的眼光,百年大计,不要急功好利,不要想很快就能拿成果来表现,也不要为一些小利益花费太多心力,要顾全到整体大局。
没耐心是浮躁者的一个共同特点。因为没耐心,所以不肯等慢工来出细活,满脑子只想着:速度!速度!速度!做事追求速度当然没错,多快好省嘛,但是浮躁的人抹掉了好和省,只记得多与快。所以才会老想着三个月赚到五百万,或者三年五年成就大事。
因为没耐心,才热衷于占小便宜,满脑子只想着眼前的小鱼小虾米,殊不知放长线才能钓大鱼。所以才会有人涸泽而渔——把池子抽干了,把鱼都捞走。只求今年吃个肚儿圆,不管明年饿不饿肚子。
一味主观地求急图快,违背了客观规律,造成的后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一个人只有摆脱了速成心理,一步步地积极努力,步步为营,才能达成自己的目的。
有一个小孩很喜欢研究生物,很想知道蛹是如何破茧成蝶的。有一次,他在草丛中玩耍时看见一只蛹,便取了回家,日日观察。几天以后,蛹出现了一条裂痕,里面的蝴蝶开始挣扎,想抓破蛹壳飞出。艰辛的过程达数小时之久,蝴蝶在蛹里辛苦地拼命挣扎,却无济于事。小孩看着有些不忍,想要帮帮它,便随手拿起剪刀将蛹剪开,蝴蝶破蛹而出。但没想到,蝴蝶挣脱以后,因为翅膀不够有力,变得很臃肿,根本飞不起来,之后痛苦地死去。
破茧成蝶的过程原本就非常痛苦与艰辛,但只有付出这种辛劳才能换来日后的翩翩起舞。外力的帮助,反而让爱变成了害,违背了自然的过程,最终让蝴蝶悲惨地死去。自然界中这一微小的现象放大至人生,意义深远。
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只会导致最终的失败,所以做人做事都应放远眼光,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达成自己的目标。今时今日许多事业,都必须有一个痛苦挣扎、奋斗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将你锻炼得坚强,使你成长、使你有力的过程。
急于求成,恨不能一日千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人时常会“欲速则不达”,放眼社会,大多数人知道这个道理,却总是背道而驰。事实上,很多历史上的名人是在犯过此类错误之后才懂得成功的真谛。宋朝的朱夫子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他十五六岁就开始研究禅学,然而到了中年之时,才感觉到,速成不是创作良方,之后经过一番苦功,方有所成。他有一句十六字真言将“欲速则不达”作了一番精彩的诠释:“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
急于求成的人往往性格浮躁,做一件事情总恨不能马上做好。追求效率原本没错,然而,一旦过分追求便会丧失做事的目的性,最终一无所成。
刚从农村来到城市的时候,他身体单薄,而且只有初中学历,在大城市根本找不到像样的工作,于是,他只能找些比较轻的体力活干。
终于,小伙子在一家保洁公司找到了一份擦玻璃的工作,虽然工资只有800元,但是公司包食宿,在大城市里也足够生活了。
所以他很满足,干起活来十分卖力。
他在这家保洁公司一直擦玻璃。由于待遇低,这家公司的流动性非常大,他的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他一直坚持着,而且一干就是5年,这5年来,他把这座城市的写字楼、宾馆、商场等地方都去了个遍。他总是很卖力地工作,好多顾客点名让公司派他过去,他几乎成了这家保洁公司的代言人。
于是,几年下来,他和他的服务对象都成了熟人和朋友。有一天,有个朋友问他:“听说你擦了5年的玻璃,而每月只挣800块钱,你为什么不换个工作呢?”他笑笑说:“会换的。”
有一天,这个擦玻璃的保洁工突然消失了。几天后,一家快餐店开业了,而老板就是擦了5年玻璃的小伙子。在快节奏的城市里,快餐店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是他很快就打开了局面。
因为在他擦玻璃的5年间,他几乎走遍了每个写字楼、宾馆、商场,同时也结识了里面的人。大家都愿意买他的盒饭。当他的快餐店发展到整个城市的各个角落,他的资产已经过了千万。认识他的人无不感慨地说:“这位老板曾擦了5年的玻璃。”
学会脚踏实地才能创造幸福。上天不会平白无故地把一份成功送给任何人,轻浮的人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每一个拥有舒适安逸生活的人都经历过生活的磨炼,都是一步步从磨难中走过来的。只有脚踏实地地奋斗,才是人们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必备素质。